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飙升,北京人突然进入“烤”模式。大热天,要不要舒舒服服地待在空中转房,哪儿都不去?渴了再来一碗冰镇酸梅汤。别提多舒服了!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在古代会被搁置,没有空音和电风扇怎么熬过炎炎夏日?
嘿,有个办法。今天,我们谈论的地方是古代皇帝的“冰箱”——冰室。
万人齐呼冰窖开虽然我们现在吃一根冰棍并不难,但在明清时期,冰是普通人根本享受不到的奢侈品。
即使是帝王将相大臣,也只能在五月初一颁冰雪节的时候才能享受到其中的凉意。
这一天,当皇家冰室开放时,皇帝会奖励贵族和名人一些“冰票”。清初太和殿散后,大臣们不会马上回家,他们眼巴巴地盼着北海公园东门雪池胡同的运冰车,尽快把冰运到神武门,然后拿着“冰票”从冰库取冰。
明代作家李梦阳在《冰车商》中记载
黄门飞西北,白马似龙,血如珠。一万人叫冰室,车来如山。
你看,当时的人争一块冰都不容易!
今天,从景山西门到北海公园东门的那条路,也就是立三门街,是冰车唯一要经过的地方。皇家冰室位于这条路上的雪池胡同。
陟山门街,能看到远处北海的白塔雪池胡同走进这条不宽敞的小巷,一直走到拐角,你可以看到两个铁门。推门进入雪池冰库。
雪池冰窖外的铁门当时北京有18座皇家冰室,由于各种原因,要么倒塌,要么废弃。目前除了谦恭胡同的恭敬冰室,还是保存完好的。
雪池冰窖从远处看,冰室看起来像一座巨大而低矮的老房子。改造前,地窖屋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地窖的顶部是一个人字形的山脊,墙高只有2米。一端的墙上有一个1米多高的拱门,有通向地窖底部的台阶。冰室内部长25米,宽10米,高10米,地窖门厚1米多,密封隔热性能优异。
万历至1979年,停止。406年,它被皇室用于蓄冰。每年5月1日至7月30日,这里储存的冰块源源不断地送到故宫和六部,供皇室冷却。
直到辛亥革命后,溥仪在紫禁城做“关门皇帝”,雪池的冰库继续为皇宫供应冰达数年之久。
民国时期,北海改为公园,冰室由“国有资产”变为“私人承包商”,而食用冰则不再是故宫禁止的,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家中。1950年,雪池冰室成为国有资产,成为北京第一批国有商业部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雪池冰室还在北海储存肉类、蔬菜和水果作为仿制食品。
北海公园仿膳饭庄今天,它已经被一个特殊的人修理和照顾。
雪池冰窖窖口三九寒天采冰人与其他冰室相比,雪池冰室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包含了最干净的冰块,这就是它被命名为“雪池”的原因。
民俗学家金守慎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写的《老北京的生活》一文中说
雪池的冰室是这个城市冰室里最干净的地方...隐藏的冰块是从北海采集的,通过庐山门运输出去的。
雪池冰库里的冰是从太爷池,也就是现在的中南海和北海收集的。
如今的北海水面过去每年秋天,太岳池里的清水都是为了冬天三九点收冰而冲洗的。
《燕京时代》曾记载
冬至39日,冰坚,夜凿。听起来像石头,叫冰。
收冰当天,工商部独水寺有收冰员120人,人力不足时就雇佣短工。男管家提供了皮衣、皮裤、特制草鞋和长皮手套。
采冰人拿着钩子、枪、绳子和运冰滑板车从湖里取冰。采冰人先画线,然后用钩子和枪戳冰,再把同样大小的冰块钩到岸上,放在排车上,用绳子捆起来。
收集的冰由短期工人运送到冰库,然后由熟练的服务员从里到外和从下到上堆放在地窖的顶部。然后地窖的门就关上了,直到第二年夏天。
以前采冰工和很多其他职业一样,都是终身职业,直到老死,中间不能换其他职业。
另外,你知道吗?掌管冰室的神是济公。每年收冰、蓄冰、开窖取冰时,采冰人都会举行不同规模的祭祀活动,祈求济公保佑大家平安成功。
据《大清书》记载,清廷在北京建立的十八间冰室,可以存放20.57万块冰块,每块一尺五寸见方,重约80公斤。每年冬天收冰可以重复三到四次。
直到解放后,收冰仍然存在。以前住在雪池胡同附近的人,还记得小时候的夏天,在雪池的冰库口,拉冰的工人用枪做了个钩子,盯着汗,钩了一大块水晶冰,摔在三轮车上。
在搬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碎冰掉下来,所以孩子们会凑在一起,挑几块来尝尝水池里的冰有多冷。
胡同深处“雪池斋”除了皇家冰室,雪池胡同也是值得一提的“雪池斋”。听这个优雅的名字,就知道屋主也是个好人。
是谁呀?
