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2008年之前,70后想进这样的工厂,要问熟人,请客送礼,像孙子一样。
现在呢?另一方面,没有年轻人愿意再去工厂工作,老板们也起不来。他们舔舔脸,侃侃而谈,很难招到人。
过去沿海城市90%的城市居民都是工人的子女,但这些人已经完全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就算没有办法,他们也得在厂里找个休闲管理的岗位,敷衍了事。
现在大量的中小制造业处境不好,之所以勉强能维持,是因为有一批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民工。他们老少,不敢休息,不敢闹事。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是他们的孩子再也不会进入工厂当工人,这可以改变他们家庭的命运。
如果再过十年,当这些人退休或者不能工作的时候,制造车间就真的没有工人了。
现在的80后、90后,主要是想找一个可以谈恋爱的人,顺便说一下,对学专业、学技术一点兴趣都没有。
这些人没有机会,失去了理想,走投无路,未富先废。
第二,农民工去了哪里?
现在的城市孩子,随着父母的积累,已经基本完成了改造,不可能再去工厂打工了,这是他们鄙视的地方。
有什么不好?他们都同意,作为工人,他们可以赚得比舒适更多。计划经济时代当工人的荣耀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工厂里到处都是农民工,但是农民工越来越少,工资越来越高,其他成本逐年上升,最终产品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观念完全变了,工人不被重视。
如果一个男生说他在工厂工作,连农民工的女儿都会看不起他。在这种舆论环境下,这些制造业怎么玩?他们真的不能再玩了。
那么农民工在哪里呢?
主要成了“农戴尔大学生”。毕业后,他们带着希望在大城市的每个角落徘徊,但没有希望。
希望在歌唱中,在诗歌中,在所谓的远方,我听着也麻木,我也是佛教徒。
他们的职业大多是房屋中介、业务员之类的,30岁以上的都很难。这也是中国经济的难点。
我曾经参观过珠江三角洲的一家传统制造厂。车间里年轻工人很少,最小的30岁。
但在管理领域,财务、人事、销售等。都是年轻人,因为这些工作相对体面。
因为侬戴尔也是大学毕业,父母绝对不会让孩子去车间上班,他们会觉得在那个地方没有前途。
十年后,如果工厂关闭,不出意外,这些30岁的戴尔农大学生在大吵大闹后,将会大量失业。
第三,研究和自己玩
曾经和一个熟人聊天。他说他村里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常年不上班,呆在家里考证,忙着各种职业资格。
其他人只是成为个体经营者,送货,经营运输,甚至玩媒体。只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在工厂里当工人。
如果这样下去,中小型制造业还有前途吗?
从用人的角度来看,我国行政人员与经营者的比例是合理的,德国约为1:4。然而,中国大学生的录取率超过70%。算上存量劳动力,也是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大学生太多了。如何消化?
一旦楼市冷了,大量中介和相关个体户马上失业。届时,戴尔农大的这些大学生将大面积失业,这是一个隐忧。
制造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永远不会进厂。
这些人从生产领域进入配送领域,导致生产行业的人员素质越来越低。
不要相信高科技研发。说白了就是买一套进口高科技机器。看看“机床加工中心”,基本都是意大利德国的。只要稍微一扭,企业就会倒闭。
普通员工最想在年底失去企业的全部利润。房价这么高,分了钱最实惠。他们不喜欢留出利润用于研发和积累。企业倒闭了,明年换一个就好。
大大小小的老板都不是这种心态?努力挣点钱容易吗?还不如拿钱搞金融搞房地产!
然而,从更高的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结果,街上挤满了失业的人。
第四,劳动力短缺的真相
所谓用工荒,对企业和年轻人都是双输。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一大批年轻人没有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也要付出高工资;高成本企业无力支付,双方僵持不下。
年轻人,骑驴找马,随时跳槽;企业面临大量新人,前期培训成本浪费。其实大学生也过得不好,企业也过得不好,两者都失去了。
企业只要技术好的农民工,不要大学生,因为他们太娇气,事情多,有脑子的人管不了。
现在某公司只招10人,却写招100人是因为想多挑,其实工资低;但是农民工被一些高调的新闻误导,对工资期望过高。
所以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另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工作。企业和工人僵持不下已经被举报解读为用工荒。
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乏技术工人,工作辛苦。
第一,中国摧毁了“技校”,德国75%的中学生上技校,中国90%的中学生上大学。
以前技校毕业去工厂,现在为了在高校赚钱被关了三四年,培养了一批酸学者。剩下的歪瓜裂枣越来越不行了,还优于别人。他们不想做一般的工作,但是真的做不了技术工作,所以企业根本不想要。
如果一批产品损坏,损失远远大于节省下来的工资,技术工人培训周期太慢,工人被抢。
说白了就是工人多,技术不多,企业用不上。
我曾经观察过一个企业,一个一般的制造行业,除了老板以外所有员工都是大学生,其他都是中学毕业,日常电脑管理也很好。
前几年公司还招了几个大学生做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但都是拿着“考公务员”或者“六级”的书去上班复习。他们无法与农民工交流,工作一般,抱怨很多,但他们真的不能使用他们。
第二,辛苦,比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干,中老年人干不了。我认识一个做装修的包裹工,在一线城市打拼了十五年,给儿子买了房,买了车。
儿子现在在小公司,月薪不到4000。油漆工月薪八千很正常,但是吃住太辛苦,儿子果断拒绝。
5.90后孩子的好日子
90后农村员工大多是喝着可乐吃着麦当劳长大的。刚出来工作的时候遇到了新《劳动合同法》的强力保护,根本不在乎企业的困难。
90后员工只会拿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老板儿子比,然后就会产生怨恨心态。
这种状态,很难长期维持。我们国家的经济必将面临考验。
很多企业提供4000 ~ 7000元工资招聘,其实就是“计件工资,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
将来,机器会逐渐取代一些人力。一个朋友花了10万左右买了一台机器,换了两个技术工人,效率大大提高。以前要一天,现在要半个小时。
机器不需要交社保或者“辞退补偿”。当然,大部分工作还是需要人力的。
但是这里少一个人,那里就多一个劳动力,总体上还是有用的。
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流动性大,熟悉企业具体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做一个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的企业简直是笑话。
但企业负担过重,产能过剩,无法提供高福利,这是恶性循环。
因此,绝大多数制造行业的竞争水平很低。如果你花三年时间高成本培训工人,你们都会一夜之间辞职。
对于制造业来说,财务、老板、工人不会同时满意。
中国制造业利润薄,就业人数多,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达到全球高科技水平之前,“财务、老板、员工”不可能同时快乐。
现在的情况是:财务满意,员工满意,小老板不看好。中间掉链子的后果就是就业压力跳过企业,直接去各个地方。
如何为中小企业减轻负担,优化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是90后美好一天的开始。
1.《用工荒 国内用工荒真相:年轻人不进工厂都去哪里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用工荒 国内用工荒真相:年轻人不进工厂都去哪里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8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