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很热。当我们得知记者来访时,浦江潭溪镇的三位村支书陈、、,以及来自村的62岁村民陈嘉熙早早来到镇政府会议室等候,冒着酷热带我们进行实地考察,希望将这里的每一个变化、每一处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他们的脸上充满了真诚和期待。
这似乎和传说中的潭溪镇无关。来这里的路上,都说潭溪镇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人民有很多“文化”,但也很难“搞”,所以每到一处都会投诉上访。除了贫穷、落后、孤立,村与村之间的矛盾也很多。该镇改善民生的项目最终因征地拆迁等问题半途而废。
换句话说,潭溪镇的发展一直保持着这种固有的惯性:路径的惯性,状态的惯性,人心的惯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潭溪镇的人不想改变,也改变不了。
近年来,出生于1969年的平湖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军带领全村人,为这个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寻找崛起之路。借着建设美丽乡村的机会,他们用心把村子打扮了一番,村子里干干净净的,连个烟头都看不到。他们精心主持了该县第一届乡村旅游节的开幕式,并积极举办了美食节。这一次,他们第一个把60万的贷款交给了公司...“每个人都想发展。”这是平湖小村全体人民的心声,也是集体经济薄弱的所有村庄的期待。
为了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今年,我省提出到2019年底彻底消灭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弱势村,强调要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宽弱势村的发展渠道。
潭溪的突破,表面上是创新管理机制,通过成立公司整合村落分散的资源,抱团打市场。其实也是这样,29个村一直在打破各自为政,多点出击的发展道路,让大家及时改变跑道,向着共同的新目标前进,专心向前奔跑。
为了使“潭溪模式”的探索取得成功,浦江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三次座谈会。浦江县委书记石振强表示,要清理弱势村,就要从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改革中找到“集体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方向,从“农业规模经营和创业创新”中找到突破口,从“唤醒农村沉睡和贫瘠的资源”中为集体经济发展开辟绿色通道。乡镇设立的资产运营公司将弥合农民与市场的差距,打破工商资本投资的壁垒,开辟规模经营的渠道,使创业和创新的动力在农村充分流动,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也将迎来反击的时机。
分散的资源,靠的是公司的整合,靠的是人心的聚集。潭溪最大的变化是人心。村党支部书记陈多次表示,为人民办实事、谋发展是县乡干部的诚意,感染了潭溪镇1.6万人,使他们放下过去的偏见、纠纷和矛盾,积极配合各中心的工作。
两者一起做最好的。今年以来,潭溪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也得到顺利推进。在拆除了大量违法建筑和随意建筑后,齐晨曦终于再次出现,成为该镇面貌变化的点睛之笔。
虽然公司成立才4个多月,但项目运作一直是连续的,生动的。如今的潭溪镇,跳动着一颗强大的心。
1.《最大的变化 在人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最大的变化 在人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2608.html