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三年,吴王刘英、联合楚王刘安、教书王刘昂、赵王刘秀等六国诸侯进行了反抗中韩吴晶的战争,史称“七国之乱”。
刘濞动员国内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子投入这场叛乱,向天下诸侯发布“讨贼檄文”,自称“东帝”,公然与中央朝廷分庭抗礼,大有取而代之势。汉朝廷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这场叛乱,可以说刷新了汉朝立国以来诸侯反叛规模的巅峰,当七国大军打着“清君侧”浩浩荡荡的朝着长安进发的时候,汉景帝迫不及待的采纳袁盎的建议,将晁错诛杀,以求平息诸侯们的怒火,从最初汉廷方面的惊慌失措可以看出,诸侯联军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接下来,刺史给大家分析一下“七国之乱”的前因后果以及失败的原因。
一、叛乱的导火索
吴王刘濞对中央朝廷的怨恨由来已久。
早在文帝初年,有一次,吴太子到长安朝见,和年龄相仿的景帝刘启一起玩耍,或许是两个纨绔少年,脾气同样暴躁,所以在游戏的时候互不相让,所以刘启失手将吴太子砸死。
对于中年丧子的刘濞来说,内心当然是万分悲痛,然而面对强大的汉王朝和威严的皇权,却有冤难申,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但是此时的刘濞内心已经埋藏了仇恨的种子,只是迫于自身实力还难以同中央抗衡,所以才忍气吞声。
吴王由此稍失籓臣之礼,称病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吴王恐,为谋滋甚。——《史记-吴王濞列传》
自那时起,吴王便有意识的在不断扩充自身实力,作为雄踞东南的大国,占据了铜铁和渔盐之利,我们看看刘濞为了谋反,在几十年里,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备。
- (一)取山河之利,积累财富
在淮南王英布谋反之后,荆王刘贾兵败被杀,等到叛乱平定之后,刘邦担心吴地的百姓民风彪悍,汉王朝鞭长莫及不好统治,所以将自己的亲侄子刘濞封为吴王,统治会稽、丹阳、豫章三郡五十余城,国土面积仅次于当时的齐王刘肥,而且吴国濒临东海,有取之不尽的山泽鱼盐之利。
打仗打的金钱,所以吴王做的第一手准备便是积累巨额财富,利用豫章郡的铜山,开采铜矿,用来铸造钱币。在汉初货币管理还不是十分严格,所以刘濞私铸钱币,来扩充本国的财富,同时煮海水生产食盐,在全国范围内销售,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 (二)笼络人心,招兵买马
吴国作为南方大国,虽然国土面积广阔,但是地广人稀,想要开发山泽之利,就要有充足的劳动力,所以,刘濞招募天下的亡命之徒来到吴国,一方面帮助吴王积累财富,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吴国的人口,扩充自身的实力。
另一方面,刘濞通过铸钱和煮盐积累了大量财富,所以免除了国内民众的赋税,同时,需要到边境或者京城戍守的民众,官府替他们出钱赎身。刘濞通过这一系列的惠民措施,收获了国内百姓的支持和拥戴。
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佗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馀年,以故能使其众。——《史记-吴王濞列传》
从高祖十二年到景帝三年,四十余年的经营,刘濞不仅积累了大量财富,还通过各种惠民政策俘获民心,从而为他反汉自立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汉朝廷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诸侯的不断壮大必将威胁到自身的通知,所以在文帝时,晁错就曾上书,请求削藩。汉文帝并没有积极采纳,而是对各诸侯继续采取了放任和容忍的态度,这也为“七国之乱”埋下了祸根。
