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民国时期邢台的划分,可以分为四种性质的划分。一个是北洋政府期间成立的地区,另一个是南京国民政府期间成立的地区,第三个是抗日战争期间伪华北委员会成立的伪政府,第四个是我们党成立的人民政府,包括抗日政府和解放区政府。
下面分述如下:
一、北洋政府设置的区划(1913-1928)
1、冀南道(1912-1928)
民国二年(1913年)1月,民国政府废府存道,改州为县。直隶省将全省分为渤海道、范阳道、冀南道、口北道等四道。冀南道辖原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及冀、赵二州共计38县,冀南镇抚使王怀庆曾驻于邢台,冀南观察使则驻大名。
民国三年(1914年),冀南道改为大名道,驻地、辖县不变。
2、顺德市(1925-1932)
1925年8月29日,民国北洋政府析邢台县城厢(原顺德府城厢)设立顺德市,是民国1925年直隶省经中央政府(北洋政府)批准同批设立的5个市之一。(其他四个为唐山、石门、保定、通州),这也是近代河北省最早设立的一批城市。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河北省,全省初设14个行政督察区,辖139县5市,其中顺德市(邢台)为第十三行政督察区驻地。同年,南京国民政府按新标准,认为大部分自治市都不符合标准。
1932年2月石门、保定、顺德、通州4市裁撤。
二、国民政府时期设置的区划(1928-1949)
1、省辖县时期(1928-1936)
民国17年(1928年),南京政府将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撤大名道,邢台各县辖县直属河北省。
2、十三、十四、十五行政督察区(1936-1938)
1936年,邢台各县陆续分设为十三、十四、十五行政督察区。
行政督察区(驻地): 辖县
第十三区(驻尧山): 尧山、内丘、隆平、任县、宁晋、赵县、高邑、临城、柏乡等9县
第十四区(驻南宫): 南宫、冀县、枣强、新河、清河、巨鹿、广宗、威县、平乡等9县
第十五区(驻邢台): 邢台、沙河、南和、鸡泽、永年、邯郸等6县
3、十四、十五、十六行政督查区(1938-1941)
抗战爆发后,民国27年(1938年)12月,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
民国28年(1939年)又划为17个行政督察区。其中从1939年2月,河北省政府迁至邢台县西部山区,由此邢台为河北省临时省会达一年多。
民国30年(1941年)河北省政府在洛阳办公时,曾奉命规划全省行政建置,将全省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邢台分属十四区(驻南宫)、十五区(驻高邑)、十六区(驻邢台)。
民国31年(1942年)、32年(1943年),行政院内政部两次公布河北省为18个行政督察区,但实际均未实行。
区名 | 驻地 | 辖县 | 县数 |
第十四区 | 南宫县 | 南宫、故城、枣强、冀县、新河、清河、广宗、威县 | 8 |
第十五区 | 高邑县 | 高邑、赵县、宁晋、柏乡、临城、元氏、赞皇 | 7 |
第十六区 | 邢台县 | 邢台、内丘、沙河县、尧山、隆平、任县、南和、钜鹿 | 8 |
4、第十二、十三行政督察区(1945-1948)
民国34年(1945年)11月,河北省政府迁回北平后,将原18个行政督察区调整为14个行政督察区。12月,析第十三、十四2区置第十五区。邢台各县分属十二区、十三区,各区如下
区名 | 驻地 | 辖县 | 县数 |
第十二区 | 南宫县 | 南宫、冀县、枣强、清河、故城、新河、威县、广宗、宁晋、钜鹿、平乡 | 11 |
第十三区 | 邢台县 | 邢台、任县、南和、沙河、鸡泽、隆平、尧山、临城、内丘 | 9 |
5、冀南行政区(1948-1949)
民国37年(1948年)5月,撤销第十二、十三、十四和十五区,设置冀南行政区,驻邢台。由于该地区为八路军解放区,实际区划没能实行。
冀南行政区辖33县,驻邢台.
