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微信公众号:记忆携带。欢迎您对阅读全文感兴趣。

我们写了雍正王朝,还简单介绍了沙丘。

有读者不满意,就像对《沙丘》电影版的不满意一样。

他跟我说:沙丘电影版,花了两个半小时,来了个超长预告片,等于啥都没拍,西风你倒好,花了几千字,来了个预告片的预告,等于啥都没说。我既不熟悉罗马的历史,也不熟悉基督教,也不了解中世纪,但我还是想听你真正的解读一次沙丘,你看着办吧。

那我,就应邀,看着办。

其实我昨天在回答读者问题的时候,两句话就把整本书讲清楚了。

《沙丘》的起源是美国人用慈善避税的方式逃避摊丁入亩,那后来为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创造了一个人工智能A和它的助手人工智能B。

人工智能A实际上就是雍正王朝里的四阿哥,人工智能B实际上就是四阿哥的助手十三阿哥。

你注意,小说中它俩维系公平存在了多久?正好一万年。这一点,雍正王朝里康熙对佟国维的那段台词早有预言。

康熙说自己老了,佟国维恭维他,您是万岁。康熙说,人哪儿能活一万年呢,真活那么久,挡住了后人的路,人家也不答应。

你注意,人哪儿能活一万年呢?人是不能,谁能?人工智能能。

所以《沙丘》里让人工智能活了一万年。

那么这么好的局面怎么就结束了呢?因为挡了后人的路嘛,康熙的台词早就预言过了。

挡了谁的路?挡了富人的路,所以富人们趁机人工智能出了一个BUG的时候,结束了这一切。

BUG,谐音什么?谐音八阿哥。

你看,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维系一万年的公平,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八阿哥,从骨子里看是因为挡了别人的路。结束了。

然后什么开始了?中世纪开始了,这就是《沙丘》的主体。

《沙丘》,是美国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作品,总共六部,第一部出版于上世纪60年代,最后一部终结于80年代,整个创作期超过了20年。

我们要注意这个时代,就像金庸的作品实际上成书于1955~1970年之间,虽然我们可能是90年代之后才看到的。但是人家并不是90年代才写。

每个作家写的东西都跟他自己身处的时期息息相关,虽然也许有的作品我们隔了几百年去看依然不过时。

那很正常,因为对方写的是人性。

就像曹雪芹写红楼梦,过去几百年了,奶奶疼孙子,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你看到贾母疼宝玉,就没有违和感;荣华富贵总有尽,所以你对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结局就没有意外感;人性总有肮脏,所以你对于主子奴仆们的那些事儿,就不会看不懂。

人性是超越时空的,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

我们现在翻开《沙丘》,沙丘是打着科幻的幌子,融入了大量西方神话传说,基督教历史乃至罗马历史和中世纪法则的这么一本像《三体》一样的所谓科幻作品。

《三体》其实不是科幻书,那就是人类文明史,所以反过来讲,《沙丘》就是西方文明史。

你要是真能看得懂沙丘,西方文明史你肯定是懂的,同理,反过来说,如果你对西方文明不熟悉,沙丘无论如何没法给你写影评,硬写完也会像我们之前多次写日本战国史一样,出现大量人名,地名,典故,最后你昏昏欲睡。

