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俞视频记者刘光超姚成
到一块木料成为你手里的梳子为止,需要走多少步?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杨文鹏准备用一辈子的时间答题。
“大学毕业时我曾迷茫过,但最终却因为一句广告语而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一直坚持到了现在……”2月28日,在位于漯河市临颍县的南街村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梁文鹏提及当年大学毕业后的选择时十分感慨。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今年36岁的梁文鹏从业已经14年。
【一句广告,让他从郑州返乡】
2月28日下午,梁文鹏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一把小小的木梳,开坨、开片、画线、取形……足足需要20道工序,他一边讲解一边亲手操作了起来,每个流程都了然于心。据他介绍,虽然如今谈到木艺自己是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但在大学毕业时,却也曾为了未来的人生迷茫过一段时间。
“2008年大学毕业时,我想留在郑州这种大城市工作,但父母想让我返乡发展,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梁文鹏说,有天在街上他看到了一条广告语“走得最慢的人,往往是走得最远的人”,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就像这句广告语一样,传统木雕工艺需要时间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虽然走得慢一些,但却走得稳当,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未来肯定大有机会。”梁文鹏说,想到这里他茅塞顿开,也坚定了他返乡的想法。
【为做精品,足迹踏遍云贵川】
上世纪80年代,梁文鹏的姥爷在临颍县王孟镇西王庄村开了个小作坊,雇了10多位工人,制作木梳;2004年,父亲梁俊锋将工厂迁到了南街村,成立了南街村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在上大学时,梁文鹏就利用假期进入车间历练了,对每项流程都很熟悉。
作为第三代传人,与老一辈人的制作不同,梁文鹏对原材料以及制作工艺十分严苛。楠木作为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其品质决定了成品的质量,为了寻找上好的楠木,梁文鹏在云贵川的大山里折腾了两年多。
“我第一次去找楠木进货地时,先乘飞机到成都双流机场,再坐出租车到雅安,经销商再开车带我到山里,最终步行到村里,想上山还得再步行。”梁文鹏说,特别是在山里骑摩托经过陡峭路段时,小路比轮胎都宽不了多少,时不时会惊出一身冷汗。
两年多的时间里,梁文鹏跑遍了云贵川,最终才选择了四川乐山一带的楠木。而为了寻找其他原材料,梁文鹏的足迹更是遍布全国,亲自去尝试每一种木材的特性。
【传承非遗,努力升为“国家级”】
多年来,梁文鹏也没有松懈对自己技艺的提升。在拜师学艺过程中,他结识了时任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长张玉骉先生。通过张老先生的言传身教,梁文鹏总结出了自己的红木系列木雕理论体系。
如今,走进位于公司内的省非遗传承项目临颍木雕展示馆,馆内陈列着各种小叶紫檀、黄花梨等藏品,让人眼花缭乱,该公司也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
“随着时代发展,现在传统木艺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也伴随着机遇。”梁文鹏说,近年来,漯河市大力扶持发展非遗文化,与各种文创产品相结合,让传统技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而在梁文鹏心中,还有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未来我将秉承‘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争取将临颍木雕这一‘省级非遗’升级为‘国家级非遗’。”梁文鹏谈及未来信心满满。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曲歌
1.《【梳子】一件事 一辈子丨一句话让他“死磕”木梳14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梳子】一件事 一辈子丨一句话让他“死磕”木梳14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7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