大家都很熟悉,林银辉,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
林徽因从雪池的冰室出来,向北走到胡同的尽头,一座小四合院静静地隐藏在周围的民居之间。
雪池胡同2号 昔日林徽因的“雪池斋”从1921年到1924年,是和林父女的“雪池斋”。从英国回来的林家父女之所以选择在雪池胡同定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水的优势——欧洲养成的夏天吃凉菜的习惯,而且还方便养冰室。
与东宗埠胡同的“夫人客厅”不同,它记录了林·在《爱的种子》中的少女时代。当时,在胡同不远的培华女校上学的林银辉和梁思成结盟。这也是徐志摩1922年回国放下行李迫不及待要坐飞机的地方。
当时,兴致勃勃的徐志摩正要向林求婚,正厅挂着“长辈18岁,在欧洲高知行读书。“颜军·梁欣慧的儿子,已经答应结婚但没有被雇用”这首诗把这位伟大的诗人变成了一扇紧闭的门,最终结束了这段美好的爱情。
此后,随着林长民官场失势而死,“雪池斋”最终被废弃。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景山西街幼儿园,1998年改为养老院。
今天,人们使用冰箱和空,专门为皇室储存冰的系统已经成为过去。
胡同外的路三门街成了周围人离不开的“小市场”,有水果、蔬菜、小吃、日用品。
走在雪池胡同,大大小小的居民楼和院落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老北京总是在豆汁摊前集合,一次买几袋。
豆汁儿摊雪池冰室外的咸菜摊一直都是满满的顾客。
酱菜摊如果不知道这条胡同的历史,谁会特别关注离它只有“一扇门”的冰室?
恭俭冰窖寻清凉虽然今天的雪池冰室没有对外开放,但是如果你对冰室感兴趣,北京真的有一个地方可以走进去感受一下。
离它不远的龚建胡同有一个恭敬的冰室,被称为雪池胡同皇家冰室的姐妹窖。走进小巷,拐过几条窄巷,可以看到一扇古色古香的红门,上面写着“皇家冰室院”。
恭俭冰窖现在已经改成餐厅了。没有空音,没有电风扇,但是里面真的很酷。
恭俭冰窖内部走进冰室,我感到一阵寒意。
冰窖被用来供食客聚餐及储物,墙边的大罐里装的是店家自酿的各种酒连通两座冰库的门,可以看出墙有多厚冰窖拱形的窖顶看到那个拱形的小门了吗?那就是用来卸冰的离这个卸冰拱十米就是北海东墙。胡同里姓文的六先生说,为了方便取冰,北海的院墙开了一个门洞,面对着冰库墙上的拱门,这样从北海取来的冰就可以通过这两个门洞直接进入冰库,运输方便、快捷、经济。
据说在这处北海的院墙上曾经开有门洞,门洞对着冰窖拱墙上的小拱门,方便卸冰“皇家冰窖小院”的大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来这里点一份扎江面,吃一些冷冻西瓜,最后点一份甜点。别提有多开心了!
炸酱面杏仁豆腐在那些日子里,道光在享受了“冰碗”之后,用笔写道
六月,热气腾腾,送来一碗晶莹的冰。碧河内衬新鲜水果,感觉清凉爽口。
夏天有冰真好。
几百年过去了,这些冰室一直保存着。我们也能体会到当时古人的清凉舒适。老北京的冰室承载着古老的历史,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带给我们今天无数的遐想...
1.《皇家冰窖 400多年前皇帝“冰箱”在哪? 揭秘老北京各处皇家冰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皇家冰窖 400多年前皇帝“冰箱”在哪? 揭秘老北京各处皇家冰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29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