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

【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匕首故事会:金短波大使的谷术

金坛大药似乎是从葛洪成为神仙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方法可以辅助防重术、行技、事故等。

在大致说明葛洪的这些方法之前,我们要知道,所有道教、道教的各种栽培方法,比如葛洪说的这几种方法,其实都是两个或三个管子,四个管子都可以在一起的。

好了,现在先说山谷吧。

山谷也可以称为断谷、节蛋、颗粒或休息。通俗简单的是,不要在你肚子里吃东西。但是人是铁饭碗,是钢铁,一顿饭都不吃,饿得慌不慌,不吃东西就不怕饿死吗?

那么,我首先要澄清很多人认为理所当然的误解,山谷。不是绝对不吃东西。比如道家喜欢的松子或什么水果,离开山谷的时候吃点也无妨。(莎士比亚)。

另一个误解是,现在一些伪健康专家常说的“想要长生,肠子清了”。如果不想死,肠子里没有残渣。单击

让我们听听葛洪对此是怎么说的。

书欲欲虽不朽,肠子时清;不想死的话,肠子里没有残渣。另外云,草食者好走,愚蠢,肉食者力气大,勇猛,吃谷物者智慧长寿,食器者神不死。(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食物)这是行纪一家的说法,不能一个人用。

什么意思?

首先,葛洪在山谷中引入了“餐具”的概念。也就是说,在走出山谷的时候,要辅助餐具的方法。第二,葛洪表示这些方法“不能单独使用”,也就是说,即使有其他条件,也不能孤立使用。

原来,葛洪知道在饥荒的时候,自己的肚子可以不那么不舒服,并且认为山谷提供得好的人比一个人吃食物能制造更少的疾病。这实际上与葛洪的金丹代药的想法一致。

像葛洪这样的古人总是有传统形式的保形思想,金丹不容易腐败,所以最好吃,其次是云母和雅思这样的矿物质。像食品这样的现代卫生专家,好的五谷杂粮这样的东东,在葛洪看来很容易腐败,对吃他的“假外物自坚”的圣善大道没有多大帮助。

因此,他认为即使不吃谷物,也要吃白术这种植物或黄精等其他东西。还有一些矿物被称为曲折,有些人认为是麦文东,葛洪认为一天可以吃两次,三天以后人的力量会增加,能够背负沉重的负担。

和屈原一样,还有“食肉期”。用食肉机清洗[HNGXi]之间,正阳,含有朝露。养神清澈,精气进来,粗糙,肮脏,肮脏。是智慧。

屈原

这表明,早在先进国家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不吃谷物,不专门吃食物的重要性。

李是北方半夜的气体,正阳的气体是南方一中的气体,朝霞的气体,东方评断的气体。这是陆基中的三基,还有一种气体被称为阴针,在其他典籍中被称为“阴音”或庄子010-3000

葛洪不认为山谷可以成为神仙,但也不否认任何优点。如果方法得当,可以随便吃四五天不饿,比如吃几十粒“中石药”。

他甚至提出了可能是一劳永逸的方法。“或者先做好吃的吃饱的,就是服药养吃的。不消化的话,可以三年。”(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

葛洪说,如果你想要更多的时间,你可以先吃东西,吃够自己的肚子,然后“吃”药来维持你吃的食物,像硬化一样,不让你消化肚子里吃的食物,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你肚子里吃的食物的“能量”意味着你一般可以提供三年吃的食物量,真是太神奇了。

更神奇的是在下面。葛洪说:“我想把粮食还回来。”如果还想吃的话,可以把“向日葵软膏”像堕胎一样打肚子里的食物。"他说。"那么做的食物都下来了。还不错。”。(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你知道吗?”

