公元1856年2月11日,太平天国西征军总指挥益王锡达在虎口、九强力、曹绍史、西征军全面反击,2月23日第四次攻克汉阳,4月3日第三次攻克武昌。
在西征开疆拓土的同时,太平天国还对包围天京城的清军进行了清扫。1856年4月,燕王秦日纲率陈玉成,李秀成击垮了清军江北大营,攻克其老巢扬州,之后又回师围攻镇江,大败清军,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自杀,之后这支部队马不停蹄,会同回援的石达开西征军2万人同力进攻江南大营。
1856年6月20日,太平军拔除了清军在统治区腹地的最后一个据点——江南大营,彻底解除了清军对天京长达三年的围困。
至此,太平天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达到了全盛!
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使得清王朝极为忧虑,钦差大臣向荣的奏稿竟然直接悲观的哀叹“大局不堪设想”,然而极为诡谲的是,就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之下,太平天国突然爆发了极为严重的内讧。
公元1856年9月1日,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带领3000精兵从前方返回天京,与燕王秦日纲会和,佐天侯陈承镕(当时天国第八号人物)开南门接应,深夜,这三人带兵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包围东王府,并纵兵大杀。
一夜之间,东王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下等全部被杀,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他们以清除“东党”为名扩大事态,在天京血腥屠杀,共计杀害2万余人!
而事情还没有结束,韦昌辉的暴行和跋扈引发了洪秀全的忌惮和翼王石达开的强烈不满,洪秀全又下诏“诛杀韦昌辉”,交战仅2天,忠于天王的军队就杀死了韦昌辉和秦日纲等200人….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天京之变”!
天京事变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2万多军民丧命,之后翼王石达开带领大批军队出走,太平天国力量受到极大削弱,人心开始涣散,军事形势逆转,清军陆续在各战场得胜,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大为缩小,尽管凭借李秀成,陈玉成打下了短暂“中兴”,后来太平军甚至攻下江浙一带,但总体来说太平天国还是一直处于下风。
通常认为,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在全盛之时发生规模如此巨大的内讧的确是令人嗟叹,关于天京事变发生的原因目前已有定论: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内部领导人之间形成各个小团体,互相倾轧,争权夺势,矛盾不断,而最主要的矛盾则是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之间的矛盾,“天京事变”,正是这些矛盾爆发的结果。
可是,封建时代,统治集团内部有矛盾非常正常,互相倾轧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但在“大业未竟”的时候就“后院起火”,并烧得如此之烈,委实是不多见, “天京事变”这出惨剧到底是如何酿成的?
其实,“天京事变”的种子在太平天国初期就已经种下,而且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只能通过这种激烈的方式解决,这是由这个团队的内部特质决定的:太平天国政权的权力结构从一开始就有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来看看太平天国的核心领导层是怎么形成的,
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应试失败,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恍惚之下他阅读了1836年他第二次去广州应试时一个传教士给他的《劝世良言》,传造出了“拜上帝会”这么个组织,并开始传教。
他的第一个信徒是谁呢?是一个日后为太平天国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冯云山(后来的太平天国南王),一开始,“拜上帝教”就是由洪秀全和冯云山两人在发展,不过由于宣传这种“异端邪说”,他们在家乡(广东花县)难以立足,所以决定离开花县,四处传教。
1844年5月他们到了广西,传教半年,收获不大,洪秀全有些丧气便回到了家乡,从事拜上帝教义的撰写工作,而冯云山则坚持了下来,深入广西桂平地区的紫金山区传教,经过2年多的努力,终于搞出一些眉目,1847年上半年,冯云山已经建立起一个以紫荆山区为中心的根据地,拥有2000多人的队伍。
很明显,太平天国资历最老的两个人就是洪秀全和冯云山,其中洪秀全属于“精神领袖”,而实际打出一片江山的人是冯云山!
