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15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对外宣言》完成北伐,同年12月29日,新任奉系领导人张学良在东北换旗,宣布效忠南京国民政府。
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之所以说是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是因为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其中有实力逐鹿中原的就有五个:
- 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系第一集团军,其嫡系部队多出自黄埔军校,因此又称黄埔军;
- 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系第二集团军,又称西北军,其下有孙良诚、石友三等十三太保及宋哲元、杨虎城、张自忠等地方军阀,整个西北系兵力超过40万众;
- 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绥系第三集团军,又称晋绥军,其下又有徐永昌、傅作义等地方军阀,所部约20万;
- 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桂系三雄为首的新桂系第四集团军,所部约20万;
- 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系,东北易帜后,奉军改编为东北边防军,拥兵30万,号东北军。
蒋、李、冯、阎、张五大军阀头子
除了五大新军阀外,各地的小军阀也经过新一轮的洗牌。经过十几年内斗的四川逐渐形成刘湘、刘文辉等大军阀割据的局面;王家烈在黔系新一轮内斗中胜出成为贵州王;青海第三代马家军马麟病逝后,马步芳、马步青兄弟二人执掌青海;新疆杨增新宣布改旗易帜后,被樊耀南刺杀,金树仁围杀樊耀南后上位,统治新疆。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五大军阀之间逐鹿中原的故事。
蒋桂战争(1929年3月-6月)
1929年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全国编遣会议,意图通过精简军队,削弱各军阀势力,加强南京政府的统治。面对蒋介石的削藩,各派系自然不愿束手就擒,成为新一轮军阀大乱斗的导火索。
最先发难的是以李宗仁等为首的桂系。自1924年陆荣廷的旧桂系军阀倒台,李宗仁、白崇禧等新桂系宣布效忠广州国民政府,随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参与北伐。在北伐的过程中,以强悍善战闻名的桂系军迅速成长为一支劲旅,并在宁汉大战中,击败唐生智的湘军,将湖南湖北纳入桂军的势力范围,成为国民党五大新军阀之一。
桂系三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
在“削藩大会”后,桂系强行驱逐了有亲蒋倾向的湖南省主席鲁涤平,蒋介石借此向武汉调集大军,战争一触即发。
桂系三雄,李宗仁坐镇武汉,白崇禧驻军天津,黄绍竑看守广西老巢与广东的李济深互为依靠,整个桂系势力从河北一直延伸到广西,宛如一条长蛇横亘在中间。虽然桂系看起来势大,却也不是铁板一块。
1929年初各军阀势力
白崇禧率领的桂军有很大一部分是唐生智的湘系旧部,蒋介石便找来曾被李宗仁击败的唐生智,并交给他150万军饷让他前去策反。随后,蒋介石又以调停中央与桂系的矛盾为由,邀请广东的李济深北上南京,随后将其扣押软禁,广西的门户屏障被轻易化解。最后,蒋介石又派曾遭李宗仁排挤的俞作柏联络桂系在武汉收编的湖北籍将领,用大洋收买了十五师师长李明瑞和五十七师师长杨腾辉,约定前线倒戈。
一切准备就绪后,蒋介石于3月26日正式下令讨伐桂系,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自领总司令,调刘峙、顾祝同、蒋鼎文等组成第一集团军,云集在皖赣鄂三省交界地带,蒋介石亲任总指挥,乘船至九江指挥。江西朱培德部及西北军韩复渠部也在蒋介石的策动下,分南北两路向武汉开进。
与此同时,白崇禧部的湖南籍将领李品仙、凌兆尧、周武彝在唐生智的策反下纷纷倒戈,白崇禧于3月30日狼狈逃回广西,华北桂军作鸟兽散。
武汉桂军也不愿坐以待毙,分五路开赴鄂豫皖赣迎敌,正面由胡宗峰的十九军组成,右翼由陶钧的十八军组成,左翼由夏威的第七军组成,但夏威凑巧患病,第七军改由李明瑞指挥,这为武汉桂军失败埋下伏笔。
