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古代和现代,深入挖掘你不知道的河北历史,你好,我是“清史军”。我会关注“清史馆”,每天给你带来新鲜有趣、充满干货的历史故事。
明朝建立后,北方的蒙古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北部边境不宁,这就让朱元璋在境内大力养马以培养骑兵,为将来的战争做准备。
朱元璋在分析总结了前代经验后推出了官牧加民牧的形式,达到了充实骑兵战斗力的目的。
明朝管理马政的机关依然是太仆寺,始设于洪武六年,地点在滁州。到了洪武三十年时,在北平、辽东、山西、陕西等处都设置了太仆寺的分属机构。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定都北京,民间养马的模式推广到了河北地域。永乐十年时,朝廷定顺天、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永平八个府的士民计入喂养、孳生马匹的范围,这种马称之为户马。
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发展,北方的马匹一度达到了89万之多,足以应付前线战事。最初北方省份经历明初战争后变得地广人稀,饲养马匹还不是问题。但因为人口滋生和人均耕地数量的减少和马匹的不断增加,让让老百姓养马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朝廷也不得不对养马政策做出了调整。
明成祖画像
永乐十四年时,朝廷改北方的人户以五名男丁养马一匹,并免除养马户一半的粮草赋税,提升百姓的积极性。同时,为了进行有效管理,明成祖规定每十匹马设群头一名,每五十匹马设群长一名。
当时还有京府寄养马的佥派制度,在弘治六年时,朝廷规定每五十亩地领儿马一匹,每百亩地领马一匹。马不同于一般牲口,需要吃精饲料才能长得膘肥体壮。养马所需的豆类植物和秸秆、青草、饲料都得从耕地里出。但是因为各地耕地肥力不同,在规定养马田亩数时有很大差别。晚明时期,顺天府下辖的26个州县寄养每匹马的耕地亩数,最多的可以到655亩,少的则只有65亩。这么巨大的差别也就给了基层官员、胥吏们营私舞弊的空间。
15世纪中叶,京畿的不少牧马用的土地被豪绅侵占。地方的大小地主又圈占土地改做烧砖窑,让养马民户苦不堪言。到了成化末年,中央做出了不适合做耕地的土地来牧马,尚能耕种的土地来开垦的规定。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为了增加税收不断开垦新的土地,原本用来养马的土地大为缩减。明孝宗弘治年间,北方三省的马匹数量极多,但是河北境内用来牧马的土地比例却不高。这其中比例最低的顺天府只有20%,河间府的比例是60%,大量散养在民间的马匹没有足够的草场,这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明孝宗画像
而且,马匹比较娇贵,朝廷希望民户能精心喂养,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很多民户自己头上无片瓦,碰到下雨天都不避风雨哪还有本事给马来搭棚?马匹暴露在野外必然要受寒暑侵袭还有各种蚊虫和传染病的滋扰,这就导致了马匹健康受损,直接影响质量。
马需要在凉爽且有大片草场的地方才能好好生长,但是河北地域冬冷夏热又没有足够草场。有的地方地势低而潮湿,根本不适合养马。气候不好再加上牧场不足,导致了大量马匹死亡。每到这时候,民户还得照价赔偿,让很多家庭不得不卖儿卖女,走向了破产的境地。
最可恶的是如果马匹活着到了军队中服役,如果中途遇到了马匹病死或累死的情况,军队还有追赔的权力。如果是自己管理不善救助不及时造成的损失,兵士自己不承认,那这笔沉重的负担就又会转嫁到老百姓头上。
虽说明朝马政在200多年时间里进行了多次调整,但是最终也没有成为挽救王朝灭亡的命运。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1.《明朝的养马政策:河北是“重灾区”,很多百姓因此破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明朝的养马政策:河北是“重灾区”,很多百姓因此破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