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商朝

100件大事商朝?终于找到答案了天蚨园之韩非子——一部千年帝王学,含寓言故事集(100则)

天九院会议室

山川救市位于登峰小室山清澈的悬崖下,60多亩,德瓦白墙,武林水粥,古朴秀丽,环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

非常适合研学旅行、企业培训、旅游接待、团体聚会、禅修辟谷、书画写生、丹道修真、道医养生等活动。历史上颍考叔、管仲、鬼谷子、张良、李渤等均在此隐居耕读,号称天蚨园五友。天蚨园是嵩山的“隆中”,坐标对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坛、战国鬼谷子道场、隋唐文中子龙门等。蚨子学堂是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概念建立的一个国学讲堂,追慕春秋古风,学习吸收春秋战国“士”的精神,蚨子学堂所教乃大人之学,定位为实学。追求真才实学,修炼雄才大略。不袖手空谈心性,也不沉迷逐物异化。凭盛德立命,以大业安身。

今天讲讲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韩国公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像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同门师兄。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的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申不害主张君主当执术无刑,因循以督责臣下,其责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论称为“术”。商鞅的理论称为“法”。这两种理论统称“刑名”,所以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指韩非的理论与黄老之法相似,都不尚繁华,清简无为,君臣自正)。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作为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商鞅提倡重法,慎到提倡重势,申不害提倡重术。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国家,韩非身为韩国公子(韩桓惠王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安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这使他非常悲愤和失望。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韩非入秦

后来这些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了《孤愤》、《五蠹》之后,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可谓推崇备至,仰慕已极。秦王嬴政不知这两篇文章是谁所写,于是便问李斯,李斯告诉他是韩非的著作。秦始皇为了见到韩非,便马上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安原本不重用韩非,但此时形势紧迫,于是便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见到韩非,非常高兴,然而却未被信任和重用。韩非曾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地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赢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秦王嬴政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便下令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韩非著书

可以遗憾的说,韩非子一生都未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却有流传千古的著作《韩非子》。其中以下列五篇最能代表其思想:

1.《孤愤》论述自己对当代法家对更法之志的愤概。

2.《说难》第十二,论述对君主进谏的困难,反映韩非对君主的心理分析之清楚,为论说体。

3.《奸劫弑臣》第十四,前半部论述奸臣的奸行及治奸之法,后半部则反对儒家思想,倡导法家思想治国之道。

4.《显学》,批判儒家与墨家,阐扬法治,该篇是韩非对法治思想的代表作,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史料来源。

5.《五蠹》,‘蠹’字意指由内部危损整体的木中之虫,五蠹指五种蛀虫,韩非认为为学者(儒家)、言议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为扰乱君王法治的五种人,考量历史应除掉他们。本篇亦为历史上公认的韩非子代表作。

6.《扁鹊见蔡桓公》,以扁鹊躲避蔡桓公写出了当时统治的残暴。

《韩非子》一书,全书共55篇,20卷,十余万字。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寓言故事,都是出自《韩非子》,今天就为大家分享100则寓言故事集。

1.郑袖不妒

魏王又送给楚王一个绝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楚王的夫人郑袖,内心非常嫉妒,对外却表现出比楚王还要喜欢她,珠光宝气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让魏女挑选,然后送给她。郑袖的这些假象,完全蒙蔽了楚王,楚王对郑袖说:“夫人知道我喜欢新来的美人,你能顺承王意、爱王之所爱,喜爱她却甚于我了,这是孝子赡养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为啊!”

郑袖确信楚王不再怀疑自己嫉妒魏美人了,便暗地里加快了设计加害魏美人的步伐。因此,对魏美人说:“楚王非常宠爱你,但不喜欢你的鼻子,小女子去见大王的时候,要掩住自己的鼻子,这样就会经常受到楚王的宠幸了。”

于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听从郑袖的话,每次见楚王时,都掩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美人来见我,经常掩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郑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装糊涂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楚王丝毫没有意识到郑袖的构陷,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郑袖精心设计的圈套,硬要追问个水落石出。郑袖窃喜时机终于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说:“不久前曾经听她说过,不喜欢闻到王的臭味。”楚王一听怒不可遏,大声喝道:“把她的鼻子割下来!”

由于郑袖事先曾经告诫侍卫说:“楚王如果有什么命令,必当立即执行。”所以,未等楚王息怒,侍卫顺势挥刀,便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2.夫妻祈祷

卫国有一对夫妻向神灵祈祷,并且恭恭敬敬地跪在神前三叩九拜,虔诚地向神提出真诚的期望,妻子念念有词地祷告:“仁慈的神啊!但愿保佑我们平安无事,并赏赐我能得到一百来束布。” 她的丈夫在旁边埋怨道:“为什么求这么少一点点呢?”妻子回答说:“唉!太多了,你就会拿去买个小老婆。”

3.子罕辞玉

春秋时期有个宋国人,一天偶然挖到了一块美玉,连忙跑去献给掌管工程建筑的新任“司城”子罕。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子罕执意不收。献玉的人笑着说:“这块宝玉,我悄悄拿给雕琢玉器的工匠鉴定过,他认为绝对是块难得一见的珍宝,我才敢拿来敬献给您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大人您还是收下吧!”

子罕义正严辞地回答道:“我把洁身自爱、不贪图财物的操守视之为宝,你则把这块玉看作是宝。假如你把美玉给了我,我又贪婪地收下你献的美玉,我们两人岂不是都丧失了自己拥有的‘宝’吗?不如各自珍视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吧!”

子罕的这一番话,说得献宝人满脸愧色,叩头至地多时,然后缓缓对子罕说道:“大人啊!小民献玉,并不是要攀附权贵。您可知如今恶贼猖狂,而我在南山偶得此宝,远近皆知。小人若怀藏着宝玉,走不出乡里就会遇到危险,保留着它就等于自己找死。我还是把它送给大人您吧!这样我就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了!”

子罕明白了献玉人的苦衷,就把他安置在城里住下来,而且把美玉收下,放在安全的地方,然后让玉工精雕细琢,再卖出去,把钱全部给了献玉的人,让他成了一个富翁。最后安安全全地送他回家,还派人加强缉盗,保证百姓安宁。献宝人千恩万谢,欢天喜地返回家里,四乡百姓都敬佩子罕不占不贪的高尚品质。“子罕辞玉”的佳话从此流传开来。

4.狗猛酒酸

宋国有个酿酒的生意人,他开的酒家,量器精准公平,对客人服务周到恭谨,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悬挂的酒旗高扬醒目。

按理说,这个酒家一定会生意兴隆,可恰恰相反,他家的酒常常发酸变质却卖不出去。

店主也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邻里中有学问的杨倩老人请教。杨倩老人问他:“您家店铺里的看门狗很凶吗?”店老板迷惑不解地说:“狗的确很凶,但如此好酒为什么卖不掉呢?”杨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怀里揣着钱,提着酒壶、抱起酒坛,上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恶狗却冲着顾客龇牙咧嘴咬人,多可怕呀!你的酒再好,还有多少人敢来买呢? 所以,直到发酸也卖不出去。”

一个国家也有恶狗,有道德有才干的人,身怀绝佳的治国方略与理想,想去帮助、开导大国君王,而那些大臣就像恶狗一样,龇牙咧嘴挡道咬人。这就是君王受蒙蔽受控制,而有道德有才干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啊!

5.鲁相嗜鱼

战国鲁穆公时,公孙仪做了鲁国丞相。他特别喜欢吃鱼,一国上下能够接近他的人,都争相买来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应时鲜鱼进献给他。但是,公孙先生一概拒收。他的门徒有些不解,规劝他说:“先生特别喜欢吃鱼,又不肯接受别人的馈赠,这是为什么呢?”

公孙仪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明确拒绝别人送鱼。假如接受别人的鱼,难免就会仰承别人的脸色。仰承别人的脸色办事,将会走上违法的道路,违法就会被罢免相位甚至入狱蹲监,这样一来虽然想吃鱼,未必还会有人无缘无故地送鱼给我,我又失去了俸禄,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这样我虽然爱吃鱼,还有足够的俸禄,能够长期供给自己吃上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鱼。”

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守法的思想品格,在这里明白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诉人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等着别人来监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

6.田婴城薛

春秋时齐湣王赐封田婴于薛城,号靖郭君。靖郭君到薛城后,准备大筑城墙。一些贵族的门客、策士,大多认为这样做,既劳民伤财又会引起齐王的猜疑。纷纷上门劝阻。靖郭君命令负责传达通报的奴仆,不要为那些前来劝说的人通报放行。

齐国有个非常聪明的访客,想了一出奇招,他首先用极富诱惑力的惊人之语制造悬念,对靖郭君说:“臣下请求说三个字就行了!多一个字,情愿把我投入锅中煮死。”这一招果真引起了靖郭君的好奇心,因而破例接见了他。

齐人赶快上前禀告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靖郭君对这三个字,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赶忙说:“客人请等一等,留下把话说完吧!”齐人说:“卑微的小臣,不敢把自己的生死当儿戏啊!”靖郭君说:“不要走,继续说吧!”

齐人见进言的时机成熟了,于是有条有理地回答道:“您没听说过海中大鱼的故事吗?鱼网不能拦阻它,鱼钩不能牵绊它。可是,在平坦无水的地方,连小小的蝼蛄和蚂蚁,也可以在它面前得意忘形了。

如今,强大的齐国,就是您的水呀!如果您永远有齐国的荫庇,还筑这小小薛城的城墙干什么呢?假如您失掉了齐国的保护,即使把薛城的城墙筑得与天一样高,又有什么用呢?”

靖郭君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高兴地说:“对!”于是,放弃了在薛城筑城墙的打算。

7.郢书燕说

楚国郢都有一个人,夜里急着给燕国丞相写信,一边思考一边写着。由于烛光昏暗,就命令持烛的下人“举烛”,意思是使明烛高照,写信才看得清楚。那时,他脑子里想着“举烛”,嘴里念道“举烛”,不知不觉地竟把“举烛”二字,误写在信上了。随后又未经仔细检查,就急急忙忙把信送了出去。

信寄到燕国,丞相读来读去,对“举烛”二字,百思不得其解。然而堂堂燕国丞相,又没脸面去向别人请教。只好自作聪明胡乱解释一通,说:“楚人之才的确高深莫测,这‘举烛’二字真是用得太妙了。原来是希望我有明亮锐利的眼光,尊重贤明之人,也就是要选拔任用有才德、有见识的人。”

燕国丞相,把他穿凿附会的理解,禀告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地采纳了丞相的意见,广纳贤才,一段时间燕国曾治理得很好。

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楚人误书,燕相谬解。误打误撞,竟成了燕国的国策。不过,这只是一种侥幸罢了,不足为训。可是,当今推举那些所谓治学的人,大多近乎于这种类型啊!

8.卫人嫁女

卫国有个极其贪婪的人,在嫁女的时候,教唆女儿说:“到了夫家,一定要抓住机会悄悄积攒私房钱。因为做人家的媳妇,被婆家休弃逐回娘家,是常有的事;那些能共同生活白头到老的,算是侥幸得见的了。”

卫女在父亲的唆使下,乘便私下积聚钱财。她的婆母毕竟更为老练,很快就掌握了卫女私下聚敛钱财的证据。虽然婆母也知道这类事情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是觉得卫女积的太多了,因而把她赶回娘家。

卫女失去了丈夫也没了脸面,但她返回娘家时带回的钱财,比出嫁时所带去的嫁妆,有了成倍的增加。

父亲以女儿的幸福为代价,不但不责备自己对女儿教育的过失,反而自认为聪明,使自己增如了财富。

现在,那些贪婪无耻的臣子们,居于有权势的地位,他们的为官敛财之道,都是这类情况啊!

