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奋斗了70年的辉煌历程
“70年来,佳木斯从人烟稀少的北大荒,变成了沃野的北大仓。”近日,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组织的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佳木斯新闻发布会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举行。佳木斯市委书记徐建国发表了题为《从振兴东极新路线出发》的主旨演讲,介绍了佳木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许建国说,佳木斯位于祖国最东部,每天都是第一个迎接太阳进入祖国的。素有“中国东极”之称,是第一个感受到“紫来东来”福报的地方。这是一个生态宜居的迷人城市。佳木斯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海阔天空,千里之外。它与俄罗斯远东山水相连,隔江相望,大河流、大农业、大冰雪、大湿地,风光无限。
佳木斯这个红色基因的城市,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发源地和主战场。抗日战争结束后,建立了红色政权,被称为“东北小延安”。
佳木斯是一座勇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佳木斯人民以饱满的革命精力建成了老工业基地,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造纸厂、中国最大的收割机厂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创造了第一台防爆电机、第一台掘进机等新中国工业史上的多项第一。佳木斯作为北大荒的核心区域,也是当时东北农垦总局和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的总部所在地,10万复员官兵和百万知青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打造了美丽富饶的黑土地。
佳木斯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佳木斯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曾是谨慎之国,鼓楼古都,五国盛世,满清故里。赫哲族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三江文化。鲜明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特征,加上近代以来的反统一精神、东北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和知青文化,积累了“三江文化城”佳木斯的深厚底蕴。
佳木斯全力推进农业富民、工业强市、城市升级、开放城市“四大战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70年来,佳木斯从人烟稀少的北大荒,变成了千里可居的北大仓。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建设者开垦北大荒,到今天三千万亩良田的农业城市,勤劳的佳木斯人民唤醒了沉睡千年的黑土地。
十八大以来,佳木斯市深入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积极创建三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开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新局面。截至目前,佳木斯市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五”计划,年产量稳定在250亿斤以上,商品率达90%以上。按每人每天一斤粮食计算,足以保证全国14亿人18天的口粮,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和优质商品粮基地,为黑龙江省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砥石”做出了积极贡献。
佳木斯已经从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逐步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佳木斯工业建设得到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布局了一批工业企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阵痛和战略调整,工业经济恢复了活力,逐步实现了从弱到强、从粗放经营到新型工业化的历史性跨越。
近年来,佳木斯市抓住振兴东北等政策机遇,坚持招商引资与人才并举,开展了院士专家行、央企对接、京佳合作、“金凤凰还巢”等活动。,努力办好“三大张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增强综合实力。美国约翰迪尔公司、新加坡威尔马集团等一批国际500强企业,中国建材、国电投资等一批国内500强企业落户佳木斯。形成了以翔宇金谷、怡海粮油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汽车股份和鹿贾立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嘉兴玻璃、北方水泥为代表的建材行业;以润特科技、海瑞特特种工程塑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涅槃后的老工业基地正在复兴辉煌。
边境小镇佳木斯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正在全力打造黑龙江省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与俄罗斯合作的新高地。随着中俄通江铁路大桥主钢梁正式合拢,中俄界河无铁路桥的历史即将结束;黑瞎子岛的保护和开放开发正在深入,国际旅游岛的美景正在慢慢展现。“一桥一岛”已成为佳木斯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引擎,佳木斯正在向“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影响力重要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1.《重生北大荒 佳木斯: 昔日“北大荒” 今日“北大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重生北大荒 佳木斯: 昔日“北大荒” 今日“北大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506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