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4000多年前,我国夏朝曾在中原腹地的老区建立首都。
在长达216 年的时间里,夏朝度过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对当朝乃至中国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夏都老丘于今之开封,既有地理上的地脉继承关系,又有文化上的文脉传承关系。随着夏都老丘这一历史事实被学术界确认,开封的建城、建都时间得以重新改写,开封的古都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一、老丘是夏政权最重要的都邑,对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中国确凿的古文献记载和迄今已取得的夏文化考古成就,以及2000 年国家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自公元前2071 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大禹是夏王朝的第一代帝王,其后历经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 桀) 等王,至公元前1600 年被商朝所灭,夏朝先后存在了471 年。夏王朝的疆域,因与其他氏族政权形成犬牙交错局面,很难准确地划清其界线。学界多认为,大致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沿黄河至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 北至河北省南部; 东至安徽、江苏、浙江三省的部分地区; 南至湖北省境内。由于生存环境和部族之间战争等原因,夏朝的政治中心( 都城) 不断转移,先后至少经过9 次迁徙: 首任王大禹迁都阳城; 二任王启迁都安邑; 三任王太康迁都斟寻; 四任王仲康迁都帝丘; 五任王相迁都斟灌( 其间夏政权一度被后羿、寒浞取代) ; 六任王少康迁都原邑; 七任王杼迁都老丘; 十三任王廑迁都西河; 十七任王癸再迁斟寻[1]。
在七任王杼之前,夏朝每王一都,长的不足40年,短的仅4 年; 继老丘之后的两次迁都,长的不过70 余年,短的不过50 余年。所以,在短短数年、数十年的时间里,夏不可能建设规模像样的都城; 而至夏王杼以老丘为都之后,历经槐、芒、泄、不降、扃、廑,时间长达216 年,涵盖了夏朝整个发展鼎盛时期。史载,夏政权一度被有穷氏的后羿、伯明氏的寒浞所篡夺,失国40 余年,直至第六任夏王少康登位,才重新夺回了他父亲、祖父失去的宝座。少康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他不仅恢复了夏朝政权,而且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使夏朝国力强盛、四方来朝,史称“少康中兴”。在少康领导的复国战争中,他的儿子杼战功卓著,功劳最大。杼发现敌人擅长射箭,就用兽皮制作甲,让士兵穿上防身,遮挡敌人射箭,使夏军战斗力大大增强; 他还改进了用于进攻的矛,使之成为攻击敌人的利器,并专门训练使用长矛和盾牌的军队,与敌作战,从而与父亲少康共同完成了光复夏朝的大业。少康去世后,杼继承帝位。当时,在黄河中下游平原有夏、商和东夷三大部族,势力都比较强大。特别是东夷族对夏朝虎视眈眈,为夏朝的心腹大患。为巩固夏王朝在东方的势力,杼“五年自原迁于老丘”,“原”即今之河南济源,东至老丘百里左右。迁都老丘之后,夏朝继续向东发展,势力越来越强大。杼率兵征伐东夷,“八年征于东海……”。
在七任王杼之前,夏朝每王一都,长的不足40年,短的仅4 年; 继老丘之后的两次迁都,长的不过70 余年,短的不过50 余年。所以,在短短数年、数十年的时间里,夏不可能建设规模像样的都城; 而至夏王杼以老丘为都之后,历经槐、芒、泄、不降、扃、廑,时间长达216 年,涵盖了夏朝整个发展鼎盛时期。史载,夏政权一度被有穷氏的后羿、伯明氏的寒浞所篡夺,失国40 余年,直至第六任夏王少康登位,才重新夺回了他父亲、祖父失去的宝座。少康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他不仅恢复了夏朝政权,而且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使夏朝国力强盛、四方来朝,史称“少康中兴”。在少康领导的复国战争中,他的儿子杼战功卓著,功劳最大。杼发现敌人擅长射箭,就用兽皮制作甲①,让士兵穿上防身,遮挡敌人射箭,使夏军战斗力大大增强; 他还改进了用于进攻的矛,使之成为攻击敌人的利器,并专门训练使用长矛和盾牌的军队,与敌作战,从而与父亲少康共同完成了光复夏朝的大业。少康去世后,杼继承帝位。当时,在黄河中下游平原有夏、商和东夷三大部族,势力都比较强大。特别是东夷族对夏朝虎视眈眈,为夏朝的心腹大患。为巩固夏王朝在东方的势力,杼“五年自原迁于老丘”,“原”即今之河南济源,东至老丘百里左右。迁都老丘之后,夏朝继续向东发展,势力越来越强大。杼率兵征伐东夷,“八年征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郭书学( 1953 - ) ,男,河北临漳人,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开封古都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地方史志、古都文化。