9.滥竽充数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10.中饱私囊

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派税官出去征税,负责税务的官吏向他请示征收标准。赵简主说:“不轻不重为好。税收重了,从事生产的收获或交易所得,过多上交官府,国家富足了,老百姓就会生活贫苦;税收轻了,从事生产的收获或交易所得,过多归于老百姓,就会民富而国穷。这件事,只要国家官员不从中图谋私利,就可以做到不斜不偏、不轻不重了。”

当时,有个叫薄疑的卫国贤人,对赵简子说:“依我看来,您的国家中饱。”

赵简子听得飘飘然,还以为簿疑夸奖自己的国家,达到了中等富裕水平呢!因此显出一副十分高兴的样子,故意问簿疑:“怎么个‘中饱’呢?”薄疑毫不隐晦地指出:“您的国家上面国库空虚;下面百姓饥寒交迫;而中间那些经手钱物和有权有势的贪官污吏,却利用工作之便,从中得利,将自己的腰包装得满满的啊!”

赵简子听了这番话,对自己的国家如此糟糕,感到非常吃惊!

11.弋者谨禀

齐宣王问唐易子:“射鸟什么最重要?”

唐易子说:“在于小心谨慎地在鸟群出没的地方,多撒一些谷物。”

宣王迷惑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唐易子说:“鸟群中有数十双眼睛,在高度警惕地张望着撒谷设饵的人;可是射鸟的人,却只有两只眼睛,看着不同方向飞来的鸟群。由于这样,怎么能不小心谨慎地多撒一些谷物呢?”

宣王说:“那么治理天下该怎样借鉴这个道理呢?现在君主两只眼睛不停地巡视着全国各地的情况,而举国上下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视着君主,我又将怎样在众目暌暌之下,自觉地按这个道理办事,与天下人同享天下的利益,赢得广泛的赞誉和拥戴呢?”

唐易子语重心长地回答齐宣王说:“郑国有一位长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君主不要显示自己的欲望,更不要让臣下窥见君主的好恶。'否则就会有人投其所好,设下射鸟一样的诱饵啊!”

12.进退维谷

延陵卓子,乘坐身高八尺名叫“苍龙”的四马拉动的彩车。马匹受到严格的限制,向前有络在下巴的皮钩与马勒,向后有尖锐锋利的有针刺马鞭催赶。因此,马匹向前难以进,向后不能退,只好避开前后而从两边乱跑。

造父是一个著名的驾车能手,路过时看见这种情景,忍不住伤心地哭泣,涕泪满面,仰天长叹道:“古代的统治者,治人也是这样啊!那些眼花缭乱的奖赏,本是用来勉励人们立功创业的,或许立功受奖之后,你毕生的努力就此毁于一旦;惩罚本是用来抑制犯罪禁诛奸佞的,可是于法之外,却有人美誉加身。马凭借广阔的原野,才能奋蹄狂奔;人凭借宽松的环境才能有所作为。如果把人的思想和行为禁锢得太死,人们不知所措,只好站在中间观望。这也是圣人为人们的境遇,悲哀哭泣的原因啊!”

13.二人相马

伯乐教了两个徒弟,专门辨认一种常用后蹄踢人的烈性马—也叫“踶马”。有一天,他们两人一道前往晋国正卿赵简子的马棚里实际观察。其中一人选到一匹踶马,另一人走到马的身后详细巡视了一番,连续轻轻拍了三次马的屁股,可是那马却不踢人。选马的人以为自己看走了眼,另一人却说:“您没有看错,这是一匹踢人的烈马。只是它现在扭伤了肩胛,膝盖发肿。那踢马举起后腿向后猛踢的时候,全身的重量都落在前腿上。这匹马受伤后,前膝肿痛,不能支撑全身的重荷,所以后腿举不起来,就不能踢人了。您独到的眼光,的确善于辨认踢人的烈马,不过您还不善于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失察于它不能承受重荷的肿膝所带来的影响。”

任何事情出现特殊的状态,必定伴随着特殊的原因。能够掌握和运用踢马肿膝难以承受全身重量,因而不能踢人的道理,这就是聪明人独有的智慧。

惠子说:“把高智能的猿关在笼子里,就会变得跟小猪一样。”

这就是说,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原有的优势难以发挥,就没有条件施展才能了。

14.侏儒梦灶

卫灵公的时候,弥子瑕年轻聪明漂亮,还是孔子高徒子路的亲戚,自然受到卫灵公千般宠爱。所以,弥子瑕专权于卫国。

有个专门供卫灵公取乐的矮小艺人,对弥子瑕非常不满,当他见到卫灵公时,壮着胆子在卫灵公面前说:“我的梦终于应验了啊!”卫灵公好奇地问:“什么梦?”矮小艺人回答说:“我梦见炉灶,结果就见到了您呀!”卫灵公怒气冲冲地说:“我听说,将要见到君主,会梦见太阳。你为什么见到我,却梦见炉灶呢?”矮小艺人说:“太阳普照天下,一个东西遮挡不了它四射的光芒;明君圣主功德荫庇全国,一个人隔绝不了他的福音。所以,人们说将见君主会梦见太阳。

可是生火烧饭的炉灶就不一样了,只要有一个人把持着灶门烤火,他身后所有的人,都无法看见灶膛里的火光了。

现在,或许就有那样一个人,不是完全挡住了君王的光辉吗?那么,我虽然梦见了炉灶,结果见到了您,不是正好符合眼前的实际情况吗?”

15.鲁人徙越

鲁国有一对夫妇,丈夫擅长用葛麻打草鞋,妻子会织白绸。由于平日兢兢业业,家境还算丰裕。他们久闻越国是个鱼米之乡,便想到那里去闯荡一番。邻居知道了,有人劝告他们说:“不要去那里,你们到那里肯定会沦为贫穷人家的。”鲁国人迷惑不解地问道:“那是为什么呢?” 邻人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草鞋是卖给别人穿的吧!可是越地多是水乡泽国,越人从小就习惯于赤脚走路;白绸大多是用来做帽子的吧!可是越国经常下雨,所以越人喜欢披头散发,不戴帽子。你们虽然各有一技之长,但是到一个无用武之地的国家去,想不受穷,可能吗?”

鲁国夫妇态度坚定而语言委婉地回答说:“到了那个暂时用不上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那里的人们移风易俗,养成穿鞋戴帽的文明习惯。使男儿穿上草鞋,歩履更加矫健;越女戴上帽子,更加楚楚动人。随着鞋帽产品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长期受穷呢?”

这就是“市宠为尊,便巧易售”的道理啊!

16.舍近求远

君主不堵塞墙壁的隙缝和孔洞,而费尽心机用赤土和白土去粉饰外表,一旦遇到暴雨疾风,墙壁就一定会倒塌;不消除眼前的祸根,却在那里凭空思念孟贲、夏育那样力大无穷的武士,为自己拼死效力;不严防内部的祸患,却在边远地区加固城中之城;不相信国内贤臣研究讨论的问题,不采用国内贤士的计谋,却去结交千里之外的大国。

如果这样,一旦国际国内突然发生变故,即便有孟贲、夏育般的勇士也来不及赶来救援,国外的同盟者更是鞭长莫及。所以,国家面临的灾祸,没有比这种舍近求远的用人处事之道,更为严重的了。

在当今社会中,为君主忠心耿耿献计献策的人,一定不要使自己的君主,去学燕王那样“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不要使当代的人,不怀自厉之心尽自身之责,而只知拜倒在前人的脚下,去怀念追慕古代的贤人;不要指望越人中的游泳高手,能及时赶来施救中原的落水者。

这样,君臣上下就能亲密无间,国内就能建功立业,国际上也可以成就威名。

17.三人成虎

魏国的大臣庞恭,将要陪太子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做人质。出发前庞恭告诉魏王说:“假如有一个人跑来向你报告,大街上串出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大街上怎么会有老虎呢?”

庞恭又问:“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真的发现了老虎,这时您相不相信呢?”

魏王迟疑了一下,摇摇头说:“不能判断真伪了。”

庞恭再问:“如果还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肯定有只老虎,大王您信还是不信呢?”

魏王点头说:“三人足以为众,我会相信了。”

庞恭起身忧心忡忡地说:“明摆着大街上不可能有老虎,可是有了三个别有用心的人,就能制造大街上有老虎的谎言,大王就相信了。从今以后我陪太子到了赵国,距离大梁,要比我们到街市上远得多,而在大王面前说我的坏话,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察是非啊!”

魏王安慰庞恭说:“我知道自己做主,不会轻信人言。”话已说到这个程度,庞恭辞别魏王而去赵国。果如庞恭所料,他还没跨出国门,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造谣中伤了。后来太子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回国之后,魏王不辨真伪,再也不召见庞恭了。

18.恶贯满盈

有户人家,与一个凶暴蛮横的人相邻而居,全家大小心中忐忑不安,想要卖掉自己的房子,躲避得远远的。旁人劝他说:“不用着急,那家伙罪大恶极,末日就要到了,你还是再等等吧!”卖房人回答说:“不能等,我担心他就差害了我才恶贯满盈呢!” 于是,当机立断卖掉房子迅速搬走了。

所以人们常说:“当事情出现危险征兆的时候,必须及时妥善处理,绝不能拖延。”

19.心不在马

春秋末期晋国大夫赵襄主,向驾车能手王于期学习驾车技术。刚学不久,赵襄主就要跟王于期进行驾车比赛,王于期只得依从他。在比赛中,赵襄主无论如何都胜不过王于期,虽然向王于期三次换马,但每次换马以后仍然落在后面。赵襄主埋怨王于期,说:“你教我驾车,肯定还留了一手!”王于期回答说:“我把技术全教给您了,是您运用不当呀!驾车的要点概括而言:一是马的身体套在车上要舒适,车要安稳;二是驾车人的注意力要与马的动作协调一致,集中精力把马的奔跑速度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车马跑得快跑得远,最先到达比赛的终点。比赛中,您落后时想的是怎样追上我;领先的时候,想的又是怎样才能不被我追上。其实驾车上道长途竞赛,不是领先就是落后,别人的优劣胜败,我们无法控制,只有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最好水平发挥出来,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您的注意力,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都集中在竞赛对手的身上,哪里还顾得上把马的奔跑调整到最佳状态呢?这就是你落后的根本原因了!”

20.树难去易

战国中期,各诸侯国龙争虎斗,争相笼络人才。因此,魏国的谋士陈轸,很受君主魏惠王器重。

魏相惠施却提醒陈轸说:“你一定要好好团结周围的同僚。你可知道,那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容易繁殖的特点。横着栽能活,倒着栽也能活,折断了栽照样能活。然而,任凭十个人夜以继日去栽种,只要有一个人拔除它,就没有一棵杨树能活下去了。

以十人之众,栽种极易成活的杨树,却经受不住一个人毁坏,原因在哪里呢?那是因为栽树困难,毁树容易。

纵观古今,树人之难,毁人之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现在,你虽然因功绩在魏惠王面前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形象,可是想要除掉你的人很多很多,你的处境必将日渐危险啊!”

21.人贪马臞

韩宣子说:“我的马,花了很多豆类和小米作精饲料,可是仍然非常瘦弱,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为此非常担忧啊!”

周市回答说:“假如掌管马的官吏与马夫,不要层层太贪,把喂马的粮食都拿给马吃,就是不要它肥壮,也不可能。

按照您的规定,虽然给了马很多饲料,其实您的马吃到的豆类和小米却很少。像这样,即使不要它瘦弱,也不可能。

一国之主不考察实情,不狠下决心,严惩官场从上而下的大官大贪小官小贪,竟然连马夫都贪的腐败现象,坐在那里愁苦不堪,那马怎么会平白无故地长肥呢!”

22.一鸣惊人

楚庄王继承他父亲楚穆王做了国君,还不满二十岁。当时的楚国,大权掌握在令尹子孔和太师潘崇以及庄王的两位老师公子燮和子仪的手上,庄王不但毫无实权,甚至有被废掉的危险。

聪明的庄王,施展“韬光养晦”之计,迷惑那帮权臣,以便保护自己。他在宫中成天享乐,不问政事,一副昏君的模样。即位三年,他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任何政绩。

有一次,掌管军事的右司马陪坐在庄王身边,用隐语对庄王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面的山丘上,身披彩衣,神气十足。但它三年不展开翅膀,不飞也不叫,默默而无闻,这是一只什么鸟呢?”楚庄王心里明白,右司马如此深情厚意,讽喻的是谁。他心平气和地说:“三年不展开翅膀,是因为它正在休养生息,以便长出丰满的羽翼;不飞不鸣,在于置身事外静观治民的方法。虽然现在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目前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你放心吧!本王知道该怎么办!”

