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040,2018——

9月8日下午,2018年深圳市公民文化讲堂第40场讲座在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行。王道成老师来到演讲厅,将“中国音乐剧前世”主题讲座带给大众,共同欣赏讲座的精彩内容:

第一部分《从大道到简》:一些基本的理解

中国音乐剧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真正的发展主要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般认为音乐剧是从西方来的,其实不是。中国音乐剧的起源就在普通人中间。比如小歌剧、小歌舞就是中国音乐剧的前身;还有植根于中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中国戏曲,也是我们中国音乐剧的来源之一;第三个来源是西方音乐剧,不仅仅是改革开放后涌入的著名音乐剧。其实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音乐剧就已经在中国几个大城市演出过,只是当时叫歌舞剧。

王国维先生在1913年的《宋元戏曲考辨》中,首次提出“戏曲演员,意在以歌舞传情”。这是中国戏曲最简单最准确的定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歌剧是最典型的程式化、符号化的写意音乐剧。

王国维先生对歌剧的定义不仅适用于歌剧,也适用于民间歌剧、卡巴莱、卡巴莱、音乐剧,只是审美风格不同:本质上歌剧是写意音乐剧,而民间歌剧、卡巴莱是写实音乐剧,二者都以歌舞为戏剧本质。

上图是阿佛洛狄忒试图用欧美音乐剧的审美风格重构京剧,创造出真正中国风格的“音乐剧”。

历史上,中国歌舞剧的发展有两条线:一条是现实主义美学的发展,如汉代的百戏、唐代的歌舞剧、历代的民间剧、歌舞剧、音乐剧等;一是南戏、宋杂剧、金、明清传奇、昆剧、京剧、地方戏剧的写意审美发展。这是最地道、最地道的中国歌舞剧,也是中国歌舞剧与欧美的区别。

上图为中国传统音乐戏剧《刘三姐》的剧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各地上演的音乐剧有《演绎之舟》、《西区故事》、《音乐之声》、《屋顶上的小提琴》和《芝加哥》。改革开放后,更多的戏剧陆续来到中国,将现代戏剧观念和美学思想带到中国传统的写实和写意音乐剧中,推动了中国音乐剧的现代化运动,融合了中西文化,实现了歌舞表演艺术的故事化。

中国歌舞在原始社会经过歌、舞、诗、韵、乐器的孕育,慢慢走上了叙事性、戏剧性的历史征程。傩戏、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歌舞戏、民间戏、历代歌舞戏、现代歌舞戏,一直到当代音乐剧。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音乐形式。这是一部日益戏剧化的民间歌舞发展史,也是中国音乐剧从启蒙、不成熟、成熟到成熟的进化史。这无疑是中国现实主义歌舞叙事发展的源头。

中国音乐剧和戏曲有着深厚的渊源,是中国音乐剧的两面。中国自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深受民间戏曲和歌舞戏曲的影响,进而对中国现代歌舞戏剧产生了重要影响。没有中国戏曲这种中国特有的音乐形式的影响,中国音乐剧的“中国化”特征将大大降低。

无论是民国时期的戏曲还是文革时期的样板戏,都深受民间戏曲和欧美音乐剧的影响。

随着欧美音乐剧的引入,中国传统写实和写意音乐剧终于找到了进入新时期的平衡点,走上了稳健的现代和创新时代。

中国音乐剧在现代已经实现了这样的有机融合

中国的音乐剧自然是在中国最肥沃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而国外的艺术作品对于我们发展中国的音乐剧来说只是一种借鉴和一种学习,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中国音乐剧的三个起源其实是同一个关注点,同一个目标。在不排斥外来艺术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先辈留下的丰厚遗产。

民谣歌舞剧,地域歌舞剧,欧美歌舞剧缺一不可。只有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融合中外,才能飞得快,否则就会误入歧途,甚至失足。

中国的歌舞剧自古就有,很多史料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一定要有民族文化自信。基于此,我们可以找到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源头。

第二部分是第一次现代化运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欧美音乐剧和好莱坞音乐剧电影的引进,对中国音乐剧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音乐剧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与电影同步,应该说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后工业时代有两大产品:一部电影和一部音乐剧。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世界音乐剧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带来了固有的产业和市场,因为大家都只知道电影是产业,产业是产品,但大家都不确定音乐剧也是产品。音乐剧的诞生尤其工业化,具有市场化的潜力。