① 《世本》卷一: “杼作甲”,《史记·夏本纪》引“季杼作甲”。
通过东征,夏王朝的威望极大提高,不仅疆域进一步扩大到淮河流域,且国势也进入了鼎盛时期,故夏朝的后人认为杼同禹一样具有开创大业之功,是继承大禹事业的一代名君。继杼之后,夏朝虽又有6 任帝王定都老丘,各个部族平稳发展,然其后的两百余年里,夏朝再没有出现像杼那样有作为的帝王。
夏朝中后期,随着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逐步改善,以及农业生产与建筑技术的提高,人们大规模地由山地移往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居住生活,并在居住地修筑了许多城邑; 不过,为了防止水患,城邑多建在地势较高的土丘和岗梁上。顾名思义,“老丘”是建在高地上的城邑。夏朝初期都城多次迁徙,进入中期后相对稳定起来,应该与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很大关系。老丘在众多城邑中之所以能鹤立而起,成为夏朝为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巨、发挥作用最大的国都,与它所处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二、老丘于春秋战国之际走向没落,大梁和陈留的相继崛起是老丘地望的传承老丘在夏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夏朝其他任何都城都难以比肩的。那么,夏朝都城为什么要从老丘迁出呢? 一是因为自然环境,尤其是水患; 二是因为外敌入侵,发生战争; 抑或是二者合一。纵观历朝历代都城的迁移莫不如是。如果没有对城邑构成重大威胁的力量的逼迫,夏朝统治者是不会主动从精心选择、苦心经营二百余年的国都迁移出去的。史载,夏朝政权传至第十三任王廑时,国内矛盾日渐激化,国势渐衰,加之商族的势力正在崛起,一些原来依附于夏朝的诸侯国开始离心离德,所以,面对外部威胁和国内矛盾的压力,夏朝统治者不得不收缩战线,将国都由老丘向西北迁移。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失去政治中心地位的老丘城,虽然昔日的辉煌不复存在,但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长时期作为重要城邑却延存下来。商、周之际,曾设有一些不大的诸侯封国,如《左传》记载: “郑罕达败宋师于老丘。”[2]杜预注曰: “老丘,宋地。”由此可知,直到公元前5 世纪的春秋后期,这里依然是诸侯列强争夺的要地。进入战国后,郑、宋两国衰萎,老丘一带成为魏、楚等强国争夺的重要地区。公元前391 年,魏、赵、韩三国联军败楚于仪邑、榆关; 27 年之后,魏惠王为进一步向中原发展,将位于老丘西面不远的仪邑设为国都,改名大梁,并大规模进行都城建设。这时,与大梁仅20 公里之距的老丘城已不复存在。
魏国以大梁为都延续了139 年。战国末年,秦国围攻魏都大梁,秦将王贲决鸿沟淹大梁,城毁魏亡。与昔日繁盛的国都相比,大梁地位一落千丈。秦国在此设置了浚仪县,归三川郡管辖,而三川郡的行政中心则在豫西,所以大梁的没落,同时意味着失去了领率这一地区的重要城邑。西汉初期,曾一度以浚仪为梁国国都,但不久又东迁睢阳( 商丘) 。这种无中心城市的尴尬局面到汉武帝时终于有了改变,这就是陈留郡的设置,产生了新的地区中心。而这一新的中心与浚仪( 大梁) 也即后来的汴州相距只有20 余公里。
陈留,春秋时为留邑,先属郑国,后被陈国所得,故曰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 前221) 置陈留县。武帝元狩元年( 前122) 于陈留县置陈留郡,属兖州,辖陈留、小黄、成安、宁陵、雍丘、酸枣、东昏、襄邑、外黄、封丘、尉氏、长垣、平丘、济阳、浚仪等17 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清宣统《陈留县志》载: “陈留既大郡,而首邑为名都,实封爵衣冠、人才礼乐之所聚,盖极盛矣。”[3]相传,陈留郡内有汉元狩元年所建皇帝行宫。西汉元帝永光三年( 前41) ,以陈留郡为济阳国,封皇子康为济阳王。建昭五年( 前34) ,徙济阳王为山阳王,撤销陈留国,复为陈留郡。平帝元始二年( 2) 陈留郡有人口296 284 户1 509 050 人。