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还记得青岛虾米事件,但不要以为已经成为记忆。近日,在青岛崂山渔港水产海鲜馆,又上演了一场用昂贵的虾“咬人”的闹剧。

据网友微博称,他们是被出租车司机骗来这家餐厅吃饭的。他们结账时被告知70元/公斤的龙虾变成了368元/公斤。声明上说是2.6斤龙虾加盐和胡椒粉一起吃的,说明量是956元。结果,他们在离开之前被酒店工作人员强迫在账单上签字。7月28日,崂山区消费者整治办公室通过官方微博@崂山予以回应,称该餐厅已联系网友要求退款并停业整顿。

还是熟悉的公式,套路也一样。两年后在青岛再次上演。2015年10月青岛大虾事件轰动全国,让“友好山东”的招牌灰飞烟灭。今天,人们不禁要问:这两年地方政府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欺骗消费者的现象?

上述“消费者补救办公室”是青岛大虾事件后,为规范餐饮消费领域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而专门成立的地方机构。市级机构以市商务局主要领导为首,同时在各区设立地方整改领导机构。也是因为这件事,青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餐饮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目标是将青岛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最满意的餐饮消费城市。

但从此次事件的严重程度来看,不仅上述目标没有实现,商家公然欺客的现象依然存在。商家如此肆无忌惮,只能说明相关机构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执法监督的威慑力不足。不然就算有些商家贪图暴利,把价格定高了,或者结账的时候加了点价,也不敢这样翻五倍。这和公开抢钱有什么区别?

但是像这次青岛的消费事件,当地政府及时处理。乘客除了承认自己运气不好之外,往往没有办法抱怨。举个例子,前阵子我们组在满洲里高大的国门脚下的一个所谓的免税店遇到了类似的消费欺诈。

这家商店是参观完这个国家后的必去之地,吸引了许多游客停下来浏览。一个同事的朋友看中了一个单肩包,服务员说是俄罗斯进口的。当他结账离开商店时,发现包的肩带上清晰地写着汉语拼音。回到店家理论时,对方不仅粗暴地拒绝退货,还公然声称随便投诉。之后我们在微博上向当地各个部门投诉,结果却如沉大海一般,人们根本不予理会。

类似的现象在国内很多旅游城市都能遇到。面对陌生人的涌入,一些逐利商家无法抗拒盈利的冲动。相关部门在进行特殊处理的时候,不一定要那么嚣张。风一吹过来,各种乱象又会重新浮现。这就像一种顽疾,不仅损害了国内旅游城市的形象,也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这说明,要整顿旅游业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必须强化机制,不懈努力,而不是抓一会儿放松一会儿,更不是等维权事件被动应对。两年前一对青岛大虾重创当地旅游形象,今天一盘椒盐龙虾带回了当地市场整顿成果。这一课还不够深刻吗?

报纸评论员

韦英杰

1.《天价虾"复活"症结何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价虾"复活"症结何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9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