葛洪还说,有一个人叫彭彭,他只吞了几年。" "

断谷已三年”,每天担着十斗重的东西攀山越岭,终日不倦,而且还不时拉拉弓锻炼身体,“而略不言语,言语又不肯大声。”——不说话,即使偶尔说两句也是很小声。


为什么呀?葛洪问他。


“断谷亡精费气,最大忌也。”——在断谷的时候消耗自己的精力而浪费自己的气息,是大忌。


这也是曹魏时期的那些讲究辟谷之道的方士们,平常很少说话而且也不轻易吐口水,且即使要吐也不会吐得很远的缘故,这就叫后世的所谓“养气”,放到精神方面引申,则是《易经》所谓“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从很早的时候我们古人就认为气聚人在,气散则人亡,所以很注意对自己体内元气的养护。


前面说过的餐六气即是如此,所以辟谷的人一方面并非绝对不吃东西,除了种种药物,像大枣、饮水包括酒之类的东西,都可以辅助辟谷时候多少吃点,另外一方面就是服气,说穿了,就是要吸天地之灵气与日月之精华,并且服气还有服生气与死气之分。生气就是夜半子时后到中午午时前的气,其他的时间就是所谓死气,并且还要讲究五行四时:


或食十二时气,从夜半始,从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止。或春向东食岁星青气,使入肝;夏服荧惑赤气,使入心;四季之月食镇星黄气,使入脾;秋食太白白气,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气,使入肾。


葛洪生怕别人不相信似的,还在他的《对俗》篇要为我们讲述一个“龟吸功”的辟谷故事,还说这个故事出自东汉名士陈寔[shí]的《异闻记》:

有一个颍川人叫张广定,由于战乱要四处躲藏,而他有个四岁的女儿又太小,不能跟着他四处跋涉,又无法带着她一起逃难。如果抛弃她呢,她肯定会饿死,又不忍心让她的尸骸暴露于野外,于是他想到一个苦逼法子。


这个法子就是把她像小龙女的古墓派一样放到古墓里,当然那个古墓肯定没有什么寒玉床,或墙壁上有什么武功秘笈的,就是一个土坑。


张广定把这位苦命的小女孩放在器皿中吊了下去,把她放到了墓底,还给她准备了几个月的干粮或饮用水,然后离开她就走了——不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


等到和平年代四处安定了,张广定回来准备收他小女儿的尸,然后好重新埋葬。


但接下来的事情让他很傻眼,原来女儿不但没死,还活蹦乱跳的,看到自己的父母来接自己还一个劲儿打招呼,爸爸妈妈叫个不停,起初把她父母吓坏了,以为遇到鬼了,然后大着胆子下去走到女儿身边东摸摸西瞧瞧,才发现女儿是人不是鬼。


原来,刚断粮的时候,女儿也很饿,但是后来从角落里发现一个动物,正伸长了脖子在吞咽空气,于是学着这个动物的吞咽也开始餐风饮露喝起西北风来,慢慢地,自己的肚子就不再饥饿了,然后就一直这么下去学着那动物餐风饮露,居然维持到现在。


张广定就开始寻找女儿所说的那个动物,是什么呢?一只大乌龟。

张广定的小女儿所模仿的功法,就是龟吸功法——信不信由你!


辟谷服气之外,还有导引。直接点说,导引类似于现在气功中的所谓“动功”。


早在庄子那会就说了,导引导引,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所以这个导引就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身体要动起来,一方面气息要和谐起来,也就是呼吸吐纳之外,还要配合形体运动。


庄子还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这里的“吹呴呼吸”就是气息的呼吸吐纳。这里的“熊经鸟伸”就是像大狗熊与鸟类那样做肢体运动,或者爬树或者伸展翅膀之类的肢体运动。


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导引术当然是华佗的“五禽戏”,这在《三国志》与《后汉书.华佗传》里都有记载:


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除,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华佗由于不讨曹操的好,于是被杀,他的这个五禽戏中的许多具体的细节也随着他其他高明到神奇的医术一起失传了,结果曹操后来死了曹冲也悔之晚矣,我们后世也是损失多多。


因为很多人觉得,华佗的这个五禽戏不光是只有动作,或者还有一些口诀,但是这个口诀不知道是什么,很可能有一些运动时候还要兼以行气的诀窍,并且这五禽戏的具体动作也不是展现得太清楚,真是可惜。