南宫、冀县、枣强、清河、故城、新河、威县、广宗、宁晋、钜鹿、平乡、邢台、任县、南和、沙河、鸡泽、隆平、尧山、临城、内丘、大名、广平、南乐、清丰、东明、长垣、濮阳、磁县、永年、邯郸、曲周、成安、肥乡
三、邢台沦陷时期,伪华北委员会设置的区划(1937-1945年)
1、冀南道(1937-1940)
1937年七七事变,10月15日日军占领邢台,伪华北委员会设冀南道辖华北地区32县,道尹驻顺德(邢台)。
冀南道辖县为:成安县、肥乡县、赵县、清河县、南宫县、磁县、高邑县、赞皇县、宁晋县、邯郸县、永年县、任县、南和县、沙河县、内邱县、临城县、平乡县、巨鹿县、威县、邢台县、柏乡县、尧山县、隆平县、广宗县、广平县、鸡泽县、大名县、濮阳县、东明县、元氏县、曲周县、南乐县、清丰县、长桓县
2、顺德道(1940-1945)
1940年7月1日,冀南道分设为顺德道和冀南道,其中顺德道尹公署设邢台,辖原顺德府今邢台地区15个县;在邯郸县城另设立“冀南道行政公署”,辖14个县。.
顺德道辖15县为:任县、内邱县、临城县、平乡县、巨鹿县、威县、沙河县、柏乡县、邢台县、南和县、尧山县、隆平县、广宗县、清河县、南宫县
三、人民政府(1938-1949)
这一时期邢台地区主要分属太行第一专区和冀南第四专区,包括抗日政府和解放区政府,下面分别讲述:
一、太行第一专区及邢台市沿革(1937-1949)
1、冀南第一行政区(即冀西地委,1937-1939)
1937年10月,冀西民训处(晋冀特委、 冀西特委)在内丘成立,
1938年2月,改称为晋冀特委(后称冀西特委),负责区域初为北起阜平、南至邢台 13 个县 , 后缩至正太路以南、沙河以北各县。
1938年8月,1938 年 8 月 ,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 , 将沧石路以南、漳河以北的冀南地区 50 余县 , 划分为 6 个专区。冀西民训处所辖的冀西 10 县 , 包括井陉、获鹿、高邑、赞皇、元氏、临城、内邱、邢台、沙河、磁县 , 被划为冀南第一行政区 ( 习惯称冀西专区 ) ,行署驻邢台。
示意图
1939 年 1 月 , 针对国民党顽固派争夺政权不断制造摩擦 ,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在武安、馆陶成立了邢南办事处, 加强对邢台以南至武安、 涉县一带的行政工作领导。
1939年初,特委改称地委。1939年3月,新地委负责北起井陉、获鹿南至安阳、林县的工作。9月冀西地委分设三、四地委,三地委负责北起井陉、获鹿南至沙河的工作。
2、太行第一专区(1938-1941)
1940 年 4 月 , 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成立冀南、太行、 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 ( 简称冀太联办 ) 。 8月1日 , 冀太联办正式成立 , 根据形势将晋冀豫边区划为冀南、太行、太岳三个行政区 , 下辖 15 个专区、 115 个县。冀西(即冀南第一行政区)和豫北 13 个县划归太行区。太行区为冀太联办的直辖区 , 下设 5 个专区 , 辖 36 个县。其中太行第一专区 , 辖内丘、临城、高邑、赞皇、元氏、井陉、获鹿、邢台(分邢西、邢东2个县)、沙河 , 以及 平 ( 定 ) 东、昔 ( 阳 ) 东、和 ( 顺 ) 东共 13 个县。行署驻邢台。
3、太行一、六专区(1941-1945)
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并调整全区行政区划。
1941年8月24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首次委员会决议,太行区为边区直辖区,下设6个区39个县,其中一专区辖内丘、临城、高邑、赞皇、元氏、获鹿、井陉及山西的三东,六专区辖邢西、邢东、沙河、武北。
1942年3月,邢西、邢东合并为邢台县。
1943年秋,太行一专区辖内丘、临城、赞皇、井陉、高赞元、元获及山西的三东等9县。太行六专区辖邢台、沙河、偏城、武北等4县。
1944年8月,太行六专区增设武东县。1945年3月,邢台县分设为邢东、邢西2县。太行六专区辖邢西、邢东、沙河、武北、偏城、武东等6县。
1945年9月,邢台解放后,设立邢台市,属太行六专区。
1945年10月,区划调整,太行一专区辖沙河、邢西、邢台(邢东)、内丘、临城、高邑、赞皇、元氏、井陉、获鹿等10县。太行六专区辖邢台市、涉县、偏城、磁县、武安等1市4县,。
4、太行第一专区、邢台市(1945-1949)
