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赵
饲养豹龟的爱好者都可能有同样的感觉。豹龟甲壳的图案可以说是诱人的调色板,根据环境条件,会产生巨大的色彩差异。
尤其对许多有心的豹龟玩家而言,如何能饲养或繁殖出心目中的龟甲色彩,是梦寐以求的目标。
豹龟甲壳上的斑纹变化,相信很多饲主们都有所观察,并做出了不少的推测,我个人对此议题也充满了好奇,很想知道豹龟甲壳的色彩变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过很遗憾的是,至目前为止真正针对豹龟甲壳花纹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只有通过国外内的一些少有的文献整理和总结。
实验一(环境论):
一,实验地点:坦桑尼亚的学者Kabigumila在2000年所发表的,主题非常地吸引人:坦桑尼亚北部豹龟的成长和背甲色彩差异。这篇研究的进行地点,是坦桑尼亚北部两处的三个国家公园,坦桑尼亚的半干燥气候区,具有两种降雨的模式,"短降雨"的季节主要从十一月至二月,而"长降雨"的季节主要从三月至五月。此外这两处地点的降雨量不太一样,
1.赛伦盖提(Serengeti)的年均降雨量为857-976mm.
2.阿鲁沙(Arusha)的年均降雨量为650mm。观察的期间从1993年十一月至1996年六月,并且是在雨季的时候进行,因为此时是豹龟最活跃的时候。
二,实验数据:
1. 豹龟的生长速度:陆龟大小的测量主要是直线背甲长(SCL),这也是现行针对陆龟尺寸纪录相当广泛采用的方式。长度小于15公分的个体归类至幼龟,最主要是这个此吋以下的性别难以区分;雄龟的亚成体介于15至20公分,母龟的亚成体介于15至30公分;大于20公分的雄龟便归类为成龟,大于 30公分的雌龟则归类于成龟。研究期间总共有399只豹龟被做了记号,而后续有111只(27.8%)再度被找到作纪录和比较。观察纪录的成果分成两部分,即不同族群豹龟的成长速率差异,以及不同族群豹龟的色彩差异。
先就成长速率的差异来看吧。其实绝大部分的陆龟爱好者都已经猜得到,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的成长速率,肯定会呈现出显着的差异。幼龟和亚成体的成长速率为每个月6.9±1.4mm,成龟的成长速率仅为每个月2.9±0.8mm;而母龟(亚成体和成龟)的平均成长速率为每个月5.7±1.3 mm,公龟(亚成体和成龟)的平均成长速率为每个月3.2±1.1mm。
总结:幼龟和亚成体的成长速率大于成龟,母龟的成长速率大于雄龟。豹龟的母龟体型本来就大于雄龟。
2.背壳的色彩表现:不同族群豹龟间的色彩差异,可就显得很有趣了。作者将豹龟的背甲纹路区分成两类:一类是暗黄色和斑点的背甲且具有放射状的黑色斑纹,另一类是浅色背甲上散布着小黑点。色彩的透过照相的方式,总共在93只成龟做了纪录。绝大部分(82.8%)的豹龟背甲呈现出暗黄色和斑点的背甲且具有放射状的黑色斑纹,其中雄龟占了88.3%而母龟18.8%;有一些(17.2%)则表现出浅色背甲上散布着小黑点,其中雄龟占了11.7% 而母龟 21.2%。单从性别的分布来看,豹龟的背甲斑纹并未有显着的差异存在。
坦桑尼亚的研究学者进一步地分析发现,在赛伦盖提(Serengeti)(较高降雨量地区)的豹龟中,具放射状黑色斑纹的个体占了89.3%,散布小黑点的个体进占了10.7%;而在阿鲁沙(Arusha)(较低降雨量地区)的豹龟中,具放射状黑色斑纹的个体占了44.4%,散布小黑点的个体进占了 55.6%。此外两地的豹龟色彩差异,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着意义。
总结:
1.暗黄色和斑点的背甲且具有放射状的黑色斑纹,这是在较潮湿环境下成长豹龟的特征.
2. 成长在越干燥的环境下,豹龟背甲的色彩表现就会变浅且散布着小黑点. 很可能提供了伪装的作用。
实验二,经纬度和海拔
有人提出黑色有利于吸热和散热,以调节新陈代谢所需的温度,所以不论是腹甲或背甲上的黑色斑纹,都具有其调节温度意义。
这方面最有名的研究,要算是荷兰的学者 Willemsen 於 1999 年所发表的研究了。学者们发现生豹龟的背甲色素分布量,和地理位置上的经纬度并没有关联性,可是腹甲色素分布量,就和生态环境的纬度很有关联性了。
学者们推测这是自然环境压力下所产生的温度调机制,特别是高纬度族群的腹甲顏色变浅淡,有利于减少辐射热从陆龟的体内散失至环境中。也就是说浅色的豹龟个体,相较于深色的陆龟个体,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降低辐射热的散失,进而保有较长的活力。
遗憾的是,这样的论点在 2000 年时遭到 Nussear 等学者的指正。来自美国的学者们指出,动物体表吸收辐射能量的观念,长久以来遭到了误解。抵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线,波长介于 290 nm 与 2600 nm 之间,包含了紫外线、可见光和近红外线等光谱。对于这些光波能量的吸收量,往往与动物体表的色彩并不一致,因为可见光的光谱范围,占的比率不到太阳光谱的一半。
早在 1967 年的时候,美国的 Norris 等学者便已经指出了:生物体上的可见色彩对於太阳辐射的总吸收能力而言,是个不科学的预测指标。很遗憾的是,在许多的研究文献中都忽略了这一点!
而 Willemsen 等学者在 Nussear 研究发表的同时,也立即承认错误并修正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腹甲黑色素对於陆龟体内温度的调节,是不具有任何作用的。因豹龟腹甲的黑色素分布量,虽然和地理上的纬度有关,但却和海拔的高低无关,毕竟海拔的高低也同样具有温度的差距,可是就看出色素分布的差异。
我们认为,单就多雨地区和干燥地区之间的环境差异,绝对不会仅止于雨量多寡而已!例如食物多寡、温度变化、紫外线强弱、栖息地的植被或躲藏地点等等,都很可能是影响背甲花纹的重要因素。
让我们一起探索白豹是怎样形成的,更多的精彩在后面,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白豹的迷团将会解开,拥有自己的真正白豹不是梦!!
重点关注我们公众号近期会发表“白豹是怎样形成的?实操篇”
1.《【豹龟饲养】白豹是怎样形成的?理论篇一(环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豹龟饲养】白豹是怎样形成的?理论篇一(环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48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