这样继续隐没了半年,楚庄王见时机已经成熟,便亲自坐朝处理政务,开始了他的霸业之路。自此,楚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君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下定决心改革政治,先后废除了十项不合理的制度,制定了九项新的法令,惩治了五个大臣,提拔了六个有才德的人,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因而使楚国政治修明,国家大治。接着,他举兵讨伐齐国,在徐州打败了齐军,又大胜晋军于河雍,以后又陆续使鲁、宋、郑、陈等国归顺,一直打到周朝国都附近,迫使诸侯国在宋订立盟约。楚庄王统治楚国二十三年,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称雄天下而成为当之无愧的春秋五霸之首。

庄王不为眼前小利妨碍自己的大业,所以能成就大名;不到时机成熟不早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建立大功。

由此说明:“能担当重任的人,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唤人警醒催人奋进的声音,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

23.阳虎侍赵

阳虎是一个口不择言的人,他曾在议论国君时说:“君主贤明,就尽心竭力去侍奉他;君主没有才德,就扮演奸雄的角色去杀掉他。” 这种不安分的言论,破坏了统治阶级的游戏规则,自然会遭人议论。

阳虎是个甚么样的人呢?他原是鲁国公族季孙氏的家臣首领,后来成了鲁国第一权臣,领导着“三桓少主”,执政鲁国。由于他目睹了季孙氏架空国君、把持朝政的全过程。后来如法炮制,以辅助鲁定公的名义发动兵变,因失败而被迫离开鲁国。逃亡至齐国,又遭到齐景公的怀疑。之后,绕道宋国辗转至晋国。遇到时任中军佐的赵简子赵鞅,赵鞅深知阳虎是一代奸雄,却欢迎他前来投靠赵氏家族,当了赵简子的家臣。赵简子执政晋国后,又委任阳虎为相国。

这时,简主的左右劝诫说:“阳虎这个人,以季孙氏的家臣之身,毫无政治背景,却能够跻身鲁国卿大夫行列,开鲁国‘陪臣执国政’的先河。可见他是一个善于窃取别人国政的高手,怎么能让这样的人当首辅之臣呢?这岂不是引狼入室吗?”

赵简主胸有成竹地说:“如果阳虎要施展他的诡才,处心积虑谋求窃取我的国政,我就一定会励精图治,使我的政权固若金汤,岂不是更加牢固可守了吗!”

随后,赵简主运用高明的权谋之术,驾驭着这位广遭议论的治国奇才。果真是乱臣遇强主,阳虎不敢为非作歹,而是忠心耿耿地辅佐赵简主。不但使赵氏家族,在众多诸侯中的声望与日俱增,而几乎达到霸主的地位!

24.箕郑挈壶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即位之前,遭到骊姬的诬陷,他的父亲晋献公派人追杀至蒲城,侥幸断袖爬墙逃走。他的随从箕郑,忠心耿耿地提着沿途讨来的茶水饭食,一直跟随着他。由于迷失了方向走错了路,箕郑与重耳失散了。箕郑饿得在路上哭泣,直到饿昏过去横躺在路边,都不敢吃掉瓦壶中盛的食物。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护送下回到晋国,即位称晋文公,起兵攻下原城。

晋文公说:“不在意自己的生命,强忍饥饿之苦,一定要为我保全手中提的食物,这样忠心耿耿的人,将不会凭借原城背叛我。”于是,决定提拔箕郑做原城的长官。

大夫浑轩听到这个消息后,反驳晋文公说:“以不动壶里的食物为假托的理由,单凭这一点就相信他不会凭借原城叛变,不是太缺乏君主的统治手段了吗?所以,一个明君,不仅仅依靠别人不背叛我,而要依靠我的圣明,不可能有人背叛;不仅仅依靠别人不欺骗我,而要依靠我的圣明,不可能被人欺骗啊!”

25.余桃啖君

弥子瑕是卫国的一名美男子,他在卫灵公身边为臣,很受宠爱。

当时卫国有一条法律,谁私自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遭到砍去双脚的酷刑。一天深夜,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假传命令,驾着国君的车子出宫而去。卫王知道以后,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异乎寻常地夸奖他,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啊!为了母亲,不考虑自己会受到剁脚的刑罚。”

另有一天,弥子瑕与卫王在果园中游玩,吃到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舍不得独吞,急忙拿着吃剩下的半个桃子,送给卫王,请他品尝。卫王笑着说:“真是爱我啊!忘掉自己尝过的桃子上,沾着他的口水,却拿来给寡人吃。”

直到弥子瑕姿色衰老的时候,立即失去了卫王的宠爱,以致触怒了卫王。这下卫王的态度和口气就完全变了,并且十分厌恨地说:“这个人,以前就假传命令驾我的车子出宫,又曾经让我吃沾着他口水的半个桃子,真是狂妄之极,该当何罪?”

弥子瑕的行为与当初并没有改变,为什么以前被称美,后来却获罪呢?只因为卫王的爱憎完全颠倒了。

由此说明,臣子受到君王宠爱的时候,认识与言行都适合君王的口味,容易得到君王的认可,因而更加亲近受宠;当受到君王憎恨的时候,却甚么都不合君王的口味了,甚至于变成罪过.因而倍加疏远。

所以,进谏陈说与议论国事,不可不观察君王的爱憎,然后方可适时审慎地进言啊!

26.知人不言

春秋末年,田成子为齐国权倾朝野的百官之长,正野心勃勃图谋篡国。朝中大臣只求避祸保身,都故作痴愚。

有一次,齐臣隰斯弥去拜见田成子。田成子故意邀隰斯弥一起,登上自家的高台。举目四望,东西北三面风光尽收眼底,唯独向南望去,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挡住了田家的视线。那片树林,正是隰斯弥家的。

田成子突然变得一言不发,显然有不快之意。细心的隰斯弥,不愿为这事得罪炙手可热的权贵,回家后立刻喝令仆人去砍树,以消除心头之患。

斧头砍了几下,隰斯弥赶紧制止。他的家臣问道“为什么要改变主意呢?”隰斯弥说:“古代有句谚语说:‘能察觉深渊中有鱼的人不吉祥。’ 那田成子正密谋篡国,将有重大机秘的事,最不希望别人察觉他的秘密。如果我在这时,表现出能猜透他思想深处的细微活动,必将成为田成子的眼中钉,那我的处境就太危险了。

不砍树,表明我对他的心思一无所知,还可以暂时避祸啊!知道了别人不愿公开的秘密,那就会招来很大的麻烦了。”于是隰斯弥改变了主意,决定不再砍树。

正如隰斯弥所料,田成子不久就发动叛乱,杀死了齐国国君和那些聪明能干的大臣。隰斯弥却因自始至终大智若愚而幸免于难。

27.寿安之术

听说古代的神医扁鹊,为了治疗危重病人,用小刀刺骨作外科手术;圣人为了拯救國家的危局,冒死向君王进谏逆耳忠言。

手术刀刺到骨头上,虽然身受一时的痛苦,但治好了病,换来的却是长远的健康;逆耳忠言,即便有较小的差错,听起来心里一时难受,却能使国家安泰、人民幸福。

所以,危重病人的安危在于忍痛求治;勇猛刚毅的君主,为使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不怕忠言刺耳。

病人愿意忍痛接受治疗,扁鹊才能充分施展他精巧的医术;君主不怕忠言刺耳,才不会失去伍子胥那样的忠臣。这就是使病人长寿、国家安泰的最好方法啊!

人生了病不愿忍痛求治,那么就会失去扁鹊施展技巧及时治疗的最佳时机;國家出现了危难,不愿听刺耳的忠言,那么就会失去圣人精辟鲜明的见解和主张。如果这样,国家的长远利益不会从天而降,个人的功业和名声也不能长期存在。

28.有的放矢

新磨出的利箭,张弓发射出去,即便是在夜间或闭上眼睛胡乱放箭,也不可能不射中任何一点细微之物。但是,他不能再次射中原处。所以,虽然射中小物,但不能称为巧于发箭、奇于中的,因为他射箭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

假如设一个直径五寸大的靶子,再后退十步之远,除了善于射箭的后羿与逢蒙,其他人恐怕难以百发百中了。因为,有了一个固定的目标。

有了法则与标准,做起事来就困难多了;而没有法则与标准,做事不受约束,就觉得很容易。

有固定的目标,那么后羿、逢蒙以射中五寸的靶子,就能称为技艺高明;无固定的目标,那么胡乱放箭即便能射中细微之物,也只能称为笨拙。

所以,没有法则与标准以检验成效,能言善辩的人,就会无边无际繁称博引空谈理论;完备法则与标准,那么即使很有智慧的人也怕言语有失,不敢信口胡说。

现在,一国之主听取意见,不用正确的标准去检验是否合于国情,而是喜欢夸夸其谈;不考虑是否正确有效,凭个人爱好赏识夸耀的那些“行家里手”,却不能治理国家。这就是一国之主长期受欺骗,而那些四处怂恿游说的人,长期被供养的原因啊!

29.文子出亡

晋国卿族内部争斗,六卿之一的中行文子被赵简子赶到齐国。逃亡路过边境县城时,他的随从说:“这里的小官吏,是您过去的朋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暂且等等落在后面的车子呢?”

文子说:“我曾经喜爱音乐,这个人就送我名琴;我喜爱美化个人仪表,他就赠我玉环。其实他拿礼物来谄媚讨好我,恰恰助长了我的过错。从前他刻意来满足我的欲望,是为了求得我的欢喜,以便对他包庇纵容,我现在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和权势,非常担心他会拿我去取悦于他的新主子呢!”

于是,文子日夜兼程离开了那里。正如文子所料,这个人知道了中行文子的消息,果真扣下落在后面的两车物品,立即献给了他的国君。

30.不谢私恩

管仲和鲍叔牙,分别侍奉齐僖公之子纠和小白。齐襄公时期,国内混乱,政令无常。二人恐遭杀害,于是小白逃到山东南部莒国,公子纠携管仲奔鲁。后来齐襄公被杀,鲁庄公打算护送公子纠回齐国作国君。由于小白捷足先登,当上齐国国君,称齐桓公。在齐国的胁迫下,公子纠为鲁君所杀,管仲也被囚禁起来。

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让齐桓公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放还管仲。鲁庄公只好吩咐将管仲捆绑着,交给齐国使臣,押往齐国。

管仲在路上又饥又渴,当路过绮乌边防时,向边防官讨点饭吃。边防官非常恭敬地跪着给管仲喂食,乘机私下对管仲说:“倘若您回到齐国能侥幸不死,并受到重用,该怎样报答我呢?”管仲在那样的处境下,仍然公私分明,大气凛然地对边防官说:“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我将重用贤人,选用能人,论功行赏。我能用什么作为对你的报答呢?”那个边防官自讨没趣,因此非常怨恨管仲。

31.目不见睫

庄王想出兵征伐越国,杜子规劝庄王说:“大王要攻打越国,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越国政治混乱、国衰兵弱。”杜子说:“我最感忧虑的是,一个人的见识就象自己的眼睛一样,可以看到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自从败给秦、晋两国,丧失宝贵的国土数百里,这又何尝不是兵弱的表现呢?专门和楚国统治者作对的起义军领袖庄跷,官吏们却不能将其拿获,这又何尝不是政乱的表现呢?大王的国家‘政乱兵弱’,并不在越国之下。不能自知其陋却想去征伐越国,说明大王的见识也像您的眼睛一样啊!”

楚庄王在杜子的规劝之下,停止了这次军事行动。

由此说明,一个人的智慧不在于能够认识别人,而在于正确地评价自己。所以说:“能看见自身的不足才称得上明智。”

32.唯才是举

中牟县没有县令。晋平公问赵武说:“中牟县,是我国拱卫首都的中心城市,又是邯郸的要冲之地。我想找一个优秀的县令,谁去最合适呢?”赵武说:“邢伯子可以。”晋平公感到奇怪,对赵武说:“他不是你的仇人吗?”赵武回答说:“私人之间的仇怨,不能带到官署的公事中来。”晋平公又问:“宫中府库的行政长官,派谴谁去好呢?”赵武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儿子可以呀!”

