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宋朝

m宋朝专题之从各类学校的建立到学校管理制度的确立,北宋的教育事业很兴盛

岳麓书院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自古兴盛的王朝不重视教育家。

五代时局纷乱,狼烟四起,教育事业的发展曾一度处于低迷状态,据《文献通考》记载,五代各国虽年年都举行科举,却毫不重视教育工作,以至于:

“多有未曾授业辄解送者。”

也就是出现了很多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便去参加考试的人。

宋朝建立后,结束了五代的乱局,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事业逐渐兴起,由衰转盛。

一,私学的发展和官办书院的出现

私学,也叫“乡学”、“乡校”,顾名思义,也就是民间由私人建立的学校。

北宋初年,私学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五代时,朝廷不重视教育,没有设立官方的教育机构,民间教育机构因此而兴起,并且成为五代时教育机构的主体。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宋朝。

在私学中学习

宋初,国朝新立,时局未稳,北宋朝廷还未完全重视起教育,虽然依照后周旧制,建立了国子监作为国家最高教育机构,但实际上,国子监中并没有监生(学生),此时的学子们读书依旧和五代时一样,在私学中学习。

《宋会要辑稿》中记载:

“是时未有州县之学,先有乡党之学。”

“乡党之学”就是私学,也就是说此时还没有州学县学,只有私学存在。

根据教授内容的深浅不同,私学大致上分为了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专门从事启蒙教育,另一种则是传授经义文章,以备学生参加科举考试。

前者多是小型的私学,而后者,基本上只有大型私学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水平,像这样大型的私学,在当时也被称作“书院”。

不论是小型私学还是大型书院,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由私人建立。私学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朝廷终于开始重视起教育来。

先是有朝廷下旨,任命官员崔颂为“判国子监事”,然后由其领导,开始为国子监招生,并且传授学生知识,这是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的事。

国子监在这个时候才终于真正开始为国教育人才,不过此时的国子监还很势弱,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最开始的国子监,只有七十余名学生。

北京国子监

国子监的学生虽然少,但其作为官方最高教育机构,终于开始招生授课,这毫无疑问是一个信号,什么信号?

那就是朝廷开始重视教育事业的信号。

这个信号一出,各地的地方官员都开始创办学校。

这些学校虽然也称为“书院”,并且就是仿照私学的形式来建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已经是官办学校。

宋初有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这些书院基本都是官员创办,即便有民间百姓创办的,也得到了朝廷官方的大力支持,属于“民办官助”。

从这里可以看出,书院作为教育机构,逐渐得到了朝廷的扶持。

二,州学兴起

官办学院并不等同于州学,但却是州学的前身。

嵩阳书院

《续资治通鉴长编》认为宋代的州学是从晏殊将应天府书院设为府学开始,但实际上,真正开创宋代州学的人,是兖(yǎn)州知州孙奭(shì)。

孙奭在任兖州知州时,曾在孔庙内兴建学舍,纳徒授课,这个学校虽然还不是州学,但是,在孙奭调离兖州的时候,他曾上书朝廷,希望朝廷能为兖州的学校专门配备一个讲书(老师)。

并且希望朝廷拨地十亩给这所学校,用土地税收所得以供学校日常开支,而他的提议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由官员创办,且得到朝廷认同,又由官府派人担任老师,并且朝廷拨地以维持日常开支,这便是宋代的第一所州学。

因为这所州学是开办在孔庙内的,之后各地兴建的州学,基本也按照这个形式,都开办在孔庙内,即便有没有在孔庙内者,也离孔庙不远。

因此,《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也有宋人称:

“本朝国初未建州学,乾兴元年兖州守臣孙奭私建学舍聚生徒,余镇未置学也。”

这是说,在孙奭创办学校的时候,其他州还没有开办此类学校,而这个时间,比晏殊兴办应天府书院要早五年,所以,孙奭应该是第一个办州学的人。

兖州州学办成之后,在宋仁宗时期,州学的创办迎来了高潮,先是应天府书院改名为应天府府学,成为彻彻底底的州学,然后各地都开始纷纷办起州学。

不过这个时候,只有大城镇才有州学,小城镇是没有的,小城镇首先建学的是颍州(今安徽阜阳),在宝元元年(1038年)建立州学,此后,很多小州也相继建立州学。

白鹿洞书院

州学的兴建,说明朝廷已经重视起各地方人才的培养,这为后来建立太学和县学打下了基础。

三、太学和县学的建立

前面说过,宋朝虽然设有“国子监”作为国家最高教育机构,但实际上,真正去国子监读书的人很少,国子监远远没有起到它该有的作用。

《宋史·选举志》记载国子监上课的情形:

“居常听讲者,一二十人尔。”

也就是说,经常上课的,只有一二十个人。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名臣范仲淹实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在这次改革中,范仲淹深感朝廷最高学府的作用远远没有达到,便提议创建太学,改原来用作迎接辽国使臣的“锡庆院”为太学。

因为当时所有州学的教学方法中,以湖州胡瑷的教学方法名气最大,朝廷便专门派人去湖州学习胡瑷的教学方法,太学由此而建,并广招学生。

太学

太学的创办,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扶持,创办之初:

“朝廷拨田土两百余顷,房缗(mín)六七千,入学充用,是时供生员二百人。”《宋会要辑稿》。

也就是说,一开始的时候,太学的学生便有二百余人。

《宋会要辑稿》后又记载,到宋神宗熙宁元年的时候,太学生达到了三百人,后来王安石制定“三舍法”,太学生扩充到九百人。

至于县学,在庆历新政前是没有开办的,在庆历新政期间:

“诏诸路州、府、军、监,各令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宋会要辑稿》

这条诏令是说,但凡有地方学生数量达到了二百人以上,就可以设立县学。

县学的建立,说明教育已经落实到了较小的城镇。

四,宋代学校管理制度“三舍法”的制定与传播。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提议扩充太学生员,并将太学生根据成绩来分为三等,即:外舍生,内舍生,上舍生。

这就是著名的“三舍法”。

学子们在学习

根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初入学者为外舍生,最开始不限人数,在熙宁五年的时候定额为七百,外舍生通过考试可以升入内舍,内舍生人数限定两百,内舍生通过考试可以升入上舍,上舍生限定人数一百。

不过这只是熙宁年间规定的学生数量,到北宋晚期的时候,规定的数量得到扩大,外舍生数量扩至三千,内舍生六百,上舍生二百,外舍生由各地方州学学生晋升而来。

无论是外舍生还是内舍生亦或者上舍生,每日都可以得到朝廷专门补贴的银钱,以供花费。

三舍法最初只在太学中实行,后来各州学也开始仿照太学实行三舍制度,此后宋代的大型学校,基本都使用这样的制度。

结语:

从私学的兴盛到州学建立,再到太学和县学的创办,可以看出,北宋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在一种循序渐进的情况下进行的,上到京师最高学府,下到地方县学,教育机构的设立可谓面面俱到。

现代学生进行拜孔子的教育活动

之所以能这样,一方面得益于北宋朝廷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一些饱学之士,教育工作者的领导有方。

北宋有名的教育家很多,最著名的有:孙奭,王昭素,孙复,石介,胡瑷,晏殊。

这些人对北宋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带头作用。

除此之外,一些改革家如范仲淹、王安石等,对于教育事业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北宋文人墨客也极多,名传千古的亦不在少数,如欧阳修,苏轼,苏辙,司马光,晏几道,柳永,秦观,黄庭坚等等。

而北宋之所以文豪辈出,与其兴盛的教育事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m宋朝专题之从各类学校的建立到学校管理制度的确立,北宋的教育事业很兴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m宋朝专题之从各类学校的建立到学校管理制度的确立,北宋的教育事业很兴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8420.html

上一篇

3d动画宋朝专题之带你看南宋诗人文天祥被俘之后的北征之路3D版,赣江篇(中)

下一篇

qq飞车宋朝看这里!沧桑忧伤的南京!那些写南京的经典古诗词!值得品读!

【m宋朝】专题魏晋南北朝朝到北宋,中国经济中心的大转移

【m宋朝】专题魏晋南北朝朝到北宋,中国经济中心的大转移

m宋朝相关介绍,秦汉以来,无论是我国的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都集中在北方,秦朝时期围绕西安,后期逐渐将西安转移到洛阳地区。特别是在五代十代时期,北方五代连续战争不断,南方多国并举,局面稳定,没有大的合并战争,这与南方经...

【m宋朝】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m宋朝】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m宋朝相关介绍,宋元时期,长沙市从马楚国的都城下降到地方行政治理所,其规模和格局也随着军事、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长沙城到宋以后,在建制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将长沙县划出5个乡,湘潭划...

【m宋朝】专题忽必烈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南宋,反而转头征讨大理?原因很简单

【m宋朝】专题忽必烈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南宋,反而转头征讨大理?原因很简单

m宋朝相关介绍,高论金之前发表的《斡腹之谋和元跨革囊:“出没恍惚、不可端倪”的忽必烈征大理》中提到: 忽必烈征大理是蒙古汗国统治者创造性地采取万里跃进、出奇制胜、大禹会、大浦委的军事决策落地,最终占领和控制大理,在南...

关于m宋朝我想说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关于m宋朝我想说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m宋朝相关介绍,宋元时期,长沙市从马楚国的都城下降到地方行政治理所,其规模和格局也随着军事、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长沙城到宋以后,在建制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将长沙县划出5个乡,湘潭划...

m宋朝,干货看这篇!忽必烈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南宋,反而转头征讨大理?原因很简单

m宋朝,干货看这篇!忽必烈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南宋,反而转头征讨大理?原因很简单

m宋朝相关介绍,高论金之前发表的《斡腹之谋和元跨革囊:“出没恍惚、不可端倪”的忽必烈征大理》中提到: 忽必烈征大理是蒙古汗国统治者创造性地采取万里跃进、出奇制胜、大禹会、大浦委的军事决策落地,最终占领和控制大理,在南...

m宋朝,干货看这篇!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m宋朝,干货看这篇!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m宋朝相关介绍,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 (农历露月初九),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起义军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 北宋宣和二年(1120)至四年,方腊率领两浙农民,...

【m宋朝】专题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m宋朝】专题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m宋朝相关介绍,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农历正月初九),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起义军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 北宋宣和二年(1120)至四年,方腊率领两浙农民,为反抗宋王朝腐败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北宋末,...

m宋朝,干货看这篇!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m宋朝,干货看这篇!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m宋朝相关介绍,宋元时期,长沙市从马楚国的都城下降到地方行政治理所,其规模和格局也随着军事、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长沙城到宋以后,在建制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将长沙县划出5个乡,湘潭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