3月30日,蒋介石率先发起了对桂军的攻击,李明瑞看准时机在4月2日临阵倒戈,回击武汉。武汉桂军主要由胡宗泽、陶钧、夏威等人,桂系三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都不在武汉,面对李明瑞的倒戈,胡宗泽、陶钧等人决定放弃武汉向鄂西撤退。蒋介石充分利用桂系的内部矛盾,不费一枪一弹轻松攻占武汉,随后水陆并进向鄂西桂军逼近,十万武汉桂军就这样土崩瓦解,胡宗泽、陶钧通电下野。
李明瑞主政广西后,受中共感召参加白色起义,后不幸牺牲。图:百色起义
4月25日,蒋介石进驻长沙,部署攻打桂系老巢广西的计划,以何健为第四路军总指挥从湖南进攻广西,以陈济棠为第八路军总指挥,率粤军会攻广西。
不甘失败的李宗仁、白崇禧逃回广西后,集中兵力顺珠江而下猛攻广州。就在陈济棠快坚持不住的时候,俞作柏率李明瑞、杨腾辉等援军赶来,击退了桂军,随后会同粤军一同反攻,何健的湘军也趁桂军主攻广州的时候,攻入广西境内。
6月27日,俞作柏、李明瑞不进驻南宁,李宗仁、白崇禧等逃往香港,蒋桂战争以蒋介石的完胜结束。
1929年蒋桂战争后军阀势力
战后,毛委员写下《清平乐·蒋桂战争》,讽刺国民党的军阀本性。
风雨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蒋冯战争(1929年10月-1930年3月)
蒋桂战争硝烟未散,蒋介石和冯玉祥之间的明争暗斗又已开始。在1926年的国奉战争中,冯玉祥被张作霖和吴佩孚联手赶出了北京,虽然冯玉祥仍然控制着西北大片土地,但这里地瘠民贫,远不如京津富庶。于是在二次北伐中,冯玉祥为重夺京津与蒋介石联手攻打奉系。可就在张作霖败北,退回东北后,蒋介石却不愿冯玉祥坐大,将京津一带分给了实力较弱的阎锡山,冯玉祥对此极为不满。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三人决裂前的合影
在经历“削藩”和蒋桂战争后,不愿做第二个李宗仁的冯玉祥决定先发制人。1929年10月10日,西北军将领联名通电反蒋,蒋冯战争爆发。虽然西北军兵多将广声势浩大,但占据政治优势的蒋介石早有准备,旋即任命阎锡山为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得到好处的阎锡山立即宣布拥护南京政府,向冯玉祥开战。
12月,孤军作战的西北军败退回陕西,蒋冯战争告一段落。冯玉祥虽然在这次战争中落败,但实力并未受损,几个月后,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即将爆发,决定国民党五大军阀此后的命运。
中原大战(1930年5月-1930年11月)
李宗仁和冯玉祥的相继败北,使得阎锡山不得不重新考虑来自蒋介石的威胁,于是联系冯玉祥和李宗仁等反蒋派,拉开新一轮反蒋斗争。
1930年3月中原大战前军阀势力
1930年2月10日,阎锡山通电全国要求蒋介石下野,随后冯玉祥、李宗仁等各派系将领共57人联名通电,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司令,反蒋集团正式成立。可就在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宣布就职后,张学良却迟迟不愿就职,既不反蒋也不拥蒋,为后来反蒋集团的失败埋下伏笔。
反蒋联军纠集了桂军、西北军、晋绥军三大军阀和一众小军阀,合兵70万分四路进发:冯玉祥统领西北军30万,一部沿陇海线进攻徐州,一部沿平汉线南下武汉;阎锡山统领晋绥军20万,沿津浦线进攻济南,同时配合冯玉祥合击徐州;叛蒋投冯的石友三率军10万,出河南配合阎锡山会攻徐州;李宗仁统领粤系张发奎部7万粤军,经湖南北上,配合冯玉祥夹击武汉。
因装备较差,耍大刀成了西北军的看家本事
面对来势汹汹的反蒋联军,蒋介石以黄埔军为主地方军为辅调集60万大军,任韩复渠(1929年叛冯投蒋)为第一军团总指挥据守津浦线,阻击晋绥军和石友三部;任刘峙为第二军团总指挥在陇海线与冯玉祥决战;任何成濬为第三军团总指挥在平汉线阻止南下的西北军;何应钦坐镇武汉,迎击李宗仁。做好军事部署后,蒋介石通电张学良,任其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以数百万军费和整个华北的地盘“约分天下”。
1930年5月,反蒋战争爆发,因战斗主要发生在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因此这场大战被称为中原大战。
蒋冯阎桂中原大战