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举荐人才时,对关系疏远的人,不因与自己结有仇怨而加以阻止;推选亲近的人,也不要埋没自己的儿子。

赵武一生坚持原则,所推荐的四十六人,直到赵武去世,前来吊唁时,都在宾客席位上就座。由此可见,他毫无个人恩怨的高尚品德,多么受人敬重与怀念啊!

33.莫众而迷

头脑机敏能言善辩的晏婴出访鲁国,引发了鲁哀公求知解疑的强烈愿望。鲁哀公向晏婴提出了一个治国方略问题,他说:“古代名言说‘莫三人而迷’。我的理解是‘办事不经三人商议,就会迷失方向’,所以我现在遇事常常发动举国上下的臣民参与谋划,鲁国仍然不能摆脱混乱的局面,这是什么原因呢?”

晏子说:“您的理解是正确的。古语所谓‘莫三人而迷’,还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说的话,缺少依据,不足为凭;有俩个人说的话完全相同,您就可能半信半疑或表示认可;如果三个人都异口同声,那就足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可能使您丧失判断能力了。’这就叫做:‘不因众口一词而迷惑。’

现在,鲁国的群臣成百上千,所有的言论几乎都统一在季孙氏利益集团之下;鲁国人也不是不多,说话的口径,依然只代表季孙氏一个人,实际哪有三个人呢?”

34.早绝奸萌

孔子的著名弟子子夏说:“仅据《春秋》这部国史记载,臣杀君、子杀父的事件,就有数十起之多。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内就积累起来的祸患,而是积久渐成以至于此。

凡是犯法作乱的阴谋活动,如果任其发展,时间长了就会积聚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强大了,就能酿成臣杀君、子杀父的恶果。所以,贤明的君主应该及早铲除一切邪恶势力。”

现在齐国大臣田常作乱,渐有苗头可见了,但齐简公不及早消灭他因而养虎为患,后来田常杀了齐简公。晏子不花费精力让他的国君管住侵犯欺凌君主的臣子,却让他的君主施行仁爱,结果齐简公惨遭杀身之祸。

所以,子夏说:“善于掌握权势的君主,应及早拔出奸诈邪恶势力于萌芽之中。”

35.离群必危

子产是子国的儿子,子产忠于郑国国君郑简公。在他任郑国国卿之初,施行的改革措施,遭到广泛的非议,但他不为所动,对自认为有利于国家的改革,不顾舆论反对,强制推行。

因此,子国非常愤怒地责备子产,说:“你这样孤高特异,脱离群臣,只按自己的信念去忠于君主。可是,历来圣主得贤臣,必有圣智之君,而后有贤明之臣。如果当今君主贤明,也许能采纳你的意见;君主不贤明,就不会听从你的主张。听与不听,还不能确知。可是,你已经远远脱离群臣了。脱离群臣,必定会危及自身。不仅仅危及自身,而且还将进一步危及自己的父亲啊!”

36.渴马服成

西周时有个名叫造父的著名驾车能手,跟从齐王驾驭马车。他强迫马匹忍渴受驯,从人驱遣。经过一百天的训练,造父觉得已经成功了,请求试车。齐王说:“就在园子里试车吧!”造父自认为很有把握,兴高采烈地驾起马车赶往皇宫的园子里。当马看见园中的水池,急忙奔向池边饮水,无论造父怎样驱赶,根本无法制止。试车就这样失败了。

造父强迫马匹忍渴受驯太久,渴极难忍的马,突然看见水池,不顾一切凶悍奔突而去,虽然造父是鼎鼎有名的驾车能手,再也不能制服了。

现在,齐简公重税重罚而诛严,将齐人沦为“渴马”,禁锢民众已经太久了。齐国大臣田成恒则慈爱宽厚,继续推行他父亲争取民众的政策,用大斗出贷、小斗收进以吸引民众。这就好比倾尽园中的池水,以示恩于渴民啊!所以深得人心的田成恒,终于在齐简公四年杀死简公,拥立齐平公,自任相国。从此,齐国的政权完全由田氏控制了。

37.玉巵无当

韩昭侯推行法家的权术计谋治国。但是,他经常在大臣们面前炫耀自己,如何巧妙地运用统治之“术”,控制国家和驾御臣下。

堂谿公认为“术”是要藏在心中的,不能轻易透露给别人,便转弯抹角地向韩昭侯进言,故意问道:“假如有个价值千金的玉杯,上下贯通没有底,可以盛水吗?”昭侯说:“不能。”堂谿公又问:“有瓦器不漏水,可以用来盛酒吗?”昭侯说:“可以。”堂谿公说:“一个瓦罐子,虽然值不了几文钱,但因为它不漏,所以可以用来装酒;价值千金的玉杯,非常贵重,但没有底,装水都不行,还有谁会往里面注入美酒琼浆呢?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如果贵为人君向群臣泄露不该说的话,就像这无底的玉杯了。虽然您有聪明睿智,无所不通,也不能全部用上您的统治之“术”了,因为自己的机密暴露了,别人就会严加防范。”

昭侯听了堂谿公的话,说:“你比喻得很恰当呀!”从那以后,凡是要开始筹划天下大事的时候,没有一次不是单独睡觉的,唯恐说梦话让别人知道了自己的计谋。韩昭侯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利用帝王之术治国治人,使韩国强大得无人敢于贸然侵犯。

38.力士让能

少室周是先代中有名的纯洁廉正、忠厚诚实的人,他善于徒手搏斗摔胶,因勇力过人而充当赵襄主的随身卫士。有一次与中牟地区一个叫徐子的人,比试徒手搏斗,结果力气比不上徐子。

少室周十分佩服徐子的本领,便立即进宫把这件事告诉赵襄主,并推荐徐子代替自己的职位。

襄主说:“你所处的职位,是别人梦寐以求的,为什么说要让徐子取代你呢?”

少室周十分坦然地说:“小臣是凭力气大得以侍候君主的,现在经过比赛,事实证明徐子的力气比我大,我为徐子有这样的本领感到高兴,也为君主能得到这样的人才感到高兴,所以非常乐意推荐他。假如我不让他替换自己,恐怕别人谈论起这件事,一定会责怪我是个没有信誉的小人呢!”

39.砥石弹痈

毒疮疼痛起来,不用石针刺及骨腔深处,内热心烦疼痛就难以忍受。如果不是痛苦不堪,谁也不会愿意让人用半寸长的石针,去刺自己的疮痛之处。

现在君主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并不是不知道只有除恶务尽,才能确保国泰民安。要治理好国家,不这样就不能听信非凡的道德智慧,就不能依法惩处作乱的奸臣。

作乱的奸臣,一定是朝中执掌大权而作奸犯科的人。这种人,必定是君主最亲近宠信的人。君主所宠信的人,与君主的关系,就像墨家所说的那样,如同“石头的坚、白两种属性相互结合在一起,是不能分割的”。

所以,普通人所处的条件,要想分离君主与他所爱的近臣,等于是企图割掉自己的左腿取悦于右腿。其结果必定因为割掉左腿而一命呜呼,却仍然不能取悦于右腿。

40.平夷矫直

打铁用的锤子和砧石,特地用来捶打弄平凹凸不齐的铁器:“榜檠”专门用来校正不直的弓弩;圣人制定法律,是专门用来铲除人间不平、矫正社会不直的有力武器。

齐闵王幻想借楚军的力量抵抗燕军,委任楚将淖齿为齐相。结果淖齿杀了齐闵王,还抽了齐闵王的筋,悬于庙梁,并与燕国一起瓜分了齐国土地;赵国大臣李兑得到任用,后来和公子成一起,发兵进围沙丘宫达三月之久,断绝宫里的粮食和饮水供应,最终饿死主父赵武灵王。

这两个国君,都是不能使用手中的“锤子、砧石”和“榜檠”。所以,不但惨遭杀害,而且永远成为天下人的笑谈。

41.慈惠而亡

魏惠王与卜皮交谈时,问卜皮说:“你听说我在外的名声如何?”卜皮回答说:“我在外面听说大王有仁慈惠爱的美名呀!”魏惠王愉快地接受,并十分高兴地说:“既然这样,那么你认为我的功业将会达到什么样的最好程度呢?”卜皮毫不隐晦地回答说:“大王的功业将会走向灭亡啊!”

魏惠王异常诧异地问道:“我仁慈惠爱,是做善事。做善事却要走向灭亡,那是为什么呢?”卜皮回答说:“仁慈就是不忍心严格执法,惠爱的就是喜欢施舍。不硬着心肠严格执法,就不能坚决治罪罚过;喜欢施舍,就会不等臣民建功而滥给赏赐。

法治重在正确引导社会群体的行为,赏罚是法治制度正常运行的推动力。如果有过错不惩罚,无功而受赏。这样,你虽然并不是明知故犯而走向灭亡,不也是情理之中的必然结果吗?”

42.唇亡齿寒

春秋时代,晋献公为了扩充势力范围,打通向中原腹地发展的通道,要想出兵消灭虢国。可是,晋军必须经过虞国的领土才能到达虢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采纳了大夫荀息的计策,以垂棘出产的美玉当诱饵,送给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虞国国君,作为借道的条件。虞国国君见到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赶快阻止道:“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失去了嘴唇,牙齿也会受冻而保不住啊!所以,彼此相帮相救,是为了共同生存,而不是相互索取,互施小恩小惠。今天晉灭了虢国,明日虞国也就必将随之灭亡。借道给晋国的事万万使不得。”

虞君不听宫之奇的意见,认为晋国是大国,人家主动送来美玉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借条路走走都不行吗?于是收下美玉,让晋军畅通无阻地通过虞国,前去攻击虢国。

宫之奇清楚地知道,虞国灭亡的日子也不远了,于是迅速带着家眷离开了虞国。

果然,晉军顺利地达到了消灭虢国的目的。在回军途中,又把亲自出城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易如反掌地消灭了虞国。

43.以美为罪

春秋时晋国灭掉翟国,翟国人大多沦为晋国的臣民。善于狩猎的翟国狄族人,将大狐与黑豹的毛皮献给晋文公。晋文公收下客人奉献的贵重毛皮,叹息道:“这都是因为毛皮的美丽,导致了大狐与黑豹遭殃啊!”

那些治理国家的统治者,为了名声称号成为罪过而付出代价的,徐偃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徐偃王统治汉东,拥有地方五百里,因行仁义而获得美名,割地而朝者有三十六国,所以招致忌恨,楚文王以“恐其害己”为名,出兵消灭了徐国。

因为拥有美好的城邑和土地而成为罪过,而被晋献公灭掉的,虞、虢两国就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老子》说:“人世间发生那么多罪恶事件,最大的原因,在于足以引起人们欲念的事物太多。”由此说明,一切都不要太过显露,否则你就是第一个倒霉的人了。

44.共车必败

假设让王良与造父这两个驾车能手,共驾一辆马车,一人把持一边驭马的缰绳,赶车进入里巷的大门。即便这种驾轻就熟的事,却必败无疑,根本无法上路,更到达不了目的地。假设让田连与成窍两位最著名的琴师,共弹一张琴,一人拨弄一根琴弦而各弹各的调,肯定弹奏不出婉转动听的乐曲。

45.齐桓服紫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齐国上下竟相效仿,都以穿紫衣为荣。所以,当时紫色布料的价格,是素色的五倍以上。

齐桓公对这种情况十分担忧,他对管仲说:“我爱穿紫色衣服,紫色布的价格涨得太高,如果全国的百姓都爱紫衣不止,这不是太奢侈了吗,我该怎么办呢?”

管仲说:“这好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您想制止国人不要太奢侈,何不试试自己不穿紫服,并对您身边的人说:‘我现在非常讨厌紫衣的臭味了。’”

齐桓公说:“好的,就这样办。”

齐桓公的话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遍全国,而且当天朝中近臣就没人穿昂贵的紫衣了;第二天,整个都城就没人穿紫衣了;到了第三天,全国再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46.曾子烹彘

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小儿子紧跟不舍,哭哭啼啼地要跟着一起出门。曾妻逗哄孩子说:“你快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妻子刚刚从集市回来,曾子就要去捕捉尚未养大的小猪,准备杀掉它。妻子急忙制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说着玩罢了,你怎么就当真了呢!”

