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上把我国从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在清王朝之间延续了2300年的社会定义为封建社会。
所谓封建,即封土建国。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宣誓对封君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主要包括司法、财政和军权。土地与治理权是否结合在一起,封臣是否拥有治理权,这是区分封建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的关键。实际上,自秦始皇完成大一统,“废封建,立郡县”后,我国就一直是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封建制了。但这期间也有一些开国帝王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在王朝建立之初,大肆分封宗室子弟为王,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封建制。
刘邦新取天下,以胜利者的姿态看到如此强秦竟二世而亡,在不胜唏嘘之余,意识到秦朝宗室力量太过薄弱,以至于天下大乱时,没有足够的本家力量拱卫京师,平定天下。于是,刘邦为了避免大汉走上秦的老路,开始分封刘氏宗亲,设“同姓九王”,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刘邦想到的是,即使有藩王不老实,那也是刘家人内部的矛盾,皇帝位依然在老刘家的手上。
后世,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为吸取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毫无力量阻止司马篡魏的教训,同时为了制衡门阀士族的政治力量。于泰始元年(265年)开始分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为国。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这两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短暂封建体制,有它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成因。开始都造成了藩王叛乱,但由于各自中央力量的不同,最后的结局也各不相同。
一、大汉中央稳固,顺利平定叛乱
经过文帝一朝修养生息,大汉国力渐渐增强。到景帝时期,天下隐隐有兴旺之兆,并且景帝本人继承了他父亲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与民休息。与此同时,各诸侯王统治的境内也逐渐富裕起来。比如吴地豫章郡产铜,吴王刘濞便利用资源盗铸铜钱。同时吴地滨海地区产盐,吴王便煮海水为盐,贩卖到全国各地,获利颇丰。吴国由于经济富足,实力日渐强大,境内不征赋钱,得到人民的支持。吴王当时的想法便是,大家同为高祖之后,且吴国在自己治下富足安乐,境内归心。何故我不得为天子邪?
当时,中央已经看出诸侯王实力越来越强,很快便要失去对他们的控制。于是,御史大夫晁错建议景帝开始削藩。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上《削藩策》,上陈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在削减了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的部分领地之后,景帝与群臣商议削夺吴王刘濞封地。
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联合楚王、胶西王等六王叛乱,举旗号“清君侧、诛晁错”。但是在景帝被迫杀死晁错之后,七国并没有停止进军的步伐,这时景帝才知道,七国的目的是自己的帝位。
不过好在那时的中央政府比较有力,不光皇帝比较英明,而且朝中有“有国难,找亚夫”之称的周亚夫率军平叛,地方上还有景帝的亲弟弟梁王的支持和策应。七国之乱,以中央获得了绝对胜利而告终。这次叛乱从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
西汉中央力量强大,内部和谐,通过调动全国力量,很容易就可以将地方叛乱平息。但是,如果中央暗弱,内部斗争频繁,那么地方的叛乱杀上京师就很容易了。
二、西晋人主蒙蔽,终至五胡乱华
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能力一般,仰赖司马家前三代的努力,司马炎很容易就摘取了胜利的果实。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司马炎用了1年时间便灭了吴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之后,失去人生追求的司马炎开始彻底放飞自我。
他将吴主孙皓后宫5000美女全部纳入了自己的后宫,自此掖庭殆将万人。由于后宫人数实在太多,不知道该宠幸谁。皇帝便乘坐羊车,让羊车随便走,走到哪里便临幸住在那里的嫔妃。于是宫人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这便是成语“羊车望幸”的由来。《晋书》有云:
(帝)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
同时,司马炎奢侈浪费,纵容臣下之间炫富斗贵,风气日渐败坏。大臣何曾每天吃饭用一万钱,还“无处下箸”,他的儿子何劭吃四方畛异,一天膳费二万钱。王恺是司马炎的舅舅,曾与当时首富石崇比赛炫耀财富。为维持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统治阶级必然加紧聚敛,导致贪污纳贿十分平常。时人称“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其实西晋的经济基础还可以,这么折腾一下也动摇不了根基。司马炎做的最错的一件事是让自己的白痴儿子司马衷当了皇帝,虽然吕思勉先生以嵇绍血衣事件认为司马衷“不类痴人语”。但从后来司马衷的言行来看,至少他是一个任人摆弄的玩偶。
他作为皇帝没有掌控中央的能力,周围大臣为争权开始血腥厮杀,之后地方藩王开始加入战局,由此导致了八王之乱和后来的五胡乱华。就这一点来说,司马衷作为皇帝难辞其咎。
从实质上来看,八王之乱一共分为2个阶段共5轮博弈,历时十六年。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这一阶段以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的全胜而结束。贾南风干掉了杨骏(婆家外戚)、司马亮(司马衷的叔祖父)、司马玮(司马衷的兄弟),掌西晋大权长达9年。
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贾南风在第二轮博弈中就被干掉了,剩下的就是各个藩王之间打来打去。需要提一下的是,永兴元年(304年),幽州刺史王浚勾结鲜卑族南下进攻司马颖,攻陷邺城,这就是“引胡乱华”的开始。自此以后,胡人动辄便进军中原,以至于酿成永嘉之祸,五胡乱华正式开始。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而这一切,司马炎和他的儿子司马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当时的晋朝,需要的是强有力的中央去限制门阀士族的势力,去打击边关胡人的嚣张气焰,更要震慑各地藩王。然而由于暗弱的中央,以上三股势力根本不受控制,并先后祸乱中华大地。
中国古代高度集权的中央体制最需要的就是强有力的皇帝,所谓“天下大事皆仰赖皇帝一人”。这也是为什么古人经常期待明君的出现,因为天下所有的希望都在那个叫皇帝的人身上,个人根本没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可悲又可叹!
1.《【154年后其后代灭了晋朝】为何历史上这两次著名的叛乱,却各自引向不同的结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54年后其后代灭了晋朝】为何历史上这两次著名的叛乱,却各自引向不同的结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