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明朝

1440明朝专题之明末三大战役:原本可以打赢,为何明军全部溃败?

作家:小花猫哥哥

孙传正

明代历史上,三大战役非常重要,这三大战役的失败基本上决定了明朝灭亡的命运。

这三大战役就是萨尔浒之战、松锦大战、孙传庭出潼关之战。

后世对这三大战役的分析多立足于军事与谋略的层面,这些分析都流于表面,其实真正深层次的危机还是财政的问题。

我们以萨尔浒之战为样本,看看明朝为什么输掉了这场决定辽东命运的关键战役。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针集中兵力、各个击破,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

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该次战役之后,明军在辽东彻底丧失战争主动权,后金不久就夺取了辽东(东北)大部分土地。

萨尔浒战役明军集结兵力为11万,其中有8.6万是从全国各地调集的精锐;而后金总兵力只有6万人。

以两倍兵力优势为什么反而被后金大败?

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分兵四路,一个是朝廷内阁“反复催促”导致明军仓促急进。

分兵让力量分散;急进让士兵疲惫不堪,防御薄弱;最后让后金集中主力各个击破。

这就是萨尔浒战役明军失败的原因。

现在问题来了,明军为什么会“分兵”?为什么会“急进”?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努尔哈赤

为什么会“分兵”?

首先讲一个军事常识——在冷兵器时代,两只规模较大的军队会战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双方都有会战的意愿——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只要其中一方不愿意,另一方没有能力强迫对方接受会战。

这个原则放在萨尔浒战役的大背景下就是这样的局面:明军集中优势兵力企图一举全灭后金军,但是,这场仗能否打起来还得要后金方面同意。

如果后金方面觉得这场仗没有胜利的希望,大可以一走了之。

农业时代,也没有啥必保的工业基地,后金以游牧文明起家,机动能力很强,兵民一体的体制也保证了其能够迅速转移。

如果后金举国向外兴安岭方向撤走,以步兵为主的明军是奈何不了后金的。

如果仅仅是驱赶后金向北转移,以举国之力才组织起这场战役的明军是根本无法向朝廷交代的(这个我们后面来谈)。

所以,明军要后金有意愿接受这场会战,就得给对方创造可以取胜的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分兵。

分兵的逻辑就是让双方都有胜利的希望,所以才有可能迎来双方的会战。

后金的胜利希望在于,以集中对分散,各个击破分兵的明军;

明军的胜利希望在于,以某路明军缠住后金主力,其余各路分进合击全歼后金军。

这才是双方都有机会的会战,这样才能让后金一方接受这场会战。

同样的逻辑在解放战争中可以得到印证,当国民党军集中优势兵力并且齐头并进抱成一团时,解放军是绝对不会与之会战的,至于根据地的坛坛罐罐让国民党去砸。

分兵另一个逻辑就是减小后勤的负担。

打战就是打后勤这个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后勤是特别痛苦,也特别花钱的事情。

同样是集中10万大军,是分兵几路还是集中在一起再行动,对后勤的负担完全是两个概念。

萨尔浒战役前,明军分驻四路,相互之间驻地达到几百里。

如果要将这四路明军汇集到一处,再将相应的粮食、物资运输到一处,不但耗时良久,而且将给后勤制造更大的负担,这样的负担当时的明朝财政是无力承担的(这个我们后面来讲)。

所以,分兵四路的策略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后勤层面都是一种必然。

萨尔浒之战

为什么内阁催促明军“急进”?

本次作战,因为朝廷内阁“反复催促”导致明军出兵很急。

内阁原定1619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出边进击,但因天降大雪,改为同月二十五日(只推迟了4天)。同时,限令明军四路兵马于农历三月初二会攻赫图阿拉。

四路兵马只给了八天的时间就要求会师赫图阿拉!

那么明军要走多长的路呢?

以从沈阳出发的明军主力杜松部为例,在当下沈阳到赫图阿拉有163公里。明军进军路线与现代的道路差不多,也就是326里。

但是在明代这条路线大部分没有什么像样的道路,一只数万人的大军,带着大批辎重,要在八天时间里,在小冰河时期的东北冰天雪地中行军326里,绝对是一个非常艰苦的任务。

其余几路明军路程也差不多。在冰天雪地里带着辎重平均每天行军40里,连续八天——

经历如此艰苦的行军之后,明军士兵还能保持多大的体力?以远征疲惫之师去攻击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的敌军,这是打仗还是送人头?

