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1年
来自突厥的威胁:长孙生胜政变打破了敌人。
公元581年,突厥史巴尔干联合部率领40万人马入侵新建立的绣球花。
这种草原民族的常规操作,历代中原王朝对此都已经习以为常。应对手段无非是武力或和亲。此前北周宣帝采取和亲的策略,令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千金公主嫁给了沙钵略可汗。对于千金公主来说,杨坚与她有国仇家恨,杨坚不仅杀掉了她的父亲赵王宇文招,还篡位北周王朝。因此有说法称,千金公主的枕边风是这次突厥大军南下的重要因素。
那么杨坚打算如何应对呢?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长孙晟。长孙晟你也许不熟,可他的儿子长孙无忌和女儿长孙皇后就熟悉了吧?长孙晟为杨坚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有效地解决了突厥入侵的隐患。
至于长孙晟为何能提出这样的计谋,这与他的经历有关。千金公主(后来赐杨姓,改封大义公主)随行之一就有长孙晟,因为长孙晟武功了得,并且射箭非常强,北周宣帝宇文贽对他很欣赏。沙钵略可汗也颇为欣赏这位来自南方的勇士,常让他陪着去打猎。一次打猎途中,沙钵略可汗见到两只雕在争夺一块肉,便吩咐长孙晟去用弓箭射。长孙晟竟然用一支箭一次射穿两只雕,“一箭双雕”这则成语便来源于此。
在北方草原的日子里,长孙晟逐渐发现,突厥虽然表面已统一,但其内部各个部族和可汗之间有着分裂的隐忧。所以,他在突厥时逐渐与沙钵略可汗的弟弟处罗侯结盟,等到回到中原后,又把突厥内部的分裂隐忧全部告诉了杨坚。
沙钵略可汗在位时,突厥内部还有其他三位可与之分庭抗礼的可汗——第二可汗、阿波可汗和达头可汗。在继承可汗的问题上,阿波克汗与沙钵略可汗、第二可汗始终有矛盾。达头可汗常年经营突厥西部,实力强劲,曾联合东罗马帝国一同进攻萨珊波斯(波斯第二帝国,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波斯帝国)。长孙晟建议杨坚可先与远处的达头可汗结盟。
杨坚非常认同并听取长孙晟的建议,一方面给予达头可汗可观的财物,以及用狼头作标志的大旗,表示友好和钦佩。另一方面使用反间计,故意在沙钵略可汗的使者面前,表现得更加礼遇达头可汗的使者。所以在第一次突厥攻隋之战中,达头可汗并未如约一同出兵,间接导致沙钵略可汗大败。阿波克汗同样连遭失败。长孙晟又借此离间本就与沙钵略可汗有嫌隙的阿波克汗,称阿波克汗屡次失败,必然会受到沙钵略可汗的惩罚,甚至是吞并。
583年,突厥的分裂终于公开化,达头可汗和阿波克汗联盟,在西边建立西突厥汗国,投降隋朝,并开始反攻东突厥。584年沙钵略可汗迫于隋和西突厥的压力,也向隋求和称藩。而隋朝也趁这段北方安定时期,灭南陈统一全国。
第二次突厥攻隋之战在588年11月打响。原因是587年沙钵略可汗去世后,继任者是他的弟弟,与长孙晟友好的处罗侯,称莫何可汗。不过他一年后也去世了。沙钵略可汗的儿子都蓝可汗继位,断绝与隋朝友好的国策。莫何可汗的儿子染干,号为突利可汗,于是成为了隋朝可联盟的对象。
杨坚在灭陈后,将陈后主的屏风赐给沙钵略可汗的妻子千金公主,千金公主睹物思情,抱怨杨坚篡权,引发杨坚不满。于是在突利可汗前来请求赐婚之际,杨坚承诺如果突利可汗帮忙杀掉千金公主的话,就答应赐婚。结果是突利可汗完成了任务,也娶到了安义公主为妻,被杨坚封为启民可汗。
在“文斗”的同时,隋朝尽派良将,诸如杨谅、高频、杨素、燕荣、周罗喉,大败突厥,都蓝可汗投降,之后被部下所杀。西边的达头可汗再次统一北方草原。
第三次突厥攻隋之战发生在600年4月,达头可汗再度率军进犯隋朝边界,然而同样是大败而归。也是在这场战争后,突厥开始分崩离析。603年突厥所属的铁勒、小骨等10余部落都投奔启民可汗。
604年隋炀帝继位,两年后邀请启民可汗等北方民族头领参加大宴,宴会期间为他们展现“观风行殿”,其实就是移动的宫殿,以此震慑北方民族。据传这些北方民族十里之外见到此宫殿就跪伏叩头。至此东突厥臣服隋朝。
西突厥方面,启民可汗的儿子处罗可汗继位。隋朝再次设计分裂西突厥。扶植更为听话的射匮可汗,为他赐婚,并要求射匮可汗消灭处罗可汗。处罗可汗战败,被迫向隋朝称臣。射匮可汗继位西突厥可汗。
结论:隋朝凭借着“远交近攻,离强和弱”的战略,以及隋朝本就强力的军队,最终让突厥各部臣服于中原王朝。为后来隋朝平定南方,解决了北方的后顾之忧奠定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隋朝著名的突厥通长孙晟,使得一手离间计,让突厥问题迎刃而解!
