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杨秀云变装设计的金陵十二女成为古风造型的经典,现在对很多网民来说也很有趣。
事实上,从事影视舞台化装事业60余年,他以50年时间致力于唐代化装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应导演陈家林之邀,杨树云为大型电视剧《唐明皇》、电影《杨贵妃》、刘晓庆版《武则天》进行化装设计,真实再现了唐代的绝美妆容,成就了影视史上最经典的杨贵妃、武则天。化装之路
杨树云在舞台化装造型领域取得极高的成就,但一开始他并不是学化装出身,走上这条路,似乎是偶然中的必然。杨树云从小对美好的东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往,对于他所出身的医学世家来说,显得有点另类。他从小就爱看戏,四岁时就盯着戏里插金戴银、花枝招展的小媳妇,琢磨她们的发型衣饰。看到画店里的古代仕女图、摩登女郎画,他也反反复复地欣赏,从古今中外的艺术中发现美的影子。
16岁时,上海的一个越剧团迁到兰州,杨树云被唯美的越剧服饰、亮丽的化装造型所吸引。他突发奇想给自己做了一个古装造型,积累了十几年的化装灵感初露头角。17岁时,在文艺比赛中,他自编、自导、自化、自演的“印度王子”还获了奖。有一次,杨树云的母亲发现家里的刷子光秃秃的,就责问他姐姐怎么回事。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杨树云给自己化维吾尔青年的妆时,拔下刷子上的毛做了睫毛。为此杨树云挨了一顿臭骂,过后依然乐此不疲地给自己化装,白族青年、俄罗斯青年等都化得有模有样。
高中毕业后,杨树云到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学习话剧表演艺术。1964年,杨树云调至甘肃省话剧团,遇到了长春电影厂《刘三姐》的化装师解宝琴和上戏舞美专业毕业的刘述勤。演出时杨树云常常注意观看他们化装,潜心领悟。“文革”中,杨树云被调到了甘肃歌舞团,参加样板戏演出。1977年,舞团排练历史舞剧《小刀会》,临到公演,化装师的人选成了问题。紧急中,舞美队队长推荐了杨树云。他用了三天四夜圆满完成了任务。从此,杨树云在化装造型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丝路花雨染丽裳
1978年担任专职化装师后,杨树云接手的第一部大戏便是历史舞剧《丝路花雨》。《丝路花雨》公演后受到广泛欢迎,迄今为止已公演了2000多场,2012年荣获中国舞蹈里程碑奖。
当初为了创作,甘肃歌舞团曾七下敦煌,用时四个月,仔细观摩了二百多个洞窟。根据丝绸之路和敦煌石窟全盛于唐这一历史特点,不仅内容、舞蹈取材于唐,音乐、服装、装饰、化妆,也无不以唐为镜。杨树云随舞台美术设计组去第一次敦煌,时任敦煌研究院所长的段文杰接待了他们。白天由段文杰拿着洞窟钥匙和手电带领他们参观、讲解壁画。晚上躺在床上,杨树云感觉满墙满眼都是壁画。敦煌壁画为杨树云展示了一幅唐代写真画卷,让他看到了唐人的穿着打扮、等级区分及精神面貌。后来,杨树云又参考了大量的彩塑、唐佣、绘画,并从古典文学名著的描写中汲取人物形象的素材。有时为了一件首饰、一个发饰,他甚至翻阅了几十万字的古典史料。
1981年,杨树云还专门拜访了著名作家、古代服饰专家沈从文。沈从文谈了自己的意见,拿出准备付印的《中国历代服饰研究》供他参阅。看到舞剧中节度使夫人梳三环高髻,插九根玉叶金钗,沈从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唐代一品夫人九根玉叶金钗,插在头发里就没有一尺半了,而且古代的一尺也比现在的一尺短,现在夫人头上插的金钗太长了,舞台上允许夸张也不能脱离生活的真实。”
由于经费有限,在制作首饰时,杨树云尽量找各种边角废料代替贵重的材料。手镯、项圈是用旧胶皮电线做的,上面缠上一层印刷厂烫金后的电化铝废料,在舞台上就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仕女头上珠光宝气的首饰大多是用铁丝、亮片、电化铝、金皮、纽扣做的,为此杨树云常去暖壶厂翻捡废料。一次邻居去串门,惊奇地发现杨树云家里养的来航鸡都没有尾巴。原来尾羽都被他拔光了,用来制作波斯舞女头冠上的白孔雀毛。
38岁的少女武则天
