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朝的士大夫阶级,那真是铁骨铮铮,名望在外。
尤其是明朝晚期的东林党人,怼天怼地怼皇帝,一言不和就上奏,气得皇上只好祭出廷杖和诏狱的大招,才能勉强镇住场子。东林党人等明朝士大夫虽然屡次触怒皇上,但这份不惧皇权,敢于发声的文人风骨也让士大夫们收获了不少粉丝。谁知明朝灭亡后,以东林党魁钱谦益为首的一众士大夫,却一反当初的气节凛然,转而向清廷屈膝称臣,惊得无数粉丝忍不住在心里直嘀咕:
士大夫们那么有风骨,为何国破后那么多人选择降清?
01君王死社稷
其实,明朝的士大夫阶层降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是单纯的背主求荣,叛国降敌。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大军浩浩荡荡杀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无计可施,只得亲手斩杀公主,逼死妃嫔,准备全家以死殉国。
有道是虎毒不食子。当昭仁公主与长平公主先后倒在血泊里后,崇祯无论如何狠不下心再处死几名年幼的皇子。于是,他让皇子们换上平民的衣服,并安排亲信送他们出城。
几名皇子跪下与崇祯行礼告别,崇祯心知此番一走就是永别。他看着年幼的孩子们,强忍着泪水说道:“你们怎么这么倒霉,偏偏生在帝王家呢。今天你们是太子、王,城破后,就是小民了。各自逃生去吧,记住喽,出去看到做官的人,老者当呼为老爷,幼者呼为相公,或称为长兄。看到文人,称呼为先生;呼军士为户长,或称曰长官……”
说完,崇祯挥挥手,看着孩子们消失在宫门尽头。他转过身,惨淡地笑笑,一步步走上了景山,留下一段君王死社稷的血色传说。
崇祯之死,彻底激起了明朝军民抗击李自成的斗志。关外的清军马上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联合吴三桂一起杀得李自成落花流水,而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满清八旗席卷而下,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北京城。
至此,明朝的都城实际上已经落到清军手里,但清军统帅多尔衮实在太会做人,他进京后率先抢占舆论至高地,快速发布安民告示说:我们清军这次入关,是为了替崇祯皇帝报仇。我们要杀的只有李自成一个人,大家为官的还能接着做官,为民的还能安居乐业,我们清军是绝不会害大家的。
一篇锦绣文章洋洋洒洒,忽悠着明朝军民俱都对清军有了几丝好感。这时多尔衮又继续发动舆论攻势,宣传清军是汉人吴三桂“借”的,还保证会厚葬崇祯皇帝。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明朝的官员们或许是真的想替崇祯报仇,也或许是找到了充分的理由说服自己跳槽,总之,不少明朝士大夫纷纷归顺清廷,准备借清军的手除掉李自成,上替君父报仇,下为自己谋个出路。
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促使清军迅速坐稳江山。而这一古今罕见的权力混乱期,也让明朝士大夫一边安慰自己忍辱负重无损气节,一边心安理得的向清廷屈膝。
02留头不留发
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多尔衮深知唱戏要唱全套的道理。取得了明朝士大夫支持后,多尔衮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一边表示出对崇祯的极度缅怀,一边加紧收集人力物力等稀缺资源。
一时间,就连东林党魁钱谦益也一边喊着水太凉,一边加入了多尔衮的阵营,弄得清军一方人才荟萃俨然明朔正统,闹喳喳又内讧的南明小朝廷反而看着像乱党。
但光是这样还不足以凸显多尔衮的演技,为了尽一步消除人们对清军的敌意,多尔衮还命令满清八旗必须对百姓秋毫无犯,否则一律严惩。
恰在此时,有三名清兵私自外出打牙祭,杀了百姓一只狗分而食之。狗主人看了多尔衮的命令后,将信将疑的去告发,结果多尔衮立刻将杀狗的士兵处死,另外两名士兵被罚打了一百鞭子外加贯耳鼻游营示众。
消息传出,“中原人士莫不悦服”,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后来多铎率军一路南下时,南方民众自发的抵抗明显弱了许多。
清军就这么轻轻松松的饮马长江,而被占领的江南地区百姓竟然对清军的敌意极少,有些地方甚至还表现出了友好态度。
比如清军到太仓时,“民香花迎之”,而苏州的百姓也表现出对清军的欢迎,他们推荐了代表拿着黄旗线香到清军大营纳款,以示臣服。
江南百姓喜迎清军入城时,清军却也做到了军纪严格,特别是当清军攻下明朝旧都南京后,还专门传示百姓“不杀人,不剃头,照常乐业”。
如此“友好”的清军,也换来了南京民众兴奋地在自家大门上挥毫写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可惜,江南百姓和明朝的士大夫们不知道,他们心目中的“仁义之师”,即将撕下和善的伪装,露出可怕的本来面貌。
1645年6月15日,多尔衮眼看大局已定,不顾此前友善的承诺,悍然颁布严厉的“剃发令”,要求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仅仅一个月后,可怕的“易服令”也带着狞笑而来,那上面明晃晃写着: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一时间,天下大哗。汉人们高呼着“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与满清展开殊死搏斗。扬州三屠、嘉定十日等惨案接连上演,那些投降清军的明朝士大夫,也随着满汉关系恶化风评大变,成了百姓眼中毫无骨气的变节小人。
但此时明朝士大夫们已然无法回头了。南明小朝廷如泥菩萨过河,天下大半江山落入清军之手,士大夫们无处可去,唯有自尽与留在清廷两条路而已。
降清已经是降了,不管士大夫们是真没看破多尔衮的伪装也好,借机苟图衣食也罢,这名声都是同样的臭大街,纵使立时自尽,也是洗不白了。
正因如此,明朝士大夫们只能一条路走到黑,继续顶着个“贰臣”的臭名声在清廷混口饭吃,至于气节风骨云云,那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久到士大夫们早已忘了它。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参考资料:《明史》、《野史无文.卷三》、《略述多尔衮进京后的招降安抚与京城局势》
1.《17课明朝的灭亡优质课视频,干货看这篇!明朝的士大夫那么有风骨,为何国破后那么多人选择降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7课明朝的灭亡优质课视频,干货看这篇!明朝的士大夫那么有风骨,为何国破后那么多人选择降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8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