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时间往后推迟几十年,推迟到民国、清代或更早的时候,就会发现当时人们对宋朝的印象普遍是“贫乏”的。
比如钱穆1939年出版的国史大纲,就很有代表性,对宋朝的评价是“贫弱”。
宋之疆土民庶远不如汉唐,而国家税入远过之,此其所以愈贫而愈弱矣。
宋代的政制,既已尽取之于民,不使社会有藏富;又监输之于中央,不使地方有留财;而中央尚以厚积闹穷。
而20世纪另一部中国通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对宋朝的评价也不高。
宋代的人民是很为困苦的。因为唐中叶以后,武人擅土,苛税繁兴,又好用其亲信做地方官或税收官吏之故。宋兴,此等苛税,多所捐除,然而仍不能尽。至于豪强兼并,则自天宝以来,本未有抑强扶弱的政令;加以长期的扰乱,自然更为厉害了。所以宋代的平民,其受剥削特甚。
就在几十年前,“宋代的经济繁荣”并不是一种共识,是不是很颠覆三观?
中国20世纪两大通史著作都不认为宋代经济繁荣
那大家又怎么开始会形成“宋朝经济繁荣”的观念呢?说起来要感谢日本人。
和孙中山一样出生于1866年的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20世纪初提出“唐宋变革论”,而他的学生宫崎市定更进一步在1950年发表《东洋的近世》一书,从经济方面对宋朝大书特书,如大规模的都市,发达的交通(以运河为中心),繁荣的交换经济等等。
从此研究宋代经济的中外学者越来越多,在1980年代,连西方的宋史学界更提出:宋朝发生了一场经济革命。在过去的 40 多年中 , 中外许多学者从各自的研究中和从不同的方面, 都得出了 “中国经济在宋代出现飞跃 , 达到了顶峰, 尔后发展减缓 , 最后陷入停滞” 的结论。
于是到21世纪的今天,连普通的网友都振振有词:“宋朝GDP占全世界约80%”。(纯属网友发明)
所以,网络上的部分“历史常识”其实要么是史学家几十年前的研究成果,时效不够新。或者干脆就是以诳传诳的臆造。(如”千古一帝”冉闵)。
汴京的城市商业阶层其实未必比晚清强大
咱们说回宋朝的经济繁荣。
实际上都说宋代经济繁荣,繁荣在哪里?最常见的文章会提到宋代城市的繁荣,例如没有宵禁,宋代推倒了坊墙可以沿街开店等等。
但这些是真的只从宋代才有么?
其实不是的,现在的研究来看,夜市是从唐代后期就开始了,而那种管理严格限制商业发展的“坊市分离”其实只有在都城才有的现象,唐代南方的大多数州县城市,连城墙都每有,更不可能搞什么“‘坊市分离”,所以唐代的城市整体来说,未必和宋代有很大区别。
而且宋代商人也不是想在哪里开店就在哪里开店,宋代的职业受到户籍的严格限制,拿现在的话说,你的职业是登记在身份证上的,普通人未经许可不能经商。
城市化率虽然高于中国明清时期,但学界的估计也不过是10%左右,并不高于中世纪晚期的欧洲。谈起宋朝百姓的生活,我们只关注大都市,尤其是汴京,未免太以偏概全,因为汴京是个特例,由于北宋政治的特点,集中了整个北方40%的富户,又由全国来输血才显得尤为富裕。
这就如同民国时期的上海,固然有电灯电话,还有比全国其他地方加起来还要多的公交汽车,但这能代表民国时期中国的全貌么?
何况如果深究的话,哪怕是生活在11世纪汴京的城市平民,也未见得生活有多么幸福,经济史学界已经公认宋代城市平民一般的收入是100文,仅够维生而已,和其他时代的城市平民一样,手停口停,一旦遇到雨雪天气没有活干,很快就会出现大量的“路倒”。
平心而论,宋代昌盛时期,城市平民生活水准可能比前期略有提高,但这个提高绝对不是从50到100,更可能是从50到60的程度罢了。
所以回归理性----现代学术的主流是认为宋代经济确实在前代基础上有所提高,但这个提高到底程度有多么大?尚未得出共识,但肯定比不上19世纪工业革命,更比不上20世纪80年代。
1.《关于80年代宋朝我想说宋代的经济繁荣,到底成色如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80年代宋朝我想说宋代的经济繁荣,到底成色如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