东汉前期,陈留郡辖县略有递减。东汉后期,再改陈留郡为陈留国,汉献帝即位前就曾经是陈留王。魏晋之际均为陈留国。晋泰始元年( 265) 十二月,魏帝曹奂禅位于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割小黄、浚仪、封丘、酸枣、济阳、长垣、雍丘、尉氏、襄邑、外黄等10 县,邑3 万户属之,国治小黄县。曹奂传四世而绝。南北朝时,由于陈留一带是南北政权的争夺要地,所以陈留郡、陈留县、小黄县、浚仪县等废置无常,分合不定。北魏统一北方之后,将浚仪县治和陈留郡治同置于浚仪,后又在此设置梁州,形成了州、郡、县三级治所于一城的局面。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隋废郡改州,陈留郡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则是后来上升为国都的汴州。
隋还于开皇六年( 586) 重新设置了陈留县,县治移设之地在陈留故城之南约20 公里处,也就是现在属于开封县的陈留镇。据考,陈留故城在今开封县初刘村一带,与一度作过陈留国、陈留郡治的小黄城( 今开封城东小黄铺) 东南西北相向,仅有10 余公里之隔。陈留故城西距开封城20 余公里,小黄城距开封城10 余公里,两城之间,则是历史最久的老丘城遗址。
十分可惜的是,自春秋至今的两千多年间,老丘一带历经无数水患,尤其是黄河的多次泛滥,夹带的泥沙将其城址深深地埋入地下。千百年来,在考古勘探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人们只能从绵延不断的古文献中追寻对老丘的记忆。
三、从老丘到今之开封一脉相承,四千年历史铭刻着古都名城的延续和发展翻开由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其骧主编,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单位数十位专家学者历时30 余年合作完成,由中国地图出版社20 世纪80 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册》所载夏时期全图,紧挨今之开封坐标位置东旁,“老丘”二字清晰可见,并以“都城”规格标注,由此可知这个存在达两个多世纪的夏朝都城,与开封近在咫尺。
老丘的具体地理位置,《竹书纪年》引《春秋地名考》记载“老丘,古地名,在今河南陈留城北”; 《大清一统志》记载老丘“在开封府陈留县北40 里,有老丘城”; 清人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记载“今开封陈留县东北45 里,有老丘城”; 《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解释说“老丘邑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相传夏帝所都”。通过以上有据可查的历史记载,夏都老丘的具体位置大致可以确认。
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封市著名史志学家王宴春先生先后多次对老丘故地进行实地探寻。经走访得知,在位于今开封东20 公里的黄河大堤南岸的招讨营村以北,有一个村落叫“国都里”。据该村老人们回忆,他们祖辈相传,认为该村是古代的一个老国都,但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这里古代是较高的山丘,后来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地平面升高,使山丘高出地面部分已不太明显。正是由于地面高,一次黄河发大水时,曾有外村人纷纷跑到国都里村避难; 而在今国都里和招讨营两村之间,依然可以看出这里的地势比周围地面稍高。后来,王宴春先生还和开封考古专家及市文物工作队的同志再次探查,并用洛阳铲向地下探约10 多米深,发现有商周时期的砖瓦碎片。看来,要发掘夏都老丘的城址,有待于进行深度的考古勘探。
夏都老丘的地理位置,与今之开封( 曹门) 仅20公里之隔,它与其南面的古城邑陈留距离相等,共同形成了一个不太规则的等腰三角形地带,它们同属一个范围不大的地域,共同有着丰厚的夏文化积淀( 夏文化层明显) 。四千多年来,从夏都老丘到魏都大梁,从汉晋陈留到隋唐汴州,从五代东都到宋金汴京,再从明清省垣到今日开封,尽管古城多次兴衰变化,但文化传承却环环相扣,一脉相承。自有人类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创造了这一地区的恒久文明。所以,无论是地脉、人脉还是文脉,夏都老丘都理所当然地应该作为今日开封的一朝重要都会[4]。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开封还做过数个短期政权的中心,故结合开封历史的实际情况,笔者与其他古都城市加以比较,认为开封有“文明产生早、持续时间长、发挥作用大、影响辐射远”等四大特点,这些特点足以让我们在重新评估其历史地位的过程中得出新的认识。
