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56UP》也叫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历时48年,选取不同班级的14名儿童进行后续拍摄,每7年记录一次。
从七岁开始每七年进行一次采访。从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56岁。问他们同样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每个人的答案可能和当初不一样,也可能是一样。
短短100多分钟,14个人的真实生活就结束了。
那么,这部纪录片的结论是什么呢?虽然观点尖锐,但足以让我们深思: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电影里60年很快过去了,之后精英的孩子还是精英。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
地层固化,流动困难。造成这种僵局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在纪录片后面留言说:其实除了硬实力分布不均,更重要的是软实力水平不同。
精英传递给下一代的是自由、雄心、冷静、自律和毅力。
穷人遗传给下一代的是自卑、短视、暴力、散漫、容易放弃。
人们普遍认为,想法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眼界,匹配不同的行动,付出不同的代价,导致不同的结果。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生的奇迹空,而是可追溯的因果。其原因在家庭;根源在父母。
很多年前,我读到一篇关于作者去朋友家做客的文章。我看到朋友的孩子很喜欢看书,不仅是童话故事,还有一本参考书。
他很惊讶,问父母是怎么长大的。
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完全没有训练。
父亲是学者,母亲是作家,他们相爱,家里有很多书。
客厅、自习室、卧室、儿童房、卫生间随处可见,比如爸爸喜欢的历史、哲学、宗教,妈妈喜欢的社科文艺,孩子痴迷的绘本、寓言、童话……想读的话,随手可得自己喜欢的读物。
没事的时候,全家人聚在一起学习。
夜色温柔,灯光美丽。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人文世界里。当他们读到快乐的地方时,他们会一起聊天。
“哈哈哈,孙武空太搞笑了……”
“好好笑,说来听听!”
我也演角色扮演,改编结局,或者写三个人的故事,充满乐趣,让人发笑。
这一切都不是刻意为之。父母喜欢,孩子喜欢。自然,他们不反抗,快乐的去做。
孩子从出生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自然,在他看来,读书和吃饭呼吸一样正常。
父母的言行很可能是孩子成长的内因。而外因呢?最大的外因是学校教育。
真正的教育者,就像好父母一样,非常重视言行。
上世纪初,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1919年后先后创办了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和南开小学。他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以身作则。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学生的手指被烟弄黄了,就很认真的劝这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抽烟对身体有害吗?”张伯苓对学生的责难抱歉地笑了笑,马上叫工人们把吕宋烟全部拿走,当众销毁。他还打碎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嘴,真诚地说:“从此我要和所有同学一起戒烟。”果然,在那之后,他就戒烟了。
还有一个故事,特别感人: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盛开着美丽的玫瑰,每天都有很多学生来看,却没有人采摘。
一天早上,一个4岁的孩子(在我们学校的幼儿园读书)走进温室,摘下了最大最漂亮的玫瑰。
当她带着花走出温室时,学校的校长迎面走来。校长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于是他弯下腰和蔼地问:"孩子,你能告诉我你摘的花是给谁的吗?"“给奶奶的。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又大又漂亮的玫瑰。奶奶不信,我就摘了给她。希望她快点好起来。奶奶看完了我就把花送回去。"
听了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在颤抖。
他拉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拿出两朵大玫瑰说:“这一朵是给你的,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这个送给你奶奶,谢谢她养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一位教育万世敬仰的人的楷模。
《56UP》整部电影似乎都在致力于通过经验塑造一个人,不同人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受教育程度和经历的差异塑造的。所以,如果有什么促进社会公平的良药,教育必须是第一位的。
人生七年,教育是给下一代最好的礼物。为孩子确立明确的目标和终身学习能力,必须从小做起。
箴言22: 6
教育孩子走正确的路,即使他老了。
1.《56up 《人生七年》 教育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56up 《人生七年》 教育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58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