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曹魏除掉蜀汉,打破了三国数十年来的鼎立局面。蜀汉灭亡后司马昭王。

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更是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而这,意味着曹魏的正式灭亡。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蜀汉、曹魏相继灭亡后,天下形成了西晋和东吴对峙的局面了,而就三国时代来说,也逐渐进入到尾声阶段了。

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后,在整体实力上可谓碾压东吴了。从公元269年(西晋泰始五年)起,晋武帝司马炎就筹划剿灭东吴,一统天下了。为此,晋武帝司马炎一方面开发农业、积存粮食;一面优选将帅,造楼船,练水军。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编练水军。西晋拥有五十万人的陆军,但缺少水军,面对波涛汹涌的长江,虽“武骑千群,无所用之”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司马炎命王濬在益州(州治在今四川成都)造战船,治水军数万人,使晋军的弱点得以克服,实力大为增强。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东吴来说,在陆逊之子陆抗去世后,已经没有什么名将了。至于东吴最后一位皇帝孙皓,更是昏庸残暴,这导致东吴整体实力不断衰落。因此,到了公元279年,司马炎正式发动了晋灭吴之战,并为此派出了20多万大军。

首先,公元279年十一月,司马炎采用羊祜生前拟制的计划,发兵二十万,分六路进攻东吴:

1.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自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方向进军;

2.安东将军王浑自扬州(州治在今安徽寿春),向江西(指今安徽和县方向),出横江渡口进军;

3.建威将军王戎自豫州(州治在今河南许昌东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进军;

4.平南将军胡奋自荆州向夏口(今武汉市武昌)方向进军;

5.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向江陵(今属湖北)方向进军,尔后南下长江、湘水以南,直抵交广;

6.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巴东(郡治在今四川奉节)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江东下,直趋建业。

对此,在笔者看来,兵分六路进攻东吴,自然给了后者极大的防御压力。因为西晋拥有了巴蜀之地,所以,在这场战役中,王濬率军从巴蜀之地出发,直接顺着长江来进攻中下游的东吴。在此基础上,东吴也需要兵分多路,来抵挡这些大军。因为东吴兵力相对有限,所以,只要有一丝疏忽,都会被西晋大军迅速扩大战果。

在晋灭吴之战中,晋武帝司马炎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为副,率中军驻襄阳,节度诸军;中书令张华为度支尚书,总筹粮运。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西晋大军的整体作战意图是:以司马伷、王浑两军直逼建业,牵制吴军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游;以王戎、胡奋、杜预三军夺取夏口以西各战略要点,以策应王濬所率的八万水陆大军顺江而下;然后由王濬、司马伷、王浑军南下东进,夺取建业。

一定程度上,在十多年的谋划和布局之下,西晋大军这样的部署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为东吴尚有兵力二十余万,并且吴国的兵力分散于沿江和江南各地,晋军要分路予以各个击破,才能迅速灭吴。

公元280年(太康元年)正月,安东将军王浑所统率的十多万大军向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方向进军,派出参军陈慎等率部分兵力攻击寻阳(今湖北武穴东北);派殄吴将军李纯率军向高望城(今江苏江浦西南)进攻吴军俞恭部。公元280年正月二十五日,李纯占领了高望城,击破俞恭军,推进至横江以东,夺占了渡江的有利渡场。与此同时,参军陈慎军攻取了阳濑乡,大败吴牙门将孔忠等。吴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等率部众降于晋军。对此,在笔者看来,和魏灭蜀之战一样,在晋灭吴之战中,东吴一方也出现了将领倒戈的情况。

公元280年二月,东吴皇帝孙皓得知晋王浑率大军南下,即命丞相张悌统率丹阳(今江苏南京)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兵三万,渡江迎战,以阻止晋军渡江。不得不说的是,在晋灭吴之战中,东吴显然是后知后觉的。而这,说明东吴一方缺乏必要的准备,比如没有派遣细作去打探西晋大军的消息。当然,这也是因为西晋大军兵分六路,这让东吴难以提前获得全面的消息。

公元280年三月,东吴丞相张悌与沈莹、诸葛靓率军三万渡江接战,与晋军交战,大败于板桥。诸葛靓率众来迎张悌,张悌不肯逃命,以身殉难。同时,王恒军进展顺利,一一击破吴沿江守军,歼灭吴军五六万人,俘获吴督蔡机。王濬军在长江上中游获胜之后,便挥军顺流而下,三月十四日到达牛渚。当进至距建业西南五十里时。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晋灭吴之战中,西晋各路大军基本上都进展顺利,甚至要好于预期。

等到大军兵临都城的时候,孙皓才派遣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一万人前往迎击;但吴军此时已成惊弓之鸟,张象的部队一望见晋军的旌旗便不战而降。王濬的兵甲布满长江,旌旗映亮天空,声势十分盛大,继续向前推进。因此,对于孙皓来说,只能像蜀汉后主刘禅一样放弃抵抗了。

最后,公元280年三月,王浑、王濬和司马伷等各路大军已逼近东吴京师建业长江的北岸,东吴司徒何值、建威将军孙宴等交出印信符节,前往王浑军前投降。对于东吴最后一位皇帝孙皓来说,明白自己现在已经是大势已去。于是,他便采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人的计策,分别派遣使者送信给王浑、王濬、司马伷,请求降服,企图挑唆三人互相争功,引起晋军内部争斗。不过,这样的计谋显然没能成功。

不久之后,王濬统率水陆八万之众,方舟百里,进入建业。吴主孙皓反绑双手、拉着棺木,前往王濬军门投降。至此,晋军连克东吴四州、四十三郡,降服吴军二十三万,东吴宣告灭亡,这也意味着三国时期的彻底结束。

回顾这场战争,我们会发现晋国的兵力虽然占据优势,但是晋军攻击的重点在长江上游的江陵(荆州),而江淮战场上的行动只是牵制。这对晋军能快速赢得这场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知道前秦攻东晋的淝水之战,苻坚大帝出动的兵马比这场战争多好几倍,但是就因为攻击的重点在江淮战场而非荆州,水军迟迟打不开局面,最终兵败亡国。总的来说,到了公元280年,彻底结束三国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在蜀汉灭亡之际,谯周等人力劝后主刘禅投降。现在,东吴将士面对西晋大军,虽然有张悌这样视死如归的人物,不过,其大部分人还是望风而降。毕竟,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1.《【三国最后谁赢了】晋灭吴之战:西晋20万大军出动,彻底结束了三国时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国最后谁赢了】晋灭吴之战:西晋20万大军出动,彻底结束了三国时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