为什么明朝内阁会下这样不近情理的命令?

原因很简单:明朝廷没钱了!

明朝财政就是一个典型的吃饭财政,每年仅仅只是应付皇室开支、官员俸禄以及承平时期的军队开支就把财政收入消耗一空。

遇到萨尔浒这样的大型战役需要从全国调集物资与军队时,财政只能挖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勉强应付。

偏偏明末调集军队与物资效率极低,明朝廷为萨尔浒战役的前期准备工作高达一年,其实萨尔浒战役还没开始打,明政府财政已经快要破产。

为什么前期准备工作就要1年?

首先是调兵不易。

明朝常备军包括边军70万,京营10万,内地60万左右,纸面数字看上去很多,其实能拉出来野战的不超过30万。

这30万军队分布全国各地,要从中抽调7—8万军队殊为不易,内阁与各地边镇各种扯皮,最后好歹抽调了8万多精兵,这些兵马汇集到辽东花了8个月。

其次是后勤保障,这个难度更大。

要保障十万以上的军队在辽东集结以及作战,内阁计算光是粮草就需要90万石粮食,1440万束草,80万石豆。

这么大的数目辽东本地是无法供应的,所以只能从外地运输。

运输有两条线路。

第一条:山东运输到辽东,海运加陆运,山东登州起航到旅顺口海运;旅顺口到辽阳陆运。

七百里地,一人一骡驮5、6斗,日行50里,往返至少要20里。

每日需要补贴口粮草料5分,往返1次就需要1两2钱有余;也就是说大约花费2、3两银才能运输1石粮。

第二条:通州运输到山海关。

陆地运输7百里,10万石粮食,需要12万两银子;至于粮食需要的口袋(每袋能装1石粮)、沿途损失、大车5千辆,都是耗费。

以上还只是计算登州到沈阳,以及通州到山海关的运费,物资从其他地区运输到登州或者通州的运费更是一笔巨大的费用!

除了粮草还要补充军械、装备、火药、马匹等等,这些物资要运输到前线也耗资巨大。

萨尔浒战役准备期长达一年,这一年里户型为此开销超过300万两,兵部、工部开支也超过100万两,合计明朝中央财政支出超过400万两,这还不包括地方政府为军队过境提供的补给,以及运输招募的农夫等等费用。

为了筹集这笔前期费用,明户部把国库都搬空了,后来只能先找皇帝要內帑私房钱,也不够,又从兵部工部太仆寺挪借,还不够,再从南京各部借、搜刮各省所拖欠的京运钱粮——就这样才勉强保证萨尔浒战役完成了前期准备。

这就是朝廷内阁“反复催促”明军出兵的背景原因——

朝廷箱子底都刮干净了!

再不出兵,不用后金来打,明军自己的补给就要断了!

所以,虽然在辽东冬季出兵对明军很不利,虽然八日内要四路明军行军320里会师赫图阿拉更不合理,但是没办法,赶鸭子上架也只能去搏一搏了!

萨尔浒战役失败后,史书评价——

这场战役时辽东的转折点,从此,明军在辽东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转入被动挨打的战略防守阶段。

其实这句评价都是扯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明朝到了万历皇帝后期,其财政能力已经不具备支撑明军在辽东发起战略进攻——

这个财政能力已经在朱家藩王拼命造人运动中消耗殆尽。

1640年松锦大战,崇祯调集了明朝最后的战略主力——九边精锐13万人由洪承畴指挥救援锦州。

洪承畴

这是大明朝最后的一点本钱,所以洪承畴主张稳打稳扎。

但是当时的明财政比萨尔浒时期还要窘迫,崇祯没有这个财力支撑洪承畴的“缓进”策略,于是派兵部尚书陈新甲催促洪承畴迅速进军,企图速战速决。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二十八日率部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与清军激战。

八月二十日,清阿济格绕到明军后路,突袭塔山,夺取明军粮草一部。

与此同时明军“因饷乏,议回宁远就食”,决定分成两路突围——

你没看错,明军后撤还不是因为粮草断绝,而是军饷没了——决定明清命运的战略决战才打一个多月,前方部队已经发不出工资了!

