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人很早就从四面八方进来,到了八九点,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单在古玩市场,如果有一个摊主,至少会有3000人,进进出出至少有18000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店主都是收藏梦想的发烧友,都是业内捡货的人。艺术市场作为京都的一个景观,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多样和壮观,也吸引了许多来这里观光、闲逛和观看热闹的中外游客。

如今,北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物和古董市场。一个是与周日市场相邻的古玩城,以及一批新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显然是面向高品质、高价值、高品位的。另一个是专门经营古董和旧物的摊位市场,旨在迎合大众收藏热潮,营造各种品味和需求的市场氛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逛古玩摊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投资和收藏的方式。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把艺术兴趣和投资效益结合在收藏活动中,成为“熊掌”和“鱼”。这可能是所有逛摊的人的共同期待。

人以群分

古玩市场分为前市场和后市场。前场右侧是古籍。由于卖家必须有当地出版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大部分是北京人经营的,主要是旧书、旧书旧杂志、画册等的新版。民国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是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像章,还有文革前的各种画册、杂志、连环画,还有各种旧邮票、旧信封、旧明信片。前院左侧为旧硬木家具,主要经营红木、红木太师椅、可卡箱、万历柜、仿古架、隔板、大屏幕、明式盆架、各种木雕花板等。因为家具重,大多是当地人操作。

后场10排棚有2000多个摊位。虽然摊位比较分散,随意挑选,听131音,看摊位,但也不难分辨出各省商贩相对集中。据说这样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又能互相照顾。北京和天津距离很近,所以天津的商贩数量最多,主要经营小古董,比如文房四宝和杂七杂八的物品。河北的商贩大多卖陪嫁瓶、小木块、旧字画。山西人主要经营青铜器、铁器、石佛,如明清时期的战国鼎、瓦梁30、铜带钩、铁钟、铁炉等。戴小白帽的甘肃人集中卖原始彩陶。穿长袍的藏民专门研究镀金佛像和佛教乐器。来自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南方小贩主要出售古代铜镜、古代陶瓷、新玉和钟乳石。卖日本瓶、炭盆、伪满洲旧物的,从口音就能听出是东北人。北京本地的商贩不聚在一起,没有特色,商品很多,瓷器、玉器、杂品、屏风插页、公务行李箱、旧怀表、水烟、鼻烟壶等。另外还有专门搞游击战的“行商”,当场抓货,现在就卖,手里拿货,吸引买家,一枪换一个地方。

要么现在就做决定,要么永远不做

逛逛买古董是基于瞬间的灵感和冲动,瞬间的灵感和决心,是长期积累的艺术素养、投资策略和购买经验的爆发。去古玩摊的人比去古玩店的人多得多。通常,摊位上有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如果你对此刻的想法没有把握,那就稍纵即逝。这种情况在古玩市场时有发生。

有一个摊位,围着五六个人,都在看着摊主和一个中年买家做一个瓷罐的买卖,已经谈妥了一万块的价格。圆筒高径约50厘米,形状规整,胎质坚实,康熙五彩,纹饰妖娆,色彩鲜艳,画工流畅。就因为缸里画了五条红鱼,买家怀疑不是清初的。反复摆弄审视,难以下定决心,犹豫不决,终于放弃。我刚放下东西,马上被一个年轻人抓住:“我要这个缸!”快速的开始和巨大的把握让每个人都感到惊讶。中年买家瞬间错失良机,一脸茫然,后悔不已。旁观者一行人说,就算是清末,一万块也不贵。有人说,这个年轻人可能是专门做瓷器的“大人物”,也可能是大师传下来的。其实中国有句老话,只要你有本事,英雄莫问就来了。

真理中有伪,谬误中有真

周日刚来古玩市场的时候,到处都是古董和珍宝,就像踏入了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俗话说古董难得,奇胜。早年的古董文物,都是住在僻静的小巷和隐蔽的密室里,哪怕是在商店里悄悄买卖。现在市场开放了,摊位上的文物和古董都被倒掉了。他们真的是到处跑的宝贝吗?慢慢浏览,仔细观察,原来是大量假货和新货相互混杂。从大块的瓷器、木头、青铜、石佛到小块的玉石、玛瑙、玉坠、印章;从最值钱的官窑、青铜器、名人字画,到价值不高的“袁大头”、梳子盒、木笔筒,可以说都是假货。老古董商说,有些人伪造白色古董是因为它们有经济价值,而且越精炼,他们越买有价值的东西,就越应该警惕假货。

