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桂林市兴安县幕川乡的人们一定会被青青的山、碧蓝的水、举目可见的白果树、芬芳的土油车和朴素的民风吸引。
一旦你进入了这块土地,不出一餐饭的功夫,就会听到:“漠川有三大”。“三大”指的就是当地人引以为骄傲的大桥、大树和大墓。说到大墓,并不是漠川所有的墓都很大,而是特指清代陈克昌夫妇的合葬墓。这座墓确实大。它占地十多亩,若论形制和规模,已经与桂林明代的靖江王陵一般。
陈克昌夫妇墓于清代光绪十九年(1894年)修造完工,距今有一百多年了。陈克昌有两个儿子,但都在他过世之前先后死去。孙子陈秉彝由陈克昌抚养成人。所以,这座墓是孙子为祖父所建的。
墓地座落在漠川乡政府所在地、榜上村的坡地上。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人去世之后,其墓地是要按风水去择址下葬的,该墓也不例外。背靠平缓的土岭,这座大墓如同一个巨人稳座在大椅之上。放眼望去,左岭连绵象青龙,右山雄姿似白虎,前面远方正对元宝峰,确实是一方难得的风水宝地。
大墓曾经遭受破坏,但前些年,漠川乡将被破坏部分进行了修复。
如今,坟墓后面是石碑组成的后屏,屏中为墓志铭,两边是一些赞美诗。墓志铭记载了陈克昌祖孙三代的事迹。
铭文中讲到:陈克昌的祖上世居漠川江西营,他自幼聪颖, 身材魁梧,悟性极高。祖父以农业起家,让陈克昌读了几年书之后,就要他子承父业从事农耕。可是,他不愿干农活,感叹要干一番事业。兄弟们见状,问道:“你有志搞事业,为所欲为,不耕田又干什么?”他笑答到:“我的志向是经商,然而好的策略比较容易致富。”于是,兄弟们商量,让他“易农而贾”,经商做起了生意。结果一年下来,他一人的收入就胜于农家的十人。从此之后的数年间,陈克昌就“居奇善贾,百货流通”,成为地方富商。当地人竟称他为中国古代商人的圣祖陶朱公。
事业成功后,陈克昌便娶妻育子。原配夫人程氏生有二子。长子陈玉麟有勇力、好武艺;次子从小读书,功名未成,早亡。程氏嫁给陈克昌后非常的勤俭,俱有“敬姜遗风”。敬姜是春秋后期的人,一生勤俭。尽管家中已经满门高官,敬姜却不愿意坐享荣华,仍旧像普通百姓一样时时坐在纺车前纺纱,还不时的教育儿子要勤俭治国。无奈,程氏三十岁不到就去世了。之后,陈克昌续唐氏为妻。唐氏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贤内助。自从她嫁进门,陈家“资财日裕、家道大兴”,只经营20年就富甲一方了。
家境好了以后,陈克昌的本色不变,仍旧是“性甘淡 、布衣蔬食”。他平日里喜好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乡亲,修路架桥等善事都积极参与,捐款从不吝啬 ,还很尊重读书之人。
鸦片战争之后,土匪四起。陈克昌父子办起团练,并大量捐款用于打击匪盗。当地土匪对他恨之入骨,用火烧毁了他的家。于是,陈克昌把宅基地让给兄弟,携妻迁居到榜上村。
1855年,陈克昌长子陈玉麟奉上级命令,去灌阳县一个叫盐塘的地方剿匪,不幸殉难。第二年,县城失陷,各乡都遭受蹂躏。惟有漠川乡因练丁强悍、守隘严防,才免遭其害。然而,时间一长,练丁经费支出有了问题。陈克昌就独自出钱招了几十个瑶族青年学枪习炮,日夜严防,终于保得一方平安。
县城收复后,兴安上奏朝廷要建“忠义祠”纪念那些死去的勇士。待时局平稳,陈克昌把心思放到孙子陈秉彝身上。虽然请师教育,无奈连年兵灾、功课多荒,陈秉彝参加科试落第。陈克昌见科举之路行不通,就出钱为孙子捐了一个官。“捐官”,就是士民向国家捐资纳粟以取得官职。史书中有记载:“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到西汉时,捐官则形成制度。唐、宋、元、明各朝代都有捐纳。清朝,此风最盛,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它和科举制度互相补充,一部分人通过科举考试做官,一部分人通过捐纳制度做官。
孙子外出赴任当官后,陈克昌在家“弹琴垂钓,顺养天和,六十有五以寿终”。
陈克昌去世后,陈秉彝从南海赶回守孝,并将祖父与其原配程夫人合葬在乌泥江(漠川河)旁的山坡上。三年孝满,陈秉彝捐升通判到云南任职,后辞官回家养亲教子。1888年,陈秉彝升官,陈克昌也被朝廷赠封为通奉大夫,程夫人则被赠封为二品夫人。皇封诰书下来后,陈家立即招聚工匠、准备材料、兴建大墓。费时4年,大墓才得以完工。
大墓建成后,设有恩门、恩殿、和享堂,规模宏大。墓前神道两边有石人、石羊、石马、石狮等石像生。依照清律,是要有二、三品以上官职的人,才可在墓前置三对石马、石羊、石虎。而陈克昌夫妇的大墓,不但多了一对石兽,还有一对只有帝王陵才拥有的石翁仲(石人)。不仅如此,这座大墓还建了望柱(华表)。这可是封建社会里皇权的象征。大墓的主人虽说不是皇亲国戚,但也许是有了诰封就沾上了“皇气”。
墓前诰封石碑顶部的正龙浮雕,高高在上、双目有神,颇具龙威。石碑两边各雕一条游龙作护卫。石碑下为赑屃(石龟)。传说中,赑屃是“龙生九子”中排列第一位的儿子,因为力大、能负重所以常常作碑趺之用。也许是这诰封碑过于高大,它不同常见的赑屃那样立在地上高昂其头,而是平卧在地面上。石碑上的诰文,是当时翰林院的陈凤楼所撰。有关资料显示,陈凤楼是四川双流人,曾在广西为官,光绪十四年为兴安知事,后为理泗城知府。他善于工书,笔法逼似欧褚,书法作品实属佳品。主墓碑上还有很多石雕,这些动物都雕刻得活灵活现,花草植物表现如生。放眼看去,这座大墓就象一个小型的石雕展览馆。
品读大墓如同品读一本小型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是规模大、石雕精美,还为现在的人研究当时的历史事件和地理提供了文字资料。借助这座大墓,人们更多的了解到清朝的制度,传承了尊老爱幼、勤俭持家、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
来源丨灵渠资讯
1.《【广西石龟】形制和规模已与明代藩王陵相当!桂林这个乡有座古墓,真的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广西石龟】形制和规模已与明代藩王陵相当!桂林这个乡有座古墓,真的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42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