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份的表彰大会上,于说:“新东方的6万多名员工和教师为中国教育创造了一个。这个神话已经持续了26年,一直延续到今天。"

要形容自己是“中国教育界的”,只有新东方和余有这样的信心。而且,于还算谦虚。新东方不仅是中国教育界的神话,也是创业界的神话。

“中国最大的创业培训学校”“中国最早的互联网风险投资黄埔军校”“想创业来新东方”...搜索关键词“新东方”,这些与创业相关的帽子会填满结果页面。

“每三个开始做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人中,就有一个和新东方有关。”有人这样总结。

为什么新东方和创业的关系在大众眼中变得如此亲密?故事从投奔新东方的创业者开始。

01

叛逃者

2014年1月,42岁的陈向东抑制不住自己的创业精神,在工作了14年后决定离开新东方。

临行前,他对余洪敏说:“我希望做些与众不同的事。如果我能做好,那绝对应该是不同于新东方的另一种成功。”

2019年6月6日,他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K12在线教育企业。作为第一家大型盈利的在线教育公司的创始人,陈向东的名字在整个教育界回荡,而且它已经很久没有沉没了。

12日,在新东方年度表彰大会和新财年展望会上,俞洪敏表示,有人问他,如果这么多人离开新东方去创业,有些人甚至成立上市公司,他会不会感到愤慨?他明确表示自己内心充满骄傲,因为他们背后有新东方,他们是新东方人。

然而,沉浸在上市喜悦中的陈向东似乎没有时间听这位前老大哥的话。16日晚,他站在和他一起学会上市庆祝5周年的答谢晚宴的讲台上。金句很多,一波大舆论冲击媒体,再冲击大众。

其中关键的一点是,从全球来看,线下巨头很少成为线上巨头,向过去不想打败的巨头学习,做的和线下巨头是新的不同。这时候线下巨头反而会向谁学习。

显然,陈向东的“线下巨人”有话要说。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点上,与线下巨头有关的陈向东“新东方CEO”的帽子,终于被“向创始人学习的人”的光环所遮盖。

余洪敏“背后有新东方”、“所有新东方人”的得意言论在这种情况下显得有些苍凉。然而这个起源于前新东方人的荒凉故事,早已不止这一个了。

早在2018年,离开新东方12年的罗永浩在接受采访时说:“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没有原则的人。”

这已经不是“死亡之王”罗永浩第一次在新东方和余去世了。2011年,他在微博上指着长沙新东方著名教师周思成跳舞的视频,说新东方已经成为一个只重视学生评价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机构。

罗永浩在课堂上说笑话和“老罗语录”而出名,他当时可能不明白一件事,他和周思成没有什么不同。老罗讲课的时候,有同学上课的时候冲到讲台上对他说:“老罗,我们不讲课,就是瞎说。”

自从罗永浩王频频针对于之后,媒体就给他贴上了“忘恩负义”的标签,而这个“善良”的故事,始于2000年的寒冷春节。卖完羊肉串、走私汽车、电脑配件,依然一事无成的东北小伙子罗永浩,27岁。在不久的将来,面对紧张的经济,他放下了当作家的崇高梦想,开始成为一名作家。

“在新东方教英语一年能赚几百万!”在新东方教书的朋友说这句话的时候,罗永浩的神经受到了严重的刺激。2000年的“百万”是什么概念?当时北京的房价是每套6000元左右。

年薪如此天价,落魄的罗永浩很难不动心。一向爱折腾又会折腾的罗永浩,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在2001年迎来了人生的春天,其间他给余写了百万字,一份工作申请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从此,罗永浩真正走上了“网红”“情怀”的知名之路。2006年,觉得新东方已经容不得自己才华的老罗,选择离开新东方去创业。但程在萧何也败给了萧何,他的野心通过一路卖着情怀和风光的罗永浩逐渐扩大。

今年年初,在成立之初,就下定决心要收购苹果的锤子科技。最后,它支持不了创始人罗永浩吹的牛,新闻爆料他把自己卖给字节跳动继续生活。最终,罗永浩被狠狠从神坛上拉了下来,陷入了一场迟来的节日。