一个自称是江西人的小贩放了一大块古窑出土的古瓷器,包括隋唐时期的青瓷缸和注水四大系列、冀州窑的黑金茶灯、天蓝窑的洗葡萄紫钧瓷、丁瑶窑的黑釉金彩小碗,以及辽金时期的陶制碗盘和彩绘小人玩具。里面确实有很多正品,但也有一些刚出窑的新产品。因为很多瓷器还沾着红土,看起来像出土文物。一位戴眼镜的老先生看中了一只上好的滴油天目茶碗,黑釉上有许多银灰色的小点,具有宋瓷特有的装饰魅力。据说日本人爱买这种东西,要价1000元,成交400元。当污垢用纸擦掉后,突然发现瓷器闪闪发光,小偷显然是新的。他把货退给了摊主,但是他太吵了,以至于不能同意对方的意见。最后他退缩到200元放弃了。他非常生气,老人非常生气,他离开了。有一个专门卖铜镜的摊位。摊主说他是徐州人,大部分是汉镜和唐镜。要价适中。其中四山战国的镜子最为醒目,羽纹清晰,外观极佳,极为罕见。但仔细一看,既不像出土文物,也不像传世家宝。如果只看书上的图片和记录,一定要交“学费”。不过有两个很棒的铜镜值得驻足品味。一个是汉代四灵的镜子,背面亮银色,有点绿。纹饰和铭文的清晰度是头模的水平,直径足够18 cm。另一边是六朝的镜子,背面黑漆,浮雕很高。外观和新产品一样好,直径15 cm左右。这么高级的铜镜,不是手工能锻造出来的。当它是两千年前地下深层氧化修炼的杰作时,古人的确没有看到今天的镜子。今天的镜子以前看起来像古人。要看买家的眼力和缘分。

漫天要价,本地还价

古玩从此没有明码标价,讨价还价是古玩行业的普遍做法。为了吸引和赢得客户的信任,古董店基本上可以贴上价格标签。而厂商则没有,一般采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经营策略。所以,你在摊点买东西,不仅要有明眼人,还要对市场情况有清醒的认识,否则,可能会以高价卖给你。如果你发现价格太高,你就不做交易,摊主马上说你拿他开心,甚至别人会开枪打你。因为不会定价,所以被骗的人并不少见。

有一个4×3厘米的清末民初白玉吊坠,洁白光滑,由擅长和五福雕刻而成,巧刻一枚杏黄石皮古币,寓意“幸福就在眼前”。按市场价,才值2000元,卖主居然出价10000。两个台湾游客放不下,决心要赢。他们不好意思太过讨价还价,于是一举出价5000元。周围的人都惊呆了,但老练的摊主眼巴巴地看着对方的猎物,却不肯给太多。最后他们以6000元成交。客户走后,邻摊同行大为赞赏:“真能涨价,5000不卖!”回答:“开心就卖,双方都不舒服。”有一个黄华丽木质公务行李箱,女摊主出价3000元,被600元买走“跳楼”,说是为了对方留利。看这个盒子。它的木材和形状像明朝的遗物,但它的青铜作品和做工非常像新产品。价格杀了,但能买到的不一定是好看的产品。

外国人走地摊,各有各的优点

每个周末,许多外国人来参观古董摊位。日、韩、新等国家的亚洲人最多,还有很多金发碧眼的西方人也人。亚洲人是东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普遍比较熟悉。走在货摊上的人会说中文。他们更喜欢中国端砚、字画和古代陶瓷。日本人更爱镀金佛和出土石佛,小贩也愿意主动招呼,说韩国人和日本人开价最好。有一个韩国人花8000元买了端砚,一个红木盒子,一个梅鹊雕。据说带回韩国可以赚大钱。西方外国人喜欢翡翠、玉器、刺绣和做工精致、色彩奇特的小古董玩具。一对高大的美国老夫妇,中文说得不好,只能拿着计算器和摊主讨价还价。原来他们买了一个金银不对的青铜钩,使用后纹饰变得更加华丽。定价过程不清楚,只有外国人给摊主至少2000元。还有三个西方女人,花了100块钱买了一个明代民窑的青花微盘,花篮图案。画家大胆大胆,独具魅力。我还花了80块钱买了一个新的白玉挂件。几个人谈笑风生,非常开心。

我不知道如何假装,但我不知道如何假装

这是商家根据不同的商品,不同的买家,不同的场合,经常玩的一个小把戏。有一个西北来的小贩,摆着一组红陶菩萨像,像观音、文殊、普贤,约三十公分见方。为了多卖点钱,他一直说是北魏的雕像,要价6000元。一个大胡子告诉他年份不对,从造型和穿着来看,远在明朝。摊主反驳道:“群像的形状是北魏,从石窟中获得的!”大胡子笑了笑,松了口气:“那你就当石窟卖了吧!”一对衣冠楚楚、背着手机的男女看中了一张大尺寸、质量好的红木书桌,开价12000元。当被问到摊主是哪一年的时候?摊主装作不知道,说是刚从家里收的。这个家庭是一个大房子的门,花了很多年才知道。其实知情人一看铜把手和抽屉板就知道是新的,抄的是旧的。我想知道小贩们是如何继续用“大钱”玩捉迷藏游戏的。

文章编辑/信用卡银行数据库

原始链接/

1.《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 一位收藏者的回忆:90年代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印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 一位收藏者的回忆:90年代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印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86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