葛洪很看重这个华佗的五禽戏,他在《抱朴子.至理》篇中还说,“有吴普者,从华佗受五禽之戏,以代导引,犹得百余岁。”


这说明这个华佗的五禽戏效果很好,写《魏晋神仙道教》的胡孚琛还说,“近年发现广州民间流行一种气功,当气功师依一定姿式站立入静时,静极生动,竟会自发地作出虎、鸟、熊、猿、鹿的五禽戏,而五禽戏的自发出现和祖国医学五行学说中的五脏、五志(?)的生克关系完全对应,这种功法被现代气功家整理成‘自发五禽戏动功’,用于治病健身,甚得奇效。”


胡先生还说,这个五禽戏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机制的外部表现,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个功法为动功之祖,实际上什么少林拳术在他看来也是源于华佗的五禽戏。


“过去人称少林拳式,为达摩禅师所创,今考其拳式以五拳为最著,曰龙拳、虎拳、豹拳、鹤拳,蛇拳,盖气功家将内家之五禽戏,演变为外家的技击之术,不过略微变通而已。看来道教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贡献颇大,而道教气功师(如武当派张三丰)则多为内家拳术的祖师,诸如民间流行的‘易筋经’、‘八段锦’、‘十二段锦’乃至太极拳,皆是由古代导引术演化而来。”


说穿了,这导引术的一个理论根基,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意思,据说葛洪也说过,道以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故也。


生命在于运动,这或者还真不是一句陈词滥调。


葛洪强调,如果把这个导引术配合眼睛耳朵牙齿,将会非常有疗效。


先说牙齿,假如你早上醒来,先别忙着起床,先在床上眠一会,然后按照葛洪的方法叩齿三百下,这就是坚齿之道。


“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齿三百过者,永不摇动”——后来北齐时葛洪先生的忠实读者颜之推先生,曾经在他著名的《颜氏家训》里称赞道,“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平愈,今恒持之。此辈小术,无损于事,亦可修也。”


再就是耳朵,葛洪说,“能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天俛地仰,令赤黄之景,不去洞房,猿据兔惊,千二百至,则聪不损也。”


道家、道教种种修养方法的一个特征,就是仿生学。因为要与自然和谐,要法自然,于是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就引起了道家人物的注意与重视,这就好比根据蝙蝠发明雷达一样,葛洪就曾经做过一个类似后世直升飞机的木制玩意,他认为,通过模仿龙、虎、熊、鬼、燕、蛇、鸟、猿、兔的动作行为,从而导引炼形而精血充盈、肾气旺盛,自然耳朵的听力就会变好,这是胡孚琛先生所谓葛洪的聪耳之道。


最后是明目之道,这个是主要是导引外加一些药物,还可配合符箓,“能引三焦之升景,召大火于南离,洗之以明石,熨之以阳光,及烧丙丁洞视符,以酒和洗之,古人曾以夜书也。”


不开灯,也能书写文字,这很神奇,主要是用导引术除三焦之热,再配合着服用清热解毒明目的药剂,,如葛洪所谓石决明或充蔚百华散之类,就可以让你的眼睛更有光彩。

说完了导引,再来瞅瞅行气。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庄子.大宗师》


宽泛点说,行气也包含在导引术之中,但单独拿出来说的话,行气还是有它的独立性。


我国曾经出土了一个战国时代的小型玉器,呈圆柱形十二面体,高5厘米,直径4厘米左右,原为安徽合肥李木公收藏,现在摆到了天津艺术博物馆。


这个玉器主要的特点就是上面刻有铭文,这就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战国行气铭,铭文据李零说凡12行每行3字,共36字,外加重文6字,则有42字。这几句复原后翻译出来的铭文是:


行气,吞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一作复),退(复)则天。天几舂(一作其本)在上,地几舂(一作其本)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从“吞则蓄”到“定则固”一段据李零先生是讲吸气下行的过程,从“固则萌”到“地其本在下”是讲呼气上行的过程。大义是:下吞吸气,使气积聚,气聚则延伸,延伸则下行,下行则稳定,稳定则牢固,牢固则萌发,萌发则生长,生长则返行,返行则通天。天的根在上(对下行而言),地的根在下(对上行而言),顺此程序则生,逆此程序则死。——李零之《中国方术考》


李零先生认为,铭文“天之本”应指上丹田,即泥丸;“地之本”应指下丹田,即肚脐下的丹田,整个功法应属沿任督二脉行气的小周天功。


至于这个顺则生而逆则死,顺什么逆什么呢?不过就是一口气。


前面也引过葛洪的话,“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天地的气与人体需要的气,其实都是共通的,这是中国道家、道教无数内丹学派一个共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生出无数行气炼气的派别,而气,是所有这些派别重视的核心与根本。


按照胡孚琛先生在他的《魏晋神仙道教》的理解,则是:

人生活在大气中,气又充塞于人的身体之内,人的生命,须靠气来维持。人体外的气,是呼吸之气(凡气),而人身中,则有真气(元气),行气者要呼吸后天的凡气,以培植人体内先天的真气,人体真气旺盛,则精力自强,百病自消。真气在人身中,要循经络运行,气功家在行气时以意领气,顺其自然地控制真气的运行。汉代气功已有人试行庄子所说的古之真人的行气之术,董仲舒讲“天气下施于地,是故道者亦引气于足”(《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就是将真气运行到足底涌泉穴的情况。


行气铭文

还有“丹田”这个词,很明显是从外丹发展而来,早在汉代我们就有“丹田”的类似提法,如胡孚琛所引汉代荀悦的记载:


邻脐二寸谓之关,关者所以关藏呼吸之气,以禀授四时也,故长息者以关息.........,至于以关息而气衍矣,故道者常致气于关,是谓要术。(《申鉴.俗嫌》)


荀悦这里的“关”即关元穴,道士称为丹田。另外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后来上清派极为重视的《黄庭经》里都提到过“丹田”,换言之在魏晋时候“丹田”这个词已经流行,我们在前面引过的葛洪先生的《地真》篇里,他就把人体“脐下二寸四分”当成下丹田,“心下绛宫金阙”是“中丹田”,人体两眉间却行三寸为“上丹田”,这个葛洪的三丹田之提法,就是后世唐宋内丹学说的发轫。


并且在那时,很多道士已经可以用“以意领气”的行气法治病了,不但为自己治病,也为别人治病,当然没有后来的严新那么夸张。比如后来的陶弘景在他的《养性延命录》里就说过:


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头,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气)至时,便自消矣。


为他人用气治病,叫“布气”。胡孚琛先生引《晋书.艺术列传.幸灵传》记载:


吕猗母皇氏,得痿痹病十有余年,灵疗之,去皇氏数尺而坐,瞑目寂然。有顷,顾谓猗曰:“但试扶起。”于是两人夹扶以立,少选,灵又令去扶,即能自行,由此遂愈。


幸灵这个发功救治因痿痹病而常年不起的吕猗母亲皇氏的病例,就是行气法中“布气”的神奇效果,我相信如果不是太夸张,也未尝不是一个无需诧怪的事实。


葛洪在他的《杂应》篇里也说过,吴国以前有个道士叫石春,“每行气为人治病”,也是一个古代将自家真气发放到体外给人治病的案例。

葛洪在他的《释滞》篇里还不无夸张的描述了这种行气术发挥到极致的超强效果:


虽云行气(原文气作炁,我改了,一般道家行功时候的气,或强调先天真气或元气时,一般写作“炁”,)而行气有数法焉。一旦行气给力,则功能就非常强大了:


故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虎蛇,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


——葛洪的这个行气,功能就有点让人咋舌了,虽然这些在道家、道教尤其葛洪这类人看来,不过就是一个小儿科。


但是他接下来的话值得重视: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原来前面的那些神奇功能,是建立在你能够“胎息”的前提上的。那么,什么又是胎息呢?我简单描述一下。


下面让我们摸摸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肚脐眼,感觉感觉。


道家或道教为什么很多派别都要强调肚脐下面几寸几寸呢,这是因为婴孩出生之前的那根连系母体的脐带。


道教把婴儿期或之前视为“先天”,这其实是一种逆向推理,我们从婴孩期开始,然后成人,跟着衰老,真是一天不如一天,头发掉了,白了,眼睛花了,无神了,精力也衰竭了,怎么办?


