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伟大诗人李白一直是个热情不减的人物。他以高手、豪迈和豁达的施政站在历史的深处,成为后人不断推崇的明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明星人物,也有他心中的偶像。他推崇过战国时的鲁连仲、屈原;西汉的司马相如;东晋的陶渊明;盛唐的田园诗人孟浩然等等。
但是,我觉得李白最为仰望的人物当算东晋名士谢安。
在李白看来,谢安式的风流潇洒、任性旷达具有据抗不了的穿透力量。
二十岁至四十岁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是创业打拼的黄金时期。这时候的谢安远离物欲横流的尘世,远离勾心斗角的职场,偏安于浙江会稽的东山一隅。他要么领着艺妓游山玩水、纵情欢歌;要么邀约一把子好友斗酒赋诗、纵情行乐。
“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380年前,东晋小鲜肉谢安携妓游玩,潇洒自得的生活状态让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不仅慨叹,虽然我的歌妓金陵子虽然美若天仙,但是我怎么能比得上谢安的潇洒自若、从容淡然呢。在李白的眼中,谢安的“傲然”之态是那么的由衷,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无羁。李白游走江湖而又郁郁不得志,他羡慕谢安的自由状态,他只有啧啧称奇的份了。
一个完全按照自己愿望生活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神仙,要么就是传奇。
谢安把自己的精神放在生活之外,这本身就甩开李白八条街。
偶像除了具有让人仰望的生活态度之外,他烙入骨子里的个性品质无疑已经超越了常人。
李白深深地被谢安那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超常气度折服。
眼看着游玩的小船将要卷入风浪之中,每个人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孙绰等人惊恐异常、大呼小叫,要求船只赶快躲进避风港。而这时候的谢安偏偏越发沉静,他若无其事地哼着小曲,打着口哨,一幅我自岿然不动的架势。
人的气度是装不出来的。谢安式的气度仅此一人。当前秦苻坚大帝挥师百万,南下消灭东晋的关键节点,考量谢安人生智慧的重要时刻到了。有人说,前秦部队的马鞭扔到江里,都能堵出一道大坝。东晋面临灭顶之灾。
就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作为东晋的关键少数,谢安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像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照样邀人下棋谈笑。
他安排侄子谢玄率领不到八万兵马前去迎击苻坚的百万大军。谢玄心里打鼓,这仗能打吗?再看谢安,一脸淡定。“去吧,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淝水河畔,两军对垒。谢玄请求苻坚后撤,流出空间决战。这是一个扭转前秦历史流向的让步,突然,谢玄的骑兵抢渡淝水,猛攻秦军。潜伏在秦军中的暗线惊呼:晋军杀过来了,秦兵完蛋了、完蛋了。
兵败如山倒,秦兵乱成了一锅粥,苻坚败走洛阳。
当捷报传来时,谢安头都没抬,还在下他的棋。
“泰山崩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与左而目不瞬”,把宋代苏洵在《心术》一文中说过的这句话,用在处惊不变的谢安身上,绝对很是贴切。
而在俗世的烟火中,李白没有谢安的淡定自若。恰是谢安式的生存态度,让大唐的李白不得不仰望了。
对谁而言,都面临着选择。谢安在本该安逸的时候,却选择了走入官场。四十多岁,早已不是人生旅途的黄金阶段,而谢安出山了。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在《梁园吟》中,李白觉得,谢安这次出山是为了解救黎民之苦。李白始终相信“天生我必有用”,始终希望自己能够“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李白对自己政治才能的高度自信,对自己机遇的强烈渴望,都超过了谢安。他所遭遇的打击和冷遇,更是超过了谢安。历史没有给李白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而谢安功成名就后的急流勇退,在李白看来是一种大智慧,大选择,大功名。“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赠常侍御》)“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留别西河刘少府》)李白对历史的洞察深刻独到,名臣武将不是死在敌人的利剑之下,往往死在了皇帝猜忌和同僚挤兑的阴沟里。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没有逆袭躺在功劳簿上的思维路径,或者身败名裂,或者逼出疆场。
而谢安走了一条让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的道路:远离江湖——钟情山水——兼济苍生——功成名就——功成身退。
“咏歌之际,屡称东山”,李白是谢安的铁粉。
1.《东晋谢安既纵情山水,又功成而退,为什么能成为大诗人李白的偶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晋谢安既纵情山水,又功成而退,为什么能成为大诗人李白的偶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