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蜜鹦鹉饲养技术及自然繁育技术
王晶晶等
吸蜜鹦鹉( Lory Lorikeet )属于鹦形目鹦鹉科,其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与东印度海等地,主要是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在野外,吸蜜鹦鹉会在腐烂的树干或是枯死的树洞中筑巢。人工饲养的吸蜜鹦鹉资料非常稀少。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动物园引入吸蜜鹦鹉 ,但鲜有针对其饲养管理及在人工圈养条件下自然繁殖的研究。本文以上海动物园饲养的 4 对吸蜜鹦鹉为例,介绍了其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的日常饲养管理及自然繁殖技术,以期为吸蜜鹦鹉养殖者提供参考。
1 饲养技术
1.1 环境管理
在野外生存环境下,吸蜜鹦鹉的巢大多数驻扎在树木的洞穴内,少数筑在树枝边缘上。上海动物园园内吸蜜鹦鹉饲养的笼舍坐北朝南,光照充足。笼舍以内室为主,笼舍的面积约 8 m 2 ,墙体材料为混凝土,内室搭建木质栖架。笼舍正面为玻璃,以供游客参观。笼舍室内的顶部一角放置 4 个巢箱,其繁殖巢箱为木质结构,巢箱采用厚约 3 cm 的木板制作,其边缘采用铁皮包边。笼舍分为上、下 2 层,长、宽、高的规格大小为 15 cm×15 cm×25 cm ,上层为明室,有 1 个规格大小为 6 cm×6 cm 的圆形小门洞,以方便吸蜜鹦鹉进出。暗室处于笼舍底层,且笼舍底层的门洞比上层略大,在巢箱的中间层打造 1 个扇形孔洞,其边长约为 5 cm ,以保证巢箱内的空气能够有效流通,且吸蜜鹦鹉能够轻易地在上层和下层之间进出。在巢箱内底部设置 1 层垫层,可用厚约 3 cm 的细草。在交配期间,打开门洞并在其上面铺上一些细草。笼舍内栖架可以使用不同粗细的树枝进行搭建,且栖架不仅要保持美观,还要体现出高低错落的层次感,以增加其活动范围,同时其可以使用栖架进行栖息和嬉戏。在笼舍建 1 个规格为 20 cm×15 cm×12 cm 且形状不规则的小水池,以供吸蜜鹦鹉饮水和水浴。
1.2 日常管理
在 8 : 00 左右,饲养员进入笼舍前需要首先观察和巡视吸蜜鹦鹉的精神状态、行为、粪便有无异常等情况,再对笼舍进行清扫,同时清洗其食盘、换水、更换饲料等。为了避免惊吓动物,工作人员在打扫笼舍时需放轻动作。 13 : 30 左右再观察 1 次吸蜜鹦鹉的粪便和摄食情况,并再次进行换水、更换饲料等工作。在此阶段,工作人员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上报。
1.3 饲料投喂
在人工圈养条件下,吸蜜鹦鹉的营养需求均来自人类的供给,然而在野外生境下,吸蜜鹦鹉喜食花粉、花蜜和果实等。因此,参照吸蜜鹦鹉的野外食性,并结合其日常饲养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日粮配方(表 1 ),以为其提供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饲料。日粮配方主要包括提子、甜橙、苹果、香蕉、玉米和大康料等。喂养方式为上午饲喂熟胡萝卜、玉米、窝头和熟鸡蛋,其中窝头是由粟粉、米粉、面粉、麸皮、豆粉、骨粉按比例为5.0∶3.0∶3.0∶5.0∶2.0∶0.1 进行配制,同时可以添加肉浆和红枣等营养物质;下午饲喂甜橙、苹果、提子、香蕉和大康料等。此外,可根据吸蜜鹦鹉的营养需求特点,供给特别配制的饲料,不仅可适应其天然食性,还可补充必要的营养和微量元素。
表 1 吸蜜鹦鹉夏季与冬季日粮配方
每天分别在 10 : 00 和 16 : 00 进行投喂。首先应清理剩余的饲料,再投喂新鲜的饲料,提供充足、新鲜、清洁的饮水。在吸蜜鹦鹉进入繁殖期时,应适量供给高动物性蛋白质的食粮,以提高其体内对钙质的需求。
1.4 常见疾病防控
工作人员除了进行日常的清扫外,还可以使用百毒杀等对动物的笼舍、巢箱、栖架和水池等进行消毒。一般情况下需要每周消毒 1 次,但在夏季时则需要每周进行 2 次消毒。
