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好奇。我们熟悉的外国国名是怎么来的?朝鲜、高丽、韩国、扶桑、东夷、海东、东方;欧悦,被占女子,临邑,指环王,被占城市;富南、陈拉、鄙视路、甘永志、福曼等,你能猜出这些名字是怎么来的吗?有些名字都是指哪个国家?历史的起源是什么?
包含我们一带水的“日本”的国名可以确定为来自中国。(莎士比亚)。
东汉时,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列国逐渐得到统一。
日本富士山
南朝宋编撰的《后汉书·东夷传》中记有,“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刘秀了解到日本列岛上部族的风俗,觉得很新奇,便嘉许其远来恭敬之情,赐以印缓这一枚刻着”汉委奴国王“的金印成为了中日两国最早交往的证明,成了日本国宝。1979年,有个日本家族向政府贡献了一枚跟史书吻合的金印,说是1784年被土里挖出来的!
可是到了东汉末期桓、灵帝时,日本半岛大乱,几番大战,有位邪马台女王卑弥呼被共推为王,邪马台国统辖周围30多国,已经具备了国家的特征,也是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国家!女王最大,其下有大率、大倭、大夫等高官。大率是中央派到就是派驻到九州北部各小国的检察官,大倭主管经济,大夫是通外交。
国宝金印
成书于晋朝的三国志载,魏明帝曹叡景初3年(公元239年)女王卑弥呼遣史渡海赴洛阳,献男生口4人、女生口6人、不是骡马的额牲口,是生产的生,就是日本奴隶,以及斑布2匹2丈,岛国当时才刚从原始氏族公社发展到部落联盟、要啥要没有,这已经是最贵重的国礼了。
被朝拜,得拿出中原大国的气度来,魏明帝亲授卑弥呼女王“亲魏倭王”印,封使节以官职,还赐与黄金、五尺刀、铜镜、真珠、铅丹(红色颜料)及纺织品多种。由中方使者送到日本。这也是中国使者第一次赴日。
由此被广人称道的最早的日本国名倭国就此诞生!
也就是说“倭”字,曹睿先创制的!
而刘秀颁授金印汉委奴国王的委奴,跟倭国应该是有区别的,委奴还是委之奴国?是当时日本列国中的一小部落还是较大政权的名称? 很难考证了!
有人认为”倭“字从人从委,委亦声。右半边,“委”意为“身材软缩”、“身材小一号”之意。“人”与“委”联合起来表示“身材矮小的人”。
曹睿托孤
一定是他们个头矮小又黑又丑陋!曹睿便采用“倭”故意贬低之!
其实起初倭字应该并无贬义。曹睿没那么腹黑,当时要册封女王,是真不知道该用何种国名,“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曹睿干脆就造了一个字,将“魏”国的字右边的“鬼”,去掉!鬼,“魂魄”之也,不吉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便又在左边加了个单立人,表往来“友人”之意,这样,亲魏倭王的所在国家也叫做“倭国”。这个说法比较可信,““倭”和“大和”,至今仍是同音同义词,二者可以互换,大和也可以作为另外一国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我们的史书包括刚提到得到后汉书一直称日本国为“倭奴国”,称日本人为“倭人”。
大概到了明嘉靖朝年间,沿海劫掠从事中日走私贸易的小鬼子被老百姓恨得牙痒痒,因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他们为倭寇!这才有了实质意义上的贬义。
鉴真东渡
至于倭国什么时候换成了日本作为国名!
据说大唐时,日本崇拜大唐文化多次遣史来学习,大规模接受汉文化,掌握汉字的“倭人”就对倭的称呼觉得太过于蛮夷,自恶其名不雅,唐诗多优美壮丽啊,能不能换一个阳春白雪的?
再加上他们崇拜太阳,就说自己的国家接近太阳升起的地方。于是,向大唐皇帝请求该册封国名为日本!但根据唐朝史官张守节所专著《史记·正义》的说法,日本这个国名,很可能不是倭国人觉得不好听所以改的,而是被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武则天下诏强令改的!“倭国,武皇后改称日本也”!
武则天史上是改名狂魔!改唐为周,当女皇上史上头一遭,加之女皇非常民心,除旧布新故而凡是旧制全都改成新的取祥瑞之意思!她自己的名字都得造出一个字出来!为曌,日月当空,普照天下!
女皇 武瞾
再如叫得好好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她非得改成”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尚书省改为文昌台,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侍中非得改为纳言!受此影响,日本国内就有大纳言、中纳言、少纳言这样的官职!
再如日本天皇的名称就是山寨唐朝的!唐高宗曾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则天并称二圣!武则天去世后被尊为“天皇圣帝”!在武则天在位时,倭国就记载确实来过一次遣唐使,武则天皱眉,觉得“倭”不够祥瑞,改为“日本”宣扬国威已示嘉奖是可能的。但“日本”并非武则天所发明,自古以来被,我国就习惯称呼东方诸国位日本,如唐初百济、新罗、高句丽等!武皇后改称日本正式成为倭国专属!
