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严林伟
“坚定信念,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实守信,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苏联精神的内涵,深刻阐明了苏联精神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苏区精神依然在老区人民心中闪烁,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
如今,赣南的孩子们正以苏区精神为动力,以“三送”工作为切入点,抓住赣南等振兴发展前中央苏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锐意改革,艰苦奋斗,奋发有为,争创一流,加快苏区振兴发展,努力实现“三年巨变,五年升级,八年大跃进”。在赣南大地上,一幅绚丽的时代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气氛变了:风格不错,方向明也不错
“以前干部下乡是为了“说话”,现在干部下乡是为了“动手”,这真是一个大转变。看到干部群众亲密无间,我感到特别温暖和自豪。”
——摘自《陇南“三派”干部赖玉文《人民感情日记》
赖宇文的温暖来自赣南干部作风的转变。
社会转型期,农民负担轻,收入高,生活富裕,但干群关系异化。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改变作风和积极向上的氛围。赣州在“三送”工作中找到了解决作风问题的答案。
建立规章制度,构建直接、规范、全覆盖机制,日益完善“三送”工作目标,不断提高标准化水平。目前,全市18个县市建立了“三送”信息服务中心,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个层次的信息服务网络,畅通了社会条件和舆论,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群众做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急事办,难事人人帮”。
转变作风,建立规章制度是基础,抓落实,敢碰硬碰是关键。
自2011年1月起,赣州市以“三送”为契机,连续三年开展“治平庸、懒、散”,掀起整顿工作作风效能的“风暴”:从“小事”做起,干部上班迟到早退,上班时间炒股,打游戏,窗口单位找不到人等。聚焦“明丑”,暗访。目前,共有659名机构工作人员因业绩责任受到调查;瑞金工商局原局长因“三送”工作不实,于2013年2月被免职。
“治庸、治懒、治散”的连续干部作风,把干部从酒桌上推到办公桌上,把精力放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上。转变服务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改变工作方式,只在进行中,不在完成时。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三送”的目标不断聚焦和有针对性:从推进土坯房改造到凝聚发展正能量,在苏区振兴发展中找到突破口。赣南在收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改善民生、创造文明等项目作为“三送”工作的具体起点,使各级干部目标明确,群众有希望。
“三送”运动启动以来,全市派出干部撰写党性分析材料2.6万份,人民感情日记63.27万份,不断将“三送”运动的效益转化为行动,有效促进了全市党风政风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净化。
如今,在振兴和发展赣南苏区的号角中,广大党员干部正在通过争创一流精神、用痕迹抓铁,努力成为苏维埃精神的传承人和实践者,使赣南苏区成为“作风建设的样板区”,再造创新时期的“一流工作”。
改善民生:环境变了,群众幸福了
“又是一个雨天。在通往小学的水泥路上,孩子们打着伞快乐地上学,再也不用担心鞋子掉到泥里了。”
——摘自赣县“三派”干部刘爱建
刘爱健的定心丸来自赣南抓民生的创新思维。
据统计,赣州有60多万农民生活在土坯房里,约19万人仍生活在深山地区、库区或地质灾害频发地区,42.2万人靠国家低保生活。人均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支出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1%、67%和77%。
“响应群众期望,民生第一!”赣州市委、市政府发布命令,要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做好民生工作,增加财政资源用于民生重点,让群众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实惠。
很快,全市弘扬苏区精神,以“三送”工作为抓手,抓好罗晓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积极开展“四个一”联合扶贫,有针对性地开展省、市、县三级扶贫,实现贫困村扶贫工作全覆盖。组织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开展库区登陆渔民项目和深山库区移民集中安置进城试点,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实现干部扶贫全覆盖。
一年来,赣南广大党员干部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加大财政民生投入,扎实推进100件民生实事-
完成了30万套农村危房的改造、重建、维护和加固;
实施85.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公路建成2500公里,危桥改造160座,行政村公交服务率达到94.5%;
…………
一系列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得益于“三派”干部注重解决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突出民生问题,积极响应群众殷切期望。
“是你的关心,让我们告别自带开水上学的烦恼,卸下绑在书包上的水瓶,轻松上学,太棒了!”新丰县大安镇民主小学的学生给“三派”干部写了一封感谢信。
加快各乡镇养老院、标准化公办幼儿园等民生工程建设;率先建立全省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
赣南率先迈出了“赶考”之路的第一步。
改革力度:后劲大,发展快
“这些年来,全市干部努力工作,经济建设一路红。以‘长九’为中心的皖南闽北趋势预计将迅速形成。”
——摘自新丰“三送”干部赖卫国《人民感情日记》
赖卫国的期望来自赣南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在赶超升级加速期,全市紧紧围绕振兴发展重点任务,充分利用赣州先行先试权,大胆探索,争取赣州更多改革,创造经验,加快实施27个试点示范项目,使赣州成为改革创新试验区。
——漳州被列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全国唯一的稀土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城市、稀土矿产储备试点城市、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
——漳州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获省部级支持,江西科技大学获省部级批准;
——赣州市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赣州开发区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
…………
振兴苏区,出路在于改革,希望在于改革。在率先尝试的道路上,赣南抓住每一分钟,成为改革的先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目前,赣州正在积极建设现代农业、承接产业转移、旅游扶贫、统筹城乡发展、金融综合改革创新、生态文明等六大领域试点示范,加快赣南苏区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打磨服务名片,在理念、制度、机制上加快与发达地区的“无缝对接”,避免入驻企业入驻后的“水土不服”。
赣南苏区振兴战略实施一年来,全市积极打造政策“洼地”,建设开发“高地”,允许一批财富500强企业、央企、大型民营企业落户赣州,不少100亿元的项目先后落户红地。2013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全省排名明显前移。其中,12个县财政总收入增长20%以上,9个县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
一串红色的数据,体现了甘南人辛勤劳动的汗水和辛勤劳动的智慧。
如今,赣南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以作风建设的新成就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以精益求精的激情推动改革的飞跃,使赣州这块浸透了无数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土地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区特区”。
在加快旧区振兴发展的征途上,赣南正在奔向“小康梦”。
1.《赣州民情网 赣州弘扬苏区精神 再创“第一等工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赣州民情网 赣州弘扬苏区精神 再创“第一等工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48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