景帝上位之后,迫于诸侯国的日渐强大,削藩之策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是朝廷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循序渐进,不断削减诸侯的领土,如果不是吴王挑头,或许“七国之乱”不会爆发的如此强烈。
晁错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吴过可削。数上书说孝文帝,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史记-吴王濞列传》
景帝先是采纳晁错的《削藩策》,以罪分别削尖了楚王、赵王、胶西王的部分郡县,从而打击诸侯们不断扩张的势头,等到准备对势力最为庞大的吴国下手,就彻底激怒了这位怀恨已久的吴王,于是,便有了开头提到的刘濞以“讨贼”为名,举国之力发动叛乱。
二、“七国之乱”的经过及结果
实际上,汉王朝并不是第一次处理内部诸侯王的叛乱了,早在高祖时期,便先后已平叛为名剪除了除长沙王以外的所有异姓王。
高祖五年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
高祖六年十二月,告楚王韩信谋反,用计捕韩信,废为淮阴侯。
高祖七年,韩王信谋反,废其王位。
九年,废赵王张敖为宣平侯。
十一年,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淮阴侯韩信相继谋反被杀。
十二年,刘邦幼时密友卢绾谋反,逃亡匈奴。
文帝时期,济北王刘兴居也曾举兵反叛,但是并没有掀起大的波澜,却开了同姓诸侯王起兵叛汉的先河。
可以说,自汉朝立国开始,诸侯的叛乱就从未停止。
此次“七国之乱”可以说是汉朝立国以来所面对的最大规模的叛乱。我们对开战前,双方的实力进行一下对比。
- 吴楚联军方面
从汉高祖一步步剪除异姓王,大封同姓诸侯,到汉景帝初年,天下一共有十四个诸侯国,分别为北方的燕、赵,山东的齐、济南、济北、城阳、胶东、胶西、菑川七国,中原的梁国,南方的吴、楚、淮南、衡山、庐江五国。
在这十四国当中,叛乱的诸侯国占到了一半,其中吴、楚、赵均是实力强劲的大国,山东四国的实力更是不容小觑。
除了这七大诸侯国以外,吴王暗中勾结闵越,企图借助少数民族政权加强自身实力,赵国则与匈奴订立盟约,联合匈奴从北面进攻。可以说,这时候的汉中央朝廷不仅面临巨大的内忧,北方的游牧政权和南方的蛮夷随时都有可能加入到这场规模空前的叛乱当中。
寡人素事南越三十馀年,其王君皆不辞分其卒以随寡人,又可得三十馀万。——《史记-吴王濞列传》
- 中央朝廷方面
诸侯国中,梁王由于是景帝的亲弟,始终站在朝廷的一方,除此以外,齐国作为东方的大国处于首鼠两端的状态,既想参加吴楚叛乱,分一杯羹,又忌惮汉政权的强大实力。济北、淮南等国则处于坚守自保的状态。
梁国被吴楚联军打的不敢露头,朝廷真正可以依靠的平叛力量还是汉军本身,以条侯周亚夫为首的将领率领三十万大军东出关中进行平叛。
当吴王刘濞率领吴楚联军浩浩荡荡向西杀来的时候,条侯周亚夫率领三十六将及三十万大军经蓝田、出武关,迂回进入洛阳,开始抵挡联军的进攻。
当刘濞在广陵发兵的时候,已经与山东四国越好在洛阳会师,一起向西由崤函入关中,赵国联合匈奴平定河北,这样从三面对汉军形成包围。
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七国联盟的预料,吴楚联军和山东四国军仅坚持三个月便全线崩溃,纷纷四散逃窜,各诸侯王全部兵败自杀,唯独赵国独自守城十个月才被汉军攻破。
梁使韩安国及楚死事相弟张羽为将军,乃得颇败吴兵。吴兵欲西,梁城守坚,不敢西,即走条侯军,会下邑。欲战,条侯壁,不肯战。吴粮绝,卒饥,数挑战,遂夜饹条侯壁,惊东南。条侯使备西北,果从西北入。吴大败,士卒多饥死,乃畔散。——《史记-吴王濞列传》
强大的七国联军,为何只坚持了三个月,便被汉军击破,原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诸侯王们全都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是汉军太强?还是联军太弱?
