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汉朝

2015年6月六级汉朝专题之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隶书篇)07——汉隶和八分

L6-07韩利和8分

本级课程第三课,我根据翁方强的论述排出一张票。从叶书初开始,没有长宽和波动是一个环,有些学者称之为“真理”。因为是郑宇定理和秦始皇批准的。

秦朝寿命实在太短,自己没用几年就倒了,西汉趁了个现成,直接把秦隶拿来使用,但用现在的话来说,秦隶的版权属于程邈。汉人自己创造的隶书是八分书,翁方纲称之为「分隶」,这才是汉人可以登记版权的,所以称之为汉隶。正楷书翁方纲称之为「楷隶」,或称今隶、真书。古隶已经讲过了,今隶九级课程讲,今天开始讲汉隶。

一 汉隶

汉朝四百多年出现过三种隶书:古隶,如《莱子侯刻石》,有横直没波势。汉隶,如《礼器碑》,有明显的波势。今隶,到汉末隶书已经渐渐变为早期真书,如钟繇所书。通常所说「汉隶」,是指中间这一种。如清代书法家王澍这样说:

《竹云题跋》

■ 清·王树

· 《乙瑛》雄古,《韩敕》变化,《史晨》严谨,皆汉隶极则。学汉隶者,须始《史晨》以正其趋,中之《乙瑛》以究其大,极之《韩敕》以尽其变。

这里王澍所言「汉隶」,专指东汉有波势的隶书。他举出汉隶三块最有代表性的碑,誉之为「汉隶极则」,这就是《乙瑛碑》,《韩敕碑》和《史晨碑》,各有优点。《韩敕碑》现在通常叫《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王澍把有波势的隶书称为「汉隶」,是最普通的用法。

《书辑》

■ 明·陆深

· 自(程)邈以降,谓之秦隶。

· 贾鲂《三仓》、蔡邕《石经》诸作,谓之汉隶。

贾鲂、蔡邕都是东汉人,换句话说,秦隶一直用到西汉,东汉出现了有波势的隶书。所以陆深用「汉隶」这名词,只指东汉的隶书。

我画张图,大家看了比较直观点。秦朝约十四年,汉朝约四百二十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我再分出一点点叫汉末。没有波势的古隶,从秦、西汉一直到东汉前期都在用,我们讲过的《三老讳字忌日记》《开通褒斜道刻石》就是东汉的。要注意以前是以碑刻上的字为标准的,不以竹简为标准,西汉竹简上已经出现了大量波势,我等一下再讲。从这表上看,「汉隶」时间并不长。

你读古籍时要注意,有些人把「汉隶」解释为「整个汉朝的隶书」。(如清代胡元常这样说)

《论书绝句六十首》

■ 清·胡元常

· 汉隶,今所存汉人碑刻皆是也。

原文较长,我这里不能全部引用。他是广义上使用「汉隶」这一名词,可谓望文生义。

又如清代梁章巨这样说:

《退庵随笔》

■ 清·梁章巨

· 墨卿〔伊秉绶〕能拓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未谷〔桂馥〕能缩汉隶而小之,愈小愈精。

你看这里他举了两个隶书大家:一位是伊秉绶,我们知道他是写古隶的。

另一位是桂馥,他是写分隶的。但梁章巨不加区别,混而同之都说是「汉隶」,跟胡元常差不多。

照胡元常和梁章巨的说法,那「汉隶」时间就相当长了。所以说,「汉隶」这名词容易引起误会,尤其是到了汉末,今隶产生了,事情就变得更复杂。

二 八分

我先讲一个例子,我上小学时简体字还没有公布,譬如「书法」的「书」字,当时是这样写的。到一九五六年公布了简化汉字,「书」字变成这样了。于是人们把原来的「书」字,叫做「繁体字」。这「繁体字」名称原来是没有的,我上学时,老师从来没有讲过「我们来学繁体字」。就因为产生了「简体字」,那原来的字就多了一个新名称,这样容易区别,人家知道你所指是什么。

2.1 「八分」名称的产生

刚才说过,汉末产生了今隶,就是真书。这是一种新书体,当时也称为隶书,于是「隶书」这名称所包括的内容越来越多,要明确所指,就需要就每种不同特点的书体各起一个名字。

清代沈道宽说:

《八分筌蹄》

■ 清·沈道宽

· 八分即汉隶也。既谓之隶,又曰八分,随时易名也。魏、晋以来,谓今之正书为隶,两隶并行,不可不有以别之,故谓汉之隶为八分。

清代刘熙载也这样说:

《艺概》

■ 清·刘熙载

· 小篆,秦篆也;八分,汉隶也。秦无小篆之名,汉无八分之名,名之者皆后人也。后人以籀篆为「大」,故「小」秦篆;以正书为「隶」,故「八分」汉隶耳。

简言之:

· 大小篆、古隶、八分、今隶都是后起名称。

· 目的是辨别具有不同特点的书体。

· 有波势的汉隶,改称八分。

当然有些人坚持用「汉隶」不用「八分」,这也没办法。不过,你要知道汉隶就是八分。

黄聿丰老师练习作品

这是我老师黄聿丰先生当年写的,他说只是练习。上面是古隶,下面是

八分,各有特点。八分有波势,也称「雁尾」,通常在长横或捺笔上。请注意每个字的雁尾只可以有一个,所谓「雁不双飞」,就是这意思。

2.2 「八分」的来历

为什么汉隶又称八分,不叫九分,也不叫七分昵?这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有来历的,我先解释一下「八」这个字。

《说文解字》这样说:「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八」,已经是改动、美化过的,在甲骨文、金文中,「八」是这样写的,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这就叫「分别相背之形」。

东汉隶书作品中的「八」字是什么样子的呢?刚才王澍说《乙瑛碑》《礼器碑》和《史晨碑》为「汉隶极则」,这三大碑正好都有「八」字,我找出来给大家看看。这三个「八」字都有两个特点:一是左右分背,跟甲骨文、金文一样,二是捺笔都带有波势。像这样的隶书,就是八分。

最早指出八分有「八字分背」特点者,是唐朝张怀瓘:

《书断》

■ 唐·张怀瓘

· 或云:后汉亦有王次仲,为上谷太守,非上谷人。

· 又楷隶初制,大范几同,故后人惑之,学者务之,盖其岁深,渐若「八」字分散,又名之为八分。

· 王次仲即八分之袓也。

这里涉及一个人,王次仲,我以前提到好几次了。有关王次仲的资料非常少,只知道他是上谷太守,制定了隶书的新写法,被人视为楷模,广泛流行。

有关王次仲,西晋卫恒《四体书势》记录最早:

《四体书势》

■ 西晋·卫恒

· 隶书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这里所谓「楷法」,就是「可作为楷模、楷则的技法」,在卫恒看来,王次仲以前的隶书没有成法,大家都是随意写,到王次仲才制定了明确的法则,结束了随意书写的情况,隶书有了标准。这件事情,影响极大。

南朝刘宋时,王献之的外甥羊欣有一个记录:

《古来能书人名》

■ 刘宋·羊欣

· 上谷王次仲,后汉人,作八分楷法。

羊欣的记录,明确了王次仲的「楷法」是八分楷法。

马王堆帛书

现在有很多出土数据,有秦简、西汉竹简、木牍、帛书,西汉书写已经出现了波势,可以确定,但有没有法则昵?你看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这相同的两个「之」字,一个有明显的波势,另一个却没有,这说明什么?书写时有没有波势,完全是随机的,没有法则。「事情」的「事」,整个字虽然有长画,一个波势也没有,跟东汉八分书写有很大的分别。

我拿东汉八分作品做一个对比:《礼器碑》有十一个「之」字,《史晨碑》有八个,《乙瑛碑》有四个,全部带有波势。如此整齐划一,说明了什么?说明当时的八分书体,确实有一个规则,大家都要遵守。在风格上彼此可以不同,但字形写法上是有共同标准的。

此外,跟小篆一样,八分作品每格一个字,大小相同。而以前简牍上的字,却往往是大小不一,随心所欲。像这样没有固定格式的写法,很难当作正式文件。最接近八分的,是前几年发掘的海昏侯墓中出土的文字实物,这个作者在王次仲之前,真是书写好手。我仔细看照片,好像画有横线,所以比较整齐。所谓「八」字分背,就是向左向右尽量拉长,我们称之为横向取势,造成字形扁平,这个特点,他也写出来了。可见王次仲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总结了优秀作品的特点,然后归纳出一套规范,成为普遍标准。这样一来,隶书从古隶转变为八分,进入了新时期。

张怀瓘《书断》还转引了两个人的论述:

《书断》

■ 唐·张怀瓘

· 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

什么叫「饰」?「饰」的意思是装饰、修饰,古隶不好看,经过王次仲一番改造和规定,隶书变得好看了,优雅了,这就是王次仲的功劳。

张怀瓘还引用了北朝书家王愔的一段话:

· 王愔云:「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

这里说,八分这个波势来之于草书,非常正确。但「字方八分」引起张怀瓘的不满,因为前句说「古书方广,少波势」,所以要改造装饰一下。结果还是「字方八分」,岂不是等于没改!

张怀瓘实在是误解了,「字方八分」不是每个字成方形,大小一寸不到,大约是八分左右。你想怎么可能昵?王次仲还规定了尺寸吗?传世那么多汉隶作品,都不是八分见方的。

「方」在这里读Fang3,是模拟的意思,通「仿」,如《荀子,劝学》:「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所以「字方八分」,应该是「字仿『八』分」,仿「八」字那样左右分背,这样文义就通了。

各位,八分在中国文字史、书法史上都极其重要,我今天讲的是基本概念,下一堂课讲基本技法。

谢谢。

本节要点:

· 什么是汉隶?