1995年,杨树云担任电视剧《武则天》的化装师,与刘晓庆第一次合作。当时刘晓庆接近四十岁,已经息影五年了,下海经商开公司,是当时演艺圈里最有争议性的人物。剧中的武则天要从14岁演到83岁,不管表演还是造型都有难度。刘晓庆对自己的演技很有信心,对化妆却不无忧虑,“我有把握演出14岁少女的心态,可化妆能把38岁的我化成那么小吗?”刘晓庆倾向于找港台的化妆师。但是在导演的说服下,她同意让杨树云试一试。
武则天被召幸时还是一个14岁的清纯少女,还有一点稚气未脱,要精心打扮但又不能过分,否则显得成熟,这个分寸很难拿捏,弄不好就弄巧成拙。杨树云根据敦煌壁画、《捣练图》中的少女形象,最终选定了“双鬟可高下”的双丫髻。为了降低年龄感,他又为刘晓庆梳了密集刘海。拍摄出来的效果很惊艳,刘晓庆非常喜欢这个发型,高兴地把这个妆称作“小龙人”,连说“这个妆很有年龄感”。
刘晓庆的妆显年轻还有一个秘密,化装术语叫“拉吊”。杨树云在刘晓庆的两鬓角编了两根细细的小辫子拉向脑后固定,这样面部松弛的皮肤一下子绷紧了,眼角也吊起来了,皮肤显得光滑而富有弹性。这样的拉吊实际上是非常受罪的,刘晓庆感慨地说:“拍戏真没有当经理舒服。为了武则天的14岁,‘手毒心狠’的大杨你就拉吧!”有一天,刘晓庆公司的一位副经理来化妆间找她,看着坐在化妆台前的刘晓庆问杨树云:“刘晓庆在吗?”引得哄堂大笑。
在武则天的人生历程中,感业寺出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需要在化装上下一番工夫,不仅仅是化一个绝色尼姑,还要达到让李治见到她旧情复燃的效果。1982年,杨树云随舞剧《丝路花雨》访法演出时,曾看过秃头女模特的时装表演,那种另类美的艺术感染力,别具风情。受秃头模特的启发,杨树云把武则天塑造成一个别有风韵的尼姑,美得足以引起李治的注意,勾起他的万般柔情。
从感业寺回宫后,武则天的头发一时长不起来,根据庙里怀孕和进宫的时间,她只能是短发。时尚感很强的短发和古装放在一起,很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但戏里的情境允许杨树云这样做,他为刘晓庆设计了20世纪70年代风靡欧洲的“伤寒头”。刘晓庆戴上头套后,效果出奇得好。短发的武则天面庞风姿绰约,楚楚动人,有一种病态美。这种标新立异,特别符合剧情里的“狐媚能惑主”。由于头套织得太服帖了,刘晓庆甚至提出戏完后能否送给她。
杨贵妃的发髻
沈从文曾对杨树云说:“女人最好看的是头发,秀色可餐。”发型本身就是很好的装饰,如果梳理得好,可以为整个造型增添光彩。在电视剧《唐明皇》里,杨树云不停地给贵妃梳出了圆鬟椎髻、反绾髻、同心髻、惊鹄髻、宝髻等种种发髻,随心所欲地变换发型。有人研究过杨树云的梳妆作品,得出的结论是:“有设计但看不出设计,角色的发式梳理自然天成。”
发式梳理是门专技,单是鬓发的修饰,就相当别致考究。《唐明皇》中所有的发式,都从历代名画、唐代墓室壁画、敦煌壁画等众多的史料中参照而来。汉代莫琼树发明了“望之飘渺如蝉翼”的蝉鬓,使中国妇女的发式从此化美为媚,到了隋代,这种蝉鬓又有新的发展,隋代薛道衡的《昭君词》里就有“蝉鬓改真形”之句。杨树云对蝉鬓情有独钟,一直在寻找机会展现这种发式的风采。杨玉环有一套白色外披、翠绿色的裙子,杨树云梳了蝉鬓来搭配,正是唐代流行的时世妆。
发式梳理是门专技,单是鬓发的修饰,就相当别致考究。《唐明皇》中所有的发式,都从历代名画、唐代墓室壁画、敦煌壁画等众多的史料中参照而来。汉代莫琼树发明了“望之飘渺如蝉翼”的蝉鬓,使中国妇女的发式从此化美为媚,到了隋代,这种蝉鬓又有新的发展,隋代薛道衡的《昭君词》里就有“蝉鬓改真形”之句。杨树云对蝉鬓情有独钟,一直在寻找机会展现这种发式的风采。杨玉环有一套白色外披、翠绿色的裙子,杨树云梳了蝉鬓来搭配,正是唐代流行的时世妆。
近年来,唐朝成为热门的影视题材。可惜的是,许多影视剧宣称花费巨资打造服装造型,观众却不买账,纷纷吐槽“唐风”变“和风”,道具穿越,造型雷人等,他们转而怀念起当年杨树云他们设计的妆容服饰。造型考究,尊重史实,颇有唐风流韵,这是杨树云被誉为“学者型化装师”的原因,也是他妆点的造型被人念念不忘的缘故吧。
LADY人物专栏
1.《87红楼梦宋朝发型看这里!《红楼梦》1987 古装剧经典妆容的由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87红楼梦宋朝发型看这里!《红楼梦》1987 古装剧经典妆容的由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