三、七国联盟的失败原因分析
- 七国联盟被一分为三
这三个团伙分别是吴楚联军、山东四国联军,赵军,他们分别代表了汉朝廷在东、南、北三个方向上所面对的叛军势力。
其中吴军从广陵出发,一路向北联合楚军,然后向西进攻中原的梁国,梁国誓死抵抗,吴楚久攻不下,粮道被周亚夫军断绝,最后在饥寒交迫下被一举击溃
山东四国会师后,没有及时西进,而是把矛头对准了左右摇摆的七国,将齐国围的铁桶一般,势要击败齐国之后再西进,随后便被栾布大军击败。
而北边的赵国则一开始就被汉军的郦寄围了个水泄不通,无法完成南下与联军会和的计划。
至此我们大致可以猜到,汉军利用七国之间两两相隔不能会和,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予以歼灭。
当时,梁国奋勇抵抗,险些抵挡不住联军的进攻,向驻扎在山东境内的坚守不出的周亚夫求援,被亚夫断然拒绝。
吴楚联军长驱直入,深入中原,在首尾不能相顾的情况下,一旦粮道被断绝,只能速战速决,周亚夫很好地利用了联军的这一特点,在昌邑坚守不出,消磨联军的锐气,等到其饥寒交迫的时候反戈一击,顿时曾经不可一世的吴楚联军便四散溃逃。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原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山东叛军同样如此,面对临淄城坚固的防守,三个月没能攻破,浪费了同吴楚会和的机会,当听到吴楚已经在昌邑兵败的消息,更是全无斗志,纷纷撤退,却被栾布带军各个击破。
- 叛军兵员素质低下,战斗力弱
吴国能够建立强大的军队,是依靠境内丰富的矿产和鱼盐之利吸引天下亡命之徒前来投靠,这样一支由亡命徒建立起来的军队,本身就是为了钱卖命,真正上了战场则毫无战斗力。
反观汉军,经过立国以来的数十次战争淬炼,已经拥有了很强大的战斗力,更何况,拥有周亚夫、窦婴、栾布等三十多名勇将,战斗力远胜于七国的乌合之众。
同时,吴楚缺少战马,联军主要以步兵为主,在野战的时候遇到汉军强大的车骑完全不是对手,在战马的冲击下,一群亡命徒组成的乌合之众很容易四散溃逃。
- 诸侯国的汉朝官员对联盟进行掣肘
汉初的诸侯国虽然在封国内拥有很大的权利,能够独自收取赋税、开发山泽之利,但是封国内的官员并不都是自己任命的,特别是管理国政的丞相以及掌握军权的中尉。
比如向景帝上谗言杀害晁错的袁盎,曾经担任过吴相,所以诸侯王实际上在封国受到了相当的制约。
淮南王刘安本来想响应吴楚的叛变,起兵一同攻汉,然而,淮南王丞相却用计掌控了国中的兵权,于是关闭城门自守,从而削弱了联军的势力。
胶西王刘昂在发兵前,第一步是尽杀国中汉朝廷任命的两千石以下官员,防止汉朝官员破坏自己的谋反行为。
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王必欲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之。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 晁错被诛后,七国嫣然成为天下共击的对象
原本,刘濞和众诸侯起兵的理由是诛杀景帝身边的谗臣晁错,可是当汉景帝诛杀了晁错平息诸侯们怒火之后,这些原本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诸侯们,一下子成为了蓄意谋反的乱臣贼子,以至于汉廷诏令一下,天下郡国群起反抗。
- 郡国并行下,各联盟之间孤立无援
我们都知道,汉朝立国便奉行的是封建和郡国并行的政体,所以在各诸侯国之间穿插着汉朝廷设立的郡县,联军长驱直入,很容易陷入粮草断绝,被各地方军队围攻的局面。
吴楚联军和山东联军溃败后,无法回城自守,吴王刘濞兵败后逃往东越寻求保护,因为郡县兵和国内的亲汉官员早已经断绝了这些诸侯王回撤的退路,所以他们没法在战败之后收拢部队撤回原地继续抵抗。
刺史认为:对于起兵时声势浩大的七国联军,实际上只不过是纸糊的老虎,三股势力并没有真正会和到一处,而是各自疲于奔命,最终被汉军分化瓦解、逐个击破,这样一个松散的联盟根本无法撼动汉王朝的统治地位。
本文为【九州刺史】原创,想要了解更多历史知识,就请关注我吧!
1.《3d汉朝立国看这里!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为何草草收场?看汉王朝庖丁解牛之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3d汉朝立国看这里!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为何草草收场?看汉王朝庖丁解牛之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