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元朝

10元朝天门香烟软看这里!这张父子照曾火遍全国,如今他们的故事比照片更动人

还记得这张照片吗?

10年前,这张有钱人的照片在网络上火了起来。

照片中的“棒棒”冉光辉扛着一百多斤货物,牵着三岁的儿子冉俊超走下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旁的梯坎,叼着烟,从容淡定。

十年后,这位父亲靠自己的肩膀已在重庆市区买了一套房,儿子13岁正在读初一,成了班长。十年了,他们过得还好吗?

十年,3500吨货物

十年间,这对父子继续过着平凡的生活。无意间拍下这张照片的摄影师许康平没有就此结束记录,一直关注着这对父子的成长。

2013年摄

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坡上坎,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沿街游荡揽活。他们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被重庆市民称为“棒棒军”。冉光辉就是其中一员。一包货物轻则几十斤,重则几百斤,冉师傅背着上下梯坎,周而复始。在大生商场,冉师傅是一位“名人”,老板们基本都认识他,知道他曾上过电视节目和报纸。大家都喜欢找他干活,因为他“力气大”、“靠谱”。

2015年摄

十年过去了,冉师傅依然是一条精壮的汉子。无论春夏秋冬,他都是清晨五六点出发,下午五六点到家。扛货的姿势永远不变,先把上衣脱掉,用皮肉卡住货物,防止下滑。一包两百多斤的货,从一楼背到十楼,花十多分钟或半小时,挣10元左右报酬,现结。

2017年摄

2019年摄

如今,冉师傅每天要扛货、发货一吨左右。经过这个男人的手和肩,一年下来就是350吨货物,十年就是3500吨货物——“生活的重担”对他而言很具体,在这里并没有任何比喻义。做棒棒这些年,冉师傅自豪的是,他全凭力气赚钱,不偷奸耍滑,也不多拿别人一分一毫。

“扛”出市中心一套房

20岁时,冉光辉在老家垫江县农村务农,农闲时来城里帮人挑货赚点钱,农忙时回老家。直到2009年,年近40岁的冉师傅,带着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到朝天门批发市场,棒棒一干就是十来年。

2015年,冉师傅和不少棒棒租住的棚户区,如今已经拆掉了。

冉师傅当时租住的棚户区破旧不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子,月租金从一两百涨到三四百元,房东还要继续涨。2016年,冉师傅咬咬牙,在重庆最有名的地标“解放碑”附近买了一套房——60多平方米,40多万元。贷了款,他的负担更重了。按一包货10元计算,买这套房,他需要扛4万包货。用这样的方式“扛”出一套房,让人动容,也让人欢喜。

2015年摄

房子距离解放碑不到一公里,小小的空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虽然是套二手房,没有电梯,稍显阴暗,但比起租房时的窘境,他已经很满足了。

2019年摄

有了自己的窝,儿子不用再蹭厨房的灯光做作业,妻子也不用担心涨房租和漏水,不愁没地方洗澡。闲暇时光,一家人常聚在一起看电视剧,儿子时常帮爸爸捶捶背,家的温暖让冉师傅很快忘记了一天的疲惫。

熟人们的评价:节约、不乱花钱、勤快、顾家两包烟加一碗面,21元,这是冉师傅每天的固定花销。

2015年摄没活时,棒棒们喜欢聚在一起打牌消遣时间,冉师傅则在旁边坐着休息或聊天。批发市场关门后,他也极少参加棒棒们的活动,要么回家,要么去其它的地方找活干。节约、不乱花钱、勤快、顾家,这是熟人们对冉师傅的一致评价。

2019年摄

这两年,批发市场里的生意差了一些。商场关门后,冉师傅会找一些零活,比如帮人搬运家具、装卸装修材料等。这些额外的收入,有时甚至超过了他扛货的主业。以前的老主顾转行后,也都愿意找冉师傅帮忙,觉得他可靠、肯干、不偷懒。

等孩子长大了,我就退休了

2010年,冉光辉走红时,儿子冉俊超三岁。那几年,妻子在餐馆工作,无法带孩子,冉师傅只能带着刚学会走路的冉俊超去干活。那张照片中的场景,其实每天都在发生。那几年,冉师傅夫妻过得艰难,想在城市扎根,把孩子养大,只有拼了命挣钱。

2013年摄

冉师傅对自己抠门,对儿子却不吝啬。只要跟学习相关的花销,儿子开口了,他不会有任何犹豫。他说,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孩子,他这辈子苦一点,儿子以后可以好过一点。

2017年,父子俩一起将照片贴在卧室里,这也成了父子俩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瞬间。

今年,冉俊超读初一了。他性格外向且活泼,成绩也名列前茅,当上了班长和历史课代表,这让冉师傅特别有成就感。

2015年摄

冉俊超时常帮父亲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13岁的冉俊超,继承了父亲的优点,可以搬起七八十斤的货物。

2019年摄

爸爸是一名棒棒,这并没有让冉俊超有自卑感。他告诉摄影师,爸爸这份工作不下等,还为社会做了重要贡献,他为有这样的爸爸感到自豪。冉俊超希望自己努力学习,能早日赚钱养家,让爸爸早点退休,早点休息。

2019年,十年后,父子俩再次站到了当年拍照的地方。

这些年,常有人问冉师傅:“还准备扛几年?”前些年,冉师傅总表示“说不准”。现在,他有了新答案:十到十五年吧,等孩子长大了,应该可以歇歇了。

网友:对生活坚忍的态度让人动容

“我见证了这个家庭的喜怒哀乐,一家人非常简单淳朴,非常努力勤恳。”照片摄影师许康平说,他由衷感谢这个家庭,感谢他们让自己明白,只要踏实工作和生活,一切都会越来越好。有网友感慨说,那份勤恳、朴实,还有对生活坚忍的态度让人动容。他就像一本充满动力的教科书,让觉得生活不易的人充满动力去面对明天。

未来,因坚持

变得越来越好

孩子,因父母的熏陶

越来越优秀

大家,一起加油!