曾子严肃地对妻子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尤其跟小孩儿是不可随便开玩笑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分辩是是非非的能力,全凭摹仿父母的样子、听从父母的言传身教做事。现在你欺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样做绝不可能把孩子教育好呀!”

于是,曾子果真把猪杀了,煮肉给孩子美餐了一顿。

47.假冒神君

久旱不雨,沼泽的水都干涸了,栖息在沼泽边的蛇群正要搬家,重新寻找一个水草与食物丰盛的安身之处。

临行前,有一条聪明的小蛇对大蛇说:“如果你在前头走,我在后面跟着,您大我小,人们一眼就看出我们是搬家过路的蛇,一定会有人捕杀我们,必须想个万全之策。我看倒不如我们首尾相衔,再让你背着我走。因为,人们从没见过蛇是这样行走的,他们就会把我当作‘神龙’,谁还敢伤害我们呢!”大蛇想了想,觉得是个好主意。于是它们互相衔着对方的尾,大蛇背着小蛇,在光天化日之下,装模作样地爬过公共大道,然后扬长而去。

人们看见这一奇特的现象,果然都诚惶诚恐地为它们让路,直到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个个才开始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见到的情景,并得意洋洋地说:“我刚才真的看见‘神龙’了!”

人世间不知道有多少人,不惜一切手段,干着欺世盗名的勾当,却冠冕堂皇地骗取无知善良的人们顶礼膜拜啊!

48.千秋万岁

现在那些以祈祷求神骗取钱财的人,祝人长寿时,常常讨好主人说:“祝您千秋不老,万寿无疆!”从此,“千秋万岁”之类吵扰繁杂之声,喋喋不休聒噪于耳。

然而,一个人的寿命是有限度的,生命的历程一天一天地过去,没有任何实据表明谁真的能够“千秋万岁”,甚至使人的寿命多活一天也无法验证。这就是人们为什么鄙视那些以空话取悦于人的巫祝小人的根本原因啊!

49.棘刺母猴

燕国国王喜欢小巧玲珑的精美玩物,有个卫国人便在燕王面前夸夸其谈,自称他是身怀绝技、天下无双的能工巧匠,并讨好说:“我自愿请命,用荆棘的芒刺尖端,给燕王雕刻一个活灵活现的猕猴。”

燕王听到天下还有这样高超的技艺,心里非常高兴,便轻信了他的一番谎话,决定用五乘之地的税赋,作为优厚的待遇养着他。

随后,燕王说:“我要亲自看看,你是怎么在荆棘的芒刺尖端雕刻猕猴的。”

卫国人继续撒谎说:“国王想看我雕刻的猕猴,必须半年不入宫,不喝酒吃肉,然后选一个雨后日出的晴朗天气,恭恭敬敬地展示在半阳半阴的地方,这样才可能看见荆棘芒刺尖端上的猕猴。”

燕王始终没法等到那样的时机,只能继续供养着这个卫国人,却不能欣赏到他心中向往已久的玩物猕猴。

郑国有个住在台下的巧匠,告诉燕王说:“臣民我是打造刀具的铁匠,一切精细的东西必定要用刀来刻削它,而刻出来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实际上,棘刺尖上根本容纳不下任何刀锋,更不要说在荆棘的刺尖上施展技艺了。燕王你只要亲自看看他的刀具,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燕王说:“好!”于是对卫国人说:“你刻荆棘刺尖上的猕猴,用什么工具呢?”

卫人回答说:“用刀啊!”

燕王说:“我想看看那刀是什么模样?”

卫人说:“请让臣仆到住处去取来献给燕王就是了。”

眼看这个弥天大谎即将原形毕露,所以,卫国人趁机逃之夭夭了。

50.襄主取士

王登在任中牟县令的时候,向赵国国君赵襄主进言说:“中牟县有名叫中章和胥己的两个读书人,他们都有很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学识也很渊博,您何不珍惜眼前的人才,选用他们为国效力呢?”

襄主说:“你去考察一下,我将任用他们为中大夫。”

相国规劝襄主说:“中大夫是国家重要的官职了。现在他们还没有建立什么功业,就授予高官显位,这可不是加封大臣的一贯做法啊!况且君王只不过耳闻他们的名声罢了,并未眼见是否属实呀!”

襄主说:“我选拔王登的时候,就已经用了我的耳朵,又用过我的眼睛。现在,王登选取人才,又用了他的耳朵、用了他的眼睛。这样一级一级到处都是我的耳目,就好比我极尽耳目之力,从来没有休止啊!”

王登一天能举荐两个中大夫,国君还赐予他们土地和房屋。所以,一时之间,在中牟县境内,放弃耕田种地,卖掉房子与菜地果园,去追求文章经籍的人,几乎达到全城的一半。

51.三虱相讼

有三只虱子,寄生在一头肥猪身上食其血寝其皮。有一天,三只虱子相互争吵不休。这时,另一只路过的虱子,见他们互不相让,就问:“你们为什么争吵,能告诉我吗?”三只虱子争先恐后地回答说:“为了争夺猪身上膘肥肉嫩的地方。”那只过路的虱子听了哈哈大笑,说:“难道你们就不担心,年终腊祭百神的日子就要到来了吗?到了杀年猪的时候,最肥的猪就要首先被宰杀,用茅草一熏,猪就熏成肉干了,附着在猪身上的虱子也免不了一齐遭殃。你们又为什么不为共同的命运、长远的利益而忧虑呢?”

这些虱子一听,才恍然大悟,立即停止争吵,大家挤在一起,贪婪地吮吸着猪的鲜血。

到了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神的时候,那头猪已非常消瘦了。因此,猪的主人没有杀掉它。

52.白马过关

舁说在宋国以能言善辩著称,他以“属概念”的马与“种概念”的马,并非全等的逻辑关系,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就连当时齐国都城最著名的“稷下学派”辩士,都信服他的观点。

可是,当他骑着白马通过关卡的时候,守关将士却要求“所有的马通过关卡必须缴纳捐税”。这时,他的“白马非马说”就不起作用了。无论他怎么摇唇鼓舌,解释说“白马非马”,守关的人还是坚持执行关卡的规定,他只得如数交纳马匹过路费。

所以,凭三寸不烂之舌,借花言巧语的诡辩,固然能压倒一国的辩士,但按照具体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却蒙混不了一个忠于职责的守关将士。

53.虞庆造屋

赵国的辩士虞庆,正在建造房子,他对工匠说:“住室建筑的顶部太高了。”工匠回答说:“因为这是建造新房子,泥巴是潮湿的,屋顶的木条也是新鲜的,干透了就会变形降低。”

虞庆说:“不对!潮湿的泥巴重量大,新鲜的木材是弯曲的。用新鲜弯曲的木条承载潮湿沉重的泥巴,房顶就应当低一些。过一段时间,泥巴干了,木条也干了。泥巴干了就变轻,木条干了就变直,变直的木条承载变轻的泥巴,房顶还会增高。”

工匠虽然具有丰富的造屋经验,心里明白虞庆的说法不切实际。由于言语钝拙无话辩驳,只好按照虞庆的要求造房子。没过多久,房子就垮塌了。

54.燕王学道

有个旅居燕国的外来人,吹嘘自己能教燕王长生不老的方法。燕王听了信以为真,便立即派人去学习。谁知派去学习的人还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宾客就突然死了。燕王闻讯大怒,把派去学习的人杀了。

燕王不知道那人欺骗了自己,反而怪罪派去学习的人而杀掉他。

凡相信那些不合于情理的事情而诛杀无罪的人,是不进行调查研究造成的人间悲剧啊!更何况,人们最重视的东西,莫过于自己的生命了。那个靠吹嘘骗人的外来人,既然不能使自己免于一死,又怎么可能有办法让燕王长生不死呢?

55.兹郑引辇

一个名叫兹郑的男子,拉着重车经过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因体力不支而上不去。他只好停下来,坐在拉车的辕木上唱歌。他的歌声吸引了路上的行人,走在前面的都自动停下脚步,走在后面的迅速赶上来。在同路人齐心协力的帮助下,车子才上了长长的陡坡。

假如兹郑没有办法调动路人,那么他即便耗尽力气以至于累死,车子还是上不了面前的陡坡。现在,兹郑自身不受劳苦却克服了最大的困难,是因为他有很好的办法,引来众人热情帮助的缘故啊!

56.留有余地

战国时代著名的雕刻家桓赫说:“雕刻人物与飞禽走兽的要领,不如先将鼻子刻大一些、眼睛刻小一些。鼻子大了可以刻小,小了就不能变大。眼睛小了可以刻大,大了就不能变小。” 所以,一个技艺高超的雕刻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讲究的是留有余地。民间行话也说:“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脊薄难复肥”,这些都是必须切记的原则。

处世为人,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许多事情都是不可恢复原貌、不能回头重来的,必须未算胜局先算败,预先留有可以补救的余地。这样,办起事来就很少会一败涂地、不可收拾了。

57.杨布打狗

杨朱的弟弟杨布,穿着白色外衣出门,回家的时候天下起了雨,他便脱掉白色外衣,换上黑色的衣服。回家时他家的狗不认识他了,向着他汪汪大叫不止。杨布非常愤怒,正准备将它痛打一顿。杨朱说:“你就不要打它了,当你遇到类似情况也会这样。假如你的狗出去时是白色的,回来却变成了黑色,难道你不觉得怀疑吗?”

所以,自己发生了变化,就不要责怪别人对你另眼相看了。

58.自止于足

齐桓公问管仲:“衡量富足有一定的限度吗?”管仲回答说:“水的限度,就是无水而又需要水的地方;富的限度,就是拥有的财富已经足以满足需求的时候。

如果人们不能在足够富裕的时候节制欲望,那就永远没有富足的限度了啊!”

59.摇木拊本

要想摇动树上所有的树叶,如果一片片地牵拉它的叶子,岂不是既劳累又不能把每一片树叶都牵拉周遍吗?如果敲击树干,树叶就会全部摇动起来。

靠近深潭摇动树木,鸟儿就会受惊而高飞,鱼群就会害怕而下沉。

善于撒网的人必定要抓住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牵拉它的网眼去捕鱼。如果要一个一个地拉开所有的网眼去捕鱼,岂不是既劳累又难以捕到鱼吗?只要抓住网的总绳,不用费力,鱼就被囊括网中了。

一个国家的官吏,是管理民众的主体,是统治者维系人民的“总绳”。所以,圣明的君主,应注重治理官吏而不直接管理百姓。

60.螳螂捕蝉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

61.智子疑邻

郑国有一户人家,他有一个儿子,将要出外做官。临行前告诉家人说:“必须修筑好遭到破坏的墙院,像这样破损不修,可能会招来贼人轻易入室偷盗东西。” 邻居也这样提醒他。

由于郑人没有及时修补墙院,而贼人果真乘机偷走了他家的钱财。于是郑人极力夸奖自己的儿子,认为儿子有先见之明,但却怀疑曾提醒他注意防盗的邻居是盗贼。

两个人指出的问题,本是一样的。然而,情义深厚关系密切的人,可以看成同类并合力同心;感情不深关系冷淡的人,却受到怀疑。

由此说明,认识事物的现象和规律并不难。如何及时决断、正确处置所发现的问题,才是最难的啊!

62.可料不疑

战国时有位哲学家惠施说:“如果射箭能手羿,拿着套马的绳带及皮袖套与控制弓箭的机械装置,即便是关系疏远的人,都敢于争着去为他举起射箭的靶子。可是,顽皮的小孩摇摇晃晃地挥舞着弓箭时,连他的慈母都会躲进屋里关上房门。”

所以说:“可以预料必然没有危险时,即便是关系疏远的人,也不怀疑羿会误射到自己;不能肯定必然没有危险时,就连自己的慈母也要躲避张弓射箭的孩子。”

63.社鼠之患

齐桓公问管仲说:“治国最担忧的是什么?”管仲说:“最担忧的是社鼠。那土地庙中的土地神,用木头构成骨架,表面则用泥土塑造成偶像。狡猾的老鼠就乘便悄悄在它背后刨个洞,而后寄身其中,形成难以铲除的祸患。用烟熏它就会烧坏木头,用水灌它又将使泥塑崩塌。这就是人们受社鼠困扰的原因啊!