在音乐发展史上,人们一提到《表演艺术船》、《俄克拉荷马》、《音乐之声》和《天堂》,就会想到小哈默斯坦。这位长期活跃在百老汇的剧作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人物李金辉是一位儿童歌舞音乐作家,中国现代歌舞之父。李金辉的八个弟弟叫李金阳,他们的大哥黎锦熙把李金阳送上了去美国的游轮。从耶鲁戏剧学院毕业后,李金阳一边写作一边教中文。他的作品《花鼓歌》在美国销路很好。后来和小哈默斯坦合作,把花鼓歌改成音乐剧。最后这部关于中国人征服美国人的音乐剧,演了600场,最后直奔百老汇。

回到李金辉,今天很多学校还在放他的儿童剧。他是中国现代音乐剧的创始人,与美国音乐剧之王齐格弗里德齐名。齐格弗里德通过制作精致的、营销良好的华丽表演影响了美国几十年,他的《船的起源》是第一部叙事音乐剧,它的影响今天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李金辉立足于中国传统歌舞的叙事资源,大胆引进欧美音乐剧的经验,以儿童音乐剧、成人音乐剧、音乐片开创了中国音乐剧的新时代。几乎与此同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两国的歌舞天王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培养了大批歌舞明星,拉开了中美歌舞剧新纪元的序幕。

以美育为号召,李金辉不仅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歌舞明星,还通过一系列儿童歌舞剧引发了中国儿童戏剧的巨大浪潮。李金辉不仅创作了一批成人音乐剧,还创作了大量儿童音乐剧,其中成人音乐剧有《野玫瑰》、《剑锋下》、《民族之光》等。除了媒体广泛传播的12部儿童音乐剧外,还有《花生》、《真假少女》、《花姑娘》、《百花仙子》。

正是因为有了李金辉这样的代表人物推动了当时歌舞剧的发展,才使得聂耳领导的岳明歌舞团在李金辉创作并诞生了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当时有魏英博领导的梅花歌舞团和颜华、周璇领导的新华歌舞团。

当时在国统区有两部非常好的音乐剧《孟姜女》和《木兰从军》,尤其是《木兰从军》,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很多年轻人看了这部音乐剧后,积极要求参军,加入抗日阵线。

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音乐剧在当时解放区遍地开花,主要集中在延安,从《夫妻识字》、《兄妹开荒》到经典歌剧经典《白毛女》,这是中国音乐剧最典型的融合,包括民谣和板腔。那么这些音乐剧的编剧、作曲家、演员、导演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大多是从国统区跑到延安的进步青年。他们在国统区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戏剧教育和音乐教育,受到了歌舞剧的影响。此外,他们参加革命后,受到革命理想和革命思想的影响,学会了作曲、写作的技巧和做演员的素质和技巧,于是集中了智慧。在这个大熔炉里,我们创造了流传至今的革命经典,所以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艺术。

中国音乐剧和中国民族歌剧,包括中国歌剧,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其他宣传工具无法发挥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第二次现代化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音乐剧也发展非常迅速。从《白毛女》开始,中国的民谣和舞剧断断续续,但从未停止前进。20世纪50年代末至60、70年代,开始了一个小高潮,代表作有广西歌舞剧《刘三姐》、安徽歌舞剧《摸花轿》、湖南花鼓戏《木莲救母》等。我们中国的音乐剧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它的土壤就在族群之间,地域之间,地域之间,而不是按照国外的模板描红。

中国音乐剧历史悠久,从汉代到唐代。文革时期,样板戏的出现使音乐剧达到了一个高峰。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样板戏利用时间、地点、人的综合优势,大胆探索和创新传统京剧,实现了中国戏曲的一次飞跃和中国戏曲的一次重大改革,真正实现了外国人感叹的中国音乐发展的巅峰。抛开政治因素不谈,仅从艺术角度来说,样板戏的实践本质上是运用现代写意叙事音乐剧的审美技巧,将京剧提升到一个全新的艺术高度。

很多经典剧还在演,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智取虎山》《沙家浜》等。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很多人都会唱歌,这是接地气,也是经典。现在很多作品都投了几百万几千万,最后的票都发不出去,更别说卖出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许多成功的音乐剧和民族歌剧,如《白毛女》、《小黑嫁》、《刘胡兰》、《红叶河》、《草原之歌》、《刘三姐》等。他们的故事深入人心,他们的音乐可以传播和保存。就连世界第一音乐剧制作人麦金托什和著名百老汇制作人托尼都说过,中国歌剧是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剧。许多音乐家都在努力制作我们自己的音乐剧。但是引进西方音乐剧之后,很多人就简单的红了脸,换汤不换药,不但学,还唱的很烂,最后丢了自己的东西。

