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孔子为我国编定了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叫《诗经》。其中有一首《氓》的卫风一经传播,很快就被刷了屏,因为它写的是最吸引眼球的爱情故事,写的是一个被屌丝男抛弃的女子从古至今都没有什么本质变化的内心的痛楚。这首诗一上来就直截了当地描写女主回忆当初与那个花心男相识相恋的过程,相信与所有失过恋的女主的感受都是相通的。它是这么写的: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意思是:那个花心男笑嘻嘻地抱着棉布来到我这里来换丝绸。其实我知道,他不是来换丝绸,是来显摆丝绸上的《百子图》,是想来向我求婚的。
为什么那个女主看见了丝绸就能判定那屌丝男是来向自己求婚的呢?因为她瞧见了那方彤红丝绸上的《百子图》,因为那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图案很早就成了男女之间传情达意的信物,早就约定俗成跟爱情,跟婚姻,跟男女青年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编织在了一起,并一直在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很早以前,在我国中原和江南一带的,一种叫作“百子图”的传统织锦被面就有着特殊的功能与地位,因为那是靠农耕桑植为生的汉人结婚时的必备吉祥物,是每一对新婚夫妻新婚之夜不可或缺的洞房之宝。
这件洞房之宝的精彩之处是在一块整张锦缎上织出了100个“小官人”的形象。这一百个“小官人”欢聚在红彤彤的丝绸上,嬉戏玩耍,打趣逗闹,神态各异地寄予着人们对多子多幅,幸福甜美生活的憧憬与祝愿,是汉民族传统婚姻家庭观完美生动的体现。
对于这种“百子被”,在今天的苏州城还流传着一个失而复得的有些传奇的故事。
据说在二十多年前,有一位老人,专程从台湾来到苏州的东吴丝织厂,满怀期望地对厂长说:“我儿子要结婚了,非常想得到一条咱们我们老祖宗一直要用的百子被。可是我跑遍了台湾和东南亚都没有买到。后来听台湾的老人们说,这东西是苏州产的,要我到你们这里来寻寻。”
但那位老人最后还是无比失望地离开了东吴丝织厂。因为这一精美的工艺品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为“四旧”,全部的实样和工艺档案都付诸一炬、化为灰烬了。
台湾老人的失望深深地刺痛了苏州丝织工人的心。东吴丝织厂的领到亲自带头,找遍苏州旧货市场,深入老织工家访问,终于从一位姓罗的老工人家中觅得一面已经被当作文物的“百子图”锦被。
由此,一场浩大的复制工程开始了。东吴丝织厂的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制作了一万六千多张纸板,在这些纸板上打出了两亿多个成像洞,足足花费六年多的时间,重新获得了这项失传已久的丝织工艺。
据说,当东吴丝织厂到老罗家送还旧被面,同时赠送他们新生产的被面留作纪念时,老罗已经去世。老罗的老板接过新的“百子被”时,热泪夺眶而出。喃喃地说:“那条旧被面是我和老罗结婚时用的。后来儿子们结婚,我们只舍得借给他们用一个月就要收回。现在我总算有新‘百子被’送给孙子们了。”
“百子图”,在广袤的华夏大地还有“百子迎福图”、“百子嬉春图”、“百子戏春图”等等不同的别称。虽然叫法不同,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含义却是清晰而一致的。因为在古代的语义中,“百”含有大和无穷的意思,而用上百个童男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场景,就可以把阖家幸福,子孙满堂的美好愿望推到一种极至的状态。所以,在礼仪之邦的中国,上自皇帝、士大夫,下到草根平民,都要在自己的新婚大礼上拥有一床喜庆的“百子被”,以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妙憧憬。
比如说华夏的人文始祖、皇帝们的楷模——周文王,“百子”的典故也正是出自于《诗经》对他的描述:说是周文王有很多儿子,多到已经有点离谱了,多到等他在路边捡到雷震子的时候,他已经有九十九个儿子了,加上这个偶遇的雷震子,正好满了一百个。
带有神话色彩的《封神榜》讲述这件事的经过时说,当年周文王奉纣王之命前往朝歌面君,行至燕山一带,忽然雷声大作。周文王一行被突然而至的暴雨延误行程。