如今君王左右有那么一批人,他们出朝倚仗权势、鱼肉百姓,入朝结党营私、藐视群臣、隐蔽罪恶、欺瞒君上。这样的奸贼不诛灭,国家的法律就要遭到破坏;如果要惩治他们,君王又会疑虑、庇护他们。正是靠着这样的政治环境,这种人才能存在于国君的身边。正直善良的人们,看在眼里恨在心头,却将他们奈何不得。这就是严重危害国家又始终消灭不了的社鼠啊!”

64.西巴释麂

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孙氏打猎时,捕获了一只小麂子,让随从秦西巴立即带回家。一路上麂崽的妈妈,不断哀啼着跟随在后面。秦西巴不忍麂崽受到伤害,就把它放还给了母麂。

孟孙氏打猎回到家中,兴致勃勃地向秦西巴要那只小麂子,秦西巴如实回答说:“因为我不忍心看到您伤害那只可怜的麂崽,就把麂崽放还给了它的母亲。”孟孙氏盛怒之下,把秦西巴赶了出去。

这件事过了三个月,孟孙氏重新把秦西巴召回来,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孟孙氏的侍从对他说:“您不是以前归罪于他吗?为什么现在又召回来,让他做您儿子的老师呢?”孟孙氏说:“他对一只麂崽都不忍心伤害,又怎能对我的儿子没有深厚的爱心呢!”

所以说:用尽心机行奸使诈,不如自然质朴真心诚意。

65.舜耕历山

相传上古舜帝为民时,受继母的迫害而有家不能归,就到历山妫水边搭了个茅棚,垦荒躬耕于历山之下,在那里留下了许多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动人故事。

当时历山的农民,经常发生土地纠纷,侵入别人的田界,舜知道后,亲往现场和农民一起垦荒播种,同时还把自己的土地赠送给体弱和有困难的人耕种,自己重新垦荒。一年之后,田中垄沟界限清楚,不再有人侵占别人的田界。

河边的渔民,为抢占水中的小块高地打鱼捞虾,舜便去那里打渔,专拣最低最差的位置,晚归时还将自己捕的鱼送一些给年长体弱的人。在舜的带动下,礼让长者就成为普遍的现象。

历山东部平坦而广阔的山脚下,人们用土窑烧制陶器,质量粗劣不坚固。舜便去那里烧制陶器,一年之后,烧制的陶器美观大方,牢固耐用了。

孔子叹息道:“耕地打渔和制陶器,都不是舜的职责,而舜到那里去干这些事,他的所作所为可以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舜的确称得上仁啊!他亲自耕种藉田,置身于劳苦大众之中,获得老百姓的信赖,大家都愿意紧紧跟随着他。所以说:圣人的德行,果真能够无声地感化善良的人们啊!”

66.师旷援琴

晋平公与臣子们一起喝酒,畅饮乐极之时,晋平公得意洋洋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啊!”著名盲人乐师师旷正陪坐在晋平公身边,听了这番话,故意装聋卖瞎,拿起手中的琴朝他撞去。晋平公情急之下连忙张开衣襟挡住,师旷的琴撞在墙壁上碰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你撞谁呀?”

师旷巧妙地大声回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我非常气愤,所以撞他。”

晋平公说:“是我呀!”

师旷说:“哎呀!这实在不是一个国君应该说的话啊!”

晋平公的侍从认为师旷欺君犯上,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免了吧,我要以此作为慎言慎行的借鉴与警戒啊!”

67.莫敢索官

齐桓公向管仲倾诉内心的烦恼,对管仲说;“国家的官位少,但求官的人却太多,我为此忧心如焚啊!”管仲说:“只要您不听从任何亲信要职要官的请求,遏止封官许愿买官卖官的不正之风。注意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根据才能给以相应的待遇,记录贡献的大小授予相当的职位和级别。就没人敢伸手要求提级加薪了,这件事您还有什么难为与忧愁呢?”

68.見小曰明

从前,商紂王因为使用象牙制作的筷子,紂王的叔父,官居太师的箕子,对此感到恐惧不安。他以敏锐的眼光由此联想到,一旦用上象牙筷子,必然不愿放到陶土大碗里面去随便拈取食物,必定发展到使用犀角美玉制成的高档奢侈杯具,才能与之相配。使用象牙筷子和高档的奢侈杯具,必定不愿用来装粗劣的杂粮饭和菜叶汤,必定发展到要吃未生出的牦牛、大象和豹的幼胎。吃牦牛、大象、豹胎,必定不会再穿粗布短衣、食住在茅屋之下,必定要穿重重色采精美华丽的衣服,住高大宽敞的楼阁亭台。用物质来满足贪婪者的欲望,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见一叶落,当知天下秋。我害怕将来产生如此危险的结局,所以现在非常恐惧这样的开始。

居位五年,穷奢极欲的暴君商紂王,果然大量搜刮天下民脂民膏,建造了用各种肉类装点的园子;设置了大量的铜格子专门用来烤肉;酿酒之多,酒糟堆成高丘,美酒注满大池。终于导致纣的灭亡。

箕子见到紂王使用象牙筷子,就能预见天下的祸患。所以說:“能见端以知末、见微而知著,就叫作英明圣哲。”

69.莫辨楮叶

春秋战国时代,象牙雕刻工艺技高工巧,当时有个宋国人,用象牙为宋王设计制作了一件极为精致的楮叶工艺品,足足花了三年功夫才完成。长条形的叶柄肥瘦逼真,叶面上繁多的绒毛清晰可見而富有滋润的光泽。将它混杂在楮树的叶子中,难以分辨真假。这个人就靠奇巧的技艺在宋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道家人物列子听说了这件事,感叹道:“假如天地之间任何一种植物,三年才能生长出一片叶,那自然界植物的叶子就太少了啊!”

由此说明,不充分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各种资源条件,而片面依托个人的本领;不顺应事物的必然规律,而去学步于个人的智巧。这同三年制成一片楮叶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违背农时在冬季耕作种植庄稼,即便是以善于种植农作物著称的後稷,也不能保证粮食足够而有余;丰收年景各种庄稼生长茁壮,就连奴隶也不会一味吃粗劣的食物。靠个人的力量,後稷也生产不出足夠的粮食;顺应自然,奴隶也会衣食有余。

所以說:“必须依靠万物的自然规律,不敢任意行事啊!”

70.自胜者强

孔子的著名弟子子夏遇见曾子。曾子问子夏:“你为什么身体长胖了呢?”子夏回答说:“战胜了自我,所以胖了!”曾子说:“什么意思呢?”子夏说:“我的思想斗争反复激烈啊!当我深入了解先王的道义时,深感显耀崇高而为之敬仰;可是眼前一再出现荣华富贵,又感到欣喜与羡慕。两种思想的斗争,反复激烈未分胜负,当然就瘦了。现在,先王的道义终于在我的心中取得胜利,我的身体自然就胖了。”

因此,树立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之难,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说:“能克己修身,战胜自我的人,才堪称为强者。”

71.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做珠宝生意。他对珠宝的包装费尽了心思。首先用有香气的木兰做成华丽的盒子;再用高级香料肉桂及山椒涂抹薰烤;边缘还镶嵌小粒圆形的玉石刻意装饰、用翡翠集合在一起加以衬托。极力向人们炫耀他的珠宝是何等贵重,以便待价而沽。

可是,人各有异,取舍不同。有个郑国人,只留意外表流光溢彩,不在乎它的内在价值,买走了这个漂亮的盒子,却把里面具有真正价值的珠宝退还给了他。可以说这个珠宝商只是长于制售精美的包装盒罢了!不能说是善于经营珠宝生意啊!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言论,都是华丽巧辩之谈,正是因为君王舍本逐末,只欣赏采纳那些华美的言辞,而舍弃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72.窃金不止

在楚国荆山东南,谷地宽广,富含金矿。顺着水流泥沙俱下,附着于水流泥沙之中,有贵重的天然金砂。所以,大量的淘金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偷偷地采金。

尽管官府的采金禁令非常严厉,抓到了偷采金砂者,立即在市街分尸示众。禁令下达后被处以极刑的人不计其数,尸体抛弃于水中,水为之阻塞不流。可是,违法采金还是不能禁止。

当时,最惨重的酷刑,没有比'市街分尸示众'更残忍的了,但偷偷采金的行为还是不能禁止。那是因为,不一定每个偷偷采金的人,都会被官府抓获,这样就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所以,现在若有人在这里说:“给你天下所有财富再杀死你,你愿意接受吗?”即便是见识短浅没有作为的人,也不会作出这种愚蠢的选择。占有天下,多么大的利益诱惑呀!还不愿意,那是因为他已知道必死无疑。

所以,刑罚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漏洞存在,那么虽然有'市街分尸示众'的酷刑,也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偷偷采金的行为就不能禁止。如果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知道犯法必死无疑,那么把天下的财富全都给他,也没人愿意去干违法乱纪的事了。

73.富贾买璞

宋国有个名叫监正子的富商,在市场上与别人争买一块叫价百金的玉坯。监止子认出这块未经雕琢的玉坯,的确质量上乘,他立即想了个歪主意,假装失手,把璞玉掉到地上碰坏了。这时,其他人都怕担干系而纷纷散去。卖玉的人要求监止子赔偿,他二话不讲,掏出一百金承担赔偿责任,可是玉坯就这样轻易到手了。

监正子把略有损坏的玉坯拿回家,找最好的工匠进行加工雕琢,修复毁损造成的缺陷,成了一块价值昂贵的美玉,居然溢价千倍啊!

事情就是这样,有时候竭尽全力去做,却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即使失败了,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完全放弃,就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了。

74.后息为胜

有两个郑国人,在那里瞎争论谁的年龄大。其中一个说:“我和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领袖,唐尧大帝同年而生。”另一个则说:“我与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哥哥同岁。”

两个人就这样你来我往,争论不休。

这种不受检验与约束、毫无意义而且永远得不出结果的争论,大概只能以谁能一直说到最后,再没人胡说八道“接招”了,谁就算胜利了吧!

75.卜妻为裤

郑县人卜子的裤子破了,便叫他的妻子给他做一条裤子。妻子问:“这次您的裤子做成什么样子呢?”卜子说:“像我那旧裤一样。”

卜妻只知墨守成规而呆板地模仿做事,只讲形式与教条,将做成的新裤毁坏,跟那旧裤一模一样破烂不堪。

76.宋人治书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汇编《尚书》中说:“绅之束之。” 意思是说,一个人要像用大带束腰一样,随时严格约束自己。

可笑的是,宋国有个研究《尚书》的书呆子,他只知道死抠字眼中狭隘的知识,不懂得从平凡简单的现象中推导出深刻的道理来。这个书呆子照字面的意思,用衣带一层一层厚厚地把自己的腰紧束起来。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呢?”他非常严肃地说:“《书》中就是这样说的,我当然应该这么做啦!”

77.秦伯嫁女

从前,秦穆公出于政治目的,最初把他的女儿怀嬴嫁给在秦国为人质的晋太子子圉,后来又将怀嬴嫁给晋国公子重耳,怀嬴身为秦国公主,迫于父母之命,再嫁给她的母舅又是前夫晋怀公的伯父。

秦穆公为了显示其霸主的地位,特地为他的女儿装饰打扮,随嫁的“侍女”都穿着华丽的衣服,且多达七十人。

可是,怀赢随晋公子回到晋国后,晋国人非常喜欢那些姿色靓丽的陪嫁“侍女”,却轻视秦穆公的女儿。

秦穆公本末倒置反而弄巧成拙。这可以叫做善于嫁“侍女”的高手,而不能说善于嫁女儿啊!

