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花。
为报春花属,却在五月开花。
杨万里《嘲报春花》戏谑它的花期特点:
“嫩黄老碧已多时,騃紫痴红略万枝
始有报春三两朵,春深犹自不曾知。”
于是孩童记忆里的胭脂花,
总在暮春时节缓缓盛开,
然后陪伴度过一个又一个初夏时光。
-
胭脂花更常被称作紫茉莉,
又称草茉莉、粉豆花、状元花。
此花只在傍晚至清晨时段开放,
日光强烈时便会闭合,
因此又称夜来香、晚饭花。
事实上“夜来香”是多种植物的别名,
除去紫茉莉外,
另有:待宵草、晚香玉、夜香树等,
都因花的芳香在夜间更盛,而称夜来香。
-
胭脂花虽称“紫茉莉”,
花色却有紫红、黄、白,或杂色多种。
完全盛开的胭脂花呈现喇叭状,
在一些地区也被称为“喇叭花”,
但区别于夕颜,以花型命名常易“撞名”。
五月开花,七月结果。
其果实成熟后表面具有斑纹褶皱,
在形态上近似土质地雷,
因此也有将它称作“地雷花”。
-
胭脂花喜温暖,十分不耐寒。
因此每年春天会重新生长嫩芽,
成熟的种子随风脱落,
秋冬季胭脂花全株枯萎而死。
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胭脂花的枯萎并非彻底死亡,
而是转作宿根草花安全越冬,
来年再重生为新植株。
-
尽管胭脂花不耐寒亦不耐曝晒,
喜暖,喜肥沃深厚土壤,
看似娇弱,却不易遭受虫害,
另有一定的驱蚊作用。
幼时环绕庭院的便是胭脂花径,
初夏到来的时候,胭脂花繁盛,
倒真没什么蚊虫,而花香诱人。
-
它是幼时所遇见的第一种花。
在黄昏相逢,相伴良夜,至晨起漫步。
一株接连一株,长在古旧小院旁。
花丛中蜿蜒着青石板路,自有蜂戏蝶舞。
每年的初夏时光,胭脂花都会如期而至。
那时节孩童一大乐趣,便是将花朵摘下,
胭脂花可染色,比次后开发的指甲花效果更好。
稚嫩的小手上,浓淡不均的胭脂色留在指甲上,
自顾自地美着,奶奶也只是淡笑不语地看着。
-
开得正好的胭脂花被孩童毫不怜惜地摘下,
一朵接连一朵,渐至一大把。
那时爱花的老人还在,珍而重之,
瞧见孩童摘花过多,便会忍不住轻柔呵斥。
将胭脂花的花蕊去掉,吹响花冠,
是比染指甲更让孩童开心的事情。
常常在一场雷雨到来之前,
胭脂花已被孩童肆虐一遍。
那些年盛开的胭脂花的浩劫,
便是由一群臭美爱玩闹的孩童带来。
-
不仅仅是胭脂花,七月果实渐次成熟,
孩童又将魔爪伸向小小的黑色果实。
将不满褶皱的黑色外壳去掉,
内里的果肉可揉捻成白色粉末,
经水调和便可作颜料使用。
孩童常将它当作“粉笔”使用。
甚至一度怀疑老师使用的粉笔就是用它制成。
从花开到果实成熟,
集中一个季节的胭脂花,
却要经历孩童的几番摧残。
最难得这样以后,还能在来年相逢。
-
胭脂花从根茎到叶片,
再至花与成熟的果实,
都带有各自的清香。
因此在很多城市都会选择它,
作为常用观赏草木的一种,
遍植于路边、公园、住宅区等。
所以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都有一丛晚饭花。
胭脂花到底有多少个别名,
至今我仍然不得而知。
在一些地区我曾听过有称“懒老婆花”,
除去胭脂之名,好像它的名称多近俚词。
-
在诗词文墨中,
胭脂花仍是更常见的称呼。
记忆里因为奶奶称它为胭脂花,
所以便一直叫着胭脂的名字。
后来读《红楼》,宝玉也如是称呼。
自古闺阁女子总有一盒胭脂,
淡妆浓抹,半是为郎半为己。
相传在努尔哈赤时期,
便曾用胭脂花果实研磨粉末,
专为皇室生产化妆品。
作为十分常见的花类,
胭脂花很早便入了美人妆里。
-
后来相逢李煜词中的胭脂泪,
不仅是美人颊上的伤感之泪,
更是想起故国时,内心的伤痛。
是岁月无情抛却的无奈与悲凉。
在诗人与词人的作品中,
“胭脂”是常常出现的意象。
大抵心事两三分,皆与幽幽情事相关。
而胭脂色更是常被用来形容其他花色,
如“海棠经雨胭脂透”、“棠棣叶落胭脂色”。
总之是惹人爱怜的一抹胭脂色。
-
女子将胭脂带入生活中。
词人将胭脂带入诗词里。
医者将胭脂带入药草中。
交相驳杂,往后人们,
再观胭脂花时,怜惜里总有几分伤心。
半是为美半为郎的闺阁心思。
身处异乡遥望故里的思乡情。
乃至故国远去的沉痛悲凉。
巷陌人家随处可见的胭脂花,
将千般思绪静静收藏。
-
1.《【待霄草】胭脂花,不仅仅只有紫红色。千般颜色就看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待霄草】胭脂花,不仅仅只有紫红色。千般颜色就看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7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