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山东诸城人,河北砚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医学名震天下,是现代中医界首屈一指的医学家。本文系统介绍了张锡纯的医疗实践特点和临床贡献,可供我们学习《西方医疗保健史》时作为预习阅读。
钟忠郤诜汇通中西医倡导者
东汉张仲景被后人尊为“医圣”。从小就喜欢医学,10岁就看了很多书,特别是关于医学的书。后来结合临床,写出了经典医书《伤寒论杂病》。
张锡纯生于儒家,少年时学过“四书五经”。第一,他抨击行业,求名。后来他投身于医学,特别是西学的新知识。中西医学的比较研究,使他更“以精思”,中西医结合,写出了现代中医的“第一本可学之书”,即《西方医疗实录》。
所以中医界有一句话叫“张仲景在前,张锡纯在后”。
张锡纯在他的医学巨著中提出了“中西兼顾”的医学思想,为中西医结合指明了新的道路,从而成为中西医结合学派的杰出代表,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的地位。
街头救援实验学校大师的杰出代表
张锡纯一直反对空会谈,主张实验方法,在人力资源上不遗余力,在街头救人,成为世界闻名的实验学校大师,现代医学第一人。
社会在发展,医学在进步,理论总是有限的。当时的张锡纯从卷帙浩繁的经典医书入手,借鉴西医。虽然他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但不足以解决许多临床问题。因此,张锡纯充分利用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力求通过亲身经历去求知,表现出大胆求实的实验精神。张锡纯可贵的实验精神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察和理解。
第一,药物检测,自己检测,然后应用到人身上。
他认为学医的第一步在于医学知识。就像他自己说的“仆人学医,药都是自己试的”。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一些处方在动物身上无法取得实验结果。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张锡纯试图“自己试验,然后应用到别人身上”,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
为了调查甘遂的使用情况,在《医中参西录》中有记载:“我还记得我为了一笔钱嚼过甘遂,甚至拉肚子10次以上。之后才知道是开顽痰的主药,但恶心呕吐后用赭石热痰以喜,疯癫可愈。”并且亲身经历了处方中没有记录的头晕等异常现象。由此,他得出结论,甘遂的有益作用远大于大黄和芒硝。这些从自身健康中获得的准确感受,在他的书中比比皆是,对后人大有裨益。
张锡纯亲自品尝了许多药物,以体验它们的性质,了解它们的效力、性质和味道,并知道它们的用途。因为他总是从临床的角度熟悉药物的性质,所以在临床的情况下总是能得心应手地服药。每一个自制的药方都经过了千百次的验证,并且反复使用,使得新药方逐渐成为经典药方。更有甚者,他详细记录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留给后人。
如果自我尝试还是失败,张锡纯会虚心求教。比如为了研究茴香是否有毒,他就不耻下问厨师。为了验证市场上销售的药物的真实性,他多方咨询,从不相信。每当他把自己的药方炮制成药,总是亲自监督,悉心照料,不达目的不罢休。所以张锡纯用药的特殊性和剂量的权重就成了行业的标尺。特别是他反复尝试总结了参芪利尿剂、明矾化痰热、赭石通肠结、三七消肿痛、水蛭散结、硫磺治虚寒、蜈蚣蝎定风消毒等治疗方法。,充分发扬了古代理论,扩大了中医的功效。
张锡纯对各种本草有争议,也以临床为准。比如《神农本草经》里说人参微寒,名医别录里说人参可以治肠寒。但张锡纯证属临床,党参与玄参等同用,可使药性不寒不热。所以他总结道:“所以,如果怀疑年份,那就很遥远了,古代经典可能是错的。”