四、老丘是当今开封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应该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根据古文献记载和古地名考查分析,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地区; 而从古代人类在中原地区的活动情况来看,开封及其周围地区长期处于中心
地带。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经在开封筑城并开展活动,今开封城北8 公里有轩楼村,相关记载和口碑可以为凭; 黄帝的正妃西陵氏嫘祖,不仅是大梁( 开封) 人,还是养蚕人的鼻祖; 黄帝的史官仓颉曾在这里创作整理文字,今开封北郊遗存有仓王城、仓王庙、造字台等遗址和仓颉墓; 黄帝的曾孙帝喾渔猎的沙海,在今开封城西北的黑池一带。据考证,尧、舜、禹三帝均在开封一带行使政令,舜死后还葬在开封东北不远的鸣条。后来的夏朝不仅以开封一带为中心,而决定其政权命运的关键战役———鸣条之战,就发生在开封附近。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从这些史实不难看出,夏朝的政权中心深深扎根于人杰地灵的老丘,是有着深刻的地理和人文背景的。
夏都老丘的辉煌早已载入史册,但它留给后人、留给开封的既是荣耀和骄傲,也是不可旁贷的责任和使命。这就是我们应如何弘扬历史,将其发扬光大。我们知道,开封的闻名主要是因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而历史文化的精华则是古都文化。在各地争先恐后地挖掘甚至争夺历史文化资源的今天,夏都老丘的历史存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通过深挖夏文化,尤其是深挖为夏王朝带来辉煌的老丘文化,来丰富开封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而提高开封的知名度,推动开封的文化旅游事业向前发展。当前,开封市正在实施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规划,而发展文化旅游需要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作为支撑。作为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都文化,应视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去开发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夏都老丘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待于深入的挖掘和开发。围绕夏都老丘,当前我们应该抓紧开展的工作是: 一要充分认识夏都老丘研究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加强考古发掘的同时,组织研究力量深挖文化资源; 二要大力宣传老丘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将对老丘的宣传纳入对开封的系统宣传中去,纳入对中原华夏文明的宣传中去,从而体现开封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要加大对夏都老丘的考古勘探力度,投入必要的资金,以求得新的考古成果; 四要在开封东郊国都里村建立夏都纪念标志,将附近的历史遗迹加以挖掘,逐步开发建设成华夏文化景( 区)点。总之,我们要强化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意识,要有弘扬历史传统和继承发展历史文化的紧迫感,切不可将属于自身的文化资源束之高阁,弃之不用,最终留下无尽的遗憾。
[参考文献]
[1]李玉洁. 夏人十二迁暨夏都老丘考释[J]. 中州学刊,2013( 2) .
[2]春秋左传·定公十五年[M]. 大连: 大连出版社,1998: 823.
[3]开封县地方志办公室. 宣统《陈留县志》[M]. 北京: 燕山出版社,2011: 36.
[4]朱绍侯. 夏都老丘是开封的第一代都城[N]. 汴梁晚报,2013 -08 - 03.
【原标题:从夏都老丘看开封的历史地位】1.《【2011夏朝历史】开封在中国历史上处于什么地位?从4千年前夏朝国都说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1夏朝历史】开封在中国历史上处于什么地位?从4千年前夏朝国都说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