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前,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砸了一台不合格的冰箱,成为中国产品质量的里程碑。1月15日,张瑞敏接受深圳卫视专访,谈及35年后的“砸冰箱”。
张瑞敏说,当时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质量不足。当冰箱短缺时,即使是纸质冰箱也可以出售。如果产品做得不好,可以作为处理过的产品以较低的成本购买。这种观念根深蒂固,需要彻底改变这种观念。
海尔起源于1984年,当时张瑞敏辞去青岛原家电公司副经理职务,调任青岛冰箱总厂厂长。经过20年的发展,2004年,海尔从一个亏损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一跃成为年收入1016亿元的庞然大物,成为中国家电行业营业额过千亿的第一品牌。当时美的和格力的收入只有200亿左右。
但从2010年开始,海尔的增速明显开始下滑,尤其是与后起之秀如美的、格力等相比,海尔已经落后了。
2018年,青岛海尔实现营收1833亿元,净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7.71%。同期美的营收2600亿元,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17%以上;格力电气实现收入2000亿元,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近17%。从市值来说,海尔现在的市值只有美的和格力的三分之一。
此外,去年12月12日,海尔之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澄清,承认其初步正在讨论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的私有化,但尚未向后者提出任何私有化安排。
据外媒报道,海尔之家计划将h股上市,并将另一家价值77亿美元的集团公司私有化。在此次交易中,海尔之家将通过发行新的h股,从海尔电气的少数股东手中购买海尔电气的股份。
关于此事,光大证券12月13日发布研究报告称,海尔之家股东不能完全分享洗衣机和热水器两项优质资产的利润和现金流回报;此外,两个平台之间还有许多复杂的内部交易结算。
比如经纪人说海尔之家负责重点客户销售的财务结算,海尔电气负责自己的渠道,物流业务归海尔电气管。
对此,光大证券分析称:“如果这一私有化计划被成功采纳并统一为一个业务/上市平台,将会解决过去公司治理层面的诸多不足,从全球视角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回顾海尔砸冰箱事件;
1985年,一位用户告诉海尔,工厂生产的冰箱质量有问题。
随后,张瑞敏对库存的400多台冰箱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有76台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对于这76台质量有缺陷的冰箱,工厂内部研究认为问题不大,冰箱可以作为工厂福利便宜的对待内部员工。
当时一台800元的冰箱相当于一个工人两年的收入。
但张瑞明指出:“如果我允许这76台冰箱出售,明天我就允许你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他宣布,所有76台有问题的冰箱都需要砸碎,制造冰箱的工人必须自己砸碎。然后张瑞明亲自砸了第一锤,很多工人砸冰箱的时候留下了眼泪。张瑞敏想建立一个缺陷产品就是废品的概念。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海尔砸冰箱 海尔张瑞敏再谈砸冰箱事件:要扭转质量观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海尔砸冰箱 海尔张瑞敏再谈砸冰箱事件:要扭转质量观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64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