张锡纯曾指出,石榴皮一定是用极酸的石榴皮做成的,当时很难找到。山茱萸的酸性应该很强,但不要用弱酸性。赭石性极温柔,化痰生津,止呕抑逆气,解郁燥结。只有当它的形状比较细,每一块的两边都是一边微凸,另一边微凹的时候,才能入药。张锡纯用的半夏是自己加工的。他认为药材车间加工半夏的方法不合理,有明矾味,或者治疗过于严厉,药力大减,难以发挥降低不良反应和止呕的作用。如果给医生用中医却不懂中医,只能算是半会走路的医生。
张锡纯治疗伤寒的研究从来不是“按原理论,逐节发挥”,而是“认真研究古人的著作”,而那些没有准备的人,“就是用其中所含的症状来研究他们的病情,然后以他们的生平所治疗的实证案例加以证实”来补充。这种引申、印证、补充的方法,成为张锡纯伤寒学术研究的最大特色。正如他自己所说:“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医药价格昂贵,但它一定会激励自己。”
张锡纯也很重视汤剂与中医疗效的关系。他认为“危险迫在眉睫,安全只是这药的一剂”。如果不注意温度,把药从容器里熬出来,事情就多了;每煎一次,药汁不宜少煎,否则药汁多含在渣中;如果误将药汁煎干,再用水煎,药就失去了药性,服用情况会恶化,应弃而不用。“所以古代的医生,药饵一定是自己动手修的,也就是汤剂,还必须亲自监控。”这些细微的观察、分析和暗示,目前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
在临床上,张锡纯主张中西医结合,认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见效快。
张锡纯认为:“人神在脑,知神在心,心脑相连,神早就从湛然觉醒了。”大脑不仅与心脏直接相关,还与其他五个内脏器官密切相关。脑中气血的生成和运行靠肺脾,脑是髓海,脑髓由肝肾精血转化而成,从而建立了五脏对脑的理论。
张锡纯不仅善于将先贤治疗五脏疾病的方药应用于脑病,还创制了许多有效方药,如正安熄风汤、调气杨慎汤、党参汤等。从五脏角度治疗脑病,突破了《黄帝内经》中“心为君官,神明不碍事”的传统认识,是中医整体观与西医解剖有机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张锡纯将中医理论与西医实验相结合,往往会产生新的想法。他讨论了中风和大脑充血之间的关系。脑充血理论起源于西方人,中医早就知道了。比如“血与气同升,则猝死,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就是大脑充血。区别在于,西方人是血满的,而《黄帝内经》说血与气并列上升,气上升又上升,血充满其中,最终大脑中的血管破裂,导致死亡。
张锡纯在治疗脑充血综合征的过程中,收集了前人治疗内风的精华,突出了气血盛衰对气血运行的影响。他认为脑充血综合征内脏气化上升太多,血液注入大脑,充满血管,累及神经,甚至神经失去位置,直至昏厥昏迷。脑充血引起的强脉弦,即西医所谓的高血压,要用正安熄风汤治疗,与病理相符。
张锡纯创制的镇肝Xi风汤治疗中风综合征,首次将其区分为“强脉弦长”或“上实下虚”;若“足脉虚压”,加熟地、山茱萸。按正安熄风汤之名,治肝之理可知,而“强脉弦”为主肝火,“足脉重按虚”为下焦空虚。
有一次,一个病人经常感到大脑发热,有时头晕,心里烦躁。"左右脉搏都很强."张锡纯被诊断为脑充血,于是服用了镇安熄风汤和地黄。服用几剂后,患者大脑没有发热的感觉,然后减少了地黄的用量。服药十天,脉象平和。
用西医的病理学知识解释中医的症状和体征,指导处方和用药的选择,是张锡纯的一大贡献。他认为高血压引起的脑充血综合征是西医的叫法,属于中医的“眩晕”、“肝风”、“厥证”范畴,因为其病机与西医完全相同。
张锡纯根据《黄帝内经》理论,总结历代医家治疗中风偏瘫的经验,创制了健灵汤、正安熄风汤等新方剂。从建灵汤的方药来看,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机密切相关。方子里,赭石等重用降阳,怀牛膝引血降,地黄滋阴熄风。通过服用这个配方,大脑中上下流动的血液可以像健胃的水一样下降,可以放松肝风,降低血压,镇静大脑。
从张锡纯的临床案例中可以看出,正安熄风汤是监陵汤的加减版本,有同有异。临床使用过,反复使用,治愈了大量的脑充血患者。另外,他认为西方人所谓的脑贫血,属于中医中风的虚寒证。大脑贫血时,大脑中支持大脑神经的血液太少。是终极的,会让神经失去它的位置。所以加味补血汤以黄芪为君,配以养血活血之品,气可养,血虚可养。