刚提到的百济、新罗、高句丽便是朝鲜半岛隋唐时的三个国家,被唐朝灭了俩!后来唐朝不行了,旧地复国,高句丽便是高丽,以及新百济和新罗!最终高丽王建统一了朝鲜半岛,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是为高丽太祖!
而今日朝鲜作为国名,实际上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有关联!
朱元璋
高丽国传位34位国君,延续了四百多年,直到1392年,军事将领李成桂因抵御元朝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提拔,最终把持了军队,靠武力自立为王,高丽王朝灭亡。为取得刚建立的大明的支持,李成桂拟定了两个国名清朱元璋圣裁,一个是古已有之的“朝鲜”,朝鲜语中朝字读作Zhao,另外一个是“和宁”——和平安宁之意也。朱元璋找大臣一合计,“朝日鲜明”更好,由此确定国名为朝鲜。
我们的邻国南亚大国印度,是一个独特的,有人说它只有神话没有信史!
印度,在印度几百种语言中被称为“婆罗多”。最早出现在约有五百万字,成书在公元前四世纪,创作时间达八百年的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里面有个故事讲述国王豆扇陀与净修林仙人义女沙恭达罗的爱情故事。他们生有一子,名婆罗多。婆罗多长大后成为转轮王。他的后代被称为婆罗多族。印度诸语言又名印度为”Bharatavarsa“,意思是婆罗多子孙之国。
印度初国家的雏形产生于大约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出现在恒河流域,但都是小国林立公元前321年,摩揭陀帝国的孔雀王朝首次统一北印度,但之后印度再次陷入分裂。
印度泰姬陵
唐初玄奘曾西域取经到印度,在他的见闻录《大唐西域记》所记当时印度国家的数目多达138个。连印度诗人泰戈尔都都说,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
我国最早知晓印度应该至少在西汉时,《史记·大宛列传》就曾记载:“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其(大夏)东南有身毒国。
大夏乃是西北部的古国,这地方后被大月氏人攻灭,大月氏曾被匈奴铁蹄无情蹂躏,汉武帝便派张骞出使西域,欲联合的西域大月氏一同夹攻匈奴!身毒,应该是孕育了古印度文明的印度河Sindhu的音译,Sindhu就是“河流”之意
《史记》之后,《汉书》与《后汉书》等史籍都对印度有记载。《后汉书·西域传》说:“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俗与月氏同,而卑湿暑热。其国临大水,乘象而战。”大河就是印度河,除了“身毒”、“天竺”之外,古人对印度还有诸如贤豆、忻都、欣都思、捐毒、印毒、印都、等众多称谓。这些称谓都是Sindhu的音译不同而已。
而我们的巴铁与印度与中国为邻的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意为“纯洁的国土”。这个国名很年轻,是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旁遮普学生创造的。印巴分治后沿用至今。
越南夜景
历史上东南亚与广西云接壤的越南,以前的“安南”和现在的“越南”这两个国名,均与中国密切相关。 自公元前3世纪越南便是秦朝的领土,至五代十国时,长期臣服於中国。“安南”,作为一个国名,来自于统一了越南的李朝国王李天祚遣使入贡,尊南宋为正统,南宋孝宗皇帝正式“诏赐国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为安南国王”;此後,其国王屡为元、明、清各朝封为“安南国王”。
至于在的“越南”, 1802 年阮福映称帝,遣使宗主国当时的清朝,请求改国号为“南越”,最终嘉庆皇帝下赐国号“越南”,并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之名一直用到现在。
东南亚的缅甸,缅,为遥远之意;甸为山谷之意,合起来就是遥远的谷地。是公元1106年,北宋徽宗时,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而得来的。
缅甸大金塔
中国又古称其为掸国,公元一世纪末二世纪初傣族先民建立的部落联盟政权,其疆域包括我国云南西部地区和缅甸北部地区。其王雍由调,曾在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开始,几十年间多次遣使来通好,汉和帝刘肇日常高兴,特赐雍由调金印紫绶,授以“汉大都尉”的官衔。
掸国也曾多次派遣国内著名的艺术家来汉都洛阳宫廷表演“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和“跳丸、数乃至千、都卢寻橦等技艺的精彩魔术、音乐、杂技表演,“都卢寻橦”便是传统杂技爬高竿,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等都看过大加赞赏写过文章夸赞。
菲律宾在很早以前是以吕宋、麻逸、苏禄、胡洛等地的名称闻名的。公元三世纪左右,同中国友好往来。14世纪前后,菲律宾出现了由土著部落和马来族移民构成的一些割据王国,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纪70年代兴起的海上强国苏禄王国。
菲律宾
他们现在用的这个国名跟我国关系不大,乃是麦哲伦为了金银财宝找遍地黄金的中国,结果在环球航行误打误撞跑到了菲律宾群岛,参与了当地的内乱,在械斗中身不幸重伤亡。1565年西班牙殖民者循着麦哲伦的脚步攻占菲律宾群岛,以西班牙皇太子菲律普命名该地,故称菲律宾。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1.《大中国周边国家,真是一衣带水,这些国家连名字都来源于我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中国周边国家,真是一衣带水,这些国家连名字都来源于我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5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