有人说可能他当初坚持要在中关村开罗永浩英语培训学校,现在也不会混到这种地步。毕竟学校当初已经盈利了,辍学率很低,只有5%左右。更难能可贵的是,每100个学生都是老同学推荐的,品牌和口碑都挺好的。而且罗永浩无处发泄感情,最好用的地方是需要感情的教育行业。但是他说他真心不喜欢教育行业,就把学校关闭了。

但不管老罗怎么说,他在业内避而不谈的一个原因是“老罗英语”侧重于北美英语考试培训课程,新东方是这个业务的坚定领导者。而且还在北京直接与新东方总部竞争,其间的压力不言而喻。

于是,很多人在“打老罗”的嘲讽下,开始同情这个梦想破碎的可怜人。但是老罗头发小,同样出自新东方的李笑来就没有这么好的人缘了。

与罗永浩不同,李笑来离开新东方后并没有折腾那么多。他一头扎进区块链,被贴上“大骗子”和“大傻瓜”的标签,然后硬生生离开。

而他变得几乎人人喊打的燃点,并不是他骗别人进了币圈,而是他不小心流出了录音。在这段出人意料的录音中,不仅“韭菜”火因为成长喜人而躺下,一直很少谈及余洪敏的也在录音中直言,新东方的老板余是一个习惯性的个人化企业IP的人。作为新东方的网络名人,余一直在利用他的北大校园爱情故事进行宣传,而后来的翻拍电影更是让这个IP达到了巅峰。

李笑来提到的这部电影是根据余、、的故事改编的《中国拍档》。与的评价不同,余认为这部电影把自己塑造得过于胆小,面对媒体时相当挑剔。即使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认为余洪敏是对的,但他们三人的创业故事却随着这部电影变得非常受欢迎,这给了年轻人一股情感和灵感。

但有句话叫“现实比电影精彩得多”,他们的友谊比电影复杂得多。

1993年,于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学校办到了一定规模后,余洪敏想起了他那些出国的老朋友。于是在1995年,余带着钱去加拿大做个体经营者,并游说和回来。这三个人的爱恨纠缠从此开始。

余典型的中国式管理者,谈人情,谈面子,谈社交。从国外回来的王强和许小平更喜欢在企业管理上直言不讳、果断果断。在这三个人中,余洪敏是孤独的。和一起批判余,包括具体的人事安排,如何推行股份制,如何经营企业,以及江苏农村对余的无情打击。直到2006年新东方上市,许小平和王强退出新东方,这样的批评和随之而来的激烈争吵不断发生。

当王强接受《人物》采访时,当他说完这段友谊的结束时,他突然说:“想想老余,也很痛苦。”

有人说这句话是对他们友谊故事最优雅的总结。但从纵向来看,从单枪匹马的战斗到和朋友一起创作,再到现在的一个又一个偏离,余让人心疼,远不止三个人的情谊。

然而,这所当时只为解决余洪敏生存问题而设计的英语培训学校,却出人意料地把无数的创业者送上了创业的世界。余洪敏自己也承认,新东方有点像黄埔军校的创业者,200多位创业者都做了好公司,大部分都是小有成就。许小平、李笑来、罗永浩、王强、陈向东、沙云龙、胡敏、宋昊、钱永强……这些著名的企业家都来自新东方。

那么,新东方有哪些导致这种现象的基因呢?

02

“偶像”新东方

1.抄了余的

余是网络小说中的典型人物。网络小说的故事套路是:男主一开始是个失败者,懦弱而土,总是被人嘲笑,却误以为和一群朋友“玩怪升级”到了人生的巅峰。

《中国拍档》是根据余、、的友谊故事改编的,上映后,余去看了电影,气得跟大学同学吐槽说:“你真的没拍好我。开枪打我太尴尬了。”结果对方说:“老余,这部电影已经让你很优秀了。大学的时候,你不仅胆小,而且很猥琐。"

就是这样一个俞洪敏,误开了新东方。因为公司需要帮助拓展,他聚集了一批朋友,包括但不限于许小平、王强、鲍一凡、钱永强等人。他们的“奇怪升级”就是跑新东方,让新东方成为教育行业的大哥。作为故事的主角和新东方的创始人,余洪敏现在身价超过160亿元。

这类网络小说的主要读者是一群梦想成功的屌丝,因为大众在阅读小说时会不自觉地产生共情和内心模仿的效果。说白了,读者会拿自己和主角比较,比较,代入。驱动力更强的人会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一无所有的失败者会躺在漆黑的空房间里,拿着发光的手机,做着嫁给年薪百万的白走向人生巅峰的白日梦。更何况是一群从属于一次成功反击的“能人”,有着出众的才华和自负!