1.《10元朝天门香烟软看这里!这张父子照曾火遍全国,如今他们的故事比照片更动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元朝天门香烟软看这里!这张父子照曾火遍全国,如今他们的故事比照片更动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72009.html

上一篇

1206年谁建立了元朝专题之野蛮的元朝不需要科举,98年后他亡了

下一篇

【11月乌鲁木齐回广元朝天】专题便捷“飞的”!直达航线开通 广元到南京仅需两小时

【10元朝天门香烟软】专题这张父子照曾火遍全国,如今他们的故事比照片更动人

【10元朝天门香烟软】专题这张父子照曾火遍全国,如今他们的故事比照片更动人

10元朝天门香烟软相关介绍,还记得这张照片吗? 10年前,这张有钱人的照片在网络上火了起来。 照片中的“棒棒”冉光辉扛着一百多斤货物,牵着三岁的儿子冉俊超走下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旁的梯坎,叼着烟,从容淡定。 十年后,这位父亲靠自己...

关于10元朝天门香烟软我想说这张父子照曾火遍全国,如今他们的故事比照片更动人

关于10元朝天门香烟软我想说这张父子照曾火遍全国,如今他们的故事比照片更动人

10元朝天门香烟软相关介绍,还记得这张照片吗? 10年前,这张有钱人的照片在网络上火了起来。 照片中的“棒棒”冉光辉扛着一百多斤货物,牵着三岁的儿子冉俊超走下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旁的梯坎,叼着烟,从容淡定。 十年后,这位父亲靠自己...

【10元朝天门香烟软】山西伪天安门、鬼城烂尾楼……他用15年拍下一个荒诞中国

【10元朝天门香烟软】山西伪天安门、鬼城烂尾楼……他用15年拍下一个荒诞中国

10元朝天门香烟软相关介绍,摄影师曾汉从2004年开始 15年来走遍了全国34个州。 拍摄社会经济全方位飞跃发展时期, 从中国这个神州大地上蹦出来。 各种人造景观,甚至是“奇迹”: 重庆最梦幻的现实, 山西有伪造的天安门。 奥运...

10元朝天门香烟软,干货看这篇!这张父子照曾火遍全国,如今他们的故事比照片更动人

10元朝天门香烟软,干货看这篇!这张父子照曾火遍全国,如今他们的故事比照片更动人

10元朝天门香烟软相关介绍,还记得这张照片吗? 10年前,这张有钱人的照片在网络上火了起来。 照片中的“棒棒”冉光辉扛着一百多斤货物,牵着三岁的儿子冉俊超走下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旁的梯坎,叼着烟,从容淡定。 十年后,这位父亲靠自己...

【10元朝天门香烟软】一名矿工的回忆:下洞前得先上香,“人活着,就是一个赌字”

【10元朝天门香烟软】一名矿工的回忆:下洞前得先上香,“人活着,就是一个赌字”

10元朝天门香烟软相关介绍,本文是参加“激增镜奖”非虚构写作比赛的作品。 大会由澎湃新闻主办,复旦大学、今日头条共同主办 投稿请点击链接 *原文全部标题《2013年那场旷日持久的矿事——现在的我,是半个聋子》 文|陈妍熙 一个;...

【10元朝天门香烟软】朝天门九码头周边停车位已全部免费,有人在浑水摸鱼乱劈柴

【10元朝天门香烟软】朝天门九码头周边停车位已全部免费,有人在浑水摸鱼乱劈柴

10元朝天门香烟软相关介绍,重庆“网红”城市的名声直接带动了两江旅游的人气,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市民赵先生向重庆晚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6988反映:作为去朝天门码头的必经之路,长滨路免费停车位却存在放张P牌就收费的情...

【10元朝天门香烟软】专题从重庆巫溪等烟店收购主城区缺货的真烟到主城区售卖构成犯罪吗?

【10元朝天门香烟软】专题从重庆巫溪等烟店收购主城区缺货的真烟到主城区售卖构成犯罪吗?

10元朝天门香烟软相关介绍,[作为一个事件-也许你认为这不是犯罪?重庆武溪:长寿部落李军、中国、龙凤翔、云烟等烟草,刘某在武溪凤节烟草店收购陈烟,通过加价邮寄或开车方式卖给长寿,是赚钱的好生意吧!错了!这是犯罪行为! 第一,在区...

【10元朝天门香烟软】专题旧时朝天门

【10元朝天门香烟软】专题旧时朝天门

10元朝天门香烟软相关介绍,作者:杨需求 晚清时期的朝天门 三教九流集市 从前,重庆在天文码头下,建水期两江之间退出的大片沙滩被称为沙堆。 由于这里过往的旅客多,船工、挑夫之类的下力人也在这里出入,小商小贩看到商机,便在这里搭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