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服装
时尚是轮回,这话不假。
路易威登设计的复古印花手提包风靡时尚圈、时装周常出现的性感抹胸装、1988年香港电影中流行的港风发网以及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风格到现代经过改良后运用原有的苏格兰格子、欧洲学院风格再次受到众人追捧。谈起时尚,除了当代时尚潮流登上大舞台外,唐朝女子也是毫不逊色,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女子簪发戴透额罗、唐侍女身穿短襦长裙一手提包一手拿手帕,时尚感满满,无论是配饰还是妆容,都蕴含了女子的“小心机”。唐代女子服饰风格多变、妆容各异、配饰出彩,让我们由此来聊聊唐朝女子的时尚“黑科技”。
唐朝时尚圈——唐版LV、发网、抹胸装
1、唐朝版LV限量包包
现代人浅薄的以为包包在近代才出现,实则史学家在敦煌壁画第十七窟中早就看到了包包的“前世踪迹”,画上是一位唐朝女子拄着杖,一手持巾,手提包就被她挂在了树上。素色的挎包只在搭扣处绣了花朵,不会过于繁琐也不会太简单,倒像是唐朝版的限量版LV包——大气优雅不失格调的设计。
唐人逛街喜欢背什么样的包呢?侍卫杀人后会拿走战败一方的“金鱼袋”,这金鱼袋就是唐版LV的限量款包包。早在汉代时,包就被赋予了地位象征,皇帝会赏赐大臣名为“绶囊”的方形包包,“绶囊”便是汉代有官爵位的象征。
敦煌壁画中的手提包
到唐代时,包的作用被精细化,绶囊变成了装印信的工具而“鱼袋”是证明官员身份的包包,其中用金子装饰的就是最高档次的包包——金鱼袋。这是唐朝男子间的LV限量版包包;那女子所喜爱的限量版包是什么?《定情诗》中:“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女子钟情的的限定款便就是诗中提到的香囊,香囊也不是为了存放物品,而是存放香料,这与现代的香水倒有着一样的作用。
也有在博物馆中作为藏品的香囊让人一窥唐朝风韵,譬如“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其精美程度不亚于如今时装周的包包,香囊设计的极具特色又兼顾了实用性,外壳是花鸟相依的银色镂空图案,内壳则用了金色,同样雕刻了精细的花纹。香料可以从外部的镂空处散发香味。唐人这种前卫又大胆的设计令人惊叹,不愧为唐朝版LV。
唐代女子的香囊
2、唐人时尚小单品——透额罗
唐朝最早的盖头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盖头最初只是女子避寒的工具;唐朝时皇帝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突破旧习改变盖头的作用。命令宫女用“透额罗”罩头,即在帷帽上遮一块薄纱作为装饰品。这种做法一时风靡长安,唐人女子将其运用到日常穿搭中,透额罗摇身一变成了时尚单品。尤其是贵族女子在骑马出行时,以透额罗装饰面部,露出面庞,身着戎装,看起来十分飒爽。
最初透额罗虽是皇帝想突破旧习才发明的,但唐人女子以独特的时尚眼光以及对时尚的嗅觉将透额罗变成自己上街必备的黑科技。
唐代女子透额罗
3、时装周必备——唐代女子抹胸装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过露华浓”、“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杨贵妃衣着的华贵、唐朝女子穿的裙装都出现在了诗中,这些服饰无一不特色鲜明、色彩艳丽,在大唐盛世像不同的花一齐盛放着,这其中袒胸装的活跃使人无法忽略。
襦装在初唐时期还较保守,等到盛唐时期四方来朝、熙攘繁盛,多元的文化涌入人民的视野之中,胡人的开放、不拘小节也感染了唐人,恰逢武则天当政,女权的观念愈演愈烈。襦装流行起了袒领,出现了袒胸装。
杨贵妃
这种袒领的领口很低,敞露出了女子的脖颈和胸口,《簪花仕女图》中美人着裸肩长裙披长衫,胸部在纱制的长衫后若隐若现。正如诗中所写的“粉胸半掩疑晴雪”、“胸前如雪脸如花”,画家细腻的描绘出了唐人女子的风韵。
抹胸装不仅是女性思想的转变,其中也有着唐人女子对美的追求,大胆的暴露出女性身体的美丽。虽然这样的穿着仅限于王公贵族家的女子以及想取悦于人的歌舞伎女,但不论在哪个朝代,在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礼教的禁锢束缚下,袒胸装都是极为大胆、前卫的选择。
唐代女子抹胸装
唐人超越时代的黑科技
1、唐代女子的黑科技小工具
中国有句老话:“一白遮三丑”,从这句俗话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女性自古以来对白皙皮肤的追求以及“以白为美”的观念。唐代女性也不例外的喜欢在妆容中的“底妆”下功夫,唐代时底妆被叫做“敷粉”,其中最主要的粉材是铅粉和胭脂,而化底妆用的铅粉里包含了铝、锌、铅、锡等多种化学元素。
唐朝女性会将铅粉抹在脸部和手部从而达到皮肤白皙的效果。“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讲的便是唐朝女子洗脸后盆中的水就如同泥水一般了,当时女子对白皙皮肤的重视可见一斑;唐代仕女图中女子的胭脂都是大面积铺在脸颊上,是妆容中厚重而不可忽略的存在,而当时女子使用的胭脂主要有“金花胭脂”和“绵胭脂”这两种。唐代女子将简单的铅粉和胭脂摇身一变为黑科技般的化妆工具创造出了许多的面妆。
国家宝藏中佟丽娅呈现唐朝女子妆容
2、妆容大赏,你最pick哪个?
