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派新特约投稿写周婉王。
10月26日,在德国联邦众议院大选中,整整一月了。
按照德国《基本法》规定,新当选的议会议员必须在选举30天后举行第一次联邦议院制宪会议。也就是10月26日这天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和联邦政府各部长的任期正式结束,此后他们仍将作为看守内阁直至新一届政府成立。而德国新一届政府的组阁谈判近日也迈出了重要一步,10月15日,德国社民党、自民党和绿党的“交通灯组合”结束试探性组阁谈判,并发表共识文件,阐明各党目前达成的一致意见。“交通灯组合”将迈入下一步最关键的正式组阁谈判。尽管已经在初步谈判中就重要分歧达成一致,正式组阁谈判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依然复杂且矛盾重重。三党联合执政在德国历史上并不多见,三党联合政府为何会再次出现?对德国又将产生什么影响?
“吞下几只蟾蜍”后,组阁谈判依然任重道远
社民党(SPD,红)、自民党(FDP,黄)和绿党(die Gruenen,绿)三党经过努力,在10月中旬终于在试探性组阁谈判中取得一致,并发布了初步达成的政策共识文件(das Sondierungspapier)。随后,社民党高层马上通过决议,决定下一步与绿党和自民党开启正式组阁谈判。随后,绿党和自民党也先后决定启动“交通灯组合”的正式组阁谈判。目前看来,德国新一届“交通灯”政府似乎不久后就要走上前台。
在三党获得党内对正式组阁谈判支持的过程中,也并非都是完全一帆风顺。社民党党魁之一艾斯肯(Saskia Esken)在党内投票后就一直强调,初步达成的共识文件并不是“黄色”的——换言之,这份文件并不完全是社民党对自民党的妥协。与此同时,绿党内部投票决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声音,认为初步组阁谈判成果对气候目标既不够雄心勃勃也不够具体,尤其没有讲清楚究竟该如何筹钱实现宏大的气候保护目标。而自民党虽然在此期间没有曝出不太和谐的声音,但是党主席林德纳(Christian Linder)一直在内部会议中讲到,“自民党很清楚三党之间存在巨大的立场差异。但德国需要一个稳定的政府,不能没有领导层。”林德纳试图通过在肯定差异作为前提的同时,以共同领导德国为伟大目标,提前为后续正式谈判中可能的妥协和让步在党内打好思想基础。
当然,对于基本将成为在野党的联盟党来说,“交通灯组合”初步谈判的成功使此刻正经历大换血的联盟党的撕裂更加严重。
初步共识文件显示,交通灯三党似乎已经就最棘手的问题如财政债务、税收、最低工资、气候保护和基础设施投资等达成一致,即三党都同意启动债务刹车、实行每小时12欧元的最低工资、不向企业和富人额外征税、确定控制1.5℃升温、2%风力发电以及在2030年前结束燃煤发电的气候保护目标等。
据德媒报道,不仅三党内部提出质疑,德国知识精英群体如经济学家也在追问,既然启动了债务刹车、又不增加税收,新政府雄心勃勃的增大投资计划所需要的额外开支又从哪里来?这是初步共识文件没有给出具体解释的地方,也是接下来正式组阁谈判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德国广播电台评论员直接用“每个人都吞下了几只蟾蜍”形容三党为初步谈判成功做出的艰辛妥协。
在三党开始组阁谈判后不久,数千人在柏林举行示威,要求对气候保护给予更优先关注。而绿党将如何督促社民党和自民党共同履行未来5000亿投资计划视为正式组阁的谈判重点。这些都注定了“交通灯组合”后面的正式谈判压力不小。同时,绿党和自民党都要求组阁协议和人事安排需经党内投票表决通过,社民党也在考虑到时就此问题争取党内基层投票的支持。
一旦组阁谈判结果确定,现任联邦总统将直接提名总理候选人,而政府部长也将在当天宣布任命。圣诞节成为三党以及德国民众心中新政府上台的截止日期。总之,如期完成组阁谈判事关政治家与政党的声誉,对于德国政治稳定也关系重大。
德国又将迎来“三党时代”,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于目前万众期待的三党执政,在德国历史上很少见。二战后的几届西德政府(1949~1957)曾出现过三党、乃至四党执政。为什么时隔数十年后,德国会再次出现三党执政?这里将从欧洲整体形势变化、选民诉求多样化和政党格局碎片化等几个维度进行阐释。