他们中的大多数离开了,成为第二个余;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可以超越于。于的新东方正好赶上了英语需求市场的上升,所以有那么多的新东方老人们在追风,加入互联网。

在人才+经验+趋势三要素下,大部分人都决心放弃新东方的年薪,甚至放弃新东方的股票,选择创业的人相信自己有很大的成功可能性。

的确,在古老的新东方企业家中,有许多成功人士,但从来没有一个人能与余洪敏比肩。

中国有句古话,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同步行动。在新东方20多年的发展中,毫无疑问,促成其现在地位的这三个条件是绝对不可能复制的!

由于贡献条件无法复制,结果将会不同。

2.成为新东方

但光是偶像带动的,不是天赋支撑的,和白日做梦没什么区别。无论你的梦想有多美好,现实都会给你一盆冷水。但是,新东方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沃土。

新东方的创建模式非常独特,正如陈向东所描述的。2002年,他一个人去武汉,花30万成立新东方学校。所以这种模式就是余将30万元的全部信任和基础交给委托人,委托人就像一颗种子,要在某个城市落地生根。从办班、招生、收费的过程,任何宣传技巧、卖点都可以套用到北京新东方的系统模式上。

这个系统是新东方在每个城市快速扩张的关键。这种简单粗暴的创业方式,正好培养了一批具有爆发力的“创业胚胎”。

余洪敏也谈到了新东方的创业精神:“我是一个自由人,所以新东方和我亲近的人,尤其是新东方的中高层管理干部,一般都受我自由基因的影响。他开始学习突破,一种不按规则安排生活和工作的欲望。同时我在新东方鼓励冒险精神,这种冒险精神会逐渐与创业联系起来。”

在这种崇尚自由和冒险的文化氛围下,新东方人更敢于思考和做事,在成绩和结果的方向上放手,在教学、管理和营销上疯狂成长。

人最怕什么?不幸的天赋!当人才成长到新东方体制无法承受的程度,离开是必然的。

3.投机互联网

前新东方人离职创业,大部分选择加入教育和互联网两大行业。

一开始我们提到了一句话:“在移动互联网上创业的人,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和新东方有关。”这个互联网时代的新生儿,是一颗激起新东方老人们创业心的大石头。

教育和创业都可以理解,毕竟这是新东方人的老本行。但是互联网行业是怎么和这个老牌教育企业的很多高管扯上关系的呢?

算上新东方和互联网的历史渊源,应该从钱永强说起。大约在2002年,时任新东方教育网首席执行官的钱永强在空中国网投资了20万元人民币。2004 空,在网上上市,钱永强20万变成了几千万。这让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的许小平“心碎”、“又羡又恨”。当时他有一句笑话般的口头禅——“这狗他妈的赚钱太多了。”

几年后,新东方的第二个三驾马车许小平和王强成立了一只真正的基金进行互联网投资。之后,新东方留学创始人魏辞职创办;新东方国内业务前首席执行官陈向东辞职并向谁学习...

因此,新东方人和互联网的联系来自于一次投资和意想不到的丰厚收入的直接刺激。此外,互联网作为时代的大趋势和新生事物,有许多值得探索的产品。这群站在行业顶端的人,一定比别人有更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嗅觉。

所以从大趋势来看,新东方人和互联网的密切关系是必然的结果。

03

创业

年薪几千万,自由股份,总裁头衔...这些投奔新东方的人,显然不缺名气,也不缺利润。但是,这些人在离开新东方的那一刻就应该明白了,稳定的收入和舒适的生活也在这个转折中离开了他们。

毕竟创业就是一天24小时焦虑,一周七天为公司努力,不按365天的时间表生活而工作。

据统计,4%的美国创业公司存活了10年。第一年之后,40%破产,五年之内,80%破产,剩下的20%在第二个五年破产。

危机和焦虑往往像阴影一样伴随着企业家。然而,国内机构对全世界44个国家近5万人的创业态度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创业环境位居世界前五,85%的中国人有强烈的创业意向。

根据腾讯开放平台的统计,近年来,中国平均每天有12000家新公司注册,年均增长33.74%。2016年,新注册企业约557.15万家。

压力和风险那么大,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创业?