公元581年
设立三省六部:承袭千年的政治制度
公元581年,隋文帝废除北周六官,仿照汉魏制度,设立三省六部。
向杨坚提出官职改革意见的,是他的同学崔仲方。崔仲方出身河北博陵崔氏,是当时最有名望的世家大族。北周宣帝死后,杨坚掌握大权,崔仲方奉命从淮南回到长安,两人见面无比激动。当天晚上,崔仲方就给杨坚提了十八条处理时事的意见,都被杨坚采纳。后来崔仲方见时机成熟,又劝说杨坚称帝。
杨坚称帝后,崔仲方提出废除北周六官,设立三省六部。除了想要仿照汉魏以来的政治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展现隋朝作为新生国家的正统性外,这也是崔仲方和杨坚在见证了几十年的政治风波后,想出来的一个比较成熟的,稳定政治局面的办法。
三省的第一个部门是尚书省,它是六部的上级机构,统管国家行政的基本事务。崔仲方把汉魏以来相关职务整合起来,让它们分别负责官员、户口、礼乐、军事、刑法和工程等国事,并根据负责工作的不同,将它们划分成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统称六部。但六部涉及的工作内容太多,统合六部工作的上级机构,需要统一交给尚书省负责。为了防止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权力过大,尚书令的官职也几乎从不授人。负责处理尚书省政务的高颍,是杨坚最重要的心腹大臣,也只做到了尚书省的二把手尚书左仆射。
三省的第二个部门是中书省。因为杨坚的父亲叫杨忠,为了避讳,杨坚将中书省改名叫内史省。内史省是文人聚集地,出任内史的大都是皇帝亲近,主要给皇帝写文件。虽然他们是文人,但也能掀起政治大风浪。杨坚和崔仲方都没忘掉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杨坚上位,最初全凭两个内史兴风作浪。
这两人分别是刘防和郑译。北周宣帝临病逝前,已经说不出话,两人负责草拟遗诏,大搞政治投机。两人找到国丈杨坚,想让杨坚辅政。杨坚不知真假,听后犹豫不决。刘防一看急了,说你想做就做,你要是不愿意,辅政大臣的名字,我就写我自己了。这样的人品,杨坚可以靠着他们篡权,但当了皇帝以后,就对他们有所忌惮。所以设立三省中的内史省,也是调派亲信出任要职的好时机。刘防和郑译被抬到位置更高却没有实权的官职上,内史之职由杨坚的信任的大臣李德林出任。
门下省是第三个部门,主要管理皇城和宫廷内部皇帝生活起居。比如给城门、尚食、尚药、符玺等,其实就是给皇帝看门、做饭、送药和看管玉玺的。它的设置同样承袭汉魏以来的制度。不过,这些人虽然管的事琐碎,但因为接近皇帝,对权力的影响十分重要。北周权臣宇文护曾经毒杀过两代北周皇帝,靠的就是对门下省官员的掌握。崔仲方曾经给宇文护当过参军,对这些事情十分清楚。而杨坚本人曾被北周宗室赵王宇文招等谋害,多亏从行的将军元胄在旁救护,才得以逃过一劫。杨坚很清楚靠近皇帝的门下省官员,始终对皇帝保持忠诚的重要性。
三省六部一经设置,周礼六官制度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更何况它的存在确实妨碍皇帝权力的加强。周礼六官是由北周实际开创者宇文泰仿照《周礼》设立的六个官职,以大冢宰这个职位为首。设置六官时,宇文泰身份是西魏权臣,出任的职务是大冢宰。因此六官虽然分头负责政事,但都要向大冢宰汇报工作。这样,大冢宰就成了权臣跋扈的同义词。北周功臣赵贵曾出任大冢宰,因为野心膨胀谋反被杀。而专权十多年,杀死了杨坚老丈人独孤信的宇文护,也是在大冢宰的职位上被周武帝诛杀的。
如今杨坚登基称帝,大权在手,哪儿还需要旁人来当大冢宰?崔仲方和杨坚一合计,决定取消大冢宰的官位,既然大冢宰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周礼六官就成了五官,变得不伦不类,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就这样,杨坚在崔仲方的建议下,废掉了北周六官,实行三省六部制。这个举动,既是对汉魏以来政治制度的发展做出的总结,也是他们基于政治考量做出的最佳选择。
结论:三省六部的确立,权力集中于皇帝。成为隋唐两代三百多年通行的政治制度,为历代借鉴沿用。
1.《.隋朝 三省,干货看这篇!中国古代史(隋唐)(二:长孙晟妙计破敌、设立三省六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隋朝 三省,干货看这篇!中国古代史(隋唐)(二:长孙晟妙计破敌、设立三省六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79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