假如我们可以把婴孩之后的这段到老的岁月视为“后天”,那我们的修道行气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后天返回先天,我们要从老人重新回到婴孩期,开启我们第二次的生命,开始我们第二次的“青春”。


婴孩在母体没出来的时候,用鼻子呼吸吗?NO。用嘴巴呼吸吗?同样还是一个大写的NO。


这说明,修道行气的最高境界,就可以比作婴孩在母体内的那种无需嘴巴鼻子也能呼吸的呼吸,这个呼吸,就是胎息,如果把它提炼为一种吸取先天真气的功法,就是胎息法。


胎息法的最高境界,按照道家的说法,就是要想办法返回婴孩般的先天呼吸,然后真气自然旺盛,而阴消阳盛,然后与道融合一体,自然就——合道成仙。


如何才能达到婴孩般的胎息境界呢?练习就可以。胎息练习法有很多种,葛洪也给出了一种:


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葛洪以为,刚开始学习胎息行气的时候,你用鼻子吸气而闭住,然后暗地里数一百二十下,再用口轻轻地吐出,等到再次用鼻子吸气嘴巴吐气的时候,要微弱的几乎听不到吞吐的气息,并且经常吸得多吐得少,并用鸿毛放到鼻口之上来检验,以吐气时鸿毛不动为标准。渐渐地增加你数数的数目到一千,如果到了一千还能闭住气并且吐气时候鸿毛不动,你就成功了,可以返老还童逆生长。


这种胎息法,其实就是当代气功家所谓“体呼吸”法。


关于这种胎息葛洪很看重,详细介绍了很多循序渐进的方法,并且还有一些与前面服气时相通的注意事项,例如行气时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


在过去,将我们现在实行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依次是十二地支的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与亥时。而子时就是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这个时间段,然后以此类推,而午时就是中午之前的十一点到午后一点,古人认为子时一阳来复,是阳气慢慢升起的时候,一直到午时臻于极点,所以从子时到午时为生气之时,而午后到亥时这个时间段,是阴气慢慢滋生然后物极必反的时候,因为过了亥时就是子时,这个时候阳气又开始如地雷复卦第一爻要一阳来复了,人的生命好比一天的时辰,就是这样的阴阳往复生生不息,以后我们讲到内丹的时候还要详述,这里只需知道何谓道家的生气与死气就行了。


最后我们在谈房中术之前,说说存思。


存思,又叫存想。很多人在讲到存思这个题目的时候,都会提到唐代上清派大师(这是一般说法,比如日本小林正美就不承认他是上清派)司马承祯的《天随子》: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


前面讲过的那个葛洪的“守真一”与“守玄一”,其实就是存思的一种。


一言以蔽之,存思就是内观与冥想。大概相当于佛门戒定慧的定,禅定,或印度的瑜伽,不过道家的存思自有道家的特色,因为他们还要求不但要安静内观,而且还要想到体内的“神”。


其理论根据用撰写《中国道教史》的傅勤家先生说法,就是道家相信人体与天地万物的源头“气”有着很神秘的关系:


人类体内之气,能与宇宙之气相往来而不绝,即得长命。故有吐故纳新即炼气炼丹之工夫。又以气为神,体内五脏,亦各有神来往,故欲长寿,当直观此神,与之同体。


这个存思体内之身的说法很早就见于道教的第一部经典《太平经》:


