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张昌)植物在自然界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许多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避难所,人类的生存也暂时无法摆脱。(莎士比亚)(美国电视剧《Northern Exposure》)。
不少植物美丽的外表之下,隐藏着可怕的毒素。小朋友在观看常见的银杏果标本。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11月17日,北京自然博物馆“特立‘毒’行——探秘有毒植物”展览开幕,重点介绍断肠草、罂粟、颠茄等40多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毒植物,同时讲解有毒植物的毒性来源、致毒或致病机理,以及如何科学利用、变害为宝等知识。展览展期至12月12日,公众可免费参观。
“有一次我在逛展厅,看到一个孩子指着一张照片,上面是一只虫子在啃咬苹果,一部分果肉氧化变成了红褐色,‘这个有没有毒?’他问妈妈,但小孩的妈妈一脸为难。我就想,能不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展览策展人、北京自然博物馆科学研究部副研究员刘海明解释了自己的布展动机。
他介绍,植物的毒性大概分成了几大类,有的是根有毒、有的是茎有毒、有的是液有毒,还有的是整株植物都有毒,典型的例子是夹竹桃。“这个展览的主旨,就是科普知识,帮大家识别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植物安全。展出的40多种植物,建议大家尽量别碰,如果真的想吃,一定控制量。”
其实人类很早就和有毒植物打起了交道。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饮毒自尽,喝的是毒参的汁;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修士给朱丽叶能帮助睡眠的药水,是用颠茄的浆果制成。东方也有类似的故事,传说神农氏尝百草,就是因为误食断肠草而死。《本草纲目》记载:“断肠草,人误食其叶者死”,其中的“断肠草”就是马钱科的钩吻。
有毒植物颠茄的标本。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此次展览,有图文并茂的展板和丰富的植物标本,还辅以了动画视频和互动多媒体游戏,帮助观众丰富科学知识、提高辨识有毒植物的能力,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新京报记者 张畅 摄影记者 浦峰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杨许丽
1.《【有毒植物】断肠草、罂粟、颠茄⋯⋯北京自然博物馆揭秘40多种有毒植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有毒植物】断肠草、罂粟、颠茄⋯⋯北京自然博物馆揭秘40多种有毒植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2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