78.画鬼最易

有个外来的画师给齐王画画,齐王问他:“画什么东西最难?”画师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画狗画马最难啊!”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呢?”画师回答说:“画鬼怪最容易呀!”齐王迷惑不解地问道:“这是什么原因呢?”画师说:“狗和马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动物,从早到晚在人们面前显露无余,是不能马马乎乎随意虚构的,只要有一点点毛病,人们立刻就会分辨清楚。所以要想真正有出神入化之笔,那是最困难的,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功夫才行。妖魔鬼怪就不同了,因为谁也没有见过它们的具体形象,可以胡编乱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不受客观实际的检验,所以画起来是最容易的,而且谁也挑不了毛病。”

79.子产息讼

有两个人争吵不休,子产为他们评理。子产把他们分开两处,不让他们互相知道对方谈话的内容。然后把他们两人的话,颠三倒四地告诉对方,然后根据双方的谈话,发现漏洞,再仔细核对分析,谁是谁非很快就弄明白了。

80.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春,齐国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从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援燕攻打入侵的山戎国。山戎首领密卢逃到孤竹国,与孤竹首领密谋,令城中兵民隐匿山谷。

为了实现北方地区的长治久安,齐军乘胜追击直捣孤竹。孤竹国王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一道前去迎战齐军,一触即溃,黄花于是杀了密卢,到齐军中献上密卢首级而诈降,称愿为齐军引路,前去追击答里呵。齐桓公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进入迁安市南部与滦县北部接壤的区域,在一个叫“旱海”又称“迷谷”的村庄。由于已近冬日,只见茫茫无垠的沙碛之地,这时天色已晚,分不清东西南北,黄花也乘机溜掉了,情况非常危急。

管仲猛然想起老马能认识自己走过的道路。便对齐桓公说:“我们缴获了山戎与孤竹国大量的战马,现在老马的本领可以派上用场了。”于是,派人挑选了几匹身强力壮的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最前面带路,这些老马毫不犹豫地朝孤竹国方向走去,引导大军走出困境,打败了孤竹国,斩孤竹君侯之首,黄花也被乱兵杀死,孤竹国就此灭亡了。

在山中行军的时候,没有水喝。隰朋说:“冬天蚂蚁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蚁穴周围防雨水的浮土高一寸,地下八尺就会有地下水。”于是派人在山的南面打井,果然找到了水源。

凭借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遇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情,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看作难堪的事。现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敦厚愚诚的心,学习和吸收圣人的智慧,这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81.箕郑示信

晋文公向箕郑询问治乱的方法,说:“治乱如救饿。那怎样才能如紧急迫切地'救饿'一样,迅速治理国家的混乱局面呢?”

箕郑回答说:“诚实守信!”

文公说:“怎么才叫诚实守信呢?”

箕郑说:“国家的号令、政事、法度都要诚实守信。国家的号令诚实守信,群臣就会忠于职守,评论好坏、褒贬功过就不超越法度,不会怠慢荒废各种事业;国家的政事诚实守信,就不会违背自然规律,百姓专心一意从事生产,不错过有利的天时季节;国家的仪制法度诚实守信,关系亲近的人就会互相劝导勉励,做到遵纪守法努力工作,关系疏远的人也会受到教化真心归服了!”

82.昭侯藏裤

韩昭侯叫人把他的破旧裤子收藏起来,随侍左右的仆役说:“君王也太不体面了吧!连破旧的裤子都舍不得送给左右随从,还要收藏起来。”韩昭侯却态度和蔼地对仆役说:“其中的道理你们就不懂了,我听说真正的圣主明君,非常重视自己的情感,决不随意表现出不高兴或喜悦的神情。颦有颦的目的,笑有笑的意图。眼下我那些裤子,岂能是皱眉微笑可以相比的呢!两者相差太远了。我一定要等到对国家有大功的人,再亲自加赏给他们。由于还未发现赏赐的对象,所以现在要把那些破旧裤子收藏起来,没有轻易给予其他什么人啊!”

83.曲成于欲

孔子告诉弟子们说:“谁有办法能劝阻楚国令尹子西,不再沽名钓誉呢?”子贡说:“我端木赐尽心竭力去说服他,还是可能的。”于是前去开导子西,子西果真不再迷惑了。所以,楚平王死后,令尹子常欲立他为楚王,子西坚决不受,而拥立年幼的太子珍为楚昭王。昭王死后,他又拥立昭王之子熊章为楚惠王。

孔子说:“心胸真是宽广啊!不为权利所诱惑;德行高洁啊!可是人的本性是难以彻底改变的呀!曲的就是曲的,直的就是直的。”所以,孔子又说:“子西还是不能免于灾祸啊!”

后来子西不听忠告,还是为了名声,错误召回为人狡诈流亡在吴的白公胜,而且在其卵翼之下,把他安排到靠近吴国边境上去保卫边疆。终因养虎为患,后来白公胜发动政变,在朝廷上杀死了子西。所以说:“心地善良、行为正直的人,也会违背自己的本意而不知不觉地成就别人的欲望啊!”

84.庆封走越

庆封和崔杼都是齐国的大夫。两人联合杀死齐庄公,共立齐灵公的幼子杵臼为齐景公。崔杼做了右相,庆封做了左相。后来庆封趁崔氏家族内乱,灭掉了崔氏集团,把持了国家政权。次年遭到栾、高、陈、鲍四族合攻,庆封逃离齐国打算到越国去。与庆封一起出逃的同族人感到奇怪,对庆封说:“晋国离我们近一些,为什么不到晋国去呢?” 庆封说:“逃到远离齐国的越国,有利于避免罹难之祸。”

庆封的族人,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一针见血地指出:“改变你这种专揽朝政、荒浮骄纵的贪妄之心,借住在晋国就可以了;不改变你这种贪妄之心,虽然超过越国到更远的地方去,难道就可以安宁了吗?”

85.醉寐亡裘

绍绩昧喝醉了酒在席间酣睡,因而丢失了身上珍贵的皮袄。宋国国君听说了这件事,感到奇怪,就问绍绩昧:“醉酒真的能够把自己身上的皮袄都弄丢吗?”绍绩昧回答说:“夏朝最后一个君主, 荒淫无度的桀,因醉酒把天下都断送了。所以,后来康叔在卫国宣布的戒酒令《酒诰》之中,就专门规定了'毋彝酒'。毋彝酒,就是不要经常饮酒。经常饮酒,如果是天子,就会失去天下;如果是平民百姓,就容易带来生命危险。”

86.阳虎树人

阳虎从鲁国逃亡至齐国,后来在齐国又遭到齐景公的排斥,不得不绕道宋国,辗转前往晋国,投奔时任晋国中军佐的赵简子赵鞅。年轻的赵鞅看透了晋国国家政权出于私门,积极准备着六卿之间的争斗,并且注意收罗人才建立根据地。赵鞅敢于打破等级局限,大胆重用阳虎,委任这位奸雄为赵氏首辅。

有一次赵简子问阳虎:“我听说你善于培养人才。你在执政鲁国及得到齐景公重用的时候,提拔了一些不得志或身份卑微的名流贤士、寒门子弟来辅佐自己。”阳虎说:“我在治理鲁国的时候,栽培过三个人,都做了'身处上位,以率下民'的令尹。后来趁着我在鲁国获罪之机,都来搜查我;我在齐国做官时,举荐了三个人,一个能接近国君,一个当县令,一个做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奸盗、迎送宾客的候吏。后来我获了罪,接近国君的那个人不接见我,当县令的冲着我前来捉拿捆绑我。做候吏的追捕我直到边境,没有追上才罢休。我不善于栽培人啊!”

赵简子低头笑着说:“凡栽种山楂梨子、柑桔柚子,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种植带刺的枸桔和酸枣,长大以后反而刺人。所以,仁人君子培养人才一定要谨慎从事,切不可养虎为患啊!”

87.鲁患不救

战国初期,中原一带的齐国,幅员辽阔,土地肥沃,兵马强壮;楚国居长江中下游流域,沃野千里,兵车千乘,甲兵数十万,堪称南方一霸,时时窥视中原。鲁国虽然地处中原,却是个弱小国家,经常受到邻国的侵袭,使得鲁国君臣寝食难安。

鲁穆公为了跟晋国和楚国搞好关系,所以让他的众多儿子背井离乡,有的到晋国、有的到楚国去学习做官,认为鲁国一旦受到别国的进犯,就可以请他们来帮忙。然而上大夫犁鉏却认为,这是一种十分荒唐的作法,并拐弯抹角地对鲁穆公说:“假如我们这里有人落水了,却要借助越国人来救起淹没在水中的孩子,越国人虽然善于游泳,但孩子必定没有生还的希望了;假如发生了火灾而到大海里去取水来救火,海水虽多,但大火必定一烧到底扑不灭了,因为远水救不了近火。

当前,晋国和楚国虽然强大,但齐国离鲁国近,若是齐国攻打鲁国,恐怕鲁国来不及得到晋国和楚国的帮助,早已经灭亡了啊!”

88.在所与谋

南宫敬子问齊国大夫颜涿聚:“鲁国大夫季孙氏喜欢读书人,家里养着孔子的信徒,作为季孙家族的家臣与门客。在居住的处所每次私朝时,总是穿着上朝穿的礼服,正襟危坐会见他们。和他坐在一起的人,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十个等级。可是季孙氏还是遭到杀害,这是为什么呢?”

颜涿聚说:“从前,周朝第二代君王周成王,交往滑稽杂耍艺人及身材异常矮小的乐师,是为了娱耳目乐心意,而他与共同辅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一起决断国家大事,因此能够在天下实现他的愿望。

现在,季孙氏家里养着孔子的信徒, 在居住的处所家朝时,穿着上朝穿的礼服会见他们,和他坐在一起的人,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十个等级。可是他却去和优伶侏儒一起决断大事,家臣与门客以为是讨厌自己而心生怨恨,便串通起来杀害了季孙氏。

所以说:不在于跟什么人相处,而在于同什么人一起谋划大事。”

89.车席泰美

赵简子告诉身边办事的人说:“马车上供坐卧而铺垫的用具,过分美化装饰,实在太豪华奢侈了。帽子即便简单粗陋不值钱,也是用来戴在头上的;鞋子即使再精致昂贵,必定受到脚的踩踏。现在,马车上的车席,如此豪华美丽,我怎么忍心踩踏上去呢?从美化踩在脚下的车席,进而到不加珍惜地在身上的衣服、头上的帽子,随随便便地消耗资财,更为破费,完全违背了仪制法度的具体规定和本来的愿望啊!”

90.文侯守信

魏文侯与掌管山林鸟兽的官员,预先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恰巧刮起了大风,身边的侍臣都劝阻魏文侯不要去打猎了。文侯不听。说:“不行。因为风大的缘故,就失信于人,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于是文侯自己驾着马车,冒着大风,赶去告诉掌管山林鸟兽的官员,取消这次打猎活动。

91.击鼓戏民

东周初期楚国君主楚厉王,规定了紧急情况的报警信号,如果遇到了敌情,就将击鼓以集合百姓前来守卫都城。

有一天,楚厉王喝醉了酒,糊里糊涂地拿起鼓槌猛敲一通。鼓声惊动全城,老百姓都纷纷跑来集结待命。楚厉王急忙派人阻止,说:“我喝醉了酒,跟身边的人游戏消遣,这通鼓打错了。”军民百姓都各自回家了。

几个月后,敌人真的来了,厉王击鼓发出紧急警报。但百姓以为厉王又是在闹着玩儿的,没有一个前来救援。楚厉王只好重新申明号令,老百姓才相信了。

92.子皋逃卫

孔子在卫国当相国的时候,他的弟子子皋做了掌管讼案、刑狱的官吏。他砍掉了一个犯人的脚,然后让这人去守门。

有人在卫君面前恶语中伤孔子,说:“孔子图谋作乱。”卫君打算捉拿孔子。孔子不得不逃走躲避起来,弟子们都迅速跟着逃跑。子皋跟随着跑出大门,那个被他砍掉脚的守门人,指引他逃到大门下面的地下室中,卫君的差役们追拿不到子皋。

半夜时分,子皋问那个被他掉砍脚的守门人:“我不能违背君主的法令,亲自砍掉你的脚,这时正是你报仇的时候,你为什么竟然肯帮助我逃命呢?我凭什么能从你这里得到这样大的帮助呢?”受刑人说:“我被砍掉脚,本来是我罪有应得,这是不可改变的事,没什么好说的,我甘心承受。然而当您根据罪案审理我的案情时,您依从法令,陆续为我说话,很想为我免罪,这些我都是知道的。等到罪案已定,您满怀伤感很不高兴,这种神情表现在脸上,我清楚地看在眼里。您并不是背公向私偏袒我才这样做的啊!而是您与生俱来的仁爱之心,本来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之所以心悦诚服地感激您,并且帮助您逃避搜捕的原因啊!”