善自持养之,可得寿老。不善养身,为诸神所误。神叛人去,自安得善乎.........为善,神自知之,恶,神亦自知之。非为他神,乃身中神也。


例如道教的“守庚申”,就是为了防备人体内的三个姓彭的“恶神”,这三个姓彭的恶神又叫“三尸虫”,葛洪在他的《抱朴子.内篇》里就好几次谈到,说这三个姓彭的家伙就居住在人的上中下三丹田,像个包打听似的专门窥察人的种种罪恶,然后一一记录在案,一到庚申日这天就要么上天给天帝汇报,或者下地狱见阎罗王给阎罗王汇报。


总之这三尸虫最希望人们犯错误,特别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因为一旦把人给整死了,人变成了鬼,他们三兄弟就可以享受变成鬼的人死后的祭品,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于是道教有个特别的防备之道,叫守庚申。


所以傅勤家先生说,守庚申者,即因三尸之神,于庚申日上天,言人罪过,故须守之使不能上天也。道士修养者所特重。


张君房的《云笈七签》也提到这个三尸虫,或神。不过名字变了,仿佛青、白、血三位姑娘。例如,其中引用《中山玉柜经服气消三虫诀》就说到:


既食百谷,则邪魔生,三虫聚。注云:虫有三名,伐人三命,亦号三尸。一名青姑,号上尸,伐人眼,空人泥丸(头顶),眼暗面皱,口臭齿落,鼻塞耳聋,发秃眉薄,皆青姑之作也。二名白姑,号中尸,伐人腹,空人藏府(五脏六腑),肺胀胃弱,失肌过度,皮癣肉燋,皆白姑之作也。三名血尸,号下尸,伐人肾,空人精髓,腰痛脊急..........阴萎精竭,血干骨枯,皆血尸之作也。


更可气的,你即使起初未必想要犯错误,这三个尸虫还喜欢玩钓鱼执法,用种种诱惑来引诱你犯错误,比如血尸主要是负责人的性欲功能,比较低级趣味,就千方百计把你弄成一个《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或《肉蒲团》里的未央生,要么给你一个壮阳药让你精尽人亡,要么给你一个狗鞭嫁接到你的生殖器上,然后让你: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地叫君骨髓枯。


据说这诗是吕洞宾吕祖写的,意思是说明好色过度的危害性,从思想来路我相信吕祖他老人家可能有这样的思想,但是文笔呢,就差些,吕祖的诗词其实写得很有韵味,比这种境界明显高些,虽然基本上明清两代许多诲淫诲盗或诲淫诲盗后再让你回头是岸的小说里,都能看到这首挂名吕祖所写的劝谕诗。


不止三尸神,还有灶神,好比葛洪的《抱朴子.微旨篇》提到的“天地有司过之神”,他们都无时无刻不找机会向上天打小报告的,这就是后世《太上感应篇》的理论源泉,如果你或我犯的是小错误,那就扣三天,这叫“算”,如果罪行严重了,比如欺男霸女横行无忌,那不好意思,扣你一生寿命中的三百天,也就是一年或更多,这个三百天,叫作“纪”:


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算减则人贫耗,疾病,屡逢忧患。算尽则人死。诸应夺算者,有数百事,不可具论。


葛洪还说,不止三尸,灶神对于人的罪恶也是每每明察秋毫,虽然是不是这样他也不能确定,大概如此吧:


又月晦(月底)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或作一日),吾未能审此事之有无也。


又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三尸神,又是每月到头都要给你的品行“打总结”的灶神,这不是让我们这些有时喜欢犯点小错误的凡夫俗子很悲观,不,我们也用不着这么悲观,多做好事少做坏事或无聊事就好了,而且,人体内不光有恶神,也有善神,只要我们每每静静地独处一室,反复训练我们的内观之术以及从根本上杜绝我们的恶劣品行,修养身心,培养善念,我们还是很有希望的。


这就是葛洪开头而后世上清派的几大经典比如《黄庭经》特别重视的内容。


不过最早提到这一点的,还属《太平经》。比如说,五脏之神,心肝脾肺肾各有一个,就是让我们用存思之法关照自己,实际上等于基督教的忏悔而又有我们这边独有的特色,因为五脏各有一个神,只要你静下心来予以观照,你就能够发现他们这些神,然后你想办法让他们这些各路神祇与你同在。