此外,在禽流感的高发期等特殊时期,还需加强消毒 1 次,可以使用过氧乙酸或漂白水等消毒药。在春季和秋季还应分别使用药物定期进行驱虫及注射禽流感疫苗等。饲喂所用蔬菜则需要用清水充分浸泡并清洗干净后再使用,以进一步保证其健康。此外,还需要认真严格地执行饲养制度,做好相关防疫工作,可以定期对场内的绿叶植物和细沙等进行及时更换,定期投喂钙尔奇、施尔康及一些抗菌药物,以提高吸蜜鹦鹉抗病和防疫能力。
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当出现有吸蜜鹦鹉生病或体质较弱时,首先应进行隔离照顾,并对整体笼舍进行全面消毒,对生病的吸蜜鹦鹉进行积极的诊断和治疗。
鹦鹉最易感染沙门氏菌病等,但可以通过每天的清洁、保证食物足够新鲜等工作进行合理的预防 。体内流失大量的微量元素以及不合理的饮食规律都会造成吸蜜鹦鹉出现贫血现象,可以适当地补充 V B 12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吸蜜鹦鹉的嘴喙特别容易感染念珠菌,且念珠菌是一种非常容易导致吸蜜鹦鹉患口腔炎症的病原菌。一般的保守治疗方法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和加大 V A 使用量,且减少喂养食物中糖的摄入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吸蜜鹦鹉同样也会出现身体机能退化的情况,甚至会出现肿瘤及其心脏、肝脏和循环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的疾病,因而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提早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疾病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治疗,进而将风险减小到最低,保证吸蜜鹦鹉的生存福利。
2 自然繁育技术
2.1 繁育准备阶段
每年 1 — 4 月为吸蜜鹦鹉的繁殖准备期。在人工圈养的条件下,除换羽期外一年均可以进行繁殖。吸蜜鹦鹉雌体在交配时节到来时,其体内对钙的含量的需求会增加 20% ,且蛋壳主要源于母体的钙沉积 。同时,吸蜜鹦鹉在此时期的能量消耗也非常大,因而合理配置吸蜜鹦鹉饲料中的营养结构非常重要,还应增加相对应的饲料添加剂和维生素的含量。
2.2 发情交配期
吸蜜鹦鹉的求偶方式一般存在翅下垂、低头躬身、抬脚、翅抖动、理羽、咬嘴等行为方式。雌性和雄性吸蜜鹦鹉交配成功后会一整天都亲昵在一起,相互依偎、彼此喂食。吸蜜鹦鹉的交配时间一般在早上和傍晚时分,且雄性吸蜜鹦鹉交配后会一直发出长鸣的叫声。
2.3 产卵和孵化期
吸蜜鹦鹉的卵体较小,一般呈纯白色。每年可繁殖 1~2 巢,产卵 1~2 枚,孵化期为 28~30 d 。上海动物园于 2017 年5 月亲鸟产下第一窝卵,并自己孵育。雏鸟出壳后 30~40 d 离开巢穴,孵化工作主要是由雌鸟来担当。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雌性吸蜜鹦鹉每天离巢 1~2 次,离巢排便后会进行采食和饮水,时间一般为 2~3 min ,而雄性吸蜜鹦鹉则多守在巢箱边,偶尔雌性吸蜜鹦鹉离巢,雄性吸蜜鹦鹉也会进入巢箱中一段时间,当雌性吸蜜鹦鹉再次离巢后,雄性吸蜜鹦鹉也迅速离巢。雏鸟毛羽长成需要 7~8 周时间,而且时常会发生亲鸟不再去喂养雏鸟的情况,因而其繁殖难度高 ,但上海动物园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由亲鸟自行喂养雏鸟却获得了首次成功。
1.《吸蜜鹦鹉饲养技术及自然繁育技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吸蜜鹦鹉饲养技术及自然繁育技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333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