为了搞好太行根据地的建设,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结束对太行区的直辖。
1945年11月,太行行署成立,并将原来的8个区调整为6个区。其中太行第一专区辖沙河、邢西、邢东、内丘、临城、高邑、赞皇、井陉、元氏、获鹿等10县及邢台市。
1945年12月,邢台市正式由太行六专署移交太行一专署。
1946年4月,邢台市升格为专级市,为太行行署直辖市,也是太行行署唯一的直辖市。
1946年辖,邢西、邢东合并为邢台县。
1948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撤销,太行行署仍将邢台市收为直辖市。
1949年1月,邢台市划归太行第一专区。
1949年5月,太行第一专区改设为邢台专区。
邢台市(1949.9-1949.8)
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次日建立邢台市。
二、冀南第四专区及南宫市沿革(1938-1949)
1、冀南一、二、四专署
1938年1月,东进纵队到达南宫,开始创建根据地的工作。3月成立冀鲁豫边区省委,驻南宫。
1938年7月,划分为5个军分区,其中冀南第二军分区辖巨鹿、隆平、尧山、南和、平乡、任县6县,冀南第四军分区辖威县、广宗、南宫、新河、清河、冀县及临清、冠县、邱县的飞地。
1938年8月19日,党组织方面成立5个地委,冀鲁豫边区省委改为冀南区党委,其中,冀南二地委辖巨鹿、隆平、尧山、南和、平乡、任县6县,冀南四地委辖威县、广宗、南宫、新河、清河、冀县及临清、冠县、邱县的飞地。
1938年8月20日,冀南划分为6个行政区,其中:
冀南第一专署(1938.8-1940.8)
辖邢台、沙河、内丘、临城、赞皇、高邑、元氏、井陉、获鹿等10县;
冀南第二专署(1938.8-1940.8)
辖南和、平乡、永年、鸡泽、曲周、邯郸、肥乡、广平、成安等9县,
冀南第四专署(1938.8-1940.8)
辖南宫、威县、宁晋、新河、柏乡、尧山、隆平、任县、广宗、巨鹿、清河等县。
1938年10月,冀南四专署在冀南一地委活动区域内设立滏北办事处,领导赵县、栾城、藁城、束鹿、晋县、正获6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0 年 4 月 , 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成立冀南、太行、 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 ( 简称冀太联办 ) 。 8月1日 , 冀太联办正式成立 ,冀南48县划分为6个专区,其中:
冀南第二专区(1940.8-1945.11)
辖柏乡、隆平、尧山、任县、巨鹿、新河、平乡、南和、宁(晋)南等9县;
冀南第四专区(1940.8-1945.11)
辖南宫、威县、广宗、企之、广曲、垂杨、清江、临清等8县。
冀南第四专区(1945.11-1949.5)
1945年11月,冀南行政区重新调整,原6个区改为5个区,其中冀南第四专区辖南和、任县、隆平、尧山、柏乡、巨鹿、平乡、广宗、威县、南宫、新河、宁(晋)南等县。清河县则属冀南第二专区。
1949年5月,冀南第四专区与太行第一专区合并改设为邢台专区。
南宫市(1948.4-1949.7)
1948年4月9日,南宫市委、市政府正式成立,夏秋岗任书记(政委),王廷义任市长,机关驻地设在城内花市街,以原县城十字街为中心,划分为东西南北4个镇。
1949年2月,因上级抽调大批干部南下开辟新区,干部缺乏,南宫市由地辖市改为县辖市,四个镇缩编为两个镇。
1949年7月7日,南宫县政府撤销南宫市,将南宫市所辖行政区域改为南宫县城关区。建制仅存一年零三个月。
示意图
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恢复河北省建制,同时设立邢台专区,8月1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将原太行第一专区所辖的邢台市、邢台县、沙河县、内丘县、临城县等4县1市,将原冀南四专区所辖的柏乡、宁晋、隆尧、任县、南和、平乡、广宗、巨鹿、威县、南宫、新河等11县,合并为邢台专区行政区域。
以上便是邢台市在民国时期的主要行政区划,由于参考资料有限,疏误之处,欢迎指正。
1.《【1945.8.15民国多少年】民国暨抗战时期邢台市的行政区划设置情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45.8.15民国多少年】民国暨抗战时期邢台市的行政区划设置情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