换句话说,即使阿济格不突袭塔山,明军也得撤退。

突围之后,明军就全面崩溃,明朝最后一点本钱输得干干净净。

你看看,财政不给力,打仗就是送人头。

1643年5月,崇祯严令驻守潼关的孙传庭率部出潼关去剿灭李自成所部农民军。

虽然孙传庭一再上书请求皇帝多给他一点时间去训练军队。但是当时的明朝财政已经破产,崇祯把自己內帑私房钱都全拿出来才勉强让孙传庭维持了一只稍有战斗力的军队。

崇祯哪有能力多给孙传庭“一点时间”?

于是再次严令催促,孙传庭含泪出关,最后一支明军全军覆灭。

1.《1440明朝专题之明末三大战役:原本可以打赢,为何明军全部溃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440明朝专题之明末三大战役:原本可以打赢,为何明军全部溃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6780.html

上一篇

【df明朝体】罕见姓氏后的DNA故事

下一篇

1440明朝看这里!杨溥:大明文臣中的“待机王”,内阁天团“三杨”中的“领头羊”

1440明朝看这里!明末三大战役:原本可以打赢,为何明军全部溃败?

  • 1440明朝看这里!明末三大战役:原本可以打赢,为何明军全部溃败?
  • 1440明朝看这里!明末三大战役:原本可以打赢,为何明军全部溃败?
  • 1440明朝看这里!明末三大战役:原本可以打赢,为何明军全部溃败?

1440明朝看这里!号称“不割地”的大明王朝,到底丢失了多少土地?令人触目惊心

  • 1440明朝看这里!号称“不割地”的大明王朝,到底丢失了多少土地?令人触目惊心
  • 1440明朝看这里!号称“不割地”的大明王朝,到底丢失了多少土地?令人触目惊心
  • 1440明朝看这里!号称“不割地”的大明王朝,到底丢失了多少土地?令人触目惊心
1440明朝专题之正统年间,瓦剌逐步强大起来,时不时南下侵扰明朝疆域

1440明朝专题之正统年间,瓦剌逐步强大起来,时不时南下侵扰明朝疆域

1440明朝相关介绍,正统年间,瓦拉逐渐强大,有时南下侵占明朝领土 周其珍,生于善德两年(公元1427年)。也就是说,明英宗、明宣宗周宇看到了机长男、明大宗周琦同父异母哥哥、明宪宗周深的父亲。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

1440明朝看这里!明朝是如何丢掉旧港宣慰司这块海外飞地的?

1440明朝看这里!明朝是如何丢掉旧港宣慰司这块海外飞地的?

1440明朝相关介绍,九港宣威寺是为明代行政而建的,明朝时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政府驻地现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是当时南阳的最高行政机构,也是当时明朝领土的最南端,第一个口港船位公司是时镇庆。 宣抚使、宣慰使定期朝...

1440明朝,干货看这篇!明朝是如何丢掉旧港宣慰司这块海外飞地的?

1440明朝,干货看这篇!明朝是如何丢掉旧港宣慰司这块海外飞地的?

1440明朝相关介绍,九港宣威寺是为明代行政而建的,明朝时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政府驻地现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是当时南阳的最高行政机构,也是当时明朝领土的最南端,第一个口港船位公司是时镇庆。 宣抚使、宣慰使定期朝...

1440明朝,干货看这篇!清朝时期山东巡抚凭什么比其他巡抚高出一个级别?

  • 1440明朝,干货看这篇!清朝时期山东巡抚凭什么比其他巡抚高出一个级别?
  • 1440明朝,干货看这篇!清朝时期山东巡抚凭什么比其他巡抚高出一个级别?
  • 1440明朝,干货看这篇!清朝时期山东巡抚凭什么比其他巡抚高出一个级别?

关于1440明朝我想说大家都是巡抚 山东巡抚凭什么高出一个级别?

  • 关于1440明朝我想说大家都是巡抚 山东巡抚凭什么高出一个级别?
  • 关于1440明朝我想说大家都是巡抚 山东巡抚凭什么高出一个级别?
  • 关于1440明朝我想说大家都是巡抚 山东巡抚凭什么高出一个级别?

1440明朝,干货看这篇!痛惜!明朝一海外领土,连接印度洋和大洋洲,却因短视被遗忘

  • 1440明朝,干货看这篇!痛惜!明朝一海外领土,连接印度洋和大洋洲,却因短视被遗忘
  • 1440明朝,干货看这篇!痛惜!明朝一海外领土,连接印度洋和大洋洲,却因短视被遗忘
  • 1440明朝,干货看这篇!痛惜!明朝一海外领土,连接印度洋和大洋洲,却因短视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