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滩鱼,又称跳鱼,能爬,能钻牡蛎。
在繁殖季节,雄性大弹涂鱼会在自己的洞穴里建造一个像“路灯”似的育儿室,让雌性大弹涂鱼在里面产卵生子。
弹涂的鱼卵必须不时地暴露在空气中呼吸氧气,否则就会死亡。于是,雄性弹涂鱼在鱼卵孵化的时候,会不停地做着一件神奇的事情——把头伸出洞外,猛吸一口气,接着扭头游进自己的育儿室,把嘴里的空气吐出来。由于育儿室的“屋顶”是个封闭的拱形,空气钻到“屋顶”跑不掉,就形成了一个“气泡室”。
弹涂鱼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把洞外的空气运到育儿室里,气泡室会越来越大。那些挂在洞壁上的鱼卵呼吸到空气中的氧气,不断新陈代谢,慢慢地发育成形。
“气泡室”的氧气被消耗掉后,雄性大弹涂鱼又会把“气泡室”的空气吸到嘴里运出洞外。
在鱼卵孵化的一周时间里,雄性大弹涂鱼就像“潜水艇”似地来来回回上百次,为育儿室更换新鲜空气。当鱼卵快要孵化出小鱼的时候,大弹涂鱼才会将育儿室里的空气全部吸光,让鱼卵浸没在海水之中。小鱼儿一出世就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了。
这一有趣的过程,对于人类来说,其中的科学道理并不难理解:因为弹涂鱼的皮肤能够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一升水约含有10立方厘米的氧气,而一升空气的含氧量高达210立方厘米;空气会集聚在密闭的容器里;空气的比重比水轻,总是往水面上跑……
然而,对于大弹涂鱼来说,它们不可能接受到科学的教育。虽然群居在一片泥滩上,但却过着各自独居的生活。只有在繁殖季节,雄性大弹涂鱼才会吸引一条雌性大弹涂鱼“结婚”交配,生儿育女。
那么,雄性大弹涂鱼运输空气的本领是从哪儿来的呢?于是科学家们做过了一个实验。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由于水面对光的折射作用,射水鱼要瞄准岸上的猎物喷水,必须有一个修正角度才行。如果鱼与目标的距离和角度不同,这种修正值还要随时调整,水中的鱼才能击落水面上的猎物。
50多年前,日本生物科学家国木慎之对此也进行了研究。他将一些刚出生的小射水鱼转移到另外没有水上目标的池中喂养。等到小鱼长到一定程度后,国木在水面上悬放鱼饵。结果,这些小射水鱼纷纷从水中射出“水弹”,个个命中空中的目标。于是,国木认为这些射水鱼的射水能力是一种“遗传本能”。
就在同一时期,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麦康内尔也做了一个“涡虫实验”。他通过电击的方法,使本来具有趋光性的涡虫产生了避光反应。然后,他们将受过训练的涡虫磨碎,去喂那些饥饿的涡虫。麦康内尔说:“结果真令我们高兴,那些吃了同类碎片的涡虫,对光的反应与受过训练的涡虫一样。”由此,麦康内尔认为,脑细胞中可能有无数的记忆分子。这种记忆分子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传”给他人的。
无论是“记忆遗传”,还是“记忆传输”,都说明记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由一个生命体传导给另一个生命体的。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2013年12月1日,法新社报道了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布赖恩·迪亚斯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中,迪亚斯训练老鼠害怕一种类似于樱桃花的味道。之后,他将受训老鼠的子代老鼠接触剂量微弱的樱桃花气味。结果,与未受训练的老鼠的后代相比,它们对樱桃花味道的反应大约强了200%。
科学家们又研究了管理鼻内气味受体的运作,尤其对樱桃花味道做出反应的M71基因,发现这些受过训练的老鼠及其子代老鼠的脑部都发生了物理性变化——脑部嗅球中的嗅小体增大。迪亚斯认为,这是因为鼻中M71神经元增多,(通往脑部的)轴突也增多的缘故。
结论是:受训练后害怕某种特殊气味的实验鼠,能够通过精子中的一种机制将这种神经冲动传给它们未出生的子孙。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种遗传的物质,一定会为知识、智慧的“移植”寻找到有效的途径。
1.《【弹涂鱼】小小弹涂鱼,本领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弹涂鱼】小小弹涂鱼,本领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6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