陶弘景《真诰》卷十,就提到一个叫范幼冲的人,炼青、白、赤三气,后来就成为了神仙,这就是所谓的守玄白之道。到了后来的《黄庭经》,也说:


老子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这是《外景经》,其《内景经》还说到:


散化五行变万神,此直谓一人之身具有万神也,原来这么神奇,这就怪不得后来书圣王羲之与诗人陆游对于《黄庭经》这么重视了,一个要手写《黄庭经》,一个呢,要赋诗明志:


存神止虑自长年,黄老遗书汉尚传——陆游后来高寿到八十五岁,看来还是存思后,诗人思想品德外带精神面貌得到迅猛提升的积极效果。


万神太多了,拣几个重要的有趣的说说吧,比如面部七神:


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竖,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纶,齿神崿锋字罗千。


这是上清派所谓面部七神,还有五脏六腑神:


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曜字威明。


为什么有这么多神在人体之内呢,这主要如傅勤家先生所说,道教之说,视人身为一小天地,故天地之神,亦皆存吾人之身中——个个神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虔心存思,心在,神就在。


道教上清派还有所谓“十三神”,从头到脚覆盖人的一身,这还是主要的,次要的更是不知凡几,我这里再拣选几个重要且有趣的说说:


其一,上上太一者,道之父也,天地之先也。乃在九天之上,

太清之中,八冥之外,细微之内。不知其名,元气是耳。其神,人头鸟身,状如雄鸡。正在兆(指人)头上,去兆身九尺。常在紫云之中华盖之下住........


其八,泥丸君者,脑神也,南极老人也。正在兆头上脑中。


最有趣的就是这之外的所谓“第十七神仙”,在丹田中,那个神也许你们想都想不到,竟然会是他,这就好比刘邦当年巫祠的时候,有个拜祭的“秦中”神,你们猜猜是谁,是秦二世胡亥,因为古人有个想法,凡是不得好死的如关羽、岳飞好比秦二世,死后往往要魂魄作怪或作乱,如果不把这些死后的魂灵伺候好点,他们可能就要闹情绪,所以古代像越南、缅甸守城门的神,往往都是不得好死然后死后成神。


不过这个位于丹田的所谓“第十七神仙”,我敢打赌,你们就是把脑袋想破了也不会想到,原来竟然是他:


其尤可怪者(傅勤家先生语),为第十七神仙,“丹田者,人之根也,精神之所藏也,五气之元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藏月水,主生子,合和阴阳之门户也。在脐下三寸,附着脊膂两肾根也。神姓孔名丘,字仲尼。”

1.《【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匕首故事会:金短波大使的谷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匕首故事会:金短波大使的谷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3143716.html

上一篇

【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8年级语文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最完整的资料!收集!)。

【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2018北京西城区初二语文期末

【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2018北京西城区初二语文期末

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相关介绍,考生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共有5道大题,19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是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卷上正确地记载学校名称、名字和学号。 3.试题的答案一律填在卷子上,答试卷无效。 4.卷子...

【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郭良村,愚公的子孙们,我看了你们三十多年,今天终于来了。

  • 【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郭良村,愚公的子孙们,我看了你们三十多年,今天终于来了。
  • 【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郭良村,愚公的子孙们,我看了你们三十多年,今天终于来了。
  • 【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郭良村,愚公的子孙们,我看了你们三十多年,今天终于来了。
【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翅膀下盛开的故乡

【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翅膀下盛开的故乡

眼睛长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相关介绍,资料来源:解放军报作家:张子荣 翅膀下盛开的故乡 温暖的阳光暖洋洋的,旭风刮得很浓。通过飞机舷窗,大地变成墨绿色、青绿色、土黄色、金黄色、深黑色、墨灰色、浅灰色、银白色。像很多巨大的花一样,巨大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