再比如张锡纯的阳明黄证学说,认为“黄疸是胆汁流入血液所致”;寒湿黄疸是“由于肝胆阳弱,气化不能促进胆汁到达小肠消化,使胆管阻塞,胆汁储存极度紊乱,溢于血中,呈黄色”。他运用西医胆汁排泄不畅、血逆行的理论,论证了中医黄疸的病机。同时认为茵陈具有“升发,实开胆管闭塞”的特点,具有利胆退黄的作用。
再比如,在谈到霍乱时,张锡纯说:“用显微镜检查这种疾病的细菌是弯曲杆菌...也就是说,霍乱无疑是一样的。至于仔细检查这种疾病的寒热,当你参考霍乱药方和霍乱治疗方法时,你就能正确证明。”从而建立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临床模型。
张锡纯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西医是重在病的标准,中医是求病因,重在病。总之,症状和根本原因都应该考虑在内。窘迫综合征如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见效快。因此,他创造的许多方剂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在中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张锡纯的临证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必然趋势。他总是巧妙地将中西医结合起来研究其发病机理,其见识无与伦比。
第三,不规避风险,敢于抢救危重患者。
因为行医关乎人命,名医都是有病的人。张锡纯一生行医,不避风险,试图打破“医生不敲门”的说法。每次遇到疑难重病,即使晚上不省人事,他也会转过身来想一想,查一查书,去生病的家人那里治疗。即使知道病快死了,也会不遗余力,每次抢救治疗都不会懈怠一小会儿。很多危重病人经过别人治疗后,往往会恢复活力。
邻村一个5岁男孩,盛夏得了温病。他叔叔和表弟毛某都是市里有名的医生,擅长温病。但两人第10天的联合治疗无效,借口出去了。请张锡纯诊治,当时病人两眼干净,什么也看不见,双手触床,不安,神志不清,昏迷不醒。张锡纯的四诊结合人参,沉思片刻,被诊断为“肾阴虚,肝风内动,极其危险”。因此,他用大紫胤禛的产品来帮助阴对付其阳,他可以自发地出汗。然后处方,再用地黄、玄参、阿胶、枸杞等。,体重672左右,熬一大碗汤,慢慢喝。2剂后,患者全身冒汗,病情突然好转。这样一种病危的病,经过它的治疗,是可以放纵的,由此可见,张锡纯在市里是相当有名的。
张惜春的朋友黄六个月前出生。他的胎毒一直没好,体质很弱。忽肝风内动,抽搐不休;江门微凸,软,微红;指颜色紫色是爪形;眼神幽幽无神,或歪;脉浮小,无根。黄问:“此证被指责为西医之死。不知道有没有救援?”经仔细诊断,张锡纯认为是气虚不固,导致肝阳上冲,扰乱神经所致。他回答:“你还是可以尽力治好的。”因此,汤剂的制备和给药非常频繁。2剂后肝风停,其方修改,治愈4剂。张锡纯在诊所救人,风雨无阻,活着的人不计其数。赵项伯曾写过一首诗,称赞说:“当我的同胞沉迷于大众时,它的确是第一个成为名医的人。”
从这些病历来看,张锡纯对重症病例的诊治并不是主观臆断,空而是“数十年反复临床实践”和“重复再利用瞬间挽救生命”的结果。尤其是他,每当面对困难的紧急情况时,他都敢于挽救病人的生命,不计得失。这种行医济人的精神值得现代人尊重和效仿。
第四,临床贡献,其创意千古。
张锡纯不仅医学思想先进,而且在临床医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不擅长针灸和正骨,但在内、外、妇、儿、五官方面没有无效性,其中创造性的临床贡献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其中一个贡献是促进石膏治疗发烧的功效。
张锡纯对膏药情有独钟,人称“张膏药”。在他看来,膏药不仅能清外感实热,还能清脏腑之热,还能解除痈毒、火柴毒,治疗肠痛,具有解毒消疮的作用。石膏性寒辛,有发汗透热之功。外感发热而无汗者,可清热渗汗,以此辨白虎汤无汗之禁。
