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不谈牛和狗,我们先读一首诗吧。
本来一片寂静
伸手戳一下手指
层层海浪散去
天空有多大,圆圈有多大。
本来就是平静的水
扔石头种子
掀起了涟漪
水有多大,圆圈有多大
不管你有多大。
石头,只到水底去。
去幽谷
去幽谷最深的围墙下
一张纸,一支笔。
在外面围成一个圈
纸有多大,圆圈有多大
纸没有尽头,圆圈没有尽头
撒沙子就是星星
没有神
宇宙,淘气的孩子。
就这么玩的。
上面这几段分行文章像诗而不是诗,是个人的一点读书心情
开球时,冲天的那根手指属于老子,那颗颗粒被扔进净水里,引起涟漪的石崽为《道德经》。
面对一本《道德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个人的独特理解,但往往不明确、不明确,也就是说,好像是几千年来别人说了一万遍的老话。
如果在内心深处用诗歌表达这种情感,就像是与别人不同的独特阅读感觉一样。(莎士比亚)。
中国是市的国家。在这个国家,大家都是诗人。从三四岁开始就能出口的是千百年前的诗句。就连用郭德纲这样的脱口秀才华骂人都是平平的辞藻。(莎士比亚)。
120集的《红楼梦》,说起来是小说,但里面藏着一两首诗,连大字都不懂的刘姥姥进入大观园自谋酒席也能脱口而出响当当的少校。读完整本书,能完全写下的诗句不能超过一百句,其中有刘姥姥
刘姓
刘姓
饭量像牛一样大
吃一只大母猪
不抬头
刘姥姥说了这几句话,是不是气势如虹的中国诗?一定要输给唐李白,输给“床前明亮的月光”吗?
如果我们觉得刘姥姥的脱口秀太土了,登不上中国诗的舞台,请看下面这段话。是诗吗?
天地迟钝
以万物为草绳
成人
以百姓为草狗
天地间
那个犹他在旁边
空虚不屈
走动着出去
话多,穷
总比防守好。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给你“刘姥姥”,你嫌外表高雅,劳动人民低俗,真给你硬货,你的牙齿也不好,乱,叫懵圈。
中国的文字是这样的,从哈里发到阳春白雪,优雅而粗俗,这位老子《道德经》第四章,把它横着摆放。
“天地无情,一切以草狗为圣人不友好,以百姓为草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它就是一段不给你注解你就看不懂的经文
如果把它像上面那样竖着分段排,不管你读不读得懂,它都像是一首古老的汉诗
在前一篇读老子第三章的时候,我们说只需读第三章的前面两句:“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后面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属于老人家的磨牙,不读也无妨
这第四章也是如此,读明白了前面两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后面的“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基本就是废话
《道德经》第四章
惊雷乍现,开篇便放出两句天下狠话: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意为:
“天高地厚,却绝无仁爱之心,视万物如草狗;圣人在上,绝无仁慈之心,视百姓如草狗”
大义不道!惊世骇俗!石破天惊!
天不仁,谁仁?天不仁,何以包罗万象?
地不仁,谁仁?地不仁,何以厚德载物?
圣人不仁谁仁?圣人不仁何以为圣人?
这书是不是印错了,没错!
是不是你把书读反了?没读反?
字没印错,书没读反,天地圣人怎么就成了不仁不义之流?
是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天地和圣人都是大仁大义。这,是孔子孔教儒家的观念,在老子道德经里,白纸黑字写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懵,直接懵,这是个什么说法
待我用一首诗来为你解说这个老子独特的思想:天地不仁
诗说老子•天地不仁
“把你当狗是抬举你”
你只看起来像狗
没心没肺,没血没肉
其实是一把没骨头的稻草
把你扎成狗头狗脑
只为一场祭祀
祭台上贡有牛头马面
那边还备有羊羔美酒
与你无关
你们这些上不了台面的草狗
只在两边站站,跑一回龙套
用完就一把火烧掉
别哭,别闹,別觉得委屈
别以为只有你是草芥
你,你,还有你,这些尘埃
造化绝不把你当东西
天地圣人如斯说
我不是人,一视不仁
这样一首诗读下来,读懂了老子的“天地不仁”吗?如果还是不甚了了,没关系,我再举例打比方,来解说一下这个“天地不仁”
天地万物相克相生,该死的死,该生的生,天地自有天地的规律,他不会因为你这棵小草要死了而发仁慈之心去救你,那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天地就在那里看着万物生生死死,这就是“天地不仁”
同样道理圣人眼里,百姓就像祭祀场上的草狗一样,该干啥就干啥,生生死死与圣人无关,圣人面对百姓,是运动场上的“裁判员”,态度中立,不偏不倚,绝不违背“一视不仁”的原则,厚此薄彼
不违背“一视不仁”的原则,厚此薄彼
不违背“一视不仁”的原则,厚此薄彼
不违背“一视不仁”的原则,厚此薄彼
重要的话说三遍,如果再说不清“天地不仁”和“圣人不仁”,我承认,我失败
如果你从老子这几句话里,不光读出了“不仁”的道理,还读出了深层次的“为什么不仁”,那你真是读书的高手
其实,老子在这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里,已经回答了“为什么不仁”。那就是天地和圣人都是裁判,他们必须坚持“一视不仁”
老子的理论里没有“一视不仁”这个概念,翻遍《道德经》,你找不出这四个字来,老子用的是“守中”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在《道德经》后面的文字中多次出现
守中,就是坚守中立,不偏不倚,不过不及,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快不慢,老子用两个字把它写成“守中”,现代哲学用一个字把它说得更清楚:度
不仁,守中。四个字,就是此章的内涵
因为守中,天地圣人不能仁慈,这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因为天地不仁,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守中
这是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其实,仔细读来,前半部分已经把“守中”说了出来,后面的风箱举例说明等等,基本上是“人老话多”的废话
特别好玩的是老子在自己废话一通后,反而落下了“多言数穷”四个字
啥意思:你别废话
……
1.《【草狗】再牛,也是一只草狗;天地不仁,废话少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草狗】再牛,也是一只草狗;天地不仁,废话少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39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