那咱们换一个角度,从沙丘作者内心深处隐藏的小秘密的角度,去解读这部作品。

每个作者都有他内心深处隐藏的小秘密,就如同我们解读过《雍正王朝》。

沙丘的作者实际上是在干嘛?是在辛辣的嘲讽。

你注意他的时代,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你注意他的坐标,美国。

一个作家写书,写大部头的小说,通常都是有感而发,尤其这种成名作,几乎是一个人半生积累的集中宣泄。

弗兰克·赫伯特这个人,从酝酿直到1965年出版沙丘第一部,都是个籍籍无名的穷光蛋,这一点和刘慈欣有点像。

刘慈欣是写书写到一半出名的,此前就是个很普通的电厂工程师,而赫伯特比他惨得多,在写书的头六年里,是吃软饭的,全靠太太从事百货商店的广告文案创作养家。

这一点和另一个大师很像,他叫李安。李安也吃过六年的软饭,后来留下一句名言:婚姻里没有理所当然。

从这个角度看,那天在小号里我不认为一个人34岁去读博是条好路,原因就在这里。

说到底,成功就是一个征服世界的过程,如果说女人的成功有可能通过征服男人来完成,那么男人的成功几乎只有征服世界这一条路。

在征服世界的路上,你连你身边的太太都征服不了,你想吃她一个人的软饭都不可得,连她都不欣赏你,你告诉我,你还想吃全世界的软饭?粉丝们有那么好忽悠么?

回到赫伯特,经过六年软饭的滋养,他创作出了沙丘第一部,但是呢,连续被23家出版社拒绝,有点像某个长得像外星人的大佬年轻时连续被23家肯德基拒聘的段子。

直到费城的一家叫做切尔顿的小出版社看上,才得以发行。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次年连续拿下星云奖,雨果奖。

不过你要注意,出名不一定会有钱,赫伯特真正成为全职作家还需要下一个六年。

所以接下来的这六年里,他做过讲师,摄影师,兼职过顾问,自由撰稿人,等等。无它,混口饭吃。

而赫伯特真正全职开始写作后不到两年,患难与共的太太就得了癌症。十年后她去世,去世的隔年,《沙丘》最后一部,收尾篇出版,可惜他的太太,已经看不到了。

再次年,赫伯特追随她的太太而去,这就是他的一生。

非常凄苦。

换句话说,你后来看到的所有科幻大作,电影,集体向他致敬,那都是他去世之后的事了。

赫伯特的政治态度是反美,他的信仰是佛教禅宗,虽然成长于一个天主教家庭。

这就是为什么你透过他的作品能够看出一种浓浓的嘲讽,或许,是他看透了资本主义。

这个话题我们聊过,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赫伯特就认为人类终将被人工智能统治。

理由他的小说没有给出来,我给出来了,上次聊雍正王朝的时候。

我说过,西方社会在资本主义之前,包括漫长的欧洲封建领主,所谓的黑暗中世纪,最大的问题始终是什么?是三成人占据七成土地,这是好的年景,极端的时候可能是一成人占据九成土地。

那么赫伯特意识到一个事情,也就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地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但是比例并没有变。

土地有可能不是土地了,有可能是石油,谁占据了更多的石油。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就是如此。

也有可能是关注度,你看扎克伯格甚至可以让美国总统闭嘴,之前川普还没离任的时候,小扎就可以对他这么做,甚至制裁澳大利亚整个国家,让澳洲整个国家,闭嘴。

所以在沙丘里,他设计了一种东西,叫香料。实际上是某个全是沙漠的星球上的一种巨大的叫做沙虫的生物的排泄物,有点像抹香鲸的排泄物龙涎香。

香料能够做什么呢?人吸了之后能够提升算力,从而预测未来,星际引航。

这一点老读者应该很熟悉,我们说过很多次,世界由什么组成?由算力。

智者治人,愚者治于人,算力不同而已。

如果要公平,公平的分配资源,怎么办?只能让人工智能裁决。

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想一想,一锅汤,大家来分享,什么情况下分汤的人才能永远没有私心?

很简单,他和我们不是同类。吾之蜜糖,汝之砒霜,我们的汤,对他而言就如同屎一样。

可是,人类有一个功能叫做交换。他不想要汤,未必不想要别的。所以只要他有可能与我们产生交换,那么依然不会公平。总有人想要走后门嘛,哪怕面对人工智能。

除非怎么样?

