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张秋心。欢迎来到“每天读诗”栏目。
最近真的越来越热了。
站着、走着、坐着、躺着,还是觉得烦闷。拿一把扇子,挥动胳膊,确实有些风,但这点风带来的爽快非常有限。来一场雨吧,来一场大雨,来一场暴雨。好让这温度降下来些,好让这空气更清新些。
早上醒来,第一反应就是耳边有雨声,莫非,真的下雨了?仔细一听,是真的,好大一场雨呀,淅淅沥沥,雨水打在玻璃窗上,变成水流,汇聚在窗口的缝隙里。整个天空都灰蒙蒙的,明明已经是清晨,却好似傍晚来临。
这样的天气,不适合出行,但非常适合读诗。所以决定了,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写雨的诗词吧: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代: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个人理解,我之所见:
炎炎夏日,何事可消遣?喝冰啤酒、吃酸梅子、睡午觉。
前两个身边都没有,那么就睡个午觉吧,于是他扇着风,慢慢在凉席上睡着了。
午睡之时,朦朦胧胧之中,梦到自己乘着一叶扁舟,晃晃悠悠来到荷花丛中,荷花散发出幽香,这香味儿冷冽又浓郁,哪怕不仔细去嗅,只轻轻呼吸着,一呼一吸之间,满满都是荷花的香气。
睁开眼睛,环顾四周,水面升腾着薄薄的雾气,原来这里是西湖啊。
刚辨别出身在何处,一瞬间,豆大的雨点猛然落下。他赶紧躲进船篷之中,雨点纷纷砸在船篷之上,像是在敲门,又像是要冲破一切障碍,狠狠敲击在他的心上。
这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他想,他的小船要被雨点砸破了吧?
他闭上眼睛,捂住耳朵,蹲下身子。
“咚、咚…”
“咚、咚、咚!”
终于,一声巨响,他再次睁开眼睛。眼前却没有什么船,只是黑漆漆的房顶。
耳边是哗啦啦的雨声,原来现实中也下了雨。听说现实的声音,会影响梦境,看来这个说法并非无稽之谈。
既然已经清醒,撑一把伞,来到自家庭院的荷塘,池里的荷花虽不比西湖那么茂盛,却自有几分娟秀可爱。
那些雨珠在如伞大的荷叶上跳来跳去,忽聚忽散,散开的时候,像一颗颗透亮的断了线的小珍珠,四处迸射,折射出银色的反光,刚刚滚到荷叶的边角,却又跌回叶心了,这一颗颗“小珍珠”聚拢成一窝水银,亮晶晶的,特别好看。
聚拢的越来越多,荷叶不堪重负,随风倾斜,这些水银呀,珍珠呀,都通通顺着叶角泻下,流进水池。
佳句赏析: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过去,尤其是在农村,并没有那么多消遣。晴天还好,可以出去跟小伙伴们一起玩。雨天就不便出行了。
雨天是属于一个人的,是孤独的。
时常趴在窗口,度过漫长的雨天:
看一片薄薄的叶子,被雨水打下来,又自己弹回去,再次被打下。
听雨水敲击着地面、台阶、屋檐、窗台的声音,仔细分辨每一处的声音,都不一样。
闻被雨水彻底湿润的空气,仿佛混合着青苔、嫩芽、冲刷的泥土的气味,闭上眼睛,就像身处一片森林之中。那些在风中舞动的尘埃,被一颗颗雨水击落,只保留空气中最纯粹的甘甜。
所以我很喜欢这句“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杨万里的语言非常质朴,只是寥寥几笔,就将雨水与荷叶的动态描述了出来。落笔精准,炼字灵活:
- 一个“跳”字,说明了荷叶的广阔和高举,只有叶片大,才能接住雨水,也只有叶片高,才能富有弹性,让雨水在荷叶上跳动。
- “散”和“聚”是反复的过程,这个动作是不断循环的,通过这个描述,也能想象出,作者是真的觉得这个动态很有趣,站在荷叶面前,看了很长时间。
- 比喻生动,珍珠是圆润、光滑、小巧、富有光泽。水银则是流动性强,非常灵动且多变,没有固定形状,亮晶晶的。
请回想一下以前见过的荷叶雨珠,是不是跟词句里描述的完全一致,一模一样呢?
杨万里的风格总是这么的浑然天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你乍一看似乎普普通通,不是什么高端大气之作,但仔细回味,会发现他独有的精彩。
每次读诗词,看到古人写的一些作品,是我也曾想过,却从未写出来过的,就非常感动。
明明这样的场景,我也见过,可是我却无法表达。
“写人们心中所想,笔下所无”,这大概就是诗词的意义吧。
1.《关于一场宋朝的雨我想说沁人心脾!夏日炎炎,来一场瓢泼大雨,读一首雨的诗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一场宋朝的雨我想说沁人心脾!夏日炎炎,来一场瓢泼大雨,读一首雨的诗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7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