· 「八分」名称的产生。

· 「八分」的来历。

复习思考:

· 这是古隶「木」字,请把它撇掠尽量向左、向右拉长,捺笔加上明显的波势,改为八分。

复习思考:

· 临写这张作品,以体会古隶和八分的不同。

1.《2015年6月六级汉朝专题之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隶书篇)07——汉隶和八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5年6月六级汉朝专题之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隶书篇)07——汉隶和八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77711.html

上一篇

【3分钟汉朝】古代当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这些皇帝告诉你他们可以过得有多惨

下一篇

【400多年的汉朝是什么】400多年的强大汉朝,是如何由强入衰的?

【2015年6月六级汉朝】四级六级翻译练习:历史文化类10篇

【2015年6月六级汉朝】四级六级翻译练习:历史文化类10篇

2015年6月六级汉朝相关介绍,孩子们,为了不再使用上帝的翻译,军方又来提供干货了~ ~这次一定要和上帝的翻译说再见! 四级翻译 主题1:画笔 毛笔(Chinese brush)是源自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与墨水、纸张、砚台(ink ...

关于2015年6月六级汉朝我想说四级六级翻译练习:历史文化类10篇

关于2015年6月六级汉朝我想说四级六级翻译练习:历史文化类10篇

2015年6月六级汉朝相关介绍,孩子们,为了不再使用上帝的翻译,军方又来提供干货了~ ~这次一定要和上帝的翻译说再见! 四级翻译 主题1:画笔 毛笔(Chinese brush)是源自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与墨水、纸张、砚台(ink ...

2015年6月六级汉朝专题之四级六级翻译练习:历史文化类10篇

2015年6月六级汉朝专题之四级六级翻译练习:历史文化类10篇

2015年6月六级汉朝相关介绍,孩子们,为了不再使用上帝的翻译,军方又来提供干货了~ ~这次一定要和上帝的翻译说再见! 四级翻译 主题1:画笔 毛笔(Chinese brush)是源自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与墨水、纸张、砚台(ink ...

【2015年6月六级汉朝】李广至死未封侯,那在汉代究竟怎样才能封侯?侯爵又分几级?

【2015年6月六级汉朝】李广至死未封侯,那在汉代究竟怎样才能封侯?侯爵又分几级?

2015年6月六级汉朝相关介绍,男人为什么不带五钩? 得到50周关山。 请你暂时上凌烟阁, 如果学者只有侯。 在古代,封侯意味着拥有了能够超越平民的身份,对整个家族来说是值得彪炳的一份重大荣誉,因此,拜将封侯是士人的终极目标。 然而...

2015年6月六级汉朝专题之汉末三国爵位品秩俸禄制度

2015年6月六级汉朝专题之汉末三国爵位品秩俸禄制度

2015年6月六级汉朝相关介绍,汉末三国爵位等级绿峰制度。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一直是大众喜欢的经典名著,除了作品内容引人入胜外,很多人都对其中的官作委品制度感兴趣。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汉末三国时期,爵位划分一共有四等十级...

【2015年6月六级汉朝】专题这里有一份汉朝爵位升级攻略,要不要了解一下?

【2015年6月六级汉朝】专题这里有一份汉朝爵位升级攻略,要不要了解一下?

2015年6月六级汉朝相关介绍,爵位,作为古代社会的专有称呼,已经广为流传,一开始分为公、后、白、子、南五等封爵,但到了陈孝公,就任用商鞅变法,欣赏军工,将爵位分为20个等级。 西汉建立以后,汉承秦制,这一制度也得以沿革,但是由于西...

2015年6月六级汉朝看这里!四六级考前必备——翻译最后救命攻略!

2015年6月六级汉朝看这里!四六级考前必备——翻译最后救命攻略!

2015年6月六级汉朝相关介绍,以下句子@陈曲弗兰克提供。 这篇文章主要涉及翻译的复习攻略,可以帮助你理解翻译。 【实践篇——翻译黄金必做13句建议多看几遍。】 规划篇 在我看来,翻译就是需要实践,所谓的熟能生巧(Practice...

2015年6月六级汉朝,干货看这篇!汉朝经济崛起的“秘方”:卖官鬻爵

2015年6月六级汉朝,干货看这篇!汉朝经济崛起的“秘方”:卖官鬻爵

2015年6月六级汉朝相关介绍,作为中农的国家,汉的卖关作其实最根本的是刺激农业生产。 臣民们可以用粮食买爵,向朝廷缴纳的粮食越多,买的爵位就越高。 卖官鬻爵漫画 吴楚七国叛乱,国内政治局势动荡。李广为骁骑都尉,冲锋陷阵,勇冠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