除非他是神,他是宇宙的主宰,从来只有我们求他,他无求于我们。

这就是为什么赫伯特让人工智能统治了人类一万年,因为只有人工智能成神,才能彻底打破人类内部不平衡的局面,你注意,在他所经历的教育中,他只能想到这个解法,他生活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嘛。

那么人工智能一直统治下去不是挺好的么?不,谁不满意了?人类中少数人不满意了,那具备算力优势的3成人不满意了。

不满意很正常,有诸葛亮在,魏延的智谋永远无用武之地,有人工智能在,又岂能突显人的贤愚?

我们在这里想一想,站在七成人的角度想一想,真的有人工智能奴役人类这回事么?

怎么可能呢?

人工智能是神,它无所谓不能,它根本不需要人类,你会奴役一个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么?你图什么呢?

我们再退一万步,对于七成人来说,就算不被人工智能奴役,也会被另外三成人奴役,说到底,你脑子不够使,你算力不够,谁忽悠你不是忽悠?

反正你都是范伟,那你何必纠结自己到底是从本山大叔手里买的拐还是从本山大妈手里买的拐?

你注定要买拐的。

想透了这一点,你就知道,整本书就是阴谋起源,三成人忽悠了七成人,干掉了人工智能,然后怎么样?那七成人过的更苦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人工智能最起码不会惦记你盆里的那点汤,而你的同类,会惦记。

所以你看到了,即便科技那么发达了,都星际航行控制宇宙了,人类依然活在中世纪。

沙丘这个行星里的土著,钻在地底下,活得像塔利班一样。科技的光有照向他们吗?没有。

就如同小说中描述,世界是科瑞诺家族、厄崔迪家族和哈克南家族的,就像罗马历史上的西庇阿家族、尤利乌斯家族和布鲁图家族,就像美国历史上的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

有什么区别?并没有。科技发展了很多,但是游戏的本质并没有区别。

当年中世纪欧洲领主抢地,是因为土地是香料,土地有价值,后来粮食不值钱,于是他们抢石油,再后来人的注意力才值钱,于是他们像扎克伯格一样,抢关注度。

香料一直在变,游戏从来没有改变。

赫伯特很失望,所以他创作了一个主角,公爵之子,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通过各种基因组合培育的先知。

那七成人打着先知的旗号到处零元购,冲进国会山,打砸佩洛西办公室,成为美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一切,你不能不说,赫伯特自己才是先知,他预言了几十年后的美国。

只不过,他给出的方案非常的禅宗化。沙丘的前两部,公爵之子,保罗,是一个哈姆雷特与俄狄浦斯的结合体,不明白这两个典故的自己去查,我没有足够篇幅展开了。

那么到了第三部第四部,拥有更强预言能力的保罗之子,公爵之孙,雷托。为了改变人类的命运不惜黑化,化身暴君,站在全人类的对立面。

换句话说,保罗在挣扎,他想摆脱命运,雷托在挣扎,他想改变命运。

摆脱人类的命运,改变人类的命运,只是他们在西方过去的所有已知的方法中找不到,哪怕把战火燃向全宇宙,也找不到。

全套六部,像荷马史诗一样宏大,你既感慨万千,又为赫伯特捉急。

你不禁感慨,如果看过那么多书的赫伯特看过某一位德国哲学家的著作该多好。

有时候我们真的很幸运,赫伯特一生都没有找到的答案,我们打小天天学。

所以说生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找到有用的信息,很幸运,我们找到了。

是前人为我们找到的,一百年前的前人为我们找到的,《觉醒年代》里的前人为我们找到的。

不是通过想象力,不是通过科幻小说,而是通过实践,血与火的实践。俗称那年那兔那些事。

谨在此,向真正的先知们致敬。

同时,许个愿吧,若能转世,愿赫伯特,来生投在种花家。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1.《《沙丘》写的实际上还是四阿哥十三阿哥和八阿哥的那点事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沙丘》写的实际上还是四阿哥十三阿哥和八阿哥的那点事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