雨过之后,周文王在荒草深处捡到一个啼哭的婴儿,认为天降麟儿,乃是雷电所生,便收为义子,取名“雷震子”。这个婴儿,后来拜云中子为师,在终南山上学到了无上神通。
《封神演义》则描写,这雷震子身长二尺,肋生双翼,长得青面獠牙,形象可怖,手持一条黄金棍,有万夫不当之勇,乃是一位上天降下的将星,其来临非同一般。
雷震子天生神力,武艺高强,且拥有一对分别唤作“风翼”和“雷翼”的翅膀,能日行千里,振翅高飞时,遍体风雷,十分骁勇。他曾于临潼关外,以金棍击碎山岩巨石,吓退了奉纣王之名追杀周文王的两名爪牙,留下了关外救父的传世佳话。
周文王逝世后,周武王继承父亲遗志,举起伐纣大旗,天下万民响应。此时,雷震子也奉师命下山投奔西周,辅佐武王,跟随姜子牙左右,成为伐纣先锋,与殷商大军中的奇人异事多次交手,立下众多汗马功劳。
据说,在闻仲率领的殷商大军中,有一位名叫辛环的大将,生得半人半鸟,十分骁勇善战,西周众将皆束手无策。雷震子听闻之后,主动请战,于西岐城外力战辛环,凭借技高一筹,终于将他消灭,为武王伐纣大业扫平了一大障碍。
雷震子为武王伐纣立下赫赫战功,在封神之后,肉身成圣,成为了神仙。随着道教的造神运动将其化入雷部,后来世俗将其与雷公形象等同。
至此,“文王生百子”就被从人文的源头上认定为华夏民族种族与繁衍的祥瑞之兆。也一举奠定了生得越多越好、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是家族兴旺发达的传统观念,所以从西周开始,“百子图”就代代相传,直到如今。
长期以来,中国的民间一直流传着各种画着一百个小男孩,祈求多子多孙的绘画。杨绯桢《六宫戏婴图》有诗云:“百子图开翠屏底,戏弄碰扭未生齿。”宋代辛弃疾《稼轩词·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也道:“恰如翠幙高堂上,来看红衫百子图。”就连意大利人郎世宁,在担任清雍正帝宫廷画师时,也创作了一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老外版《百子图》,足见这一绘画题材的艺术魅力。
一组百个小男孩喜气洋洋闹洞房的火热意向为什么会绵延数千年,一直在中国人的世俗生活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我想除了它承载的中国人关于种族繁衍的多子多福、生生不息的文化内涵外,还与这幅图画所营造的欢喜热烈的美学意境有关。
可以想见:新婚之夜,锦衣滑落,中国的新娘躺在彤红的百子被上,被一百个欢呼雀跃的童男子相拥相抱,在一个美轮美奂,亦真亦梦的情景中,东方女性天就的山山水水就会在这种纯真大于情欲的相拥相抱中春风般苏醒,就会水到渠成地以最美的姿态去迎接那件注定要发生的来自生命本源的大事件,去成就身为一个女性命定中的完满,去开放一具青春肉体所养育出的美妙花朵……
虽然《百子图》上生命的另一半——童女的形象意味深长地缺席着,但撇开重男轻女这一令人抓狂的封建文化不说(抓狂的是,如果没有一个个女童长大成为新娘,真不知道《百子图》上的那些小男孩能从哪里得来),这时的《百子图》上天真烂漫的小男童,已经从繁衍生殖的形象呈现升华为中华民族对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的精神寄托。所以,这时在百子被上嬉戏欢闹的小男童,就犹如在大地上载歌载舞的华夏民族的子子孙孙,他们所烘托出来的天作之合的祥和气氛,甚至比婚床上那具体的青春肉体更加让人难以忘怀,更加让人动心动情。
因为,千百年来养育了这些小男童的新娘们,就是这样舒展着惊蛰的身体,像种子萌芽般点燃大地的激情,带着朝阳的温暖,走进一个个渴望爱情的家庭,拯救一个个相思的男子,使他们孤单的面庞绽开出团圆的花纹,使一个个沉寂的寒舍升起热闹的炊烟,将僵死的人生激活,将崭新的生命孕育。
是的,是“百子被”铺垫了两性的交融,是《百子图》阐释了爱情的内涵。当然,也是《百子图》奠定了古老中国的家园图景,葆有,并延续着一个民族关于种族、生存和未来的梦想。
(百子图)
贾宝玉婚事中的元春的慈姐心怀
小心,2050年的爱情与婚姻
都是小说惹的祸:连人家结了婚的女人都要勾搭
1.《. 商朝的婚姻形态是看这里!古代新婚之夜与百子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商朝的婚姻形态是看这里!古代新婚之夜与百子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