的确,创业可能会给你带来更高的收入,但也极有可能让你一无所有,甚至负债累累。所以外行人常说创业者对财富梦想的追求是有偏差的,创业的吸引力更多在以下三点:

1.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

在著名的马嘶·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需要层次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高的需要层次是“自我实现”。大多数企业家追求的就是这种需求水平。

如上所述,放弃年薪创业的陈向东,放弃新东方股份的胡敏,以及其他老牌新东方人,已经跨过了前四关。他们现在努力的是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最终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就和相应的成就感。

2.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不留遗憾

“命不足百”,生如蜉蝣,命无常。不像那些不想冒险只想过安稳日子的人,企业家是一群敢折腾的人,他们有很强的危机感。对他们来说,涵养等于慢性自杀。不管他们有多忙,他们都会花时间学习和与同龄人交流。这不仅是创业的需要,也是丰富人生阅历的过程。

人生不是大闹一场然后就悄悄离开!

3.构建理想世界,为社会做贡献

很多创业者在台上说:我创业是为了给这个行业做贡献,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观众经常起哄,觉得这个人在吹牛,在做虚假陈述空。

这其实是创业者最大的孤独之一:不被理解。

我努力为团队争取学习机会,却经常得到抱怨和白眼;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工作环节进行了改革,但经常被质疑和怀疑;甚至在勇敢地说出公司的发展目标时,也经常被嘲讽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就拿“我想为这个行业做贡献”这句话来说。大机构发出这样的声音,大家都会被包围,被追捧,小机构发出这样的声音,大家只会觉得是“自吹自擂”。

但是小机构是否没有资格树立为行业做贡献,推动行业前进的理想?不是!

首先,创业会有一个过程。如今,新东方、好未来等企业也从小到大发展。所以小机构和大机构的区别在于小机构是真正的潜力股;

其次,保持一颗心是最难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如何做到一气呵成,是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这个看似毫不掩饰的理想,是一个凝聚大家心灵的点,然后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而且是以语言形式订立的合同。为了实现这一说法,人们会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给予的动力。犹豫什么都不说,也不下结论的创业者,肯定会失败。

04

老余真的老了

对于那些离开新东方后选择创业的人来说,余洪敏总是声称自己是对外开放的,希望自己越来越好。像大哥一样。

可是出了江湖,我大哥就远了。

目前新东方已经到了瓶颈期,英语培训轨道臃肿,但政策走向仍不明朗,这是新东方的一大潜在危机。

更重要更直观的危机是,新东方在互联网潮流上落后了。在前段时间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美好的未来占据了风头。在媒体上、在会议厅里上上下下看是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新东方”的名字只是小心翼翼地出现在一些小的领奖台上。

新东方的成功离不开当时的改革,英语被看重在C位,留学热潮发达,所以让新东方成为行业巨头是大势所趋。但潮流总是一波又一波,这一波互联网潮流也没能追上老龄化巨人新东方。

在线教育发展迅速。虽然目前看起来是蓝海,但从行业热度和人们关注度来看,离红海并不远。如果新东方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建树,新东方的未来真的堪忧。

未来在线教育领域会有更多像陈向东这样的新东方老人吗?我们还不知道,只能拭目以待。但我不知道余洪敏是否暗暗羡慕这些在网络教育上没有什么建树的人,但作为大哥,他只能坚持下去。

在谈及与、的友谊时,余曾描述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让他守护,他一定要好好守护新东方,不能让这个家消失。

知乎上有人问:新东方还要多久倒闭?高赞回答的最后一个总结是:新东方不会倒闭,但是老余真的老了。

1.《新东方老罗 叛逃新东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东方老罗 叛逃新东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9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