他将生石膏与人参结合使用,因为人参益气、升温、生津,有助于石膏退烧,驱散下陷的邪热。可用于邪热晚热证,使真阴恢复,优于单纯养阴清热沉,可代气。对于热毒郁结,腑气不通者,张锡纯不用承气攻之,用膏药代替赭石。用膏药清热,代替青金石往下传,每次都可以有效,而且没有受伤和作恶的危险。所以外感疾病如果有实热,可以大胆使用,争取到那时。
第二个贡献是创制了治疗大气沉降综合征的申生汤。
胸痹是张锡纯发明的病名。他认为“人是一体的,从飞门到灵门”,“生活在大气中的人以活力为基础,以水谷为养料,以胸中的土地为洞天”。这个气囊提升肺部,作为呼吸的基础。
大气沉降最典型的症状是患者意识到呼吸急促不足以休息,似乎哮喘不是哮喘,脉诊为假。其他症状差异很大。经西医诊断,此证多为功能性,无可靠治疗。而生煎汤疗效更好。生煎汤的主方:生黄芪、知母三钱、柴胡、桔梗、升麻。黄芪是方中补大气之虚的君药,知母是用来防暑的。气升顺,所以柴胡、升麻用来提气,桔梗则轻清,引药升中焦。综上所述,其构成简单巧妙。原方主要治疗胸气郁结的各种症状,如气短、气短、饱胀、心悸或气短停等。,所有这些都很困难。
第三个贡献是参加霍乱和鼠疫的防治。
当时西医对霍乱的治愈时间比治愈时间长。为此,张锡纯发明了治疗霍乱的“急救康复丹”,用朱砂、冰片、薄荷脑、甘草粉。他认为这个药方无论寒热都可用于治疗霍乱。后来张锡纯制作了一种“卫生防疫宝丸”,既防治,又“治霍乱、呕吐、腹泻、腹痛,以及一切疥疮,能防止一切疥疮传播”。这个聚会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了。比如沈阳某煤矿发生霍乱:“生病的工人按原人数吃40片,强了一半以上,匆忙吃了40片,然后就好了。之后有几个病人,都吃了80片。剧中有一个人,一次吃了120片,全部痊愈。”
第四个贡献是创造了中医作为治疗肠结的方法。
张锡纯治疗的患者多为机械性或动力性肠梗阻。古人有大承气汤等方剂,但禁忌较多,疗效不理想。张锡纯创造的方法一个是攻绑汤,一个是葱铁。前者结合了古代方剂的长处和新的思路,后者是一种外治法,适用于动态肠梗阻。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仍没有张锡纯使用的方法。
第五个贡献,拯救暴卡的发明。
张锡纯擅长治疗危重症,尤其是使用山茱萸抢救脱体,效果显著。西医称之为休克,是一种常见且至今难以治疗的疾病。人参是主要的中药方剂,但有禁忌。张锡纯以山茱萸为主,基本没有什么忌讳。在他看来,山茱萸肉的酸味和温热的味道可以极大地收敛生命力,收敛的是正气而不是邪气。张惜春附的病历几乎包括了各种休克,尤其是出汗。方法是急用山萸肉煎服,两次左右服一次,人参、山药等。当疾病轻微或不太严重时使用。
第六个贡献是治疗慢性顽疾的重要发明。
张锡纯也很重视治疗虚劳的方子,方子里用的最多的药就是生山药。这种药在张锡纯的发明价值仅次于石膏。其他有价值的发明,如再利用三七、鸡内金、水蛭等。,用于治疗肿块堆积等慢性疾病。张锡纯治疗意外、肿块的独特之处在于,以药物攻病,明确根本原因聚集在哪里,以一两味药专精,再辅以辅助,以邪不正,正气不伤。
第七个贡献是在现代中医中提倡气功养生。
张锡纯不仅为捍卫中医的学术地位而奋斗,还发展了自己的学派。他认为当时未列入中医学术殿堂的气功养生是中医的起源和基础,主张医学界实践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从而成为现代中医气功养生的先驱。他练的气功养生法是中医实用基础之一,西医没有。他主张医生应该练习冥想气功,学习擅长健身气功的《单晶道经》。他认为医生对气功养生的认识有以下好处:通过练习冥想气功,有利于医生了解心的君火、肾的相火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大脑的作用、命门学说、奇经八脉的路线和作用;同时,它还能使医生增加智力,造福精神,即能开发人脑的潜在智力。
1.《走方郎中 名医来了┃中国近现代中西医结合第一人 你知道是谁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走方郎中 名医来了┃中国近现代中西医结合第一人 你知道是谁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38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