“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李秀成自述》
不过这个时候,洪秀全的领袖地位是确定的,因为他自称是上帝次子、天兄胞弟,奉上帝旨意下凡解救民众之苦难, 建立了以“神权”为基础的个人权威,而他的好友冯云山在传教时也极力树立洪的宗教领袖形象,洪拥有独一无二的宗教神权,同时也牢牢掌握军政大权。
1847年8月,洪秀全带着自己的那一套理论来到了紫金山区,受到当地群众的极大欢迎,不过因为事情闹大了,所以引起了官府的注意,1848年1月, 冯云山被官府逮捕, 而后洪秀全不得不赴广州设法营救。
洪秀全走了一年多,这段时间里,冯云山,洪秀全都不在,拜上帝会出现权力真空,群龙无首,人心涣散,而就在此时,另外两个人趁机崛起了,这就是杨秀清和萧朝贵。
杨秀清假托“天父上帝”下凡附体, 传言教众, 安定了人心;之后萧朝贵也效仿,假托“天兄耶稣”下凡附体, 传言教众,由于广西地区当时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降童”等巫术盛行,所以杨萧两人的做法迅速稳定了军心,此后杨秀清和萧朝贵两人迅速结成同盟,成为太平天国内部一支很强的力量。
之后,由于木已成舟,洪秀全和冯云山不得不承认的杨秀清、萧朝贵两人的特殊地位。
但是,这其实已经种下了一颗很危险的种子——神权的分散!拜上帝会的宗教神权从由洪一人独享变成了洪、杨、萧三人分享的格局。更为严重的是, 杨“代天父传言”和萧“代天兄传言”的神权地位都比洪的“天父之次子”的神权地位要高要大。
这样就出现一个很诡谲的权力格局:对于太平天国这个集团来说,洪秀全是天王,拥有名义上的最高权力;而杨秀清则有“代天父传言”的特权,也就是名义上的最高神权,太平天国的最高统治权力实际上已经 “二元化”。
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二元化”对于一个封建集体来说,绝对是十分危险的。
杨秀清和萧朝贵集团已经隐隐能够抗衡洪秀全和冯云山。
1851年12月17日,太平天国在永安进行了正式的政权建设(“永安建制”),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萧朝贵为西王八千岁,冯云山为南王七千岁,萧朝贵为北王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五千岁。
这里明显就有一个怪异的地方,冯云山是太平天国中资历仅此于洪秀全的人物,而且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开创了紫荆山根据地,贡献如此之大,却排到了杨秀清和萧朝贵后面,很明显,这是洪秀全和冯云山妥协的结果。
南王冯云山制订了太平天国初期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天王”只是精神上的偶像,实际负责政务的是“军师”,由于宗教神权在起义组织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拥有最高神权地位的杨秀清也“顺理成章”地在军政方面取得最高权力。
东王杨秀清为地位最高的左辅正军师,西、南、北、翼四王俱受其节制。
也就是说,事实上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是掌握在杨秀清手里的,而且由于起义节节胜利, 杨在军中建立了极高的威望,而后来西王萧朝贵和南王冯云山的早逝,使得这两王的权力也落到了杨秀清手中
洪秀全当然不甘心军政大权落入他人之手,自身仅仅成一个木偶般的“偶像”;而杨秀清则自然想要“更进一步”,这下子双方矛盾便迅速激化。
更糟糕的是,洪杨两人的矛盾不同于传统的“君相矛盾”,他们矛盾的根本是构建在神权体系上的,所以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利益交换,政治博弈,相互妥协)解决,洪秀全没有办法否认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合法性,而杨秀清也无法否认洪秀全的“天王”身份,因为这些东西一旦受到影响,将意味着整个太平天国信仰体系的崩溃。
这就很麻烦了,因为神权体系完全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改革,所以洪秀全和杨秀清谁都不敢贸然出手,只能坐视矛盾越来越激化。杨秀清本人是意识到了,不合理的权力结构所引起的矛盾是极其尖锐和危险的的危险性的,他甚至对洪秀全说过这样的话: “二兄(因洪秀全自认耶和华次子,所以二兄指洪秀全)海底之量, 能受臣直谏, 方尽为君之道也……自古以来, 为君者常多恃其气性, 不纳臣谏, 往往以得力之忠臣, 一旦怒而误杀之, 致使国政多乖, 悔之晚矣。”
但是,洪秀全和杨秀清本人都是权力欲很强的人,所以不可能在权力的问题上让步。所以只能坐看这后院之火烧得越来越旺。而最后,这把火旺到扑不灭的时候,便燃起了“天京事变”,洪杨矛盾,终于以最为血腥的方式解决了,而代价则是——几乎整个天国神话体系的崩溃。
作者:云帆
1.《【1836年是清代哪个朝代】专题1856年天京事变,全盛之时的太平天国为何突然“祸起萧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836年是清代哪个朝代】专题1856年天京事变,全盛之时的太平天国为何突然“祸起萧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