后来孔子说:“会做官的人,施行德政树立美德;不善于做官的人的人,树立的则是怨恨。概,是用来公平计量的;统治人民的大小官员,是用来公正执法的;治理国家的人,不可以失去公平正义啊!”

93.昭侯握爪

韩昭侯手指弯曲成拳,故意将一个指头压在手心遮住指甲,假装失去了一个指甲,急切地希望寻找回来。左右的臣仆竟有人割下自己的手指甲,说:“这就是你丢失的指甲。”

韩昭侯用这种伎俩,立即分辨出身边的人诚实与否。

94.越王式蛙

春秋末期,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富民兴国政策,使国力大增。于是,越王时时不忘与群臣一起,谋划攻吴之计。越王非常希望国人,为了灭吴雪耻而不怕牺牲。有一次外出,看见一只鼓腹凸腮的蛙。他就故作姿态地用手抚摸车前的横木,俯身低头表示敬意。随行的人大为不解,便问越王:“为什么要尊敬一只青蛙呢?”越王说:“因为那蛙的表现,有如此旺盛的气势,无所畏惧,多么像一位不凡的勇士啊!所以我要向它致敬。”

这件事很快在越国传开了。第二年,到越王那里,愿意为越王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一年之中就有十余个。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赏誉厚而守信,它的作用足以顺服人,使人们愿意为你献身。

95.齐桓巡民

齐桓公微服在一个老百姓家中巡视,只见家里有一位孤独老人,还需要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齐桓公问其原因,老人说:“我有三个儿子,由于家里贫穷,没有能力娶妻,完全依靠在外当雇工谋生,现在还没来得及回家。”

齐桓公回到宫中,把在民间的所见所闻告诉相国管仲。管仲说:“国库中畜积有腐败不用、任其搁置的财物,民间就会有饥饿的人;宫中有已到婚龄而无合适配偶的成年女子,民间就会有大龄男子无妻。”

齐桓公说:“你说得对。”于是颁布文告,宫中凡有成年女子一律出嫁。同时向民间下达命令说:“成年男子年满二十岁就要娶妻,成年女子年满十五岁就要出嫁。”

96.鲁人救火

鲁人收割的禾谷,堆放在湖泽岸边,突然着火燃烧起来。偏偏地面上刮起了北风,火势迅速向南蔓延,继续发展下去,也许会烧到国都曲阜。鲁哀公非常担心,打算立即率领众人前去救火。但是身边无人,大家都去追捕野兽,不愿救火。

哀公叫来孔子,询问对策。孔子说:“追捕野兽正合人们的心意,又不会受到责罚;救火不但辛苦,又没有奖赏。这就是没有人愿意奋力救火的原因啊!”

哀公说:“有理。”

孔子接着说:“救火的事情紧急,来不及研究如何行赏。假如参与救火的人都给赏,那么国库里的钱,不足以赏给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今之计,只好通告国人,只对不救火的人和继续追捕野兽的人进行惩罚。”哀公说:“好吧!”

于是孔子下令说:“凡是不参加救火的人,比照降敌逃跑论罪;继续追捕野兽的人,比照擅入禁区论罪。”命令还未传遍城乡,这场大火就已经扑灭了。

97.欢以失日

商朝的末代君主纣,不理朝政,整天整夜地喝酒,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寻欢作乐以至于忘记了时日。问他身边的人,也尽数不知。于是叫人去问独自隐居在箕山的箕子。

箕子告诉他的随从说:“一国之君与一国之臣都忘记了时日,国家一定危险了;一国之君与一国之臣都不知道的事,如果唯独我知道,那么我恐怕有危险了。”因而借口已经醉了,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98.造父御马

造父正在田间耕作,当时有父子二人乘车经过这里。由于拉车的马受到惊吓,无论如何不肯前进。父子二人只好下车,儿子牵马父亲推车,还请求造父:“帮助我们推推车吧!”

造父因此收拾工具,停止耕作,轻身一跃坐上马车,随手将那年轻人拽到车上。刚刚整理好缰绳、拿起马鞭,还没有开始使用,那马就引起相应的反应,迅速奔跑起来。假若造父在这种情况下不会驾驭车马,虽然竭尽全力身受劳累帮助推车,那马还是不肯前行。如今身体得到安闲,而且能搭乘别人的马车,又给予他人的好处,这是因为他有本领驾驭车马的缘故。

所以,国家是君王的马车;权力是君王拉车的马匹。如果君王没有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和手段,身体虽然劳累,国家还是免不了出现混乱的局面;有驾御臣下的本领,自己就会处在悠闲安乐的境地,又能求得帝王的功业啊!

99.申子辟舍

韩国国君韩昭侯告诉丞相申不害说:“国家的法律制度很不容易执行啊!”申不害回答说:“国家的法律制度,就是见到功劳才给予奖赏;依据才能来授予官职。如今您设立了法律制度,又听从左右人的请求,所以法律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并无权威地位,这就是法律制度很不容易执行的原因啊!”韩昭侯说:“我从今以后,以及怎样依法行事了,我也知道应该怎样听取意见了。”

后来有一天,申不害请求韩昭侯仔细考察一下他的堂兄,让他学习政事,见习试用做做官。韩昭侯提醒申不害说:“这可不是从你那儿学来的'依法行事'的作法呀!我今天要是听从了你的请求,那岂不是破坏了你所主张的治国原则吗?还是不满足你走后门、通关节的要求为好啊!”

申不害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于是躲进屋里深刻反省,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并请求韩昭侯给予处罚。

100.襄公之仁

宋襄公与楚国人在涿河边上的河谷地带作战。宋襄公亲自指挥,宋国军队已经摆好阵式,并在军中竖起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仁义”两个大字,试图要用“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这时,楚国人还没有来得及渡过涿河。宋国执掌军事作战指挥、统帅管理军队的右司马购强,觉得有机可乘,快步走到宋襄公身边,迫不及待地提出建议,说:“这一仗敌众我寡,由于楚军轻敌,给了我们机会,请主公命令我们以逸待劳的军队,在楚国人只有半数渡河,还没排成战斗队列时,就发起猛烈攻击,楚军肯定会方寸大乱必败无疑。”

宋襄公说:“我听品德高尚的仁人君子说过:'不重复伤害受伤的人,不捕捉头发花白的老人,不把别人推入危险的境地,不把他人逼上狭窄的绝路,不击鼓进攻不成队列的敌军。我们是仁义之师,在楚国军队还没有完全过河的时候,就去攻打他们,是有伤义理的。告诉将士们,让楚国军队全部过河、列成战阵后,再激励将士攻击他们。”右司马说:“君王不爱惜宋国军民的性命,不保全视为心腹的亲军卫队,只不过为了个人的'仁义'虚名罢了。”

宋襄公怒目切齿地说:“你再不回到队列中去,将按军法行事。”右司马只好返回队列。此时,楚国人已经排好作战的常规队列,宋襄公才命令击鼓进攻。

由于楚军人多势众,实力强大,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的亲军卫队全部被歼,大将公子荡战死,宋襄公虽然逃出重围,但股骨受伤。三天后,这位满脑子仁义的国君,就一命呜呼了。这就是宋襄公从仰慕到亲身奉行仁义带来的祸害。

扩展阅读:

嵩山天蚨园之历史文化考证

嵩山最神秘的《天蚨园记》是商经?孝经?归隐图?

一本大嵩山少林寺旅游的百科全书(图文)

千年神话天蚨园,千古文人隐士梦

天蚨园国学堂拜师仪式大典

天蚨园研学课:学周易、观天象、察地理、探历史、辨人文、布兵阵

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中秋夜推广华夏文化大型汉服晚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星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国学堂揭牌仪式讲话

清华大学徐林旗教授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国学堂论坛会讲

清华大学等二十几所高校国学教授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游学论道

1.《100件大事商朝?终于找到答案了天蚨园之韩非子——一部千年帝王学,含寓言故事集(100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0件大事商朝?终于找到答案了天蚨园之韩非子——一部千年帝王学,含寓言故事集(100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0124.html

上一篇

.商朝的前一个朝?总结很全面速看!夏朝的中间,还有一个朝代,为何史学家都不认可?

下一篇

100万招商朝朝盈看这里!它收益超宝宝类,我的招行为什么没有朝朝盈

100件大事商朝?我来告诉你答案天蚨园之韩非子——一部千年帝王学,含寓言故事集(100则)

  • 100件大事商朝?我来告诉你答案天蚨园之韩非子——一部千年帝王学,含寓言故事集(100则)
  • 100件大事商朝?我来告诉你答案天蚨园之韩非子——一部千年帝王学,含寓言故事集(100则)
  • 100件大事商朝?我来告诉你答案天蚨园之韩非子——一部千年帝王学,含寓言故事集(100则)

100件大事商朝专题之考古:殷商只有妇好是女战神?铁血战将亚长不服,圣水牛尊之主

  • 100件大事商朝专题之考古:殷商只有妇好是女战神?铁血战将亚长不服,圣水牛尊之主
  • 100件大事商朝专题之考古:殷商只有妇好是女战神?铁血战将亚长不服,圣水牛尊之主
  • 100件大事商朝专题之考古:殷商只有妇好是女战神?铁血战将亚长不服,圣水牛尊之主

100件大事商朝看这里!纣王是怎样一步步作孽,毁掉商朝基业的?| 经典中国通史38

  • 100件大事商朝看这里!纣王是怎样一步步作孽,毁掉商朝基业的?| 经典中国通史38
  • 100件大事商朝看这里!纣王是怎样一步步作孽,毁掉商朝基业的?| 经典中国通史38
  • 100件大事商朝看这里!纣王是怎样一步步作孽,毁掉商朝基业的?| 经典中国通史38
100件大事商朝看这里!商朝人日常生活:饮食无肉不欢,住房杀婴安宅

100件大事商朝看这里!商朝人日常生活:饮食无肉不欢,住房杀婴安宅

100件大事商朝相关介绍,商朝的搓澡瓦 没有肉,不爱喝酒就像命一样好。 对商朝人来说,飞翔的人、在地上奔跑的人、在水里游泳的人、在家饲养的人、野生的人。没有他们的胃就消化不了。 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中,曾出土动物残肉、各类动物肢...

【100件大事商朝】六百载殷商,艰难的四兴四衰

  • 【100件大事商朝】六百载殷商,艰难的四兴四衰
  • 【100件大事商朝】六百载殷商,艰难的四兴四衰
  • 【100件大事商朝】六百载殷商,艰难的四兴四衰
【100件大事商朝】专题商朝人日常生活:饮食无肉不欢,住房杀婴安宅

【100件大事商朝】专题商朝人日常生活:饮食无肉不欢,住房杀婴安宅

100件大事商朝相关介绍,商朝的搓澡瓦 没有肉,不爱喝酒就像命一样好。 对商朝人来说,飞翔的人、在地上奔跑的人、在水里游泳的人、在家饲养的人、野生的人。没有他们的胃就消化不了。 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中,曾出土动物残肉、各类动物肢...

100件大事商朝,干货看这篇!中国历史第三篇:商朝简史

100件大事商朝,干货看这篇!中国历史第三篇:商朝简史

100件大事商朝相关介绍,供应商来源: 《诗经》《千明贤鸟,下来做生意》 《史记》“燕的女人名字甘地吞了玄鸟的蛋,制作了证书”。 商朝的祖先是契,传说契是母亲简狄吞下玄鸟的蛋剩下的(父亲是五帝之一的帝喾),所以商朝的图腾是玄鸟...

关于100件大事商朝我想说天蚨园之韩非子——一部千年帝王学,含寓言故事集(100则)

  • 关于100件大事商朝我想说天蚨园之韩非子——一部千年帝王学,含寓言故事集(100则)
  • 关于100件大事商朝我想说天蚨园之韩非子——一部千年帝王学,含寓言故事集(100则)
  • 关于100件大事商朝我想说天蚨园之韩非子——一部千年帝王学,含寓言故事集(10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