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偶交配、生儿育女是众所周知的生物本能,是生物界后代繁衍不可缺少的过程。
在光怪陆离的自然界里,各种动物的求偶方式、交配形式多种多样、各有奇趣。总体而言,无论对于人还是绝大多数动物来说,交配都称得上是一次充满“浪漫”和“温馨”的过程。可是你知道吗?在昆虫界,有时候一次“浪漫”的交配过程,却有可能丢掉生命。据说,螳螂在交配过程中雄性螳螂会被正与之交配的雌性螳螂一口吃掉,也有人说母螳螂只有吃掉公螳螂才能繁殖后代。
那么,母螳螂真的会“狠心”吃到自己的“老公”吗?预知真相如何,且看春哥讲述螳螂那些事!
母螳螂吃公螳螂是普遍现象
螳螂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属攻击性极强的肉食性昆虫。早在1658年就有螳螂交配过程中吃掉配偶的记载,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好奇心。在后来的《昆虫记》记载中,法布尔详细记载了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的过程,并将原因归为昆虫繁殖后代的必要行为。
近几十年来,根据科学家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母螳螂进食公螳螂确实是一种普遍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母螳螂都会吃掉“老公”,根据统计数据,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的比例大概为30%左右,另外70%或因为压根没有兴趣吃“老公”,或者因为自己行动太慢让“老公”侥幸逃脱了。而母螳螂吃掉老公的场合大部分是在交配前后或交配过程中,其余时间几率较少。
昆虫记
要知道,螳螂群体的性别比例不同于人类的1:1,螳螂雄性和雌性的比例为3:7,典型的“女多男少”。这种情况下,雄性螳螂在选择交配对象时是处于绝对优势的(物以稀为贵嘛)。
当夏季到来时,处于发情期的母螳螂一般会散发出费洛蒙来吸引公螳螂的注意,公螳螂就会迎着气息来到母螳螂的身边进行交配。这时候,公螳螂如果选择从正面扑过去,则大概率是被一口吃掉的(发情期的螳螂惹不起)。有经验的螳螂则会选择母螳螂不留神的时候猛蹿过去飞到它的背上,并用前爪束缚住母螳螂的身体,这样情况下母螳螂的“大刀”转不到背后,自然而然就伤不到自己了,公螳螂这时就能随心所欲的从后方进行输出了。
下面一张图就是“聪明”的公螳螂选择的交配姿势:
螳螂交配
值得一提的是,螳螂交配时间短则2~3小时,长则6小时,不可谓不持久。如果这一段时间内公螳螂没站稳或者没抓紧母螳螂的“大刀”,十之八九是会掉下来被母螳螂吃掉的,真是应了那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下面一张图就是交配过程中公螳螂掉以轻心的“翻车案例”:
有人说了,公螳螂咋活的这么卑微呢?难道母螳螂在啃食自己时不能选择逃跑吗?
没办法,自然界中公螳螂的尺寸远远小于母螳螂的尺寸,公螳螂约为母螳螂的一半大小不到,属于螳螂种群中的弱势群体,这时候的公螳螂不是不想反抗,现实情况是公螳螂越反抗母螳螂吃的越兴奋。
螳螂交配过程中必须要吃掉公螳螂吗?
最初,人们认为母螳螂只有在交配期间吃掉公螳螂才能繁殖后代,如果不能吃掉公螳螂的话是无法完成受精过程的。那么,这种说法可靠吗?
为了找到事情的真相,在1984年,两名科学家斯克和戴维斯做了对比实验。他们将螳螂分成甲乙丙3组,其中甲组的螳螂连续7天未曾进食,母螳螂和公螳螂均处于高度饥饿状态;乙组的螳螂3天未曾进食,母螳螂和公螳螂均处于中度饥饿状态;丙组的螳螂每天正常进食,食物取之不尽。
然后他们把3组螳螂放置到实验室里让其自由交尾(也就是为了繁殖而做出的不可描述的动作),为了营造更接近真实的自然环境,他们把实验室内的灯光调暗,人不在旁边观看,而全程用摄像机录像。
根据摄像机的记录,在持续几天的记录中,充分进食后的甲螳螂进行了超过30次交配,而这些交配过程中从未发现母螳螂进食公螳螂的现象;
处于中度饥饿状态的一组螳螂只进行了不足10次交配,在交配过程中及交配后母螳螂一般会吃掉公螳螂;
而处于高度饥饿状态的一组螳螂则大多数无心交配,大多数公螳螂被母螳螂捕食,记录过程中只发生了3次交配。
这一对比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第一,对于母螳螂来说,进食比交配更加重要。
第二,螳螂交配过程中并非必须要吃掉公螳螂,也就是说,吃公螳螂并非是交配的必要条件。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公螳螂生命无虞。
母螳螂吃公螳螂的真相
原因一:交配后的母螳螂需要进食补充营养
从上面的对比试验我们可以看到,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的原因很纯粹,那就是进食。
那么,为什么母螳螂进食公螳螂更易发生在交配过程中呢?一方面是因为交配过程费时费力,我们前面讲到,螳螂的一次交配时间最少2个小时起步,可想而知,交配后的两只螳螂是有多么饥饿。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母螳螂产下的卵鞘非常大,这个卵有多大呢?看下面一张图就能有个直观的感受,这个卵鞘已经超过了公螳螂的身体尺寸。
卵鞘
母螳螂要在交配后产出这么“庞大”的卵鞘,必然会消耗很多能量,必须补充更多的营养才行,但交配后的母螳螂往往体力虚弱无法捕捉其他昆虫,眼前与之交配的公螳螂则成了进食的最佳食材。
于是,母螳螂交配过程中啃食“老公”的神奇一幕就如此顺利成章的上演了!