战事爆发之初,反蒋联军四处开花,李宗仁部在两周的时间内连克衡阳、长沙、岳阳,基本占领湖南全境;冯玉祥的西北军也在河南许昌一带取得大胜,与湖南的李宗仁形成对武汉的夹击态势;蒋军韩复渠部作为投蒋的“杂牌军”刻意保存实力,得以让晋绥军轻松攻占济南,威胁徐州。
陇海线和津浦线交汇的徐州,是这场大战的重中之重。西北军、晋绥军和石友三部都是冲着徐州而来,蒋介石同样在徐州方向部署了韩复渠、刘峙两个集团军,并几乎投入了全部的黄埔精锐。
冯玉祥在取得许昌大捷后,不顾各方劝阻,将原先计划南下与李宗仁会攻武汉的西北军调至陇海线,不论冯是出于一鼓作气速战速决还是其他什么目的,将南下的西北军调离后,不仅使之前定下的南北夹击武汉的计划流产,还将湖南的李宗仁不置于危境。
6月10日,拥蒋派粤军蔡廷锴部北上攻占衡阳,切断了桂军的退路,兵力最弱的李宗仁败逃广西,率先退场。
在反蒋联军中,李宗仁部最弱,其次是石友三和阎锡山,最强的是西北军,于是蒋介石做出“打垮晋绥军,拖垮西北军”的战略部署,抽调大量兵力及在湖南取得大胜的蔡廷锴部投入到津浦线战场,展开对晋绥军的反攻。
到8月底,在蒋军的集中猛攻下,晋绥军渐渐支撑不住,退回到黄河以北,而西北军虽然在陇海线上发动了数次大规模进攻,却收效甚微。
解决了李宗仁和阎锡山后,冯玉祥之西北军独木难支,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蒋介石一方倾斜。9月18日,张学良见中原大战形势渐明,宣布出兵助蒋,调12万大军入关,倒戈将军石友三立马宣布反冯拥蒋,反蒋联军其他小势力纷纷效仿倒戈,反蒋联军进入全面溃败。
11月4日,冯玉祥和阎锡山联名通电下野,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
1930年底中原大战后各军阀势力
中原大战是民国军阀混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大战,双方攻击投入140万大军,伤亡高达30万。而作为主战场的河南,受战争影响而受难的百姓不计其数,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河南又成为中日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花园口决堤和天灾人祸之下,河南成为那一时期中国最苦难的地区之一。
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1942年拍摄的河南灾民影像
在中原大战后,蒋介石确立了其民国最高领导人的地位,提高了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权威,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张学良等大军阀也迎来了不同的结局。
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损失最为惨重。李、阎二人就此失去了逐鹿中原的实力,只能借助国民党的派系斗争勉强维持其在广西和山西的基本盘。
冯玉祥的西北军虽然在战前实力最强,但其内部矛盾也最为严重,不仅纪律涣散,派系林立,倒戈叛变更是家常便饭。例如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的石友三,在蒋桂战争后叛冯投蒋,在蒋介石那里没拿到满意的好处后又叛蒋投冯,中原大战期间又叛冯转投张学良,张学良那里没呆满一年又叛张改投汪精卫。除了石友三外,还有韩复渠、吉鸿昌、梁冠英、孙连仲、马鸿宾、马鸿逵等都在中原大战失利后,叛投蒋介石,以至于曾经割据西北的冯玉祥最后成了孤家寡人一个,连像阎锡山那样割据一省都做不到。众叛亲离的冯玉祥,最后和转战陕北的红军签上了线,得以在身后落得个好名声。
1931年中国形势
1931年,中原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九一八事变爆发,然而此时的蒋介石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将矛头指向中国工农红军,意图实现其“一统中国”的春秋大梦,也正是蒋介石对日本侵华行为的不作为,滋涨了日本当局的野心,置中国人民于苦难和屈辱。
1.《1926民国分县地图看这里!地图上的民国军阀史,蒋介石是如何“一统中国”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26民国分县地图看这里!地图上的民国军阀史,蒋介石是如何“一统中国”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