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共十四制,香椿国195年。
光武中兴
新朝王网改革最终掀起了赤美叛乱,天下再次大乱。
可能是天佑大汉,刘邦的九世孙刘秀再次一统天下。刘邦一当上皇帝,就开始铲除异姓王,而刘秀不同,他不杀功臣,在重建大汉后以高爵富贵赏赐功臣,但不给他们实权。鉴于西汉末年政权被权臣和外戚把持的历史教训,刘秀对功勋和外戚严加防范。
刘秀即位后,着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发展经济。他统治的时期,被天下动乱破坏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人口与耕地数量快速增加,史称“光武中兴”。
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去世,时年62岁,太子刘庄即位,史称汉明帝。
明章之治
汉明帝遵奉光武帝制定的制度,继续提倡儒学,严用吏法,总揽权柄,严防外戚和功勋干政,朝政清明。
窦固、耿秉北击匈奴,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73年,汉明帝命窦固、耿秉等出击北匈奴,令班超出使西域。“于是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公元74年,窦固、耿秉等率领大军再次击败北匈奴,复置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恢复汉朝对西域的统治。
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时年48岁,汉章帝刘炟(dá)即位。
汉章帝即位初期,边关再起纷乱,北匈奴对西域发动反攻,汉匈之间展开了对西域的争夺之战,驻守西域的汉军全线溃败。汉章帝派兵增援,解救了边关危机。但由于人力、物力有限,汉章帝决定放弃对西域的统治。因为班超请求留守西域,汉章帝同意了,班超在西域团结当地人民,有效地遏制了北匈奴对汉的侵扰,也为日后汉与西域的密切交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章二帝在位时期,继承光武遗风,继续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政治上宽严有度,严加防范外戚勋臣;社会经济上多次诏令安抚流民,抚恤孤寡贫弱;还修治汴渠完成;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致使民风淳厚、社会稳定。在光武帝末年,全国在籍人口为2100多万,至汉章帝末年人口已达4300多万。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号称“明章之治”。
公元88年,汉章帝去世,年仅33岁。汉和帝刘肇即位,尊嫡母窦皇后为皇太后,汉和帝年仅10岁,窦太后临朝称制。
外戚专权与永元之隆
窦太后大权独揽,她的兄弟窦宪、窦景、窦环、窦笃等人都在朝中任要职,地方官也多有窦氏亲信。窦家兄弟跋扈专权,为非作歹,公报私仇,凡是对他们不满的人都被压迫。
在平定匈奴之乱后,窦宪更是自恃功高,伙同党羽郭氏、邓氏策划谋害汉和帝,被汉和帝察觉。汉和帝无法亲近大臣,一同相处的只有宦官。最终汉和帝与宦官郑众等人合谋,用计将窦氏、郭氏、邓氏一网打尽,郭氏、邓氏被诛,窦氏兄弟被迫自杀,受牵连的人被免官归乡。窦氏专权告终,宦官却开始掌权,从此宦官、外戚之争拉开序幕。
汉和帝14岁亲政,他亲政后从不荒怠政事,有“劳谦有终”之称。汉和帝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安置流民、招纳贤士等,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对外关系上降服匈奴,平定西域诸国,致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人口和耕地数量都大增,史称“永元之隆”。
公元106年,汉和帝去世,年仅27岁,出生满百日不久的少子刘隆继位,史称汉殇帝,太后邓绥临朝听政。
邓太后把持朝政
汉殇帝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登基时刚满百天,在位仅221天便夭折。他被史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汉殇帝去世后,邓太后与其弟邓骘(zhì)等密谋迎立汉章帝刘章之孙、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hù)。刘祜即位时刚满13岁,史称汉安帝。
汉安帝继位后,朝政大权仍然握在邓太后手中,邓太后重用宦官郑众、蔡伦和外戚邓骘等人,朝政逐渐被外戚和宦官掌握。
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亲政。
宦官与外戚坐大,皇权衰弱,朝政混乱
汉安帝亲政后打击邓氏外戚,提拔宦官,宦官坐大。朝臣与宦官的矛盾日益尖锐,以杨震为首的朝臣上书汉安帝约束宦官,汉安帝置之不理,以至于杨震被宦官迫害致死。汉安帝宠幸阎皇后,而阎皇后无子又嫉妒心强,以至于后宫不和,太子难立。
总之,汉安帝在位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天灾人祸并重。
公元125年,汉安帝在南下游玩途中得急病去世。汉安帝死后,阎皇后为把持朝政,在阎氏外戚的支持下迎立了北乡侯刘懿,史称少帝。
刘懿是汉安帝的堂弟,本没有继承权,只因年龄小,被阎皇后选中。阎皇后临朝摄政。刘懿即位仅二百多天就因病去世。阎氏想要再从皇室中选一位幼子继位,而中黄门孙程等十九名宦官联合迎立了汉安帝长子刘保继位,史称汉顺帝。
梁氏专权
汉顺帝继位后,阎氏外戚被诛杀,孙程等十九名宦官都被封侯,汉顺帝将大权交给了宦官。
宦官与外戚梁氏勾结,弄权专横,汉朝政治腐败,社会各阶层矛盾激化。
公元144年,汉顺帝去世,年仅30岁。太子刘炳继位为帝,史称汉冲帝。汉冲帝尊汉顺帝皇后梁妠为皇太后,梁太后临朝摄政,外戚梁冀掌权。
汉冲帝在位期间,梁太后的哥哥梁冀任大将军,跋扈专权,民不聊生。