以前的剧本都很讲究,文学性、思想性、哲理性都很高。当时《智取虎山》里有一句话,叫“春满人满”。毛主席看了以后说要改一个字,把“春”改成“春光”。一句话值一千块,一句话不一样。歌词的文学性和境界是两个档次。再比如《红灯记》。李昱和出现在四句歌词里:“红灯四顾,上级派人去龙潭。时间大概是七点半,公交车在这个班。”看似是四句白话,但正是这四句,铺开了整部剧的戏剧结构,打开了戏剧张力,表达了人物关系,渗透得淋漓尽致。

以上所述的民间歌舞都是非常好的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戏剧,是以歌舞传情的音乐舞台艺术,在中国堪称优秀的音乐剧。

第四部分是第三次现代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文化封闭停滞了十几年,产生了大量的发展和传承。但80年代改革开放后,迎来了艺术的春天,重新引进百老汇音乐剧,进行了许多有益的转型。比如1987年百老汇音乐剧《梦幻与乐器推销员》在中央歌剧院首演,1988年百老汇经典剧目《窈窕淑女》在上海戏剧学院首演,1995年在中央戏剧学院上演《西区故事》。看这些音乐剧也激发了更多音乐人的创作热情。到20世纪末,中国音乐剧开始了新一轮的现代化运动。一方面是欧美古典音乐剧的介绍;同时,以芳草心和秧歌浪漫为代表的中国音乐剧继续坚持前两波的美学原则;此外,还有沈阳话剧团演出的《坐错车》和东北演出的《秧歌演义》,都是当时非常好的音乐剧。

这些音乐剧立足于中国传统歌舞叙事文化,大胆借鉴欧美的创作和制作理念,为20世纪中国歌舞戏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起点。

随着经典音乐剧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出,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对新一代音乐人的成长起到了最直接的推动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悲惨世界》《剧院魅影》《猫》《巴黎圣母院》《音乐之声》等世界经典音乐剧在改革开放后终于在中国上演。这些优秀的外国音乐剧的创作、制作、营销、推广都是值得学习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音乐学派还没有形成,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趋势。当然,不要把零变成整体,要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去发展。目前,国内音乐剧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盲目引进音乐剧,只考虑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造成了国内音乐剧市场的混乱,影响了中国音乐剧的健康发展。二是原创音乐创作滞后。首先剧本创作不扎实,投入仓促,是影响音乐剧发展的瓶颈。

其实音乐剧的市场价值和产业价值都很大。甚至超过很多好莱坞大片,不同于电影一时的火爆,优秀的音乐剧可以像雪球一样继续演下去。比如《音乐之声》自1965年诞生以来,已售出数千万张唱片和DVD,不包括直接演出的收入,仅延伸产品的收入就有数百亿美元。如果你看看《悲惨世界》,它已经获得了60多个奖项。至今已连续演出32年,形成产业链。《阿凡达》电影收入27.8亿美元,但这个高收入只有音乐剧《歌剧魅影》的一半。

2016年,中国整个演艺市场总收入120亿,音乐剧只有1.74亿,占总份额不到2%。可以看出,中国音乐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广阔,许多地方的市场还没有崛起,这给了深圳发展中国音乐剧的机会。中国音乐协会深圳基地在福田区的落成,向我们展示了深圳音乐剧的发展前景。我觉得深圳能写出优秀的音乐剧本。当然,这只是目前的一个美好愿望,但只要深圳更多的音乐人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持之以恒,他们就能在深圳建设我们的绿色生活家园,用音乐剧这种美好的艺术形式丰富我们的绿色精神家园!

演讲者:王道成

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戏曲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曾任海政剧团艺术室副主任、主任,公安部金盾艺术团主任。公安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报特约评论员,人民音乐、中国戏剧杂志特约记者、编辑。他曾多次担任流行歌曲、歌剧、舞蹈和音乐表演的评委。

曾创作并执导歌剧《金石口》、《斗乌龙》、前戏《巅峰》、歌剧《秦与红詹妮弗》等。

根据嘉宾PPT和现场速记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1.《歌舞剧 中国音乐剧的前世今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歌舞剧 中国音乐剧的前世今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3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