唐朝时期的女子根据底妆与胭脂上妆顺序的不同,将妆容归纳为三大类:“桃花妆”、“飞霞妆”、“檀晕妆”。除了这些一般妆容外,还有比较特殊的妆容:“三白妆”;也可以通过有没有涂抹胭脂而划分为白妆和红妆。
韦庄《女冠子》一诗中:“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讲的便是唐代的年轻女子间流行的桃花妆,这种妆容是先以铅粉敷面,再在两颊处抹淡淡的、呈粉色的胭脂。远处看到女子走来,人面如桃花。
桃花妆
“檀妆唯约数条霞”是徐凝《宫中曲二首》诗中的一句,说的便是飞霞妆,飞霞妆流行于唐代的老妇人间,这种妆容是先以胭脂涂抹全脸再用铅粉覆盖在胭脂之上,打造出一种健康自然的血色。可见唐代老妇人的“时尚”不再是艳丽如桃花的妆容,而是能展现出自己皮肤健康血色的妆容。
檀晕妆则在唐代的中年妇女之间流行,檀晕妆的重点是将铅粉和胭脂提前按比例调配好,使粉末呈檀红色也就是粉红色,再涂抹于脸上,给人以典雅庄重的感觉;晕红妆与檀晕妆名字类似,但效果和手法却完全不同,这种妆容会先以铅粉敷面,然后在两颊涂抹上一层厚重的胭脂,就如醉酒后脸上的红晕。
“柳腰舞罢香风度,花脸妆匀酒晕生”描述的就是晕红妆;较特殊的三白妆则是在额头、鼻中央以及下巴处用铅粉涂白,增强五官的立体感,这种方式倒与现代妆容中的高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大唐女子超前时尚思想
唐代女子时尚的妆容不仅仅用了铅粉和胭脂当作“黑科技”,她们还在妆容中增加了亮点——在面部一些位置用颜料或饰品作为面饰。除了妆容的多变外,这种在面部装饰图案的方法彰显了大唐女子超前、独特的时尚思想。
1、对镜贴花黄——眉心的装饰
鹅黄与花钿都是唐代女子涂抹或贴在额头上的装饰“半额微黄金缕衣”、“露湿凝衣粉,风吹散蕊黄”说的都是唐代女子用黄粉涂在额头上,“对镜贴花黄”也是女子在额头贴鹅黄的意思;而花钿是将金箔、鱼腮骨、硬纸剪成各种图案贴在额头上作为额饰,“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钿金缕镇眉心”说的就是在眉心贴花钿做了装饰。
花钿
2、唐人女子妆容灵感来源
笑靥如花的典故便是出自唐代女子的妆容创意,最初这种妆容被称为面靥,是指将金箔、翠羽剪出不同花样贴在面颊上或用颜料、胭脂点在两颊,起初面靥的模样只有两个点,到后来花样越来越多,还有了花卉的形状。
温庭筠在《归国遥》中写道:“粉心黄蕊花靥,黛眉三两点”,也是面靥的一种;唐人女子还擅长在历史故事中找时尚灵感,“斜红”的典故是在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新添了名宫女名叫薛夜来,一天夜里曹丕正在读书,周围是水晶制成的屏风,薛夜来走近时撞上了屏风,顿时鲜血直流,伤口愈合后仍有伤疤,但曹丕对她仍是宠爱有加,其余宫女见状便效仿薛夜来伤疤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血痕,后来在唐朝时期盛行在太阳穴处画血痕,这种妆容也被称作了“斜红”。
面靥
总结:
“时尚易逝,风格永存。”唐代女子的时尚黑科技放到如今都不过时,她们将自己的时尚变成了经典,拥有了自己的风格。女子身着齐胸长裙身披纱衫,头顶高簪步摇,眉心点鹅黄,两颊涂花靥,长裙上还系着精巧的香囊。
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壁画和记载去想象唐人女子的风情,她们的美为大唐增添了自己的色彩;她们将多变的妆容作为自己的时尚黑科技,不同年龄段有适合自己的妆容,这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唐代女子对时尚与美都有自己心中的定义。她们甚至在妆容的基础上添加创意,用颜料涂抹或是将在眉心贴饰品。时尚不仅仅指服饰与妆容的多变,按自己想法穿的衣服、化自己喜欢的妆容,这样的唐朝女子更代表了时尚。
参考文献:
1、《论中国服饰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浅谈唐朝女子服饰》
2、《唐代襦裙装的时尚性》
3、《浅论唐朝妇女装饰》
1.《lv和唐朝,干货看这篇!唐朝"时尚黑科技":LV手提包、港风发网、性感抹胸装,美的离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lv和唐朝,干货看这篇!唐朝"时尚黑科技":LV手提包、港风发网、性感抹胸装,美的离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