公元145年,汉冲帝去世,年仅2岁。梁太后与梁冀立年仅8岁的刘缵为帝,史称汉质帝。梁太后借此仍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摄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
朝臣对梁冀的跋扈专权多有不满,接连上书。汉质帝也对梁冀不满,当着朝臣的面指责他是“跋扈将军”,引起梁冀不满。
公元146年,汉质帝被梁冀毒杀,年仅9岁。汉质帝无子,梁冀又持太后符节迎立年仅15岁的刘志,史称汉桓帝。梁太后临朝听政,梁冀掌握大权。
宦官当政
公元150年,梁太后病重,临终下诏归政于刘志。为安抚梁氏,汉桓帝对梁冀不但不节制反而更加优待,而梁冀仍不知收敛。
公元159年,汉桓帝联合宦官一起讨伐梁氏,梁冀平时结怨众多,不久梁府就被拿下,梁冀与妻子一同自尽,梁氏宗亲数十人被处决,受牵连被罢免的官员达300多人。汉桓帝将与他同谋的五个宦官封侯,从此宦党掌握大权。
宦官的腐败比外戚更严重,导致士大夫不满,世家豪族与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反被宦官诬告结党诽谤朝廷。结果李膺等200多“党人”被捕,造成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由此,正直的士大夫被排斥出朝堂。东汉王朝的政治更加混乱不堪。
此时的东汉已经是内外交困、国库空虚。然而,汉桓帝无视现状,养上万宫女供其淫乐。以汉桓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奢侈腐败,甚至卖官鬻爵,败坏了吏治,贪官污吏搜刮百姓,更加重了百姓生活负担。
公元167年,汉桓帝去世,年仅36岁。汉桓帝无子,皇后窦妙临朝问政,迎立年仅12岁的刘宏,史称汉灵帝。
汉灵帝在位时期,宦官与外戚争权严重,最终宦官取胜,汉灵帝宠信宦官,甚至一次册封十二位中常侍,史称“十常侍”。宦官掌握大权,大汉江山岌岌可危,而汉灵帝则认为天下稳定,一心贪图享乐,很少过问政事。
公元169年,山阳郡督邮张俭弹劾中常侍侯览,被侯览诬告结党图谋不轨,由此酿成“第二次党锢之祸”,受这次政治灾难迫害致死的多达六、七百人。
出身低微的何贵人因生育皇长子刘辩,被立为皇后,何皇后的大哥何进和二哥何苗都在朝中担任要职,一时之间,何家满门荣耀。
公元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天下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州郡随即失守。为避免“党人”与起义军联合,汉灵帝不得已而解除党锢,组织官兵平叛。从此,天下叛乱此起彼伏。朝廷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将权力下放给地方,由此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年仅34岁。13岁的长子刘辩继位,史称汉少帝。汉少帝年幼,何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何进官拜大将军,掌控朝廷。
宦官与外戚争权,引董卓进京
汉少帝继位时期,东汉已经名存实亡,外戚与宦官争相夺权。
何进想要铲除宦官势力,遭到何太后反对,何进听取士大夫领袖袁绍的建议,让西北军董卓带兵进京,逼迫何太后答应,并协助他铲除宦官势力。何进同意了袁绍的建议。然而事情泄漏,宦官率先杀死何进。袁绍等人闻讯带兵入宫,对宦官进行屠杀,张让等宦官谎称大将军的部下谋反,趁机胁迫何太后、汉少帝、陈留王等人逃走。追兵到,张让等宦官投河自尽。
至此,外戚和宦官的势力同归于尽,而奉何进令入京“勤王”的董卓则坐收渔翁之利。董卓入京后,自封为司空,权倾朝野
。由于董卓手握重兵,几乎与人敢反对他。
董卓之乱
公元189年,董卓为了树立威望,逼迫何太后废汉少帝为弘农王,立年仅9岁的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史称汉献帝。从此,刘协开始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刘协登基后,董卓自封为丞相,后又加封为太师,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权。董卓的军队在洛阳劫掠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公元190年,地方势力起兵反对董卓,董卓害怕他们以为弘农王复位为由加害自己,因而将年仅15岁的汉少帝和何太后杀害。
董卓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中原地方诸侯势力的不满,纷纷以讨董为名起兵并推举袁绍为盟主,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董卓因受关东军的威胁,挟持刘协由洛阳迁都长安
因关东军内讧、盟军决裂导致讨伐董卓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各地的军阀纷纷互相攻伐,以增加自身实力。
公元192年,大臣王允唆使董卓的部将吕布,合谋杀了董卓,董卓之乱结束。但不久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卷土重来,王允被杀。此后,李傕、郭汜内斗,汉献帝刘协和群臣逃回洛阳。
公元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曹操逐渐掌握朝廷权力。曹操虽然试图利用刘协来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
曹丕篡汉
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
曹丕篡汉,定都洛阳,改国号为“魏”,史称“曹魏”,东汉灭亡,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三国时期。
1.《【12大统一的汉朝】8分钟看懂东汉,14位帝王195年兴衰,就这么简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2大统一的汉朝】8分钟看懂东汉,14位帝王195年兴衰,就这么简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