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上的阴线是提炼玉时代工艺最真实的载体。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和杨超越文化玉器之间的音线是不同的。殷商时代玉器的音线与洪山杨超越不同,但与后来的两周不同。所以,高玉琪的感情实际上是阴线的感情。
图1 片状玉人物佩
从科学发掘的殷商古玉出土器上看,殷商玉器在雕琢过程中,单阴线和双阴线都有使用,其中以双阴线的使用频率稍高。殷商阴线的视觉远不如后世的刻线干净流畅,由于铊轮的转速很低,必然导致在阴线两侧的线壁上形成明显的块儿状崩碴,这就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光折射效应,所以殷商玉器粗阴线,往往迥异于其他任何时期玉器的阴线。当我们把一件带有粗阴线的殷商玉器,与一件带有粗阴线的清代玉器进行并案比较时,就可以发现两件玉器上面粗阴线截然不同,这就是两个时代粗阴线的线壁光折射不同所造成的。有些宋代、清代仿殷商古玉,尽管表面包浆厚重,已经是纯粹的熟坑,可是如果仔细观察阴线线条便可发现,在线条的两壁之间没有殷商原始铊轮下的那种光折射效果,所以观感终究不一样——比殷商的阴线更连贯、更富于理智、弹性,更美,这是从阴线上判断殷商古玉真伪的一个规律。
殷商古玉上面的阴线分为两种类型:
1.窄而浅的细线。殷商时期玉器的这种细阴线多两条平行使用,阅读效果既可以看作是两条阴线,也可以当成双阴线挤出的一条或宽或窄的阳线(图2)。而阳线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两侧细阴线的质量——细阴线的流畅滑动,必然使阳线具有同样的效果;细阴线不规范,阳线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图2 阳线质量高
图2所展示的阳线质量很高,婉转滑动,原因在于左右两条细阴线本身就具有这样的质量水平,所以带有很强烈的立体感;而图3所展示的阳线质量就不太高了,原因还是在于每条阳线两侧的阴线用刀过于凶狠,既宽且深,所挤出的阳线笨拙结实,力度有余而灵动不足。所以,在殷商玉器中,阴线的质量往往是纹饰质量的保证。
图3 阳线质量较差
如果我们进一步仔细分析图4双阴线的组成,就可以发现,一条用于挤出阳线的细阴线,往往是靠近阳线一侧的用刀相对直立,靠外侧的另一刀斜铲,这样的效果就使得阳线带有立体感,客观上就是用两面隐起的刀法营造出阳线的浮雕效果。战国时期玉器的勾撤刀法很有可能与殷商时期玉器的这种双阴线有渊源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图3的阴线不是为了挤出阳线,是表现鱼的尾部和鳍部,所以阴线较粗,用刀深峻单一,不如图4复杂变化,也没有图2的立体效果。
图4 更具立体感的阳线
殷商玉器用于挤出阳线的阴线基本上都细而浅,所以这个时代的阳线感觉与其他时代的阳线不太一样,譬如图5是清中期的一块“经文纬武”牌子,文字边框的宽阳线也是靠两条阴线挤出来的,但是这两条阴线都显得较殷商细阴线深,而且不使用隐起的刀法。这块牌子是乾隆御制,能集中体现清中期治玉的最高水平。通过对比,可以明白殷商双阴线刀法的时代特征。
图5 阴线深
2.宽而深的折铁线。“折铁线”是殷商时期玉器阴线的标志性线型,所营造的视觉冲击力很强,霸悍而生硬。折铁线刀法雕琢出的阴线,既宽且深,线壁不规范,入刀、出刀都轻,两端出尖,形同橄榄,经常被用来单独完成纹饰的刻划。折铁线在硬折处都是由一横一竖两条阴线的对接组成,横竖接点多是虚接不完全吻合,没有浅阴线的那种流畅感觉(图6)。
图6 折铁线
殷商玉器阴线钢性程度的表现,与线刻刀法的深浅有直接关系:刻线深峻,显示出的是线条持重霸悍的力度;刻线肤浅,线条的显示则灵动流畅,但骨力犹在,不失阴线的时代特征。今天对殷商玉器的评价基点,大多在于这些原始的、不精密的阴线之上。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宋代、清代和民国时期仿殷商玉器,问题基本上都出在折铁线的质量上,历代仿品的制作工艺都远胜于殷商,所以折铁线的质量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但是过犹不及,缺少了那种粗放霸悍的味道。
殷商折铁线又与篆刻有很相似的地方。清代皖派鼻祖邓石如的再传弟子吴让之以浅刻而闻名,由于其用刀浅,得印面线条松动、灵活的韵致;而齐白石刻印,用刀深峻,气势恢宏,转折处时见类似于折铁线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再看看甲骨文字的线条,同样有轻入轻出的橄榄形线条,与雕琢在玉器上的折铁线异曲同工,可以借鉴为在同一种时代审美下,不同材质、不同工艺下所得到的相似的视觉感受。
图7就是一块典型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刻辞,甲骨文字极其漂亮标准,上面的甲骨文每到转折处,一定是两刀对接。
图7 武丁时期甲骨刻辞
从甲骨文的写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这种“折铁”的形式,肯定是殷商时期落后的原始工艺的局限,同时也不排除时代审美属性使然。
在殷商玉器中,除了上面所见到的折铁线外,还有一种刀法表现,也是由于工艺落后所带来的瑕疵,却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殷商时期琢玉的铊轮直径大,所以琢制圆形或半径较小的弧线很费周折,有更多时候会出现冲出圆弧预设轨迹的短直线,就像被离心力甩出一样弹射而出,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歧出”。歧出一般都出现在宽而深的粗阴线的圆转处,窄细而浅的阴线则没有。图8是殷商玉器中的双粗阴线挤出的阳线,两条竖直线下行在转弯处,都出现了向外方向的歧出。
图8 阴线岐出
歧出是殷商玉器制作工艺工具原始化的表现,也是这一时期的刀法特点。后世玉器制作,只有明代突然再次出现了歧出,其他时期均不见。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05期《殷商玉器鉴定零拾(上)》
作者:董立平
1.《10_10_商朝古玉看这里!阴线,判断殷商古玉真伪的一个必要条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_10_商朝古玉看这里!阴线,判断殷商古玉真伪的一个必要条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9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