当然了,公螳螂沦为“老婆”口中的大餐,其实一点也不冤枉。
一来,母螳螂需要在交配后独自一人承担分娩和养育后代的职责,想想就很辛苦。但凡有点良心“疼爱老婆”的公螳螂就会带点蝗虫啊、青虫啊等大餐来讨好“老婆”,“老婆”吃的开心了交配过程也愉悦,交配后自然也不忍心吃掉这么“疼惜”自己的“老公”。哎,可谁知这些公螳螂都是“负心汉”,气急败坏的母螳螂不吃你吃谁呢?
二来,螳螂相对于其他蜘蛛等昆虫,还真是一道营养丰富的“人间美味”。要知道,螳螂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均属于优质蛋白质,体内氨基酸含量更是达到了总重量的64%。而且,螳螂的体脂以不饱和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要成分,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6%,饱和脂肪酸仅占11.62%。此外,螳螂的体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镁、铁、锌、铜、硒等。总之,公螳螂体内蛋白质丰富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这在母螳螂眼中就是一顿求之不得的大餐,难道煮熟的鸭子还能让它飞了?
原因二:进食公螳螂有利于促进繁殖
母螳螂交配过程中进食公螳螂除了饥饿的动机外,刺激公螳螂射精、提高繁殖率也是一个方面。
但也有人问了,既然螳螂在交配过程中就把老公吃掉了,那老公还怎么完成射精行为呢?其实,螳螂不同于人类,它们即使没有脑袋也是可以短期存活的,因为螳螂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无头的螳螂甚至可以多活十几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也许神话故事中的无头怪就是取材于螳螂呢)。
螳螂体内有一个咽下神经节,如果公螳螂的脑袋被啃掉,这部分神经就会被强烈刺激,帮助公螳螂快速射精,大大提升了繁殖后代的几率。有一个数据显示,当公螳螂被吃掉后,母螳螂产下卵的平均数量为88枚,而不吃公螳螂的情况下,产下卵的平均数量为37枚。可见,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确实更有利于繁殖。
螳螂不止爱吃老公
其实,螳螂这种物种远比我们想象中残暴,它们不仅吃自己的“老公”,“兄弟姐妹”互相啃食也是常事,而且更残忍的是,螳螂幼虫90%都会因各种原因而夭折无法长成成虫,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母螳螂在饥饿状态下会以自己的幼虫为食,这在动物界很不常见。
我们都说“虎毒不食子”,而螳螂则刷新了我们认知的底线。
讲到这里了,很多人疑问了,螳螂难道分不清谁是自己的老公,谁是自己的孩子吗?真相确实如此,螳螂这种肉食性昆虫,天生就是六亲不认,在它们的眼中只有能吃和不能吃的动物。螳螂头部空有一对硕大的复眼,却只能用来捕食,而不能分辨同类。
螳螂的复眼
“夫妻相食”的蝎子和蜘蛛
其实,自然界中有“夫妻相食”现象的昆虫远不止螳螂一种,我们常见的蝎子和蜘蛛也是如此。
和螳螂一样,蝎子有一只带有毒刺的尾巴,看起来威风凛凛,但面对青蛙、蜥蜴、蜘蛛和鸟类等天敌也只能乖乖束手。可是你知道吗?制约蝎子种群数量的并不是青蛙这些天敌,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竟然是自己的同伴。
据科学家统计,有超过一半的蝎子都会捕食同类,而母蝎子捕食公蝎子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巧合的是,公蝎子往往也是在交配过程中被进食的。
蝎子
蜘蛛也是世界上出名的狠辣角色,有一种蜘蛛被人形象的称为“黑寡妇”,在这种“黑寡妇”蜘蛛种群中,超过80%的母蜘蛛会进食公蜘蛛。至于捕食的原因,科学家解释,蜘蛛交配过程中公蜘蛛正好正对着母蜘蛛的口器,这对于母蜘蛛来说是绝佳的进食机会。
和螳螂一样,母蜘蛛的个头比公蜘蛛大的多,一旦公蜘蛛被降服,很难逃脱被吞下肚的命运。
蜘蛛
昆虫之间的求爱,真可谓无奇不有。动物之间的婚恋,不仅仅代表的喜悦,有时还孕育着极大的悲剧。
也许公螳螂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交配前的夫妻二人互相嬉戏、相亲相爱,可一旦交尾之后,母螳螂却一反常态,扭过头来露出了狰狞的爪牙,冷不防的致公螳螂于死地。
可怜的公螳螂为了延续后代,在身躯被啃食的所剩无几时,还紧抱着“新娘”履行它那传宗接代的职责。
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吧。
这里是科学驿站,一个传播科学、传递价值的小窝,欢迎关注~
1.《【螳螂吃什么食物】母螳螂交配时真的会吃掉“老公”吗?网友:最毒妇人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螳螂吃什么食物】母螳螂交配时真的会吃掉“老公”吗?网友:最毒妇人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4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