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年5月,忽必烈在开平即戛纳的位置上,1263年5月9日,忽必烈正式宣布开平为首都,成立了商路总官部。
开平被宣布为上都以后,开始了第二轮大规模营建。上都最有名的大安阁,就是在这一轮营建中所建。
大安阁的前世是位于位于汴梁的熙春阁,熙春阁为宋徽宗赵佶为端王时期所建。北宋灭亡以后,龙德宫仍保存完好,并改名为同乐园。 金朝灭亡之后,汴京城内宫殿毁坏殆尽,唯有熙春阁岿然独存。
1266年,忽必烈下令将其迁建到上都。熙春阁全阁高7层,边长36米,高度达到了69米,据说仅仅拆下的木材就数以万计,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大安阁几乎完全仿造熙春阁样式而建,不过忽必烈把阁名“熙春”改为“大安”,这似乎表达了他的内心愿望,就是希望这幢象征皇权的建筑永远安稳,国家永远安稳。
就这样,先后逃过两次改朝换代的熙春阁,从此异地重生成为了上都城的标志性建筑——大安阁。
忽必烈正是在这里首次召见了来自威尼斯的马克·波罗,后者在游记中用充满惊叹的语气回忆道,“大汗在都城用大理石和(其它)石头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宫殿,大厅和层间涂上了黄金,然后用各种各样的鸟兽和花卉图案加以装饰,精美绝伦,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1276年五月初一,忽必烈在大安阁接受了宋恭帝赵隰及其他宋朝大臣的朝拜,并在这里册封赵隰为瀛国公。
开平的皇城在全城的东南角,呈正方形,与宫城构成回字型,边长为1400米。皇城的城墙内部用金莲川的粘土板筑,外边用石片包砌。为此,元人常把上都的皇城称为石城。如王世熙在诗中写到“山拥石城月上迟,大安阁前清暑时”,还有陈旅的“往来饮马滦河秋,滦河斜抱石城流”。
上都城的东、南、西都有关厢,城北没有关厢。每年春夏秋三季,上都城的城外比城内更繁华,流动人口数10万,乃至上百万之多,城区方圆数十公里。北关为军营,西关是商业区,车辆繁多。东关邻近皇城,前来朝觐的王公贵族和他们带来的部众在这里搭建许多蒙古包(又称毡帐)居住,蒙古包的布局错落有致,有诗称“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帐房乱如云。”
自皇城北门瓮城起,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的土墙,直抵外城土墙,把外城分隔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北苑”,又称禁苑,为皇家野生动植物园,各式各样的野兽飞禽在园内繁衍生息。忽必烈经常在园内策马驰骋,追猎麋鹿,以此重温草原生活。
上都城的南部为“西内”,西内的北半部建有能容纳数千人的大型蒙古包,忽必烈在这里设置金顶大帐,作为自己在上都的行在和宴游之场所。
所以,开平既有源自北宋的大安阁,又有忽必烈的金顶大帐,这说明了,蒙古人一方面要靠中原的宫殿式建筑彰显自己的统治权威,一方面,又习惯于居住在帐篷之中,以至于在皇城以内,也要建有能容纳数千人的大型蒙古包。
1.《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那个时期的人是住帐篷还是房屋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那个时期的人是住帐篷还是房屋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75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