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大664篇文章]
01
继续:
卢海文工商备份——丝绸川百货公司
卢海文工商备份——酒业
卢海文工商备份 3354酒业
老海曼工商备份——刺绣服装(雕塑刺绣)产业
卢海文工商备份 3354张义业
卢海文工商备份——南北商品业
卢海文工商备份——糕饼业
老海曼工商备份——桔子蛋糕产业
卢海文工商备份 3354刘蜀业
02
银楼业
民国上海保诚银楼(资料来源:互联网、裴多曼,与文内容无关)
咸丰年(1851 ~ 1861年),陈清银今天在西门路开设了陈顺兴银楼(陈德纯银楼),是海门银楼业的始作俑者。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海门银楼有12家,当时以卖金首饰为主的资金浓厚的称银楼,以卖银首饰为主资金薄弱的称银店。
银店往往只店主一人自己手工操作,还挑担、行贩农村,行话称“出包”,一般来说,都是前面店铺后面工场。
首饰制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模型浇版,一种是手工打制。
抗战前,海门银楼业最有名的是“丁珍兴”、其次是“宝成”,资本均在万元以上。
“天宝成”、“姜宝顺”等又次之。
至于“方九霞”、“万年”、“杨庆云”、“张德顺”、“陈天顺”、“余天宝”等又等而下之。
“丁珍兴”店主丁可辅,约在光绪中叶在闸头开一小金铺,到20世纪30年代初己成为同业中最大的银楼,资产达一、二万元。
并在十字街北买得门面楼房二间,作为分号,经理是女婿王满贵,总、分号均设有工场,分店于1941年被日军焚烧,抗战后重建,改称珍兴商场,柜头租给个体商贩经营。
丁可辅死后,其子丁芹波继之。
“宝成”为路桥方勋琴与本地丁铭西等合伙,开设在东新街口,资金亦在万元。营业与丁珍兴不相上下。
“天宝成”是黄岩黄仲卿等合伙组织,资金约二、三千元。
“姜宝顺”乃姜福斋与栅浦苏明海合伙,苏明海负责业务,姜福斋出资本,店址在闸头,当时资本白银200两,黄金10两,经营中如遇资金临时需要,由姜福斋支垫(姜福斋乃姜源顺酒坊老板,实力雄厚)。
“方九霞”开设在宝成银楼隔壁,资金约千元左右,店东是黄岩人。
其他如开设在吊桥头的“万年”,店主陈云秀;开设在城门头的“杨庆云”,店主李文华;开设在北大街的“张德顺”店主陈公庭,开设在“万年”东边隔七、八间的“余天宝”店主余小梅;还有西门“陈天顺”,白菜巷口李姓小银店等。
▲晚清民国知名的老银楼(来源:网络,仅为配图,与文内容无关)
银楼须有高度的信誉,制作黄金饰物,除镌上店号,还须镌“足赤”印记;银质的则镌“纹银”印记,以表明保证质量。
镌有“丁珍兴”印记的金首饰,在上海、宁波银楼业中亦认可当时的制品,可分三类。
第一类是金足赤制成的戒指、手镯、耳环、项链、脚镯、锁片、钗簪,那时盛行戒指、耳环、手镯之类,项链较小。
第二类是用银制的饰物。
第三类是银制成的用品、礼品。
20世纪30年代后,婚嫁时送银盾之风兴起。此外还有神盔、风冠,是神庙用的,制作精细,一般都要技术高超的工人制作。黄金的价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1917~1918年),出现了银贵金贱的现象,海门市面上的黄金价格跌至每两(小两)22~24元,银楼营利虽受损失,但黄金贬值,金首饰相应低廉平时想买金首饰而买不起的人,也去买首饰了,银楼业务反而好起来。
到了1923年,黄金价格升至每两(小两元。抗日军兴,国民党政府规定黄金要归国有,银楼业务一落千丈。
1941年4月19日日军登陆海门,银楼全部停歇。
抗战胜利后,银楼业有了复兴。
1948年5月,《海门金融业名录》中有天宝成银楼(池衡)、宝成银楼(黄鑫)、万年银楼(陈云秀)、丁珍兴银楼(丁芹波)等,以后由于通货恶性膨胀,法币贬值,金价一日数变。
市民为保持币值,纷纷购买金银首饰,而商人都以掌握金银为保值手段,银楼一度又有了发展,迄止解放,尚有银楼八家。这时银楼由专营首饰转而兼营黄金条块等。未完待续......
扩展阅读:
周承训和他的《桑榆吟稿》、《椒江工商史》
莫道本土无文化,用心发掘鸣天下!
【“椒江文艺志愿者协会”招会员】
-END-
【文字:周承训、《椒江工商史》,文字有修改】
【图片:网络、百度百科等】
【整理:里长】
【里长整理 若要转载请找“里长”授权】
1.《上海清代银楼看这里!老海门工商百业⑩——银楼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清代银楼看这里!老海门工商百业⑩——银楼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2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