首先,德国国内外形势变化以及欧洲的民粹主义整体发展。随着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并相行进,欧洲各国出现了经济上、认同上的分化与对立,民粹主义蔓延。这些也体现在近年欧洲各国以及欧洲议会的选举结果上。特别是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拥欧派”丧失了以往的选举优势,而“疑欧派”如来自法国、意大利、德国的极右翼政党的势力进一步上升。欧洲层面的选举结果直接体现了成员国内部民意的分化。在欧洲民粹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民意分化、诉求多样化成为欧洲和德国选举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这也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政党政治生态出现分化和多党执政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
其次,德国选民心理诉求的变革与多样化。在国内出现反全球化、东西德发展两极分化和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德国民众的诉求变革不仅出现多样化,更出现对立趋势。有统计显示,从1970年代至今,德国民众对联邦议院选举的实际投票率呈大幅下降趋势,1972年只有8.9%的合法选民放弃投票,2009年则达到29.2%。在2017年和2021年两次联邦大选中,弃选率也达到20%以上。一方面,这直接说明德国民众的政治参与积极度越来越弱,另一方面,除了本身政治参与意愿较弱以外,投票率高低往往是民众政治满意度的风向标,这间接说明德国选民对德国政党格局的满意度自1980年代后就一直下降。换言之,传统大党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分化甚至对立的选民诉求。
第三,政党政治合法性下降与政党格局碎片化加剧。随着政党生态不能代表所有选民诉求的问题日益明显,更多的新政党在德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建立于1980年代、在1998年开始参与执政的绿党;2012年建立、2013年开始进入州议会的德国选择党。2021年参与联邦议院大选的政党达到47个,最后只有11个政党在16个联邦州都有政党名单。随着众多小党加入竞技场,传统大党如联盟党、社民党风光不再,自民党势力大不如两德统一以前,绿党和德国选择党则获得额外的宝贵生长空间,分流来自大党的选票。随着大党势力下降、选战胶着常态化、小党追赶呈现势均力敌态势,加剧了德国政党格局的碎片化。
这种政治碎片化导致的结果,从消极角度来说,德国政治格局难再出现一党领导、小党依附的稳定格局,未来德国或将迈入三党、甚至是四党联合执政的时代。传统政党势力下降很可能意味着德国政党格局不稳,这势必使新政府难以发挥稳定作用,最后推导到整个欧洲,欧洲各国多党政治格局的碎片化加剧,很可能也会造成未来欧洲影响力下降。从积极角度来说,民众诉求多样化导致的政党格局碎片化并不完全是坏事,政党格局碎片化如果能体现选民利益代表的完善,既是一种政党政治的与时俱进,又有利于德国政治的长久稳定。
最后,再次回顾2021年联邦议院大选,根据联邦统计局估计,投票率达到78%,略高于2017年的76.2%。其中,大约有280万德国人是首次投票,占选民人数4.6%,而超过70岁选民比例高达21.3%。两个关键小党绿党和自民党均受年轻人青睐,前者尤其受女性支持,后者则常常被称为“牙医党”,即受德国年轻高收入群体欢迎。初步组阁文件显示三党主导的新政府已经决定将选举年龄下降到16岁,这也是绿党和自民党一直想要实现的目标,两党的“本意”是为了使青少年的利益诉求也能有机会得到满足。当然,间接结果是,重视年轻人利益的绿党和自民党未来也更有可能得到来自年轻选民的更多选票,并在这种趋势下逐渐壮大。因而,也或许“三党时代”不只是传统大党式微一种结果,也可能是新的大党到来前的一种过渡。
(周旺旺,博士,深圳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施鋆
1.《【乳酶生】圣诞节德国或再现久违的三党政府,政党碎片化能带来稳定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乳酶生】圣诞